糾纏不清,那就讓我們糾纏到死!

我曾在多年前買了一支股票,叫「華儀電氣」,這個股票從購買時候的9元多,一路跌到了現在的0.37元;我之前有幾次長期持股的經歷,一個共同規律就是:只要我碰哪個股,哪個股就會被一路打成ST;你賣了,它又很快漲起來了。知彼知已,百戰不殆。綜合分析自己這二十年的工作和生活經歷,我逐漸摸清了這些垃圾的套路。

這些垃圾貫用商鞅的馭民五術,你不能有比較高的認知或能力,一旦你有了比較高的認知或能力,那你就是重點管控對象。他們會利用各種手段把你調教成忠犬或奴才,然後把你收為已用;再不行就不斷打擊你,直至你墮落或者屈服;或者直接給你安排意外死亡或讓你自然死亡(稍加思考和分析網路上的新聞報道就能知道)。

在2002年至2012年這個時間段,這些垃圾對我使用的是「調教」法,不斷地利用我身邊的人和事設局來「教育」我,但那時候我沒有開悟,雖然有些坎坷,但也許是天意,通過他們的「調教」,我也變成了一個「垃圾」,最終被他們放棄收用。

從2013年到目前,我處於第二個階段,這些垃圾通過各種手段打擊、壓制我,以試圖磨滅我的意志和自信,想讓我在重重挫折和失敗中墮落和屈服;但在這個階段,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家庭和公司二點一線,並且每天堅持學習傳統國學以提高自己的認知和智慧,基本上他們的陰謀和手段都被我破解了。

2024到2034,我將進入第三階段,我很有興趣去親身領教一下這些垃圾是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給我安排意外和自然死亡的,抑或是親眼見證這些垃圾是如何走向自我毀滅的。

《易傳》中有一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既是對自己的警示,也是對這些垃圾的警告。我不惹事,但我也不怕事。你們這些垃圾既然能用《易經》算出了我的命,那你們一定會後悔自己投胎技術不好,倒霉地撞上了我這個石頭;糾纏不清,那就讓我們糾纏到死!

來,請放馬過來吧!

我對垃圾的定義是:損人不利已的人。垃圾們見從正面拿我沒辦法,就不斷地試圖在我後院家庭製造矛盾和麻煩,先是在逼迫我在高價位買了套房子(從經濟上控制上你),然後被逼著我安排父母在外租房子(離間你的親情,逼你做「不孝子」,拆散你的「家庭和睦」),接著安排我弟弟搬家遠離我(拆散你的「兄弟情」),最近這些垃圾最近又安排房東上漲租金(讓你不得安寧,要不就屈服於垃圾的「淫威」之下)……

看起來,似乎我活在這些垃圾的謀略擺布之中。是嗎?我若是不順著這些垃圾的思路來,又怎麼能看清這些垃圾的陰險毒辣?這也讓我徹底對這些垃圾拋棄了幻想,對於這些損人不利已的垃圾,我只有一條路,那就是以堅強的意志,回應以「智」和「力」。雖然我不知道這些垃圾姓甚名誰,但一眾領導洞若觀火,通過我和他們的鬥爭經歷,讓圍觀的一眾領導都清楚地看清了他們的卑劣和險惡,進而最終讓他們自絕於眾人。

這些垃圾活著的唯一的價值,就是充當我的磨「道」石,逼著我完善和強大自身,進而把《孫子兵法》、《鬼谷子》註解得更加完善和強大。孫子說:「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在這些垃圾的磨練之下,我也慢慢地脫去了這五個危險的弱點。說心裡話,如果你們這些垃圾有「道」不走,非想要較量一番,我也願意藉此機會來鍛煉和提高一下自己的「智」和「力」。

我知道你們這些垃圾與人打交道言必談「利用價值」,用你們的話來講,你說你們對我來說有什麼「利用價值」?可不就只剩下這點「利用價值」了嗎?且行且珍惜!來,請放馬過來吧!

商戰何時再起?

昨天寫了營銷危機公關的這樣一篇文章,隨後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我只是一個基層,這些個道理,中層和高層就不懂嗎?待我細細思考之後,得到的結論讓我不禁心頭一震。原來,中層和高層都躺平了。

我大學是學市場營銷的,曾經年少輕狂,經常對市場上的一些商戰案例樂此不彼,這也為我後來研究《孫子兵法》打下了基礎。但曾幾何時,市場中的商戰案例卻慢慢地鮮有耳聞了,市場經濟正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就拿這幾天的一件事情來說,前幾天我在拼多多一個銷量達十萬件且有「店鋪保障」的名叫「南極人**專賣店」的店鋪買了二套保暖內衣(因為之前買過南極人品牌的,覺得還可以),但收到的是連標識都不對的假貨。從我在拼多多的購物經歷來看,發現很多人都在肆無忌憚地公開售賣假貨。這種情況往前倒推七八年,商家是不敢的,商家會被維權的人舉報而被平台下架,現在平台也不管了,放任商家售賣假貨。

以小見大,從身邊的案例來看,市場正在逐漸失去自我調節的功能,很多企業都在躺平,企業正失去活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根源在人,因為人躺平了,人正逐漸在失去主觀能動性。我在想:一個人人躺平、退化了的市場,萬一狼來了,怎麼辦……

看到大家都躺平了,我也感覺我也快要躺平了,為什麼?那麼多事,你一個人都做了?

人就是人,即使神話小說里的神仙,那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你能牛逼到一個人把天下的事都做了?!

以損為益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商場的一個叫七田真的商鋪突然停止,導致預先購買課程的學生家生經常聚集在商場維權。昨天正是人流量大的時間段,然後學生家長又聚集在商場試圖製造不好的影響以給商場方施加壓力……從中正立場上講,商場方和家長方都是受害者,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才是當前要做的。

《尚書》中說:「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乃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我聽說這件事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老子說的「不戰而善勝。」,即不爭鬥,不對立,要能主動承擔責任並保持克制。

今天早上我又問了身邊兩個人,我分別把他們比作「卿士」和「庶人」。其中的「卿士」說:「要和家長坐下來談一談,商量著解決問題。我們應該站在高層的立場,家長該走法律流程就走法律流程,我們也是受害者,家長不應該找我們。」其中的「庶人」說:「要和家長談一談,商量解決的辦法。家長來商場消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我們的品牌信譽,現在商鋪跑了,作為商鋪的管理方,商場應當負責任。」

聽了「卿士」和「庶人」的意見,我又產生了新思路:積極地與家長談判,以謀求達成統一戰線,最後由商場方牽頭主導,家長們配合舉證和聲援,大家一起去維權。這樣做比兩個受害者在那徒然地互掐要好得多。

這個時候,對於這個問題,我心裡已經有了主意,但這個主意可行嗎?最後我決定「謀及卜筮」——卜卦問天。還是搖銅錢法,分別得到正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正反、正反反,得到本卦澤地萃、互卦風山漸、變卦澤雷隨。然後這個卦怎麼解?

鬼谷子在《卻亂》中說:「卻亂者,再造表裡,取信為勢。」所謂卻亂,就是重新構造事物的內因和外因,採取誠信的方式去營造有利的形勢。就是理順矛盾各方的關係,弄清楚共同利益和主要矛盾,最後用誠信的方式去營造有利的形勢。這指的是:積極地與家長談判,以謀求達成統一戰線,最後由商場方牽頭主導,家長們配合舉證和聲援,大家一起去維權。

鬼谷子在《轉丸》中說:「以損為益者,皆因能任今而顧後;見德若失者,乾坤孰有未定?否而為泰,廢棄至寶,轉丸之道矣。」把減損看作是增益的人,都是因為能夠擔當眼前且能顧及未來。視有得如同有失的人,乾坤哪有沒能安定的?否之後就是泰,廢棄至愛的珍寶,這是轉丸的運用規律。商人以「財利」為珍寶,如果能做到舍利取義,那麼就可以順勢扭轉局勢,轉損為益。這裡指的是:召集媒體,進行公關,在媒體和社會的見證下,先行墊付顧客的損失,然後大張旗鼓地對七田真進行追討,相信此舉會贏得全社會的支持,並且能塑造商場負責任、顧客放心購物的良好聲譽,這是轉損為益的轉丸之道。這樣做所收到廣告效應和良好聲譽,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下策:家長、商場各自維護自己的利益。中策:家長、商場達成統一戰線,共同維權。上策:商場以損為益,先行墊付家長損失,然後進行公關營銷,提升商場知名度和社會聲譽。

想到這裡,這個卦就好解了。本卦澤地萃代表現在的狀況,指現在人群會聚,矛盾慢慢地在集聚;互卦風山漸指事件演化的過程,指矛盾逐漸找到化解的辦法;變卦澤雷隨指事情的結果,指商場的應對策略得到受害家長、顧客、社會、政府的認可,都紛紛隨從並支持。

孔子在《學而》篇中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別人不認可你的智慧卻不發怒或怨恨,是否也是君子的所為呢?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可以認真閱讀一下;如果覺得我寫的都是廢話,請忽略……

不要隨便干涉他人的因果

早上上班的路上,在出站的地鐵口,我又碰到了那兩位乞討的夫妻。

在一開始,我還是挺同情這對夫妻的,這麼大年紀,在這麼冷的天,而且現在都用手機支付了都不帶現金他們怎麼討得到錢,當時心裡倒是挺擔心他們的……後來仔細一想有些不對,地鐵站內是不允許乞討的,而他們卻可以在這裡乞討,顯然不一般,再後來還聽人說他們是被小轎車接送過來的……這顯然又是領導在設局考驗大家。

今天早上我突然改變了自己的認知,我相信萬物都有因果,並且認為不應該隨便去干涉他人的因果。這對老年夫妻會淪落到乞討的境地,一定有它的前因,才有了今天這種後果。
這個世界上可憐的人很多,你可以去幫助他人,但是不要被他人利用了你的善良和同情心,否則就是愚蠢。

善良和同情心是優點,但是在特殊的情境中它們可能是你致命的缺點。在自身能得到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善良和同情心是優點;但是在自身安全無法保障的情況下,善良和同情心就是缺點。在當前的狀況下,我視善良和同情心為缺點。我們可以善良,但是不能愚蠢!

老子說:「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這句話我十分認同!但是我目前還不是聖人,思想只能停留在「智」的認知,遠還沒有達到「道」的認知。

我自認為自己目前還只是一個聞道「若存若亡」的中士,還需要努力向那些聞道「堇能行之」的上士靠齊,所以後面自己還是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

破解三仙獻鼎局

有一個頂級陽謀叫做三仙獻鼎局。陽謀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所有的東西都明面上,你知道這是個局但就是破不了!但這個三仙獻鼎局真的破不了嗎?未必。前段時間我就被領導設在了這個局中,但後來在不知不覺中被我破解了。

西遊記大家都看過吧,西遊記里的仙界有三樣東西是硬通貨,分別是潘桃、仙丹和人蔘果。而管這三樣東西的又分別是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和鎮元大仙,三仙獻鼎中所說的三仙就是這三位。那鼎又是什麼呢?在古代鼎是人們吃飯做飯的傢伙,跟現在的鍋差不多,說到這兒你就明白了,三仙獻鼎局就是玉帝為了讓這三位神仙下屬把手裡的核心資源上繳公司而下的一盤很大的棋。

這裡可能有人要問,玉帝想讓手下上繳資源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嗎?為什麼要搞得那麼繞呢?你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公司老闆手下有三個銷售,分別捏著公司里最大的三個客戶,每個月他們都能靠這三個客戶拿到巨額提成。你要他們把客戶上繳公司統一管理,不就是赤裸裸砸人飯碗嗎。怕不怕他們帶著客戶跑到其他公司去那?玉帝也會怕這些人靠著手裡的資源籠絡人心發動政變。於是石頭裡平白無故蹦出來一隻猴子,一言不合,大鬧天空打砸王母娘娘的蟠桃園,推倒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西行路上還順便把鎮元大仙的人生果樹連根拔起。然後玉帝請來的如來佛祖用五行山壓住了猴子,喊來了觀音菩薩用聖水復活的人蔘果樹。這個時候再來談統一上交的事,是不是就是容易的多了?

想明白這個你就知道為什麼秦王車列商鞅之後,依舊在推行商鞅變法。當時秦國朝堂內外布滿了各種外戚勢力和貴族,有這些人的制約,秦國很難發展更不用說後面統一六國了。藩王和外戚一直是那個時候最容易瓦解皇權的兩股力量,這個時候有個叫商鞅的年輕人主動提出來要變法。秦皇心中竊喜呀,一來可以借變法之機削弱外戚實力,二來可以把這些外戚貴族的怨氣統統轉移到商鞅身上。等到哪天矛盾真的大了,把商鞅一殺再擺出一副你還要我怎樣的架勢。其實自己的目的早就達到了,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漢武帝的推恩令,曹老闆的小壺分糧其實都是三仙獻鼎的傑作 。

三仙獻鼎局的核心邏輯其實就是轉嫁矛盾。把主體和主體之間的矛盾轉化成主體和傀儡之間的矛盾,最後在大張旗鼓的把傀儡給剪掉。

那麼我是如何破解領導給我布下的這個三仙獻鼎局而使自身得以保全呢?我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老子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首先我站出來冒犯領導,不是為了我自己,完全是出於義憤,為了堅守我們心中的那個「正義」。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我因此在整個過程中得到了眾人的暗中支持和保護,這是我能破局並得以自保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二、通過對《孫子兵法》《鬼谷子》《黃石公》《論語》《易經》這些國學智慧的學習,讓這些聖賢的思想和智慧內化到自己的觀念中。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所以這些聖賢的思想和智慧時常在無意識中影響並幫助我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三、因為是信息單向透明(我在明,領導使用腦機介面在暗),所以在遇到疑難的時候,我經常藉助於卜卦(天知、地知,聽一下天的參考意見),判明當前的狀況,並從卦象中得到啟示。在幾次重要的關口,我都根據所佔之卦的卦象中得到啟示,從而及時對自己的行動方向做出了調整。

四、自身要有強大的意志,並且要有敢於和領導扳手腕的勇氣。拳怕少壯,我只是不喜歡爭鬥而已,一旦下決心斗一斗,那就要露出久藏心底的那股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銳氣。

五、要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處境,並且知道什麼叫「適可而止」。破這個局一定要做到適可而止,不要學孫悟空當愣頭青。老子說:「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我的主要目的只是想讓這些領導擯棄落後愚昧或是有所省悟,不要再造孽作惡;往往每次達到目的後,我就不再口誅筆伐。

六祖慧能大師曾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我時常覺得現在呆的這個地方挺好的,在這裡可以學到、悟到不少東西 。同時每天有這麼多的領導和同事陪著自己一起成長,還真是挺熱鬧的。怪不得我為這個地方卜卦卜了個水風井卦,這裡的確就是智慧源泉。

以「道」御「智」

領導把我們幾個安排在消防隊,想讓我們替他們火中取栗,這是個不怎麼好破的陽謀。這個火滅不是,不滅也不是。不滅火,公司可能被火燒沒了,這樣良心上受譴責;滅火,將使得大家陷入危險的境地。

於是我向天卜問:「如何破解領導給我布下的陽謀?」還是搖銅錢,分別得到:正反反、正正反、正反反、正正反、正正反、正反反,這次得到一個靜卦——澤水困

這個陽謀也不是破不了,一個很簡單的破解方式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雙方意向相合,就同心協力;意向不合,就分道揚鑣,各安己命。結局可能是公司一把火燒了,我們也失業了。但對於我們普通人自身利益來說,這可能是最好的結局,因為工作可以再找,命只有一次。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防火可以,滅火我不幹,這個是我先前的想法。

但剛才卜出的這個澤水困,意思是如果我選擇使用智謀來應對這個事情,將會讓自已陷入困境。那怎麼辦呢?用「道」,順其自然。如果我們到達火場後發現是小火,出於職責和保護公司財產的本能,那就滅一滅;如果是大火,同樣出於保護自身安全的本能,那就要臨時隨機應變。總之,順著人性來決定,畢竟誰都不能違背自然規律。

通過今天的這次卜卦,我更堅定地認為「道」所發揮的作用遠勝於「智」,我們只有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來使用智謀,才能發揮出「智謀」的威力。

繼續學習通行版《周易》

在前天,我試圖把我註解的《帛書老子德道經》公開到百度文庫,分享給有興趣學習老子哲學的人,但審核不被通過。在其它平台上傳進也碰到同樣的問題,不能分享。我悟出一個道理:高端的智慧往往是被上層壟斷的,不會輕易讓普通人接觸。中國幾千年來愚民的政策一直都沒有改變。作為一個民,你想光大前人的智慧和學說,不會一帆風順。

昨天有人建議我讀一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版《周易》,我聽了以後有所思。之前曾有印象聽人說過,《周易》是唯一歷經幾千年,沒有改動過一個字的書。儘管《周易》是一本天書,大道之源,為先聖所寫。但想起諸如《老子》、《鬼谷子》之類的書都被篡改後流傳,以至誤人子弟的事例,我不由得在想:「這個市面上流行的《周易》是否也被改動過?我學這個通行版的會不會被誤導?」

帶著這個問題,我決定問一下天,卜問:「我學通行版的《周易》是否會被誤導?」然後還是採用搖銅錢的方法,分別得到:正正反、反反反、正反反、正正正、正反反、正正反,二爻變,四爻變,分別得到本卦山澤損,互卦地雷復,變卦火雷噬嗑

參悟了一下這個卦,還是通過玄學的方式來解。變要,兒要變,死要變。就是我不能變更。山澤損指現在的狀況,它的卦義是減損,意思是現在的我準備慎重學習《易經》,有減損之象;地雷復是指後面的過程,它的卦義是歸復,就是重新歸復到《易經》的學習中;火雷噬嗑是最後結果,它的卦義是咬合,是最終我將會咬合住《周易》不放鬆。

盡信書不如無書,是說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我能發現老子和鬼谷子先生的學說被篡改,就一定能在學習《周易》的過程中發現是否有異常之處,然後加以推究和考證。話又說回來,《周易》在古代被百姓甚至皇帝認定為一本占筮之書,還躲過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說明它的生命力是頑強的,不見得能輕易地被人說改就改了。

想到這裡,我決定還是根據玄學的指引和基於對歷史的判斷,繼續學習通行版《周易》。當然,帛書版《周易》我也是要看,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嘛!

有「賞」無「罰」?

今天在註解鬼谷子的《符言》篇時,又發現通行版《鬼谷子》中有篡改作者原意的痕迹。現在幾乎所有市面上流傳的《鬼谷子》之類的書,都是這樣寫的:「用賞貴信,用刑貴正。賞賜貴信,必驗耳目之所聞見,其所不聞見者,莫不暗化矣。誠暢於天地神明,而況奸者干君。右主賞。」

可能是天意,我無意中看到了《鬼谷子》中的這一句,實際上來源於姜子牙的《六韜》(今天在讀這本書),原句是這樣的:

文王問太公曰:「賞所以存勸,罰所以示懲,吾欲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為之奈何?」太公曰:「凡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賞信罰必於耳目之所聞見,則所不聞見者,莫不陰化矣。夫誠,暢於天地,通於神明,而況於人乎?」

上下文一對比,就很明顯地看出來有人有意強調了「賞」,刪除了「罰」,以誤導後世君主。這個動機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外乎是只想獲得「賞」,而逃避「罰」。或許對這些人的有賞無罰,才造就了他們今天的為所欲為和囂張跋扈!

對此,我本著保留鬼谷子先生原話和原意的原則,對這句話做出了校正:

用賞貴信,用罰貴正。賞信罰正,必驗耳目之所聞見,其所不聞見者,莫不暗化矣。誠暢於天地,通於神明,而況奸者干君?右主賞罰。

後面我也發現了《符言》篇中又一句被篡改的地方,通行版《鬼谷子》中是這樣寫的:「心為九竅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之。因之循理,固能長久。右主因。」

這裡面的「君因其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言外之意就是君主根據他們的請求,按需進行賞賜,那麼君主就不會勞煩。後面的「聖人用之,故能賞之。」是用聖人來舉例,聖人使用這種方法,所以能賞得其所。這更印證了我前面的推斷,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對此,我本著保留鬼谷子先生原話和原意的原則,結合網上不同的版本進行對比,對這句話做出了校正:

心為九竅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罰之。因之循理,故能久長。右主因。

對於這幾句話的註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我在原文中的註解——《符言》

部分老年人的所作所為令人感到擔憂

中國老人變「壞」了?

中國每個時代都對年輕一代持悲觀態度,總是指責、抱怨和擔憂年青一代,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國將不國。然而現在,部分老年人的所作所為才真正令人感到了擔憂。

中國人眼裡,老人應該是明事理、辨是非、德高望重

在很多中國人的記憶中,談到老年人一般都代表著處事講規矩,待人有禮貌,把品行看得很重。年長的人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不高聲喧嘩,他們理直氣壯地制止小孩子們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燈,更不準打架罵街;他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喝有喝相,因此也以身作則地說,吃飯不該趴著歪著,吃東西不能出聲,夾菜更不要如雞頭啄米,立時挺胸抬頭,坐時身板端正。

在農村亦是如此,不少受傳統社會環境熏陶過的老人,無論「成分」如何,也不管識不識字,對讀書、對文化,從眼神里都透出一股敬仰之意。「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良言三冬暖,惡語六月寒」,這都是很多農村老人直至一生的信條。

可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蠻不講理

然而,到了最近兩三年,情形又大不相同了。吐痰、吵架、罵街、打赤膊、不排隊、高聲喧嘩、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橫道,長者的數量在增多;將救人誣為撞人的,也是一把年紀;在城市裡的小區門口,總看見有人白髮皤然,卻雙手抓住樹榦來回晃悠,自稱鍛煉。在公交車上遇見經常會的一幕,一排4人的座椅,有一對老夫婦佔了2個半,請他們挪動一下,不料被老太太罵了15分鐘。

很多中國人在美國和歐洲旅遊,多次看到同行的小孩在不斷提示爺爺奶奶,過街要走人行橫道啊、說話不要那麼大聲啊、吃自助餐別浪費啊!而這些,原本應該反過來提醒才合乎情理。

於是,很多人把老人變「壞」歸咎於社會發展

於是,不少人開始懷念過去,懷念過去的老年人是多麼有教養,多麼講道理,懷念過去的社會是多麼的「平靜與安詳」,不似現在這般「赤裸裸」。而老年人不講道理、「變壞」的原因也被歸咎於社會的發展,認為正是因為社會變得越來越開放、複雜甚至浮躁,才造成以前那麼純樸的老年人現在變得如此這般的不講道理。

可是,中國傳統的道德教化並不差,現在的困境不能賴賬到老祖宗;這也不能怪西方文化的傳入,不能說改革開放讓大家學壞了。隨著越來越多人出國,大家都知道了西方社會的道德水準社會風氣並不低。但是,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老人變「壞」呢?

這些老人家的缺陷從何而來?

老人變「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長時期他們的生活、經歷已經所接受的教育,而把責任推給他們成年後的社會開放,顯然是不公平的。

成長經歷:無論物質還是精神,充斥的只有「匱乏」

眾所周知,近幾年出現的「新晉老人」大多出生於1949年前後,在他們的成長時期,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匱乏」。在他們長身體的時候,卻正好遇到「三年困難時期」,食品短缺和飢餓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物質觀念的形成。哪怕到了物資充裕的時期,記憶中的「匱乏恐慌」還是會使他們試圖佔有越來越多的物質資源,而為了物質甚至不惜大打出手甚至鋌而走險。

與物質相對應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只是物質的匱乏並不代表精神層面的富足,相反精神層面的「匱乏」則更甚。在物質長期匱乏的背景下,人類的活動唯一目的幾乎就是生存下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並且伴隨著歷次的政治運動,中國社會傳統的道德觀念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觀念又不存在,為了生存下去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就像是曾有文學作者描述苦難時期的生活。「誰不偸誰就活不下去」。

基礎教育:狼奶餵養出叢林式價值觀

在物質和精神雙重匱乏的環境下,這一時期的人們也並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他們是喝著狼奶完成啟蒙和基礎教育,得到的是一種叢林里比劃誰的拳頭大的價值觀。而最要緊的是,沒有什麼禁忌也沒界限。想想看,道德的底線在哪裡?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孝敬父母,這些就是底線。很不幸,老人家們成長的年代正是惡沒有底線的年代。

而狼奶教育的另一個嚴重後果,就是理智和知識的缺陷。老人家們都不適應多種聲音的局面,不知道如何理性地辯論,他們習慣一人獨語的一言堂。訴諸理性,寬容異己,這種理智和道德上的品質,恰好是洞穴教化無法造就的。而知識上,老人家們當年成長時期的中西經典誦讀幾乎空白,沒有一點詩書禮樂的熏陶,這導致他們的粗野無知。

當初種下的惡果,如今就到了「收穫」的季節。於是,他們不覺得廣場舞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困擾,不覺得讓座是一種關愛而並非理所應當,甚至可以顛倒是非、誣陷他人,成長時期基本公共教育的缺失,使他們認為一切都理所應當,甚至可以不擇手段的利己。當然,除了教育之外,還與另一種他們的親身經歷密切相關。

政治運動:把人性中最惡的部分激發了出來

很不幸,老人家們成長的年代正是惡沒有底線的年代。歷次的政治鬥爭激發出人性中最惡的因素。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師長都可以批鬥,連同床共枕的夫妻之間都可以相互揭發,還有什麼可以信任?還有什麼壞事不可以作?

無論他們之後還經歷過什麼,在價值觀形成期所經歷的一切已經足夠影響到他們中的很多人了。人,是看著父輩的背影長大的。品行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賴家庭和周圍的長輩言傳身教,靠的是耳濡目染。恰恰是這一代人,成長期間有許多空白,也有很多盲點,最該接受道德哺育、情操導引、汲取文明的時候,不是浩劫,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結果,等到當了父母輩或者祖輩,以身作則,也就無從談起了,而為老不尊,則更成了一景。

變老的「壞人」正在突破底線

毋庸贅言,每個時代都會有為老不尊的老人家,但這個時代尤甚。這不是說這些長者更壞,而是說,他們成長的烙印使他們無法擺脫一些局限。雖然他們後來經歷了痛苦的幻滅覺醒和更新知識,但喝狼奶長大的痕迹是根深蒂固,這沉重烙印,不是他們所能去除的。

部分老人的舉動可能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壞

所以,我們應該可以看出,其實並不是因為社會多元化和氛圍的變化而使得原來淳樸、善良的老人變壞了,恰恰是成長階段存在著嚴重缺陷的那一代人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再加上越來越發達的媒體,「老人變壞」也就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大眾的眼前。

而現在這些老人的行為,對於未來社會也不是完全沒有影響的。如前所述,這些老人多是崇尚叢林式的價值觀,並且缺少基本公共意識以及辯論的規則和知識,這就導致在糾紛解決時社會的底線會向下拉平。比如,唐山的中學生們用安靜站立的方式抗議廣場舞對正常教學秩序的騷擾,換來的卻是老人們言語的羞辱;而幾個月前,北京昌平的一男子用鳴槍和放藏獒的方式驅趕廣場舞,效果明顯,當然該男子也受到了法律懲處。如果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辯論、協商,而是以暴制暴,那麼對於整個社會運行無疑是非常危險的。

對於突破底線的行為,社會也該勇於糾偏

在 《論語·憲問》中有這樣一處:「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翻譯過來就是說: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孔子罵他說:「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麼可說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說著,用手杖敲他的小腿。可見中國傳統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條件的,就是老人要象個老人的樣子,不然不但得不到尊重,還給痛罵「老而不死」。

所以,當今的中國社會,對於老人所存在的問題,該糾正的還是要糾正,不能因為在「尊老」之下,就近乎無條件的服從。當然,很多時候人的價值觀和處事方式是難以更改的,更何況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所以,有些問題也只能交由時間來解決。

結語: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轉自:https://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weilaobuz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