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37-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

道恆無名,侯王若守之,萬(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將自𢡺(1、感化;轉變人心,使人回心曰化。2、教化)

𢡺而(欲,貪慾也。——《說文》)作,吾將(tián,這個字的意思是閉門認真反省)之以無名之(木:樸拙,樸實坦率,不曲意奉迎別人。屋:家)。闐之以無名之楃,(「夫」假借為「彼」,他、她、它、他們)將不辱。不(玷污,辜負)以情,天地將自正。

註解:

道常常是默默無名的,侯王若能恪守「道」,萬物都將會按自己的本心發展並自然地得到教化。

(人們)在按自己本心發展的過程中如若有貪慾產生,我將把他放在不知名的簡樸之地(下鄉)讓他認真地閉門反省。把他放在不知名的簡樸之地(下鄉)讓他認真地閉門反省,他才會不辱沒自己。(只要他)不辱沒(人民的)一片殷切期望之情,(積極改過自新,)那麼天地也將自然回歸到正態。

道經36-邦利器不可以視人

將欲(拾,掇也。——《說文》)之,必(《說文》:「古,故也。故,使為之也。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於古。」)(放縱,無拘束)之;將欲弱之,必古強之;將欲去之,必古(親近;交往,交好)之;將欲奪之,必古予之。是胃微明。

柔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水深而清),邦利器不可以(治理,處理)人。

註解:

想要拾掇它,必須故意放縱它;將要削弱它,必須故意增強它;將要離開它,必須故意親近它;將要剝奪它,必須故意施給它,(最終完滿地實現自己的主觀願望,)是為「隱而不現之睿智」。

柔弱勝過剛強(和風細雨勝過雷霆萬鈞),魚兒不可離開清深之水(統治者與人民的關係如同魚水),國家的強力工具不可以用來處理人民。

道經35-執大象,天下往

(持守)大象(指世界一切事物的本原,即無形無象的道),天下(1、歸向。2、交際、交朋友);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餌,過(感通)止。故道之出言也,曰:談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完畢;完了)也。

註解:

持守「大道」,天下都將前來歸向、交往;歸向、交往而不互相傷害,則天下安享太平。

音樂與美食的誘惑,能感通過往的路人為之停留。所以「道」從口裡講出來,叫做:談起來是平淡無味的,看著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的,聽著也沒有令人感到振聾發聵的,使用起來作用卻是無窮無盡的。

道經34-萬物歸焉而弗為主

(fēng,水潤澤,風無孔不入)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

則恆無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於「大」。

是以聲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

註解:

道潤澤萬物,影響無處不在呵,其可以左右萬物啊!功成事遂後卻不留名,萬物歸附卻不追求主宰。

(有「道」的人)則常常沒有貪慾,可以稱為「低微」了;萬物歸附卻不追求主宰,可以稱為「偉大」了。

因此遵道而行的人之所以能成就其偉大,是因為其不追求偉大,所以才能夠成就偉大。

道經33-死不忘者壽也

知人者知(通「智」)也,自知者明也。

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

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根本,此指道)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

註解:

能認知他人的人是智慧的,能認知自己的人是聰明的。

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戰勝自己的人是強大的。

知道滿足的人是富有的,能頑強地向自己的目標力行不懈的人是有志氣的。

不離失其根本(即道)的人是能夠長久不衰的,死後不被人民忘記的人是長壽的!

道經32-俾道之在天下也

道恆無名,(1、諧音為「我」。2、「木」的意思是樸拙,樸實坦率,不曲意奉迎別人;「屋」就是「家」,合起來就是「樸拙居家」)(以,因為)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服從,歸順)

天地(xiàng,輔佐、幫助)(莊稼和糧食的總稱)(仰賴、憑藉)(yú,安定)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做某事時用來作依據的稱號),名亦(已經,既然)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bǐ,人卑微)道之在天下也,猶小浴之與江海也。

註解:

「道」常常是默默無名的,我樸拙居家,因為顯得弱小,天下沒人敢臣服於我。侯王若能恪守「道」,萬物將自動歸服。

天地(恪守「道」)輔佐莊稼和糧食的生長,憑藉安定甘美的洛水,人民不需要對發出什麼命令,就能自然地使大家雨露均霑。

萬物始生即伴隨著各種名義和制度的制定,名義和制度既然已經有了,這也應當知道適可而止,知道適可而止才不會有危險。

人卑微的道(名義和制度)在天下大道面前,像小河谷之與江海。

道經31-銛襲為上

(軍事;武力;戰爭)者,不祥之(才能)也,(1、他人,眾人。2、特指人)(常;時常)惡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guā,1、「金」諧音「今」,「舌」為「言語」,註解為「如今建議」。2、斷)(照舊搬用;繼承;重複)為上。

(得意,高興)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便(pián,足恭也,通「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

殺人眾,以悲依(存在)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註解:

這戰爭,是不吉祥的器能(器量和才能),人們時常厭惡它;所以有欲於天下和平的人不會懷著動輒戰爭的心思。

君子(統治者)在平素家居生活中則以左邊為貴位,用兵則以右邊為貴位。所以戰爭不應是君子用來處理問題的器能。

戰爭,是不吉祥的器能,迫不得已才使用它;如今建議龍依從勸告,斷了之前動輒就要戰爭的念頭。

不要(因為戰爭取得勝利而)高興得意,若因此而高興得意,則是以殺人為樂啊!這以殺人為樂,是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的。

因此舉辦喜事崇尚以左邊為尊位,舉辦喪事崇尚以右邊為尊位;因此偏將軍(副將)統領部隊在左邊,上將軍(主將)統領軍隊在右邊,這就是說參照了辦喪事的禮儀。

殺人眾多,要依存悲痛之心;戰鬥勝利了,要以喪禮的方式對待。

道經30-果而不強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朸(lì,【詩·大雅】如矢斯棘)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果而毋(馬高六尺為驕),果而勿(矜,大也),果而勿(1、自誇,自吹自擂,誇耀自己。2、通「閥」,功勞,功業),果而毋得已居,是胃果而不強。

物壯而老,是胃之不道,不道蚤已。

註解:

以「道」來輔佐君主,不以用兵逞強於天下,用兵逞強的事情很容易招致還報(報復)。軍隊所停留的地方,荊棘叢生(家園荒廢)。

善戰者只要能達到戰略目的就可以了,不要採取逞強的方式。達到目的了不要驕傲自滿,達到目的了不要自高自大,達到目的了不要自矜功伐,達到目的了要懷著於迫不得已的心態,是為「達到目的了卻不逞強」。

事物強大壯盛之後就會走向衰亡,是為不合於道,不合於道必定早夭。

道經29-去甚,去大,去楮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成也。——《廣雅》)。夫天下神器(帝王的印璽,借指帝位、國家權力)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1、固執,堅持。2、行,施行。3、控制;統御)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隨,或炅或(cuǒ),或強或羸,或(古同「柸」,左邊的「木」主仁義;右邊的「丕」,遵奉、秉持的意思。兩邊合起來的意思是秉持仁義)(1、wěi,拋棄。2、tuǒ,古同「橢」。「隋」同「墮」,垂落。左木右隋,仁義掉了的意思)

是以聲人去(過分),去大,去(chǔ,「木」代表「仁」,木者指「仁者」)

註解:

(如果誰不顧萬物本性和自然規律,)將來想要拿著天下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治理,我看是不會達成所願的。這統治天下的權力是天下人民賦予的神器,不是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肆意妄為的。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志肆意妄為的會遭受失敗,固執地施行全面控制政策的(即要求全程安全可控的)將會失去天下。

(世間萬物姿態萬千、稟性各異,)所以人們中間有人匆匆前行,有人慢慢尾隨;有人炙手可熱,有人坐冷石板凳;有人強大,有人羸弱;有人秉持仁義,有人拋棄仁義自甘墮落。

所以遵道而行的人要(看透世間萬象)捨棄過分把持,捨棄好大喜功,捨棄以仁者自居。

道經28-楃散則為器

知其(先、強、動),守其(後、弱、靜),為天下(氵為水,代表「智」,這裡是動詞,開智。奚,奴隸、僕役);為天下溪,恆德不(奚,奴隸、僕役。隹,通「唯」,聽任、聽隨);恆德不雞,復歸嬰兒。

知其日,守其辱,為天下(洗滌);為天下浴,恆德(才、始)(重視);恆德乃足,復歸於(淳樸;樸實)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恆德不(tè,通「忒」,變更;差錯);恆德不貣,復歸於無極(古代哲學中認為形成宇宙萬物的本原,以其無形無象,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可指名,故曰無極)

楃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註解:

知道自己是雄強的,卻甘願守持雌弱,為天下被奴役的人們開啟智慧;為天下被奴役的人們開啟智慧,恪守德行不求被奴隸們所追隨;恪守德行不求被奴隸們所追隨,大家就會復歸於嬰兒般純真的狀態。

知道自己是光明的,卻甘願堅守屈辱,為天下人洗滌罪惡;為天下人洗滌罪惡,恪守德行開始被重視;恪守德行開始被重視,大家就會復歸於質樸的狀態。

知道自己是潔白的,卻甘願居於幽暗,做天下人的榜樣;做天下人的榜樣,恪守德行不出現差錯,恪守德性不出現差錯,宇宙萬物就會復歸於本原。

粗陋的木帳經拆散、打磨並經重新組合後可以做成有用的器具,有道德的統治者可以考察、鍛煉並整合現有的人才,任用其中的仁義之才為官長,任用仁義之才與形成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