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捭闔吉凶

陰含陽內,弗如相對。陰有正邪,陽分善惡。陰者隱匿秘謀,陽者顯明畫算。陰謀善正為德,陽謀惡邪為罪。再戰蚩猶魔獸遺禍而得其志者,可知陰謀合化之妙,此謂《陰符》。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內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鬼谷子-捭闔

(用於句首。表示審慎的語氣)(順;順從)(考察)古,聖人(指能夠深入領會陰陽之道,掌握自然界和社會的本質及規律,並善於利用矛盾,從事政治鬥爭的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抓住事物的本質,表述事物名稱和性質),知存亡之門戶(比喻事物的機栝)籌策(猶籌算。謀劃;揣度料量)萬類之終始,(通曉)人心之理,見變化之(徵兆,跡象)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事理;規律)一也。

縱觀古今歷史,聖人生活在天地間,成為芸芸眾生先知先覺的導師。他們通過觀察陰陽的開闔情況來給它們立一個確定的名號,知道其生存和滅亡的關鍵,籌算萬事萬物的前因後果,通曉世人的思維規律,觀察事物變化的徵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所以聖人在天下立身,從古至今遵循的規律都是一樣的。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歸宿,指不同表現)。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是故聖人(始終)守司其門戶,(詳細,周密)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比較)(通「技」,技藝,本領)巧短長。

事物的變化無窮無盡,但各有自己的不同表現。有的歸於陰,有的歸於陽,有的柔弱,有的剛強,有的開放,有的封閉,有的鬆弛,有的緊張。所以聖人要始終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詳察其發展的先後過程,考察估量其權謀和才能,比較技巧上誰優誰劣。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順應自然規律)(統治;主管)之。審定有無(有沒有真才實學)以其實虛(為人真誠還是虛假),隨其嗜欲以(同「現」)其志意。微(駁斥)其所言而(撥動啟發他說出真話)(反對)之,以求其實,(崇尚,重視)得其(古同「旨」,旨意,主旨);闔而捭之,以求其利。

這人在賢良與不肖,智慧與愚笨,勇敢和怯懦上有差異。可以啟用,也可以閉藏;可以擢進,也可以黜退;可以輕視,也可以敬重,要順應人們的不同秉性分別對待他們。考察他有沒有真才實學,對人是真誠還是虛假,並順應他的喜好來發現其真實想法。稍微駁斥一下他的言論,啟發他說出真話後再加以反對,以便得到實情,了解到他的主旨;先「闔」後「捭」,以了解對方所說的利益。

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實情;真情)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推究根源)其同異。離合有(等待),先從其志。(假如,倘若)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趕得上;比配)

如果對方閉口不說,就要想辦法讓他開口,以便了解他追求的利益點所在。或公開自己的真實情況顯示給對方,或將自己的真實情況隱藏起來。公開自己的真實情況是為了博取對方的信任,將真實情況隱藏起來是為了考察對方的誠意。可行與不可行,需要審查清楚對方的計謀,以洞察雙方意見相同或不相同的根源。雙方意見有差異時,是離是合都需等待時機,可以順從對方先按他的意志去辦(自己則適時而動)。倘若要「捭之」,最重要的是考慮周詳;倘若要「闔之」,最重要的是縝密處事。周詳和縝密的可貴在於不被發現和察覺,並且要與「道」相比配。

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計算,推測)。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合於;符合)權衡度數(測算),聖人因而自為之慮。

捭之,是為了探測對方虛實真假;闔之,是為了爭取對方的真誠合作。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對方顯露實情,其權衡輕重緩急,然後再為對方做出謀劃。聖人因而按照這樣的方法為之考慮,其不符合權衡測度的地方,聖人因而只能自行考慮退路了。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nà,接納,吸收)之;闔者,或闔而(得到;獲得;接受)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所以對人使用捭術時,或者使對方能夠暴露真情實感,或者讓他吐露決策被我們吸取;使用闔術時,或抑制他以便於我們順利起用他,或抑制他以便於拋棄他不用。捭闔,符合天地之道。捭闔,以變動陰陽,讓四季開閉,以化生萬物。縱和橫,返和出,翻和覆,反與忤,必定由此生出。

捭闔者,道之大化(重大變化),說之變也;必(同「預」,預先,事先)(詳究,考察)其變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控制)之以出入。

捭闔,是自然規律的大變化,也是遊說之詞的變化。必須預先知道捭闔之術的陰陽變化法則,這是遊說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口是表達內心想法的門戶,心則是人們精神的居所。人的意志、喜好、思慮、智謀,都是通過口這個門戶來傳出和傳入。所以要用捭闔之術來控制講話,控制言語的傳出和傳入。

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調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所謂「捭之」,就是讓對方打開心扉、主動說話,這就是陽之道;所謂「闔之」,就是讓對方關閉心扉,保持沉默,這就是陰之道。陰陽當調和,結束和開始都要符合捭闔之術。那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等都被歸於「陽」類事物,稱為「開始」。那說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等都被歸於「陰」類事物,稱為「終止」。這些在言論時採用「陽」類事物來立說的,都可以稱為「開始」,從善的一面去說服對方從事某事,誘導對方採取行動,促使遊說成功;這些在言論時採用「陰」類事物來立說的,都可以稱為「終止」,從惡的一面去阻止對方實施謀劃,使它得到終止。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卑下)(打動)(小人),以(崇高)(君子)。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大夫統治的政治區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

運用捭之術時,要從陰陽兩個方面來試探。跟志向高遠者(陽)談論時,以使用上述陽類事物的崇高語言為主;與目光短淺者(陰)談論時,以使用上述陰類事物的卑下語言為主。以卑下的語言去打動小人,用崇高的語言去打動大人。根據這個方法去遊說,就沒有試探不出來的真實情感,就沒有不聽從我們決策的人,就沒有不能說服的對象。用捭闔之術可以遊說普通的個人,可以遊說朝廷的大臣,可以遊說請侯國的國君,可以遊說周天子。做小事沒有內在制約,做大事沒有外在阻礙。事情的補益和損害、人的背離和歸附、道的背離和返歸,都是被陰、陽的變化所控制的。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返還)終陰,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輔佐、幫助)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通「包」,包容,懷抱)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謂隨物賦形,或方或圓)門戶(比喻事物的機栝)

陽就是活動前進,陰就是靜止隱藏;陽動必然顯現,陰止必然潛藏。陽返還停止於陰,陰到了極點轉化為陽。以陽的方式開展行動的人,靠道德幫助生存;以陰的方式獲得寧靜的人,要用看得見的行動幫助成就。以陽的方式去求助於陰,要以道德包容對方;以陰的方式去結交陽,就要實際地施以助力。陰陽相輔相成,互為其用,則憑藉捭闔。這不但是天地陰陽的規律,而且是遊說他人的方法,為萬事成敗的先決條件,因此被稱作「天地萬物運行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