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積善之方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況怒乎?

若復精而言之,則善有真,有假;有(端正,直),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皆當深辨。為善而不窮理(窮究事物之理),則自謂行持(佛教說,謂精勤修行。此處指做善事),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

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毆人(罵,責罵)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出於本心)者真,襲跡(謂沿襲他人的行徑,不知變化地學樣)者假;又無為而為者真,有為而為者假。皆當自考(指自我考察,省察)

何謂端曲?凡欲積善,決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愛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憤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敬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辨。

何謂陰陽?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指創造萬物的天地)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

何謂是非?乃知人之為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指某事引起的壞作用,也指相沿下來的弊端);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現行雖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也;現行雖不善,而其流足以濟人,則非善而實是也。他如非義之義,非禮之禮,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當決擇。

何謂偏正?故善者為正,惡者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行惡事者,正中偏也;以噁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

何為半滿?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書曰:「商罪貫盈。」如貯物於器,勤而積之,則滿;懈而不積,則不滿。此一說也。「千金為半,而二文為滿也。」「修仙要積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滿矣。」此又一說也。又為善而心不(執著)善,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於善,雖終身勤勵(勤勞奮勉),止於半善而已。譬如以財濟人,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指布施時住於空觀,不執著能施、所施及施物三輪),是謂一心清凈。則斗粟可以種無涯(沒有邊際)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雖黃金萬鎰,福不滿也。此又一說也。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何謂大小?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苟在一身,雖多亦小。

何謂難易?克己須從難克處克將去。仁者先難而後獲!凡有財有勢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為,是為自暴。貧賤作福皆難,難而能為,斯可貴耳。

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舍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何謂與人為善?吾輩處未世(指一個衰亡的時代),勿以己之長而(遮蔽,掩蓋)人,勿以己之善而(比。以己之長,較人之短,以突顯自己了不起)人,勿以己之多能而(為難,壓制)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寬容;包涵)掩覆(掩藏,掩飾)之。一則令其可改,一則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縱。見人有微長可取,小善可錄,翻然(形容改變得很快而徹底)舍己而從之,且為艷稱(讚揚,讚美)而廣述之。凡日用間,發一言,行一事,全不為自己起念,全是為(存在於天地間一切人事物的通稱)立則(建立規則,建立榜樣),此大人(指道德至高,至於聖賢地位的人)天下為公之度也。

何謂愛敬存心?君子與小人,就形跡(人的言行和神色)觀,常易相混,惟一點存心處,則善惡懸絕(指相差懸殊,相差極遠)判然(形容差別特別分明)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愛人敬人之心。(發語詞,用於句首,表示要發表議論)人有親疏貴賤,有智愚不肖;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孰非當敬愛者?愛敬眾人,即是愛敬聖賢;能通眾人之志,即是通聖賢之志。何者?聖賢之志,本欲(指示代詞,這)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全部,所有的)愛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為聖賢而安之也。

何謂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擲則瓦礫,追琢則圭璋;故凡見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資可進,皆須誘掖(引導和扶持)而成就之。或為之獎借(稱讚推許),或為之維持,或為(表明;辯白;得昭雪)(誣陷、冤枉)(分擔)其謗,務使成立而後已。大抵人各惡其非類,鄉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世俗),亦難自立。且豪傑錚錚(金屬撞擊的聲音。引申為剛正不阿的樣子),不甚修形跡,多易指摘(指責),故善事常易敗,而善人常得謗。惟仁人長者,匡直(猶匡正,糾正)而輔翼(輔助,幫助)之,其功德最宏。

何謂勸人為善?生為人類,孰無良心?世路(猶世道,指社會狀況)役役(勞苦不息的樣子),最易沒溺。凡與人相處,當方便提撕(拉扯;提攜),開其迷惑。譬猶長夜大夢,而令之一覺;譬猶久陷煩惱,而拔之清涼,為惠最(廣大)。韓愈云:「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較之與人為善,雖有形跡,然對(同「症」。癥狀)發葯,時有奇效,不可廢也;失言失人,當反吾智。

何謂救人危急?患難顛沛,人所時有。偶一遇之,當如恫瘝(tōng guān疾苦,病痛。恫,哀痛,痛苦。瘝,病,痛苦)在身,速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濟其顛連(困頓不堪;困苦)。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蓋仁人之言哉。

何謂興建大利(指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人民大眾的事)?小而一鄉之內,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興建。或開渠導水;或築堤防患;或修橋樑,以便行旅;或施茶飯,以濟饑渴。隨緣勸導,協力興修,勿避嫌疑,勿辭勞怨。

何為舍財作福?釋門萬行,以布施為先。所謂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達者(指智慧通達的人)內舍六根(亦指六情。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外舍六塵(是由六根所產生的作用,即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對環境的感受。這六種感受會使人產生錯覺,令人陷於生命不凈的境地,所以叫塵),一切所有,無不舍者。苟非能然,先從財上布施。世人以衣食為命,故財為最重。吾從而舍之,內以破吾之慳,外以濟人之急。始而勉強,終則泰然(神色安定,自然、從容的樣子),最可以蕩滌(清洗,洗除)私情(自己自私的心念),祛除執吝(指慳吝不化的念頭、思想)

何謂護持正法?法者,萬世生靈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參贊(指人與天地自然間的參與和調節)天地?何以裁成(籌謀而成就之)萬物?何以脫塵離縛(指脫離凡塵世俗的約束)?何以經世(指治理國事,經歷世事)出世(對世俗之事不關注,擺脫世俗的束縛)?故凡見聖賢廟貌、經書典籍,皆當敬重而修飭(整治;整修)之。至於舉揚正法,上報佛思,尤當勉勵。

何謂敬重尊長?家之父兄,國之君長,與凡年高、德高、位高、識高者,皆當加意(注重,特別注意,特別用心)奉事(侍候;侍奉)。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愛婉容(和順的儀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感通上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謂君不知而自恣(放縱自己,不受約束)也;刑一人,毋謂君不知而作威(謂利用威權濫施刑罰)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論(精當的言論,至理名言),此等處最關陰德。試看忠孝之家,子孫未有不綿遠(久遠)而昌盛者,切須慎之。

何謂愛惜物命?凡人之所以為人者,惟此惻隱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積德者積此。周禮「孟春之月(陰曆春季的首月)犧牲(指古時祭祀或祭拜時用的牲畜)毋用牝」,孟子謂君子遠庖廚,所以全吾惻隱之心也。故前輩有四不食之戒,謂聞殺不食,見殺不食,自養者不食,專為我殺者不食。學者未能斷肉,且當從此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