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與競爭原理

一、全勝(競爭樣式的選擇)

(一)競爭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競爭

1.如果取勝的代價過於慘重,如果勝利者的力量遭到削弱乃至於力量衰竭,如果勝利的背後孕育著新的戰爭的胚胎,如果勝利者得到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天下,對於勝利者來說,這樣的勝利只能意味著新的災難的開始,用孫子的話說:「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

2.強調不惜代價打擊競爭對手,反而是許多公司業績不佳的原因。

3.只有跳出直接對抗的思維,著眼於降低敵對的意志,降低衝突的烈度,從而降低取勝的成本,才能跳出惡性衝突的循環,保全整個行業的價值,從而形成一種「全贏」的格局。

(二)我們如何超越競爭:伐謀

1.伐謀,就是通過深謀遠慮的戰略意識,在戰略的層面,從一開始就通過深謀遠慮的運作,參與戰略格局的塑造,引導競爭格局的走向,從而限制對手對抗的能力與意願。

2.戰略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當下所做出的關於未來的決策。

3.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高明的決策者總是把取勝的重心放在戰略布局之上,著眼於布長遠之局,布未來之局,通過高明的布局取勝,而不是一時一地、一招一式的得失。

(三)我們如何超越競爭:伐交

1.明智的競爭對手們進行的是友好的競爭,它們知道在競爭中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時,該如何尊重對手的利益,尋求共同的利益,而這就需要微妙的伐交策略。

2.伐謀、伐交的重心,並不在於直接戰勝對手,而在於讓對手不再成為對手,讓對抗變得不再需要;是通過戰略的運籌制勝,而不僅僅是通過作戰行動取勝;是通過智慧的較量來取勝,而不單純是通過力量的對抗來取勝。這也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本義。

(四)我們如何超越競爭:伐兵

1.在企業競爭中,「伐兵」的基本思路則是在競爭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通過戰略技巧的運用、戰略市場的選擇、戰略時機的把握等,尋求在自己最有利的競爭態勢下戰勝競爭對手。

2.高明的用兵者,總是根據戰場上的具體情況,採取隨機應變的手段,把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靈活通過攻與防、分與合、虛與實、迂與直、進與退、走與打的轉換,調動對手,塑造對手,戰勝對手。

3.孫子說:「敵雖眾,可使無斗。「高明的伐兵藝術,可以使對手的作戰優勢完全沒有辦法發揮出來。對於戰爭中的將軍來說,最大的錯誤莫過於選擇了不利於發揮自己優勢、而有利於對手發揮優勢的戰場或打法進行作戰。對於競爭中的企業家來說,最大的錯誤莫過於選擇了對手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進行競爭。

4.如果說在戰爭領域,將軍們必須選取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優勢而對手的優勢發揮不出來的戰場和打法來與對手較量,那麼在企業競爭領域,企業家也必須選取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優勢而對手的優勢發揮不出來的細分市場與商業模式來與對手競爭。

5.戰爭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根據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巧妙選擇戰場與打法的藝術。

6.明智的企業總是做它們最擅長的事情,去進行那些他們有最強競爭優勢的業務,去參與它們最在可能取勝的遊戲,拒絕參與那些沒有必勝的把握的遊戲。

7.在競爭中,對於決策者來說,知道該打什麼樣的仗,不該打什麼樣的仗,該在什麼地方打仗,不該在什麼地方打仗,與知道如何把一場仗打贏,至少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8.伐兵的核心在於」勝於易勝「、」勝已敗者「,其基本思路就是在對抗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通過謀略的運用、戰場的選擇、時機的把握等,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態勢,使對手沒有能力組織起有效的反應,規避硬碰硬的直接衝突,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從而把雙方之間血淋淋的力量對抗,轉化為決策者之間智慧層面的較量,並通過智慧的運用而取勝。

(五)我們如何超越競爭:攻城

1.立足於通過消耗資源來壓倒對手的競爭樣式,本質上是沒有戰略可言的競爭,是一種破壞性而不是創造性的打法,只能是商戰的最低形態。

2.優秀的企業既要有深計遠慮的運籌能力,也要有在關鍵時刻的攻堅能力。一味寄希望於」不戰而屈人之兵「,最終只能腐蝕自己團隊的戰鬥意志與戰鬥力,在需要奮起而戰的時候沒有了攻城掠地的力量。

3.如果一個企業持續地陷入被迫攻城的困境,企業家就必須認真地反思,是否自己企業的戰略定位本身出了問題。

二、詭道(競爭策略的運用)

(一)詭道的核心是什麼

1.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因此,有效的行動,必須以考慮現有的和潛在的對手的可能反應,並引導和利用這種可能的反應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行動的成功。

2.詭道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引導對手的行動,抑制和剝奪對手的主動和優勢,造成一種「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態勢,達成行動的突然性,從而在對手最沒有能力做出反應的時間和地點,以對手最沒有能力做出反應的方式和力度發起攻擊。

3.行動之前像柔弱的女子一樣安靜,誘使敵人不加防備;發起攻動像脫逃的野兔一樣突然,使敵人根本就措手不及。在戰爭中,這樣的攻擊才最有效、最致命的。

4.突然發力,其實就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在對手最沒有反抗能力的時候出手。這是攻擊效果最好的時機。而這個最佳的時機,就是通過前面的「詭道」來造成的。在這個時機沒有形成之前,真正的高手是絕對不會出手的。

5.對於弱者來說,策略可以為其打開通往勝利的大門;對於強者來說,策略可以使其取勝的成本更低。通過策略的運用來引導對手、操縱對手、調動對手、抑制和剝奪對手優勢,從而為我戰勝對手創造條件的過程,孫子稱之為「示形」、「動敵」。

(二)競爭中策略為什麼重要

1.高明的競爭者在採取市場行動時,就不僅僅從自己的角度,而且還從對手的角度來考慮行動的方案,以引導對手的行動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行動的成功。

2.戰爭和競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保證自己行動的成功,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和利用自己的優勢,保證自己的行動是有效的,另一方面還要抑制和剝奪對手的優勢和反應的能力,從而讓對手不做出反應,或者無法做出有效的反應。這是保證市場行動成功的一個關鍵性的前提。

3.無論在競爭中還是在戰爭中,行動者要想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行動的成功,都需要運用「隱真」、「示假」的策略手段,來隱藏自己的意圖和行動,誤導對手的判決,從而破壞對手做出反應的能力。

4.戰爭中詭道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示形」來「動敵」,達到調動對手、影響對手,造成對手的錯誤判斷,改變對手的行動,剝奪對手的優勢,使對手沒有辦法對我的行動做出有效的反應,從而掩護我的真實企圖,達成我的行動的突然性。

(三)現實競爭中的操縱策略

1.在孫子看來,取勝之道的重心並不在於力量的直接對抗,而在於策略的巧妙運用;不是簡單的力勝,而是巧勝,是智勝,用孫子的話說,是「勝於易勝」,也就是以最小的代價來取得勝利。可以說,通過巧妙的策略運用來調動對手、塑造對手,使對手的戰鬥力發揮不出來,使我的戰鬥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是孫子的取勝之道的關鍵。

三、出奇(競爭思維的創新)

(一)最致命的一擊往往並不來自正面

1.在孫子看來,作戰的一條基本原則是:以一部兵力攻擊、牽制住正面之敵,以主力在對手設防薄弱的側翼或後方發起攻擊,往往可以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2.商戰中,訴求上的側翼進攻能否成功,取決於企業是否具有敏銳地把握客戶的需求轉變或創造新的需求的能力。

(二)出奇是一種顛覆性的策略

1.戰爭中唯一不變的規則就是沒有固定不變的規則;打破舊的規則,創立新的規則的人總是可以獲得巨大的相對優勢。

2.從孫子的角度來說,「出奇」的價值,就在於使現有的競爭規則變得無關緊要,從而使對手的強大優勢不再成為優勢。而對手越依賴於既有的規則,挑戰者顛覆規則則給對手所造成的破壞就越大。

(三)出奇反映了戰略的獨特性

1.在戰爭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指揮員總是避免與對手的正面優勢相衝突,而是利用靈活機動的打法,繞開對手的優勢領域,求取顛覆性的取勝之道,從而置對手的優勢於無用武之地,使我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2.企業戰略的核心在於,「企業應該盡量避免硬碰硬的惡戰,而是應該創造性地開發新的資源、能力、產品或市場,從而使企業從根本上與對手不同並優於對手。」可以說,開發異於對手的獨特資源,尋求異於對手的獨特路線,制定異於對手的獨特戰略,是競爭者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3.在競爭中,「以正合,以奇勝」的一個重要含義是:成功的戰略背後,一定有與對手不同的東西。靜下心來思考如何使自己與眾不同,對於想在競爭中取勝的競爭者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四)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1.奇正的變化就是要讓對手永遠也無法猜出我下一拳的進攻路線。奇正的變化目的就是給對手製造混亂,使對手陷入到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的被動之中,用孫子的話來說,就是「所謂古之善戰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使其戰鬥力根本就沒有辦法發揮出來,而我卻可以乘機「亂而取之」,發起最致命的一擊。這就是孫子所強調的「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2.只要競爭對手成功複製某項優勢,這項優勢就不再是優勢,而是做生意的必備條件。

3.每個招數一經使用就會喪失功效,因為競爭對手已經摸清了這個招數的底細,所以勝利還要靠許多的替代方案、發明新招數的想像力,然後再加上要以別人料想不到的彈性方法,施展這些招數。

4.動態競爭的研究者們警告企業的管理者,要想持續地成功,就必須克服行為的慣性,不斷創新,不斷破壞現有的優勢,推出新的行動,創造新的優勢。

(五)出奇與平庸無緣

1.戰爭中的一個取勝法則就是:可能取得較大戰果的方案,往往具有較大的實施風險;比較穩妥、實施風險較小的方案,則往往不太可能取得較大的戰果。

2.孫子說:」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敢於並善於冒險,從風險中發現把握住勝敵的機會,是優秀將軍的重要品質。

3.戰爭取勝的一條原則是,從對手意想不到的地方實施強大的突擊。一方面,在選擇進攻的時間和地點方面出乎對手的預料,造成突然性;另一方面,一旦決定發起進攻,就一定要集中、快速、大膽和猛烈,不給對手以從震憾中恢復過來的機會,這樣才能保證突擊行動的效果達到最大化。

4.優秀的企業家和優秀的將軍一樣,他們所從事的冒險,往往都是經過了精心計算和計劃的。把敢於冒險與魯莽行事區別開來的,是對風險與收益深思熟慮的權衡,是對決定成敗的關鍵細節的控制與把握。

四、擊虛(攻擊方向的確定)

(一)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1.」虛「並不一定是」弱「,」虛「還有關鍵、要害的意思。

2.斯大林曾說,戰略的主要問題就是確定主攻方向,而在孫子看來,確定主攻方向的基本原則就是」避實而擊虛「。」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這樣的進攻,是最有效的。

3.在競爭中,避免從正面進攻對手的優勢,也是一條重要的取勝原則。

4.避實擊虛的奧妙,在於從戰爭全局出發,正確地選擇關聯敵人要害的薄弱環節作為打擊目標,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二)從對手力量薄弱的地方入手

1.孫了說: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2.孫子說: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3.當敵方立足未穩之時,當敵方兵力分散之時,當敵方尚未完成作戰準備之時,當敵方指揮失誤之時,當敵方一時情況不明之時,都是好打之敵。其中倉促防禦、立足未穩的敵人往往是最好打的。

(三)充分利用對手的失誤

1.孫子說: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

2.商業世界中,大的公司只要不犯戰略性的錯誤,就不會輕易失去市場的主導地位。對於挑戰者來說,在對手無懈可擊的情況下盲目進攻,往往只能是以卵擊石,最後以失敗告終。從這個意義上說,戰爭與競爭中避實擊虛的一個含義是:首先自己不要犯重大的戰略性錯誤,同時要耐心等待對手犯錯誤的機會,和巧妙地製造對手犯錯誤的機會。一旦這樣的機會出現,即迅速抓住機會發動凌厲的攻勢,去取得勝利。

(四)打對手強點中的弱點

1.在競爭中就如同在戰爭中一樣,打對手強點中的弱點,往往也是最有效的擊虛手段。

2.毛澤東說過:集中力量打破一路,則全局好轉。

(五)利用對手節奏的空檔

1.孫子說:「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善用兵的人,總是避開對手初來時的銳氣,等到對手士氣懈怠衰竭的時候再去打擊它。

2.作戰頂點就是作戰的力量達到極限的那個點。進攻的藝術的關鍵在於能否在到達作戰頂點之前攻佔決定性目標,而防禦的藝術的關鍵則是一方面採取一切可能手段來分散、消耗和牽制敵方兵力,促使進攻之敵的作戰頂點及早出現,另一方面則在一旦對方出現作戰頂點時,立即轉入進攻,從而以決定性的反擊行動挫敗對手。

(六)突破後保持持續的投入

1.克勞塞維茨說:勝利的大小取決於追擊時的猛烈程度;追擊是取得勝利的第二個步驟,在許多情況下甚至比第一個步驟更為重要。

2.美軍《作戰綱要》中指出:「攻方不能允許敵人從首次突擊造成的震撼中恢復過來,絕不能使敵人有時間查明主攻方向,而最重要的是絕不能給敵人提供集中其兵力或威力對付主攻部隊的機會。」

3.克勞塞維茨警告將軍們:「只有對被擊敗的敵人進行追擊才能獲得勝利的果實。」「不進行追擊,任何勝利都不能取得巨大的效果。」美軍《作戰綱要》也強調,要「毫不留情地擴張戰果。」

(七)進攻對方的心理弱點

1.孫子說:「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攻心的核心就是,將對方統帥在心理素質上的弱點和心理定勢作為制定戰略決策的依據之一。

2.孫子說:「將在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五、任勢(資源效能的放大)

(一)取勝的重點在於任勢

1.敵勢,就是藉助對手的力量。孫子強調要「順詳敵之意」,要「因敵而制勝」,也就是要藉助對手的意圖,藉助對手的反應,藉助對手的弱點,順勢而為,引導對手,調動對手,借對手的行動與力量來打敗對手。

2.地勢,指的是藉助地形的力量。孫子說:地者,兵之助也。

3.氣勢,指的是藉助士氣的力量。孫子說: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將領一點也不畏懼對手,士兵一聽要作戰就非常興奮,三軍之眾,百萬之師,鬥志高過青雲,氣概猶如飄風,這種精神的優勢形成強大的威力加於對手身,這就是氣勢。

4.勢就是一種有利的條件所構成的強大趨勢,高明的用兵者,可以藉助各方面的有利條件,包括民心的向背,盟友的力量、天時的變化、政策的變動,等等,來為自己形成最有利的態勢。

5.高明戰略家一定是審時度勢,時至而動,將取勝的重心放在對大勢的把握與利用上,而不是不切實際地強求與妄為上。

(二)時來天地皆同力,遠去英雄不自由

1.在競爭中,最佳的取勝之道同樣是因勢利導,從而找到超常規發展的動力來源。高明的競爭者對於勢的利用,可以達到同神入化的地步,可以用社會潮流之勢,用重大事件之勢,用產業變動之勢,也可以用對手之勢。

2.在競爭中,因勢而為的另一層含義是,當企業再努力也沒有取勝希望的時候,不要去逆勢而為,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順勢而為,退出市場。

(三)創造出一種有利有態勢

1.勢利,勢利,利與勢是分不開的,有勢就有利。所以現在先不要求利,要取勢。

2.善弈者,謀勢不謀子。在競爭中同樣是如此,如果企業對大勢的判斷出現了失誤,往往就會陷入到戰略困境之中,即使在局部的仗打得再漂亮,也難以挽回被 動的局面。

3.造勢的第一條原則是」勢險「。勢險,就是在作戰中要麼不打,要打就要在關鍵的地點,集中起幾倍乃至十幾倍於對手的力量,造成一種險峻的、以至強擊至弱的壓倒性優勢,從而蓄積起最大的攻擊能量。

4.競爭中的勢險,就是要造強勢,造高勢,造壓倒性的優勢。因此企業要想造勢,就要集中幾倍乃至十幾倍於對手的資源,在最關鍵市場上造成絕對的優勢。

5.造勢的第二條原則是」節短「。所謂的節短,指的是攻擊行動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以突然的動作、短促的節奏、迅疾的速度,通過瞬間的能量爆發,形成突然、乾脆、摧毀性的攻擊力量,使對手根本沒有時間組織反抗即已經被擊敗。換言之,節短強調的是在發起攻擊時必須通過時機的精確性、行動的突然性、力量的暴烈性,來達到攻擊效果上的震憾性與穿透性。

6.競爭中所謂節短,就是市場行動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乾淨利落,以對手難以承受的速度和節奏,以爆發性的力量長驅直入,打開市場,而決不拖泥帶水,決不給對手以任何還手的機會。

7.勢險與節短二者,一個是能量的蓄積,一個是能量的釋放。能量的蓄積越多,攻擊效果就越好,也就越容易乾淨利落地解決問題,所以在作戰中」勢險「是」節短「的前提。

(四)審時度勢與警惕」勢「背後的陷阱

1.孫子說: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2.明智的戰略家之所以明智,就在於他們既敬畏勢的力量,又對勢的背後所隱藏的陷阱有充分的清醒。他們善於藉助勢的力量,但從不為勢的力量所左右。他們總是第一時間知道什麼時間應隨」勢「而舞,什麼時間必須按自己的節奏行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避免大起大落,從而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六、主動(競爭規則的掌控)

(一)競爭的本質是主動權的爭奪

1.最好的防禦戰,是在對手的進攻行動尚沒有展開的時候,就採取主動的攻勢,以破壞對手發起攻擊的能力。

2.孫子說: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在對抗的過程中要想取勝,就必須將行動的主動權控制在自己手中。

3.戰爭中,自己如果沒有戰略,就只能成為對手戰略的一部分。在競爭中,企業如果不是主動行動,只是被動回應競爭對手的行動,就只能受制於人,從而將自己的命運交給對手來擺布。

(二)採取積極的攻勢行動

1.孫子說: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 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已者也。

2.要想掌握主動權,軍隊就必須在一切可能的情況下儘力保持積極的進攻態勢。即使是在力量弱於對手、因而被迫處於防禦的狀態下,軍事家也強調必須採取積極防禦,也就是攻勢防禦。

3.競爭領域的實證研究表明,在許多場合下,企業行動的進攻性與企業的業績之間存在著積極的關係,進攻性強、進攻行動數量較多的企業往往能比進攻性弱的企業取得較好的績效。

(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1.在戰爭中,不能被動按照對手制定的規則來打,相反,要堅持自己具有優勢的打法,在自己最有優勢的領域來打,要逼對手按照自己制定的規則來打。

2.戰爭中的一條原則是不要做對手希望你去做的事情;要逼對手去做他不願做的事情。競爭中的一條原則也是逼對手按照你的規則來打。

3.在競爭中,剝奪對手對規則的控制權,將規則的控制權掌握在你的手中,從而限制對手的選擇餘地,這比什麼都重要。

4.有著最低成本生產能力的企業應該採取低成本戰略,而在產品質量、服務和創新等方面有差異化優勢的企業,應該通過強調質量、服務或創新等差異化戰略來尋求使他們與眾不同。

5.競爭的一條原則是,選擇一個最能發揮你的優勢的戰場和打法,並由你來制定出這個戰場的遊戲規則。具體地說,在什麼地方打,在什麼樣的時間打,用什麼樣的方式打,跟什麼樣的對手打,打對手的哪個環節……都應該是你說了算。

(四)利與害:調動對手的主要手段

1.孫子說: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2.在決策中,利、害是一體的,理性的決策者的行動,一方面是趨利的,另一方面也是避害的。因此,如果你的行動能夠威脅到對手的要害之處,再強大的對手,也就不得不聽從你的擺布。

3.尋找某些行動使競爭對手的報復即使有效,也會使其利益受到更大的損害,是在競爭中掌握主動的重要手段。

七、集中(競爭優勢的集聚)

(一)並敵一向,千里殺將

1.戰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簡單的準則是集中兵力。

2.先以自己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向著敵人局部的劣勢和被動,一戰而勝,再及其餘,各個擊破,全局因而轉成了優勢,轉成了主動。

3.在企業間的某個交鋒點上,集中自己的資源與實力製造在該點上的優勢,包括在某個局部市場上建立相對於自己強大許多的對手的優勢,從而取勝。這是企業競爭取勝的一條基本的法則。

4.與兵力分散相反的是,競爭者要想取勝,就必須把資源集中於特定的市場上,在這個特定的市場上做精、做透,從而建立起相對於對手的強大競爭優勢。

5.從商業史上來看,最成功的企業,往往是那些善於把最關鍵資源集中在最關鍵地方,去解決最關鍵的問題,從而促成產生決定性結果的企業。

6.在關鍵的局部形成相對的優勢並取得突破,幾乎是弱者戰勝強者的不二法門。

(二)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

1.集中兵力的前提,是必須有非常清晰的戰略重點和方向。

2.毛澤東也強調,在分析問題、分析形勢時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具體到作戰過程中,就必須抓住戰略樞紐去部署戰役,抓住戰役樞紐去部署戰鬥。

3.孫子說:「出其所不趨」,「奪其所愛,則聽矣」,「並敵一向,千里殺將」,這些強調的都是在作戰中要果斷地抓住重點,抓住關鍵的局部,規定自己的主要方向,並按照事物的輕重緩急,在主要方向上集中起優勢的兵力,形成強大的作戰力量,從而取得突破。

4.集中永遠和放棄一體兩面的。如果沒有取捨效應,根本就不需要戰略,戰略就是放棄的藝術。

5.在將要進行主要進攻的地點上儘可能多地集中兵力,為了在這個主要地點上更有把握地取得勝利,寧可在其它地點忍受不利。主要地點的勝利將消除其他的一切不利。

6.次要方向的損失,往往會給決策者帶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這種損失達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決策者尤其需要戰略上的定力和意志。

7.在軍事上,最忌諱的是決策者因為擔心次要方向的損失,而導致主要進攻方向的力量不足。

8.無論在戰爭中還是在競爭中,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是不可能打勝仗的。想讓每一個地方都安全,就意味著沒有一個地方將是安全的。同樣,也不要企圖抓住所有的機會,因為在一個機會集中資源,就必然意味著你不得不放棄別的機會上集中資源,乃至在別的方面遭受損失的可能,而這必然需要清醒的頭腦、堅強的意志和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這也是為什麼平庸之輩總是在關鍵時刻無法做到真正的集中兵力的關鍵原因。

9.競爭戰略的基本原則是將資源集中到企業有著強大優勢或可以穩步發展的領域。因此,集中兵力的含義就是,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優勢戰場在什麼地方,並加強在這一戰場的優勢。要明確並加強你的優勢,而不是一味試圖彌補你的劣勢。充分加強你的優勢,放大的將是你的優勢的作用;一味彌補你的劣勢,放大的將是你的劣勢的影響。

(三)讓敵人分散:敵則能分之

1.拿破崙集中兵力的秘訣:總是首先在更強大的敵人面前分散自己的兵力,誘使對手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分散兵力,然後再抓住最合適的時機,出人意料地集中起壓倒性的力量來攻擊對手最薄弱的環節。

2.在市場競爭中,高明的競爭 者同樣可以運用巧妙的策略性分散,吸引對手力量也分散自己的資源,爾後突然在關鍵的市場上集中起壓倒性的優勢,從而戰勝對手。

3.戰爭中,防守的一方可以運用誘敵深入等分散手段,拉長對手的戰線,吸引對手的力量,分散對手的資源,同時保持自己力量的機動與集中,從而造成在關鍵局部集中優勢兵力的結果。

4.在競爭中,競爭者同樣可以通過誘敵深入的手段,故意減少乃至放棄自己在一個市場的資源投入,從而吸引對手填補這個市場,以分散對手的兵力,弱化對手在自己真正準備發起行動的目標市場的資源。一旦對手的資源在目標市場上不再佔據優勢,即集中自己的資源,迅速發起行動,搶佔自己想要的市場。

5.在競爭中,當對手發起市場進攻行動時,順勢把一部分不良客戶放棄給對手,有時候同樣可以起到讓對手背上包袱、從而改變競爭態勢的效果。

(四)有效的集中需要出乎對手意料

1.對於成功地集中兵力來說,速度、保密和欺騙必不可少。速度,是保證我方在最短時間內在關鍵的時間與地點完成集中,使對手不得在尚處於分散或集結尚末完成的狀態下與我交戰;保密,是保證我方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集中,等到對手發現了我的作戰行動已經為時太晚;欺騙,是保證對手對我集中的時間與地點產生錯誤的判斷,從而無法有效應對我的集中。這三者,都在於達成我方集中行動的突然性,從而保證達成「我專而敵分」的結局,形成對敵作戰的優勢。

2.戰術就是在決定點上使用兵力的藝術,其目的就是要使他們在決定的時機、決定的地點上,發生決定性的作用。

八、先知(競爭環境的分析)

(一)先知是取勝的前提

1.最大限度地了解對手的情況,最大限度地讓對手不了解自己的情況,充分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是取勝的一條重要原則。

2.孫子說: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取勝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要提前獲取對手的信息。能做到這一條,就能打勝仗;不能做到這一條,就會打敗仗。

3.制定戰略的一項中心任務就是了解分析競爭對手。分析競爭對手的目的,是了解每個競爭對手所可能採取戰略行動的實質和成功的希望;各競爭對手對其他公司在一定範圍內的戰略行動傾向可能做出的反應;以及各競爭對手對可能發生的產業變遷和更廣泛的環境變化可能做出的反應等。

(二)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1.如果說現行戰略和能力反映的是競爭對手正在做什麼和能夠做什麼,那麼未來目標和假設反映的則是對手想要做什麼、為什麼想這樣做,是駕馭競爭對手的行為的基本動因,經常是由它們來確定競爭對手將來如何行動,因而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2.對於管理者來說,競爭對手的目標分析非常關鍵,因為這能幫助公司避免那些可能會威脅到競爭對手達到其主要目標從而引發激烈戰爭的戰略行動。

3.競爭分析要想表現出過人的洞察力,真正達到「索其情」的境地,就必須深入到對手的思想、思維、心理和價值觀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握住競爭對手的行動模式,才能抓住對手的下一步反應,從而使自己在競爭中把握「勝負之情」,取得主動的地位。僅僅滿足於簡單的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制定自己的戰略,只能是最好的取敗之道。

(三)無所不用其間

1.孫子說: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2.故唯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3.孫子認為,「反間」是「五間俱起」的關鍵: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四)非聖智不能用間

1.僅僅掌握比對手更多的情報並不等於就擁有了情報優勢,只有通過正確的情報決策,才能達到對情報信息的正確認識,並充分發揮出所擁有的情報信息的潛在價值。換句話說,只有將充分的情報信息與正確的情報決策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達成相對於對手的情報優勢。

2.充分利用情報必須有一個毛澤東所說的「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而這就需要決策者必須有相當的判斷能力。

3.導致情報失效的另一個常見因素是人的認知局限的影響。人的認知是有局限性的,人所看到的往往是那些自己確信的或者想看到的東西,尤其是當這種認知其實是一種偏見的時候,就會蒙蔽決策者的眼睛。

4.管理者必須像優秀的將軍一樣,直接深入到一線之中,當管理者來到一線的時候,就可以與市場一起共同呼吸,把握住市場的脈搏與起伏。

(五)信息本身就是充滿對抗的領域

1.在戰爭中,取勝的一條原則是: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了解對手的情況,另一方面則是最大限度讓對手不了解自己的情況,也就是也重心放在增加對手的不確定性上。

2.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

3.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4.因此,成功的奧妙其實非常簡單:對競爭對手和競爭環境有深刻的了解。精確地分析對手,精確地分析你的競爭環境,把你對競爭對手和競爭環境的把握與分析做到極致,使你對對手的了解遠超出對手對你的了解,你就奠定了在競爭中取勝的前提。

九、五事(競爭取勝的基礎)

(一)「道」:願景為什麼重要

1.在戰爭史上,尤其在中國歷史上,真正能夠得天下的一方,一定是提出了一個吸引民心的願景,一個政治追求,從而佔領了道義上的制高點。

2.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的走向既可以改變戰爭的性質,也可以改變戰爭的力量對比,這是一種無形的,但是無窮的力量,是一種塑造性的力量,戰爭的最終格局,往往是由它決定的。

3.對於弱小的組織來說,「道」或許暫時還不是一種現實的力量,但它絕對是一種塑造未來的力量。

4.企業的價值追求構成了企業凝聚人心的力量,這種共享的追求感染著整個組織,形成明確的方向、求勝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念,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組織的內耗,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使企業上下形成強烈的歸屬感、認同感和使命感,同舟共濟,生死與共,從而為了組織的大目標而忘我犧牲,無私奉獻,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難與誘惑,都會不離不棄,與企業堅守在一起。

(二)「天」、「地」:戰略環境

1.天,就是天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戰略形勢,以及大的戰略形勢所釋放出來的大的戰略機會。對於企業來說,指的是大的經濟形勢和國家政策等因素。

2.自主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天下事當於大處著眼,具有戰略眼光,所謂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只盯著一隅之利,是永遠也成不了大事的。

3.孫子強調要「知天」,「天」的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關鍵是把握住其變化的規律,順應時勢的變化。尤其是在大勢上升的時候,一定要清醒地把握住自己,不能把成功的希望僅僅寄希望於樂觀的環境。對外在形勢與機會的依賴性越大,企業的成功也就越脆弱。

4.地,就是地利,在軍事上就是戰場,在企業競爭領域裡,則是市場。

5.戰爭中取勝的一條原則是,只在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優勢的戰場作戰,逼對手在其優勢無法發揮出來的戰場作戰。

6.如果說在戰爭中錯誤地判斷了地形往往會導致全軍覆沒,那麼在商場上,錯誤地理解了市場,將產品投放錯了市場,也同樣將是產品的滅頂之災。

7.要想獲得成功,管理者就必須充分了解並適應自己將要作戰的戰場地形,摸清微妙而複雜多樣的細分市場。與此同時,就像在戰爭中高明的指揮員可以將對手引入對其不利的地形一樣,在市場中,高明的管理者同樣可以利用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將對手引進實際對其不利的市場之中。

8.決策者只有對戰略環境、戰略全局有著清晰的把握,達到知「天」知「地」的境地,才能從容不迫地展開布局,做到攻守有度,進退自如;才能搶先控制那些關鍵的資源,通過格局的塑造來戰勝對手;才能清晰識別並利用環境中各種有利因素所提供的機會,從而放大自己的優勢;才能提高識別並避免環境中各種不利因素所構成的威脅,進而充分利用這種不利的因素使對手陷入被動的局面中,讓對手的優勢無法得到發揮。因此,環境是戰略的最大變數之一。

(三)將:戰爭中的領導力

1.智,就是智慧。

2.信,就是信任。信任是領導的基礎,信任危機是最大的領導危機,沒有信任,所謂的領導與控制就毫無價值。領導者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公正不阿,是可以依賴、可以信任的,從而給下屬一種充分的安全感。

3.仁,就是仁愛。仁者愛人,「仁」說白了就是以心換心,將心比心。從領導力的角度來說,「仁」是一種包容,一種同理心,一種寬廣的胸懷,一種強大的親和力。

4.勇,就是魄力。勇首先要勇於負責,表現出來的果斷的素質,堅定的意志,進取的魄力,敢於負責的品質。

5.嚴,就是嚴格。將軍要令出必行,賞罰必信,像天地運行那樣準確無誤,才能統御眾人。對於企業來說同樣也是如此,企業的管理同樣必須做到令行禁止,管理者同樣必須嚴格捍衛企業的制度與規則。

6.優秀的將軍與優秀的企業家,往往具備許多相同的品質:第一是有敏銳的眼光,這樣才能發現別人不容易發現的機會;第二是有果斷的魄力,這樣才能敢於做出別人不敢做出的決定,從而把握住機會;第三是有傑出的組織能力,這樣才能把各種力量高效率地組合在一起,從而形成整體的戰鬥力;第四還要有強烈的道德感與責任感,這樣才能形成激烈人心的力量。可以說,領導是組織的核心,卓越的領導力,本身就是保證組織取勝的重要優勢來源。

(四)法:組織與管理的力量

1.孫子說: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法,就是軍隊的編製、將領的管理、軍需的供給等內容。簡單地說,法就是我們所說的組織、制度、法規、流程等管理內容,就是系統的管理能力。

2.法所強調的,是在戰爭中要想取勝,就必須通過有效的組合方式、管理方式與保障方式,使組織的資源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換言之,真正的決勝往往是在組織的層面來實現的,是通過系統的管理能力來實現的。

3.孫子說: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道」就是最基本的取勝規律,「法」就是最基本的管理基礎。戰爭的勝負恰恰是由這些最基本的東西來決定的。孫子說:不可勝,在已。在競爭中企業的基本面才是真正的不可戰勝的力量。

(五)經之以五事:第一個戰略管理的模型

1.孫子所說的五事,對於企業來說,戰略管理的要素無非就是這些:「道」是企業的願景,是企業的靈魂,反映了企業的文化價值追求;「天」是企業所處的大勢;「地」是企業所處的市場;「將」是企業的核心團隊,核心管理者;「法」是企業的系統管理能力。孫子認為這五項缺一不可,而戰略管理的主要內容基本都已經涵蓋在其中了。

2.今天企業必須從一個機會主義的時代進入一個戰略管理的時代,要建立自己的系統管理能力,要建立一個踏踏實實的管理基礎,這是企業下一步持續發展的根基。

背《孫子兵法》十三篇之後的感想

今天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到今天為止,已背誦完了《孫子兵法》十三篇。雖然有的章節不能從前到後地順暢背誦,但能背誦所有的段落。下一步準備再花三個月時間,每天從前到後完整地讀二篇,然後達到能從前到後完整背誦的程度。

讀《孫子兵法》也有近一年時間了,一邊背《孫子兵法》十三篇,一邊看一些輔助學習理解的書籍,如華杉寫的《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以及郭化若寫的《孫子兵法譯註》。這二本輔助學習《孫子兵法》的書寫得非常好,很有參考價值。本人覺得《孫子兵法》的思想精要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孫子兵法》是講以強勝弱,不是講以弱勝強。《孫子兵法》第一篇講「計」,類似於現代的SWOT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廟算,就是在決定是否開戰之前,在家裡衡量計算雙方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對比。「五事七計」,從五個方面,七個科目,進行打分。分多的勝,分少的敗。打完分,就能知勝,叫「多算勝,少算不勝」。算下來能贏,就可以打;算下來自已分數沒別人高,就不要戰。所以孫子不相信以弱勝強,那是小概率事件。「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不會拿國家民族的命運,去賭小概率事件。

二、打得贏,也要算代價。行動必有代價,戰爭代價極大。不要光想著戰勝,要算賬,值不值得。古人言「數勝必亡」,勝仗打多了,國家反而要滅亡。因為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傲之主,率領疲憊之民,這國家就要亡了。

三、先勝後戰,贏了再打。《孫子兵法》主要是自強之法,首先是修鍊自己,而不是惦記打敗別人。孫子說「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先修鍊自己的筋骨,讓自己成為不可戰勝的,讓自己沒漏洞,然後敵人出漏洞。如果敵人比我們弱小,或者和我們強弱差不多,而且他沒失誤,沒漏洞,就不能打。「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就在於他什麼時候失誤。

四、要能等待,能忍耐。戰爭這東西,收益和代價極不對等。打贏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一定有多大利益。打輸了,則可能國破家亡,命都沒了。所以關鍵是能等,不能因為焦慮,就頻頻動作。等待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最好的戰略。但人們往入認為等待是不作為,是不可接受的。要有這個認識,一輩子「不作為」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作為」的結果可能是死。

五、一戰而定。勝而不定,則勝利無意義。孫子說「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如果打了勝仗,但不能達到平定的目的。都百戰百勝了,還要接著打,那打一百場勝仗幹什麼?打勝仗也要死人。就算死的是敵人的人,也不如他不要死,收服他,加入我們,才能勝敵而益強。孫子有很強的保全思想,保全自己,保全人民,保全城池,保全財產,最好也保全敵人,都收服了歸我所有。這才叫平定天下。

六、以正合,以奇勝,分戰法是基本戰術原則。孫子說「故兵以詐立,以分合為變者也」,打仗要詭詐多變,懂得分兵和集中兵力。

七、知己知彼,關鍵在於知己。《孫子兵法》,講來講去,都是練基本功,抓基本面,就是管好自己,自己強大了,再等待勝機出現,等最有把握時動手。先勝後戰,一戰而定。自己不強,就不要逞強。

選拔將領的重要依據

《孫子兵法》中對將領提出了五個要求,即「智、信、仁、勇、嚴」。一個將領能不能打勝仗,看的就是這五個方面,這些素養即是選拔將領的重要依據。

一是智。這是講的智,不是聰明,而是睿智,凡事看得很透徹,很廣遠。

二是信。信就是誠信。管理者失去威望,往往是因為有諾不行。信,講究「賞不避小,罰必就大」。懲罰問責要從高官下手,才能服眾;獎賞鼓勵,要從卑微的職位入手,才能激勵一大片。

三是仁。「仁」更多用於形容人際關係,如扶老攜幼,扶危救困之類的美德,這都是屬於「仁」的範疇。《孫子兵法》里的「仁」,主要講的是關愛下屬,平等對待手下,關心他們的發展,「己欲達則達人,己欲立則立人」,體諒他們的苦楚,「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慢慢地就會得到大家的擁擠,最終天下歸心。

四是勇。這裡講的是勇敢。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勇」有三種:一是匹夫之勇,就是外在的兇狠;二是戰卒之勇,將勇氣用於殺敵報國,這是英勇;三是最高層次的心性之勇,即善於認錯,敢於認錯。儒家講的「勇」,更多的是要敢於自我批評、自我反思、自我約束,不斷拓展自已,讓內心足夠強大。只有內心足夠強大的人,才能無私無畏,不憂不懼。

五是嚴。帶兵作戰,必須嚴格法令。軍紀之嚴,在於「嚴正輯眾」,即通過嚴明法紀,達到嚴密組織、嚴肅紀律,來管理士卒、團結部屬。可以說,勇,是指堂堂正正,沒事不惹事,出事不怕事;嚴,則是作為領導者,一定要管理好手下人,建立起威信。

明年的學習重點是系統學習心理學

今年的學習計劃的重點是把管理學和孫子兵法系統地過一遍,離春節還有四五個月的時候,基本是是按照計劃在推進,按計劃完成學習目標是沒問題的。

明年的學習計劃重點是考心理諮詢師三級證。在網上先行了解了一下,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經心理諮詢師三級正規培訓達到標準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的情況,可以報考心理諮詢師三級。了解清楚情況以後就把相關心理學的教材買好,明年爭取考一個心理學方面的證書。

考證不是目的,學到東西才是真正需要的。考證主要是通過系統的學習達到一個既定可量化的目標,有一個具體的(specific)、可度量的(measurable)、可實現的(attainable)、現實性的(realistic)、有時限性的(time bound)目標計劃,是保證計劃得以實現的第一步。待年底完成今年的學習目標後,詳細地制定一個心理學學習計劃方案。

忍耐、等待、保全自已比強出頭要正確

工作中有時候會碰到騎虎難下的情況。有的事情做了,可能會得罪領導或是很多同事;不做,那問題會繼續存在。在以前,我可能就不顧一切地去做了,因為我認為我不是為了自已的私事,而是為了公事,自已是正確的,就該去做。但經過這些年的職場教訓以後,現在我覺得要看人下菜吧。如果領導為人豁達,有心把部門做好;那就耐心地和領導溝通,儘可能說服領導,爭取支持,做成了功勞歸領導,經驗歸自已。如果領導並無改變現狀的意願,並且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那就閉嘴,等有一天自已能做主了或是碰到英明的領導再做。很多情況下忍耐、等待、保全自已比強出頭要正確。

當一個部門沒有了反對意見,沒有了不同聲音時,並不意味著意見統一了。是因為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或是不敢說出自已的意見,怕遭到打擊報復。這樣的氛圍下,團隊沒有活力,工作肯定是難以得到改進。

《孫子兵法》作戰篇中說:「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張俊認為作為一個管理者,提高自已的修養,保持寬廣的胸襟和冷靜的頭腦,積極聽取各方面意見,這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