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法》篇-君正

一年從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發號令,五年而以刑(1、整治。2、匡正),六年而民畏敬,七年而可以正。一年從其俗,則知民則(人們行為的準則,指當地人民的是非善惡、好惡取捨的標準、準則);二年用其德,民則(勤;致力,努力);三年無賦斂,則民有得;四年發號令,則民畏敬;五年以刑正,則民不幸;六年民畏敬,則知刑罰;七年而可以正,則朕強(dí,專主,作主)

君主為政治國的方針應是,第一年遵從百姓的風俗,第二年選拔有德能的人授與官職,第三年要使民富足,第四年的便可以發號施令了,第五年可以用法律來治理百姓,第六年百姓就會有了敬畏心理,第七年便可以指揮百姓從戎出征了。第一年遵從百姓的風俗習慣,可以掌握他們是非善惡、好惡取捨的標準是什麼。第二年擢用其中的賢德之人,百姓就都會努力爭取向上。第三年免去賦稅征斂,百姓就會生活富足。第四年君主發號施令,百姓都會敬畏服從。第五年用法律來治理,百姓就不敢有僥倖心理。第六年百姓有了敬畏心理,便會懂得刑罰律令而不敢觸犯。第七年率民出征,便能鎮壓強大的對手。

俗者,順民心殹。德者,愛勉之殹。有得者,(fèi,通「廢」,崩壞;停止)(《説文》:拕,曳也。從手,它聲)關市之(征)殹。號令者,連為什伍,(選)(通「揀」,選擇)賢不宵有別殹。以刑正者,罪殺不赦殹。畏敬者,民不犯刑罰殹。可以正者,民死節殹。

第一年遵從百姓的風俗是為了是順應民心。第二年選拔賢德之人為官吏,是通過施愛於民以激勵其奮勉。第三年要使民富足是要廢除排它之禁及關口市場的徵稅。第四年要想有效地發號令,就要以嚴密的單位形式將人們組織起來,並挑選人才去管理他們,使賢與不賢的人各有等差。第五年以法律治理百姓,有罪必罰,不可姑息。第六年百姓有了敬畏心理便不敢再去觸犯刑罰。到了第七年便可以率民出征並戰勝強敵,這是因為百姓會出死效力。

若號令發,必(jiù,聚合;聚集)而上(通「仇」,合,猶應也),壹道同心,上下不(chè,乖離,分裂),民無它志,然後可以守(戰)矣。號令發必行,俗也。男女勸勉,愛也。動之靜之,民無不聽,時也。受賞無德,受罪無怨,當也。貴賤有別,賢不宵(cuī,等次,等級,等差)也。衣備不相(緰貲、逗。布也。謂布名。急就篇。服瑣緰㠿與繒連。師古曰。緰㠿、緆布之尤精者也。㠿貲同。從糸。俞聲。),貴賤等也。國無盜賊,詐偽不生。民無邪心,衣食足而刑(1、伐,殺也。——《廣雅》。2、伐,擊也。——《說文》)必也。以有餘守,不可拔也。以不足攻,反自(敗壞,損傷)也。

若號令傳下,百姓必應聲集結而上合君意,齊心一致,上下同心同德,民無異心,這樣就可以據國防守或出兵征戰了。號令發出,百姓必定執行,這是因為服從命令已經養成習慣。百姓爭相勉力,這是因為君上施愛的緣故。召之應戰,或令之務農,民皆聽命,這是君主遵循天時的緣故。百姓受賞不戴德,受罰不含怨,這是因為賞罰得當的緣故。貴賤有區別,賢與不賢人就會分出等級來。衣服制度都有一定的規格不能僭越,這是因為它標誌著人們的身份等級。國家沒有了盜賊,奸詐虛偽之心不生,民無邪念,這是由於百姓富足且刑殺律令得到了堅決的執行。以充足的國力據國防守,國家就不會被攻取。而國力不足卻要先進攻他國,結果反而是自取滅亡。

天有生死之時,國有生死之(通「政」,政治,政事)。因天之生也以養生,胃之文。因天之殺也以伐死,胃之武。文武並行,則天下從矣。

天道有生殺之時,國家有生殺之政。順天道而生是文,順天道殺伐是武,文武生殺皆不可偏廢,如此天下就會順從。

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時,時之用在民,民之用在力,力之用在節。知地宜,須時而樹。節民力以使,則財生。賦斂有度則民富,民富則有(èr,相次,隨後),有佴則號令成俗,而刑伐不犯,號令成俗而刑伐不犯則守固單勝之道也。

使用土地的根本在於因地制宜,恰當地種植適於該地生長的農作物。適宜農作物生長的關鍵還在於準確地掌握耕種的時間和季節,準確地掌握農時,還在於如何使用百姓。使用百姓的關鍵在於使其各自儘力其事。使用民力的關鍵,在於適度。要了解土地適宜於種植什麼,並且根據時令來種植五穀。適度地使用民力,就能有效地創造財富。賦斂適度,則百姓富足。百姓富足,則會選擇跟隨。百姓選擇跟隨則習慣於服從命令並且不敢觸犯刑罰。百姓習慣於聽令,又不敢觸犯刑罰,這便是守國則牢,伐國則勝的原理所在。

法度者,正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亂也。而生法度者,不可亂也,精公無私而賞罰信,所以治也。

法度,是至為公正的。以法度來治理國家,而不能任意妄為。創製法度,不能變化不一。依法辦事,公正無私,賞罰分明便能取信於民,這是治理天下的大道所在。

苛事,節賦斂,毋奪民時,治之安。無父之行,不得子之用。無母之德,不能盡民之力。父母之行備,則天地之德也。三者備,則事得矣。能收天下豪(傑)(驃)雄,則守御之備具矣。審於行文武之道,則天下賓矣。號令(合)於民心,則民聽令。兼愛無私,則民親上。

省去煩瑣的政事,有節度地徵收賦斂,不要侵佔百姓的農時,國家的政治才能安定。君主如果沒有像父母一樣的嚴威慈愛,就不能使子民有效地為之效力。君主若具備了待民如子的德行,便是德如天地一樣廣大。如果做到了去苛事、節賦斂、毋奪時(或譯為賞罰相濟,恩威並施),那麼萬事都可以成功。如果能廣招天下豪傑驍健之士,那麼就如同具有了最好的防禦武備。懂得了實行文武共舉之道,那麼天下就都會歸順了。發號施令能夠合於民心,人民才能自覺地聽從命令。君主如能德施廣溥,秉公執法,那就會得到百姓的愛戴擁護。

《經法》篇-國次

國失其(順序,等第),則社稷大(虧損)。奪而無予,國不遂亡。不盡天極,衰者復昌。誅禁不當,反受其(通「殃」)。禁伐當罪當亡,必(同「墟」,使成廢墟)其國。兼之而勿(獨攬,佔有,獨佔),是胃天功。天地無私,四時不息。天地立,聖人故(1、施行。2、開始)。過極失當,天將降(殃通「殃」)。人強朕天,慎(古同「避」)勿當。天反朕人,因與俱行。先屈後(同「伸」,舒展開),必盡天極,而毋擅天功。

為政治國如果失去先後次序,天下就會不安定。(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攻奪他國之地而不分封給賢者,便不能真正滅亡其國並長久地佔有它。在征伐他國時,如果不竭力做到天道的極限,則經過征伐本已衰落的國家會重新振興起來。在討伐亂逆禁止暴虐時如果未達到準度,反而會招惹禍患。在誅禁理當治罪理當滅亡的國家時,必須一鼓作氣,使其成為廢墟。兼并了其他國家但不能獨自佔有,這是冥冥天道所促成的功績。由於天地的公正無私,才有了四季、晝夜、存亡、生死等現象的正常循環。因為萬物各當其位,聖人才能夠成就萬物。任何事情如果超過了天道所限定的準度而處理失當,會受到天降禍患的懲罰。在敵國強盛於我國時,要謹慎地避開它。當天背叛我之敵國時,就應該乘機去征討它。先屈後伸,必須竭盡全力做到天道,而不能獨自佔有天道所促成的功績。

兼人之國,修其國郭,處其(通「廊」,朝廷)廟,聽其鐘鼓,利其資財,妻其子女。是胃重逆以(廣大;眾多),國危破亡。

兼并他國後,便整修它的城郭,佔據其宮室,享用其鐘鼓音樂,貪取其資財,霸佔其子女,這些做法稱為有著眾多的大逆,必然導致國家危殆而最終滅亡。

故唯聖人能盡天極,能用天當。天地之道,不過三功。功成而不止,身危又央。

所以說,只有聖人能夠竭盡全力做到天道,能合於自然、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天地間的道理概括起來不過是「三功」而已。如果成就此三功再覬覦其他,那麼自身就難免有禍殃之危了。

故聖人之伐殹,兼人之國,(同「墮」)其城郭,(焚)其鐘鼓,布其資財,散其子女,(古同「裂」,分裂)其土地,以封賢者,是胃天功。功成不廢,後不(逢)(殃)

所以聖人的征伐之道是,兼并他國後,要拆毀它的城郭,焚毀它的鐘鼓,均分它的資財,散居其子女後代,分割其土地賞賜有賢能之人,總之不能獨自佔有,因為這功績是天道促成的。這樣才能功成而不去,然後方能沒有患禍。

毋陽竊,毋陰竊,毋土敝,毋(1、故意,存心。2、同「固」,執意;堅決地)執,毋黨別。陽竊者天奪其光,陰竊者土地(通「荒」),土敝者天加之以兵,人執者流之四方,黨別者外內相(攻)。陽竊者(恨),陰竊者(飢),土敝者亡地,人執者失民,黨別者亂,此胃五逆。五逆皆成,亂天之經,逆地之(通「綱」),變故亂常,擅制更爽,心欲是行,身危有央,是胃過極失當。

不要明目張胆地掠奪,不要偷偷摸摸地搜刮,不要荒廢農桑時令,不要擅政專權,也不要內部黨爭。明目張胆地掠奪,天道會使其失去正義合理性;偷偷摸摸地搜刮民脂民膏,最終百姓四散而造成土地荒蕪;不興農桑就是逼迫百姓造反;擅政專權會造成百官流散四方;結黨營私、朋黨爭鬥,必然內憂外患彼此呼應。掠奪者遭人仇恨,貪污者導致民飢,荒農桑者失去地道的贍養,擅政專權者失去民心的支持,黨爭者內憂外患,這就是「五逆」,即五種悖天逆理的行徑。「五逆」都齊備了,就是違背了天道法度,改變了地道法紀,混亂了世間規律,荒廢昌明的制度,隨心所欲地妄為,難免就會身陷危殆禍殃,這就是越過「天極」,有失「天當」了。

《經法》篇-道法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yì,句尾語氣詞,相當於「也」、「兮」)。故執道者,生法而弗敢犯殹,法立而弗敢廢殹。故能自引以繩,然後見知天下而不惑矣。

宇宙本原的「道」產生了人類社會的各項法度,「法」就像繩墨辨明曲直一樣決定著事物的成敗得失。因此執道的聖人既已制定出各項法度就不可違犯,法度一旦設立便不可廢弛。所以說如果能夠以繩墨法度自正,然後就可以識天下萬物之理而不會迷惑。

虛無(通「形」,形容,形體),其裻冥冥,萬物之所從生。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動,動有害,曰不時,曰時而□。動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稱,不知所為用。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誣,曰虛誇,以不足為有餘。

道體虛空無形,寂靜玄遠,萬物賴之以生。人一降生便有患害隨之,這是因為人的原性中存在著慾望且這種慾望永無止境。人生則好妄動,妄動必有患害,具體表現在不能相時而動,甚至還逆時而動。妄動必然妄舉事,舉事則患害隨之,具體表現在行事違逆事理,或舉事不量力而行,甚至行事不知功用何在。凡人舉事必有言說,有言說即有患害,具體表現為其言無征而爽信,或口出大言不知尊敬他人,或者明明做不到的事卻稱能做到,或言過其實虛浮誇誕,甚或力所不及卻偏揚言力量大有富餘。

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敗,或以成。禍福同道,莫知其所從生。見知之道,唯虛無有。虛無有,秋毫成之,必有刑名,刑名立,則黑白之分已。故執道者之觀於天下殹,無執殹,無處殹,無為殹,無私殹。是故天下有事,無不自為刑名聲號矣。刑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跡匿正矣。

所以說宇宙萬物萬事都生於道,其死生成敗都是由道決定。禍福同出一門,人們卻不知道它們產生的原因。要想明白死生、成敗、禍福的道理,只有依靠道了。依靠道,就能把握所出現的細微事物的形和名,形和名的觀念一旦確立,那麼是非黑白的分界也是隨之確定。所以執道的聖人示範天下的便是變通而不固執,功成而不居,順時而動不妄作為,處事公平公正不以私意。因此天下之事便可以在形名確立、名實相符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得到治理。各項法令制度都已設立,名分、官職都已建置,那麼天下萬物就都在得道的聖人掌握之中了。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靜,至靜者聖。無私者知,至知者為天下(jī,準則、楷模)。稱以權衡,參以天當,天下有事,必有巧驗。事如直木,多如倉粟。斗石已具,尺寸已陳,則無所逃其神。故曰:度量已具,則治而制之矣。絕而復屬,亡而復存,孰知其神?死而復生,以禍為福,孰知其極?反索之無形,故知禍福之所從生。應化之道,平衡而止;輕重不稱,是胃失道。

公正無私,心裡裝著大家利益者是明智的,最為明智的人才能建立功業。遵循正道的人才能達到因時而靜的最高境界(至靜),至靜的人就是聖人。大公無私的人總是睿智的,至智的人可以成為天下所取法的榜樣。如果能夠用法度來審定是非,並且參照自然、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那麼天下之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證驗了。事物繁多,如同倉中粟米,然而法律制度一一設置具備了,那麼再隱秘微妙的東西也無法逃脫。所以說法度已經具備了,所有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監督和控制了。斷絕了的世祀會重新接續,滅亡了的國家又重新出現,誰能知道其中的奧秘呢?衰敗的國家又變得興盛了,禍事又轉變成福事,誰能知道其中的究竟呢?只要反求之於道,便可以懂得上述禍福、死生、存亡等產生的原因了。應付事物變化的方法,就在於使之達到平衡;輕重不當,便是失道。

天地有恆常,萬民有恆事,貴賤有恆立,畜臣有恆道,使民有恆度。天地之恆常,四時、晦明、生殺、輮剛。萬民之恆事,男農,女工。貴賤之恆立,賢不肖不相放。畜臣之恆道,任能毋過其所長。使民之恆度,去私而立公。變恆過度,以奇相御。正、奇有立,而名刑弗去。凡事無大小,物自為舍。逆順死生,物自為名。名刑已定,物自為正。

天地之間存在著固定永恆的規律,天下百姓各自從事的固定工作,貴賤高低也都有它們確定的位置,使用下臣有確定的方法,統治百姓有既定的守則。四季更迭、晝夜交替,榮枯變換、柔剛轉化便是天地間所存在的固有規律。男耕女織便是老百姓所從事的固定工作。有才德和無才德的人不能處於同等的地位,就便是貴賤都有它們確立的位置。選任官吏時,職位的高低要與他們的能力相符,這便是使用下臣的確定方法。去私門而行公道,這是統治人民的既定的守則。如果一旦出現了不正常或超越了常規的事情,就要相應地採取非常規的手段加以控制。而治理國家所使用的常規和特殊的兩種方法是各有位置因事而施的,明白了這一點,那麼判定事物時也就不會發生偏頗了。事物無論巨細大小都有它們各自存在的確定的空間,而逆順死生等一切情況的發生都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質決定的;根據性質就可以準確界定事物的名稱和概念了,事物的情況和對該事物的概念既已確定,那麼就可以對該事物做出正確的處理。

故唯執道者能上明於天之反,而中達君臣之(通「畔」,界限,分界),富密察於萬物之所終始,而弗為主。故能至素至精,(通「浩」,大,廣大)(1、更加。2、久,遠)無刑,然後可以為天下正。

聖人不但能體悟自然運行的規律,還能了解君道和臣道所應存在的分界,又能詳察萬物發生及終結的內在原因,然而卻從不以天地萬物的主宰自居,所以他能深刻廣泛的觀察體悟萬事萬物,並成為天下的楷模。

《黃帝陰符經》——原版

寰宇(包藏;包含)(傳說中的天神,即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或主宰者)(宗教或神話傳說中指害人性命、迷惑人的惡鬼,喻邪惡的勢力),天地分正邪,道亦化陰陽,善惡溯根源。

盤古辟洪荒(混沌蒙昧的狀態,指遠古時代),神山創世。伏羲劃乾坤,薪火傳承。女媧定四極(四方極遠之地)、五色、中樞。俱如神農正道,善志濟世,法出璇璣(古代「璇璣」一詞指璇璣星,即北辰——北極星,北極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離北天極很近,幾乎正對著地軸,從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幾乎不變,可以靠它來辨別方向。《尚書·舜典》記載:「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神鼎九宮(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家將天宮以井字劃分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九個等份,在晚間從地上觀天的七曜與星宿移動,可知方向及季節等資訊),宇宙開泰(意為:亨通安泰;開始平安順利;重見光明;通暢)五洲(指世界各地)八荒(又稱八方,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向),道居中央,厚德黃宮(道教稱頭頂為「黃宮」)

象畫六爻,忠善慈極。陰陽各半,奸佞為惡,福禍始源。

寶鼎(原為古代的炊器,後作為政權的象徵,故稱為「寶鼎」)神策:《河圖》、《洛書》、《問天》、《真經》,世間善惡,何抑何揚?

人者神(子孫)蚩尤(相傳為黃帝時的諸侯,因叛亂與黃帝戰於涿鹿,為帝所戮)魔附。洪荒退疏浚,寒紀消開化。昆北幽陵,蚩獸殘忍,喜食婦幼,竊鐵霸鹽,工技陰詭。昆西流沙,狡猾奸詐,精畫鬼符,愚善眾民,皆多屠役。昆南交險,炎烈私惡,汪洋掠貝,西陵劫絲,欺物騙財。昆東蟠木,狄猶貪婪,人獸混交,漠視殺戮,愚頑不靈。無通神之明德。

崑崙有鵬,幼而俘馴,背車乘風,巨翅九州。南炎有龍,幼而俘馴,韁車指南,展翼■山。北冥有鯤,燃燈馴之,韁舟計里,汪洋可游。帝者天成,仁德五方,得以治世理界。

諸世萬般,何為首道?傳承優進,天之大道。天帝四面,五方合德,太師(古時三公之首,為輔弼國君之官)大監(黃帝時有左右大監。相傳黃帝所置,主監察,通稱大監)舟車九州(舟車會聚,九州通衢),雷霆巡天,義傳善世。

伏羲女媧仁德,神農藥師天道,人世主正氣,萬古聖王。

順天有五善:(精通干戈軍旅之事)、治(高超的管理能力)、神(神奇;神異)、慧(聰明,有智慧,有才智)、理(掌握事物的規律,是非得失的標準,根據),悟之者睿。五善在行,大同於天。善不習武,後嗣無富;慧不理治,神族福損化奴。

傳世有五(幫助,輔佐):志(心之所向,未表露出來的長遠而大的打算)、勇(有膽量,敢做)、美(心地善良,心質美好)、德(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道德)、仁(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修之者聖。五贊合心,造福於人。贊不養勇,人文墮淵;德不強志,魔族惡資(愚蠢的餘孽)滅世。

山海有五賊,(獸名。猴屬,這裡指人面獸心的人中敗類)、獸、鬼、魔、妖,獵之者昌。五賊巨罪,遺禍千世。賊不除猶,九宮盡失;鬼魔不滅,四極重絕災陷。

宇宙在乎手,善惡塑乎心,萬化生乎身,神魔戰乎志。

神性天也,天性人也,人心(主發謂之機。——《說文》)也。立天(聖,通也。——《說文》)道,以定人也。神(主發謂之機)陰陽,世道煌煌(明亮輝耀貌;光彩奪目貌)。神魔力博,生必戰存,靈媒潤世。

魔性鬼也,鬼蠻猶狄,猶心豺質,狡猾邪道,嗜殺人也。魔(計,會算也。——《說文》陰陰,寰宇凄凄。蚩尤部族,欺世好戰,永觸殺伐。

天發殺機,斗轉星移;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萬事萬物各種變化)定基。神正魔邪,先殺者祥。

塑神午未(代表時間和生肖),通天貫地,主干合(五合是專指天干而言的,地支為六合。命局中干支五行力量的對比與變化,會充分表現在天乾的五行上,因此天干五合情況的出現,也會進一步影響或改變命局中的五行力量強弱關係)者,為陽為正,為公為義。為萬物靈修(靈性的修鍊)樞璣(《晉書天文志》說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玉衡為音,開陽為律,瑤光為星)也。人性之通達,皆聖王賢臣神機也。

五元(五氣朝元)置治,山海疆域開化啟蒙,井田、都師、九州安靖,崑崙(道教語,指頭腦)須彌(據佛教觀念,它是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為佛教的宇宙觀。須彌的意思是「妙高」、「妙光」、「善積」等)祖庭(道教祖庭,是指道教宗派祖師常住、弘法或歸葬的所在,這裡指弘道)四面,中央尊土厚生,億民繁衍,天道好生。

人獸相戰,蚩猶蠻狄狡猾頑冥,魔性殘暴濫殺民孺。山海八荒生靈塗炭,盜賊北冥猖獗。華夏淪落,遺禍千年。蚩猶身死,其族未滅。魑魅魍魎,八十獸類。其心必異,其志必惡。巫酋沐浴,《連山》、《歸藏》占卜弗吉,夕惕若厲(若:如;厲:危。朝夕戒懼,如臨危境,不敢稍懈)

祈神禱靈,感預宙事,古今未來。千數年間,殺戮屠城,慘絕人寰。遙知災禍,百世警惕,華夏戒之,應有裨益。

東洲涿鹿,井田荒蕪;西洲愚善,都師盡喪;中洲阪泉,俱如魔殺;北冥冀州,獸毀桑梓(在古代,村落的房前屋後,遍植桑樹、梓樹,所以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說法。久而久之,「桑梓」成了故鄉、家鄉的代名詞)。鬼據九洲,千年浩劫,亡邦滅種,萬國妖畜。聖人難現,瞽民漠視,死無覺醒。

蚩猶狡猾,魔族古生,殘害掠劫,暴戾奴殺,極盡惡罪。暫滅蚩猶,其部甚眾,不忍滅絕,酋族配役,刑發北冥。

東遣青帝,布化木德,合婚方雷,徙海東荒,教化雙洲;西遣白帝,布化金德,合婚嫘祖,徙山西荒,教化雙洲;南遣炎帝,布化火德,合婚彤魚,徙海南荒,教化合三洲;北遣玄帝,布化水德,合婚嫫母,徙山北荒,教化雙洲。十妃安乾坤,百官治八荒,千古神勝戰魔,萬世征爭享太平。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人秉陰陽之氣以成形,具良知良能以為性,性無不善,而氣有清濁。秉氣清者為巧,秉氣濁者為拙。性巧者多機謀,性拙者多貪痴。巧性拙性皆系氣質之性,人心主事,非本來之天性。修真之道,采先天,化後天,而一切巧拙之性,皆伏藏而不用矣)。九竅之邪,在乎三要(三要之妙,在於運耳、目、心三者之靈,俾應於事物也)。善神武伐,三要之首在於(心地仁愛,品質淳厚),善之根基在(勇敢、英勇),屠魔伐鬼,可以動靜(出自《易·艮》:「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火喻邪心,木喻性,奸譬陰惡,國譬身。木本生火,火發而禍及木,則木克;邪生於心,邪發而禍及心,則性亂;國中有奸,奸動而潰其國,則國亡;陰藏於身,陰盛而敗其身,則命傾)。《連山》首戒在除奸,《歸藏》宗旨在指佞。知之修鍊,謂之聖人。草有指佞,鼓有鳴奸。蚩猶遺族,陰謀隱患,五洲鬼妖,貽害萬年。

陰含陽內,弗如相對。陰有正邪,陽分善惡。陰者隱匿秘謀,陽者顯明畫算。陰謀善正為德,陽謀惡邪為罪。再戰蚩猶魔獸遺禍而得其志者,可知陰謀合化之妙,此謂《陰符》。

百二天官,甲子神職,陰陽半數。幽冥魔獸,世代侵襲,卷土殺伐。大監沒落,神陰消殆。奸陰叢生,蚩猶重現。

神族屠魔,自保救世。知武不用,狡猾禍害。猶獸侵噬億民,積血累罪。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天地,萬物偷偷取用;萬物,人偷偷取用;人,萬物偷偷取用,這就是天地、萬物、人之間的取用規律)。盜賊戎財(「戎"假借為「從」,盜賊都從財利)三盜既宜,三才既安(只要對天地、萬物、人這三者的互盜利益關係引導得適宜,就可使得盜賊不作惡,使其因財利所引導而不知不覺地對社會做出貢獻,最終天地、萬物、人三者按照自身的本能安全、和諧地共處)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事物發生的樞紐),萬化安;獵其富,盜賊弱(飲食應該按一定時間進行,才能調理身體健康;行動要合其自然規律並且抓要害,就能保證各種不確定因素得到平定;把盜賊的財富掌控住,盜賊就會偃旗息鼓),此聖化之道。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有智慧的人,懂得並運用這個神奇規律之後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神奇結果;而沒有智慧的人,因為不了解它之所以神奇的原因,所以就感覺很是神奇)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屠魔(通「逮」,抓捕)之。其盜機也(盜賊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天下莫能見,莫能(無,沒有;不;無知的)知。君子罔之固窮,小人罔之輕命(君子沒有看到機會就會久陷窮困,小人沒有看到機會就會輕視生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聽覺特別靈敏,聾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別銳利)。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排除利益的誘惑,身心專註一事,就可以一倍的兵力達到十倍的戰鬥力。如果一個軍隊的統帥也能夠做到身心不亂,主事專註,白天黑夜都會認真思考,反覆掂量,那樣十倍的兵力可以達到萬倍的戰鬥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蚩役九黎,猶奴三苗,善勿忍於惡。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人內心的慾望,是由於物慾的刺激而產生的,人一旦沉溺於物慾,就會被物慾所葬送。睜大眼睛看清楚現實和我們目前的處境)綱為武,善莫愚(關鍵在於要敢於對惡勢力使用武力,我良善之輩切莫愚蠢)。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天沒有主觀心施恩於萬物,萬物卻感受到了這種莫大的恩惠;春天,一陣迅雷烈風萬物蠢然萌動,生氣盎然)

神仙善陰陽,至樂性余,至靜性廉(一個快樂到極點的人的性情肯定是放蕩有餘,缺乏緊迫感,一個守靜至極的人的性情一定是清靜寡慾、廉明正直的)。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家脈鼎傳(上天最大的私心,就是想要我們把權利都用到造福公眾上,讓帝位在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相傳)

禽之制在氣,獸之制在血(制服禽在於一鼓作氣,制服獸在於敢流血死拼)。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生與死是互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恩生猶害,魔害消恩(如果對禽獸心生憐憫,就會被這些人面獸心的猶所殘害;邪惡勢力最會恩將仇報,忘恩負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愚蠢無知的人把天文地理的自然現象變異弄到社會現象中來,認為自己知道這些吉凶禍福的徵兆就自封為「聖人」,我以為能夠依據這些天文地理的自然現象變異用於分析社會現象中的事物變化,國家盛衰興亡,檢驗生死得失的人,才是智慧卓越的哲人)。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們以愚蠢來猜度看待聖人,我就不以愚蠢來猜度看待聖人)人以期其聖,我以不期其聖(人們期待聖人聖明,我認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聖人聖明,要靠自己來改變命運)故日:沉水入火,自取滅亡(陷老百姓於不利,等老百姓醒悟了,那就是自取滅亡)。魔獸不除,雲門失音(這些妖魔禽獸不早日除掉的話,中央政令將不出中南海)

幼學早磨礪,十五可得志。三十統天下,十五重奢慵。二八始盛世,軒轅導舟車。絲玉烹銅鐵,肇字新文明。

自然之道陰靜,故天地萬物生(大自然的規律是安寧靜謐,所以天地萬物可以生長);天地之道隱浸,故陰隱勝陽顯(天地的規律是潤物細無聲,所以隱匿秘謀勝過顯明畫算)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陰陽相互配合,則能順利應對各種變化)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因此按照自然規律來行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達到靜的自然之道,你不能不符合歷史規律)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中央神族辱命失期,蚩猶魔族復甦有時。《連山》《歸藏》失傳,人間無德亂世。今傳陰符經典,聖天識藏神道,有志者得之。奇志思神族復興,末世可濟世救民,乾坤進化之大道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