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占卜问卦之解卦

一、请遵守“三不占”原则:不诚不占,不义不占,不疑不占。

二、解卦步骤:
1、针对所占问之事,本卦代表当前的处境,之卦(之,往也)代表未来的趋势。要配合心中的疑惑,详细思考两卦的卦辞含义,以求得到启发。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2、六爻皆不变者(无动爻,则为静卦),只有本卦而无之卦,则参考本卦卦辞。
3、一爻变者,则参考本卦变爻的爻辞。
4、二爻变者,则参考本卦二个变爻的爻辞,以上爻爻辞为主。
5、三爻变者,则参考本卦的卦辞为主,结合之卦的卦辞综合考虑。
6、四爻变者,则参考之卦中二不变之爻的爻辞,以下爻爻辞为主。
7、五爻变者,则参考之卦中不变之爻的爻辞。
8、六爻皆变者,则参考之卦卦辞,如是乾坤两卦,则参考用九和用六爻辞。

三、以上2一8,主要参考朱熹《易学启蒙》之说,但不可忽略解卦所需要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主观的能动力量。

四、对同一何题,至少隔三个月再占。请记住荀子所云:“着为易着不占。”懂《易经》的人要努力经由理性思维与德行修养而主导自已的命运。

言语占卜问卦法

这是根据来人说的话起卦的方法,具体方法是:

如果来人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按照断字法来断字取卦(具体的办法是:如果是十个字以内的偶数个字,就平均分为两段,前一段字的笔画数之和取为上卦,后一段字的笔画数之和取为下卦。如果是十个字以内的奇数个字就用少一个字的前一段字的笔画数之和取为上卦,多一个字的后一段字的笔画数之和取为上卦。根据是天清轻于上,地重浊于下。十字以上的占法不用数每个字的笔画,只是简单地数一下字数,按照前面的断字规则把句子断成上下二段,取上段的字数为上卦,下段的字数为下卦,以整句话的字数取动爻);

如果来人说了两句话,就以第一句的字数取为上卦,第二句的字数为下卦,两句的字数之和取动爻;

如果来人说了两句以上的话,就以第一句为上卦,最后一句为下卦,两句之和取动爻,其余的话忽略不计。

火水未济64+

未济:亨,小狐(qì,几乎,将近)济,濡其尾,无攸利。

《未济》卦象征事未成:(勉力使成可获得)亨通;小狐狸将近渡过河时,沾湿了尾巴,无所利益。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彖传》说:“事未成,(勉力使成可获得)亨通”,是因为柔顺而能守持中道。“小狐狸渡河接近成功”,喻示尚未脱出险阨之中;“沾湿了尾巴,无所利益”,说明促成事成的努力不能持续至终。卦中六爻尽管居位均不适当,但阳刚阴柔却能相应(可促成成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1、品类;类别。2、住室)

《象传》说:火在水上,象征事未成;君子因此审慎地辨别万物类别,使他们各得其所。

【初六】濡其尾,吝。

(渡河时)沾湿了尾巴,有所恨惜。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象传》说:“渡河时沾湿了尾巴”,说明初六也太不知谨慎持中。

【九二】曳其轮,贞吉。

拖曳着车轮(渡河),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象传》说:九二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要持中而行端正不偏。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事未成,往前进发有凶险,利于涉越大河巨流以脱出险难。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象传》说:“事未成,往前进发有凶险”,说明六三居位不适当。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悔恨消失;以雷霆之势讨伐鬼方,经过三年奋战功成而被封赏为大国诸侯。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象传》说:“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悔恨消失”,说明九四求济的志向正在践行。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无所悔恨;君子的光辉德性,有诚信,吉祥。

《象》曰:“君子之光”,其(同“辉”,光辉)吉也。

《象传》说:“君子的光辉德性”,喻示六五光耀焕发正体现着吉祥。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停留,迟滞)其首,有孚失是。

饮酒过程中诚信待人,没有咎害;如果饮酒上头(迟滞了头),虽有诚信却失去了正道。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象传》说:“饮酒上头”,要是这样也太不知节制了。

水火既济63+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既济》卦象征事已成:亨通,小有利益,应当守持正固;起初吉祥,最终将致危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彖传》说:“事已成,亨通”,此时柔小者获得亨通。“利于守持正固”,说明阳刚阴柔均利于行为端正,居位适当。“起初吉祥”,说明柔小者也像刚大者一样能持中不偏;“最终停止不前将导致危乱”,说明“事成”之道已经困穷。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通“预”,预先,事先)防之。

《象传》说:水在火上,象征事已成;君子因此于事成之后思虑可能出现的祸患而预先防备。

【初九】(牵引)其轮,(沾湿)其尾,无咎。

拖曳着车轮(过河),沾湿了车尾,没有咎害。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象传》说:“拖曳着车轮”,理当没有咎害。

【六二】妇丧其(车蔽,古代妇女乘车不露于世,车之前后设障以自隐蔽。《尔雅》说:舆革,前面的叫鞎,后面的叫茀;竹,前面的叫御,后面的叫蔽。说茀说蔽,是因为属于竹制品还是革制品而不同,而《诗经》都称为茀。),勿逐,七日得。

妇人丧失车蔽(障蔽的东西),不用追寻,七日将失而复得。(二爻在济渡的时候,驱车前进,车在前面,茀在后面,中途失去了茀,就停车追逐,有要济渡而顾不上济渡之象,所以说“勿逐”)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象传》说:“七日将失而复得”,因为得乎中道。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殷高宗讨伐鬼方,用了三年终于战胜;小人不可任用。(高宗是贤明的君王,鬼方是小国,众军一齐参战,却直到三年才攻克,军队也就很疲惫了。这是用来比喻济渡坎险的艰难。天下事往往经历艰难而得到成功,却因为安乐而失去。当初经过多年的经营还感到不足,后来却一朝疏失就败坏有余,其原因都是由于远离君子而亲近小人,所以说要“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象传》说:“用了三年终于战胜”,是说征战疲惫持久。

【六四】(rú,彩色的丝织品)有衣(rú,破旧的衣服),终日戒。

(天命无常,昌盛倏忽之间会变成衰落,新的倏忽之间就会变成旧的,倘若不因时因势加以弥缝,转眼之间就会败坏,正如)绘彩的华美衣服没有多久就变成敝衣破絮,应当整天戒备。

《象》曰:“终日戒”,有所(恐惧)也。

《象传》说:“整天戒备”,说明六四要有所畏惧。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yuè,古代宗庙祭祀的名称。夏、商二代为春祭,周代则改称夏祭。属于较微薄之祭)祭,实受其福。

东边邻国杀牛盛祭,不如西边邻国举行微薄的“禴祭”,更能切实地承受神灵降予的福泽。(汉字“牺牲”二字均以“牛”为偏旁,其本义就是祭神的牛——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六牲与祭祀燕享、礼仪的关系极深,而牛这样的大牲则又尤为隆重,必是祭神求吉之用。按古代礼仪,祭祀时牛羊豕三牲齐备称为“太牢”,而只用羊豕二牲则称“少牢”,可见杀牛是用于最隆重的祭祀。)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适也——《广雅)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象传》说:“东边邻国杀牛盛祭”,不如西边邻国顺应天时啊;“西邻更能切实地承受神灵降予的福泽”,这是说吉庆将大大地到来了。

【上六】濡(1、沾湿。2、迟缓;滞留)其首,厉。

(渡河时)沾湿了头部,危险。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象》曰:“(渡河时)沾湿了头部,危险”,这种状况怎么可以长久啊!

雷山小过62+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小过》卦象征小有过越:亨通,利于守持正固;可以施行寻常小事,不可践履天下大事;譬如飞鸟留下悲哀的鸣声,不宜于向上强飞,宜于向下安栖,大为吉祥。(《王注》:“飞鸟遗其音,声哀以求处,上愈无所适,下则得安。愈上则愈穷,莫若飞鸟也。”)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彖传》说:小有过越,说明在寻常柔小之事有所过越而能亨通;有所过越而利于守持正固,说明应当配合一定的时候奉行此道。譬如阴柔居中不偏,所以施行寻常柔小之事可获吉祥;阳刚有失正位而不能持中,所以不可践履天下刚大之事。卦中有飞鸟的喻象:“飞鸟遗下悲哀的鸣声,不宜向上强飞,宜于向下安栖,大为吉祥”,说明向上行大志刚违逆而向下施小事则安顺。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失哀,用过乎俭。

《象传》说:山顶上响动着震雷(其声过常),象征小有过越;君子因此行为举止稍过恭敬,丧事稍过悲哀,费用稍过节俭。

【初六】飞鸟以凶。

飞鸟逆势向上将有凶险。

《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象传》说:“飞鸟逆势向上将有凶险”,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六二】过其祖,(遇合;投合,谓相遇而彼此投合)(bǐ,母亲的通称);不(及,逮也。赶上,达到)其君,遇其臣,无咎。

越过祖父,遇合祖母;不可僭越君王,但遇合大臣,没有咎害。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象传》说:“不可僭越君王”,臣下不可过越。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qiāng,杀害、伤害)之,凶。

不愿过于防备,这样做或会受到戕害,凶险。

《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

《象传》说:“这样做或会受到戕害”,凶险是多少严重啊!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没有咎害,不过分刚强就能遇合阴柔;前往应合将有危险,务必戒备,不可施展才用,要永久守持正固。

《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象传》说:“不过分刚强就能遇合阴柔”,是说九四居位不当,以阳刚居阴柔位;“前往应合将有危险,务必戒备”,(居位不当)终将导致不能长久。

【九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yì,用带有绳子的箭射猎)取彼在穴。

浓云密布却不降雨,浓云从我们城邑的西郊升起;王公用带绳子的箭射取隐藏在穴中的害兽。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象传》说:“浓云密布却不降雨”,说明旺盛的阴气已经高居在上。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古同“罹”,遭受)之,凶,是谓灾眚。

不能遇合阳刚却超越了阳刚,无安栖之所的飞鸟遭受射杀之祸,故而凶险,这就叫做灾映祸患。

《象》曰:“弗遇过之”,已亢也。

《象传》说:“不能遇合阳刚而超越了阳刚”,是指其过分己达到极点,再危险不过了。。

风泽中孚61+

(内,里面;内心)(tún,小猪,亦泛指猪)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中孚》卦象征内心诚信:内心诚信能感化到(愚钝的)猪和鱼,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巨川,利于守持正固。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中孚卦下兑上巽,巽为木,兑为泽,木在泽水上,是乘木船的形象,故言“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象传》说:大泽上吹拂着和风(犹如广施信德),象征内心诚信;君子因此以诚信之德审议讼狱、宽缓死刑。(泽象征民众,风象征德教,教化民众,宜减缓刑罚,故言“君子以议狱缓死”)

【初九】(虞,安也)吉;有它不(yàn,假借为“安”,安逸;安乐)

安守(诚信)可获吉祥;别有它求则不得安宁。(初九居中孚之始,能安守诚信则吉。虽与六四相应,但被九二所阻,故欲应六四则不得安宁)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象传》说:初九“安守(诚信)可获吉祥”,说明不欲它求的心志未曾改变。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自称己方)有好(古代封给贵族或功臣的名位)(吾,我自称也)与尔(古同“糜”,糜烂,腐败)之。

鹤(九二)鸣叫在阴处,其同类声声应和;自己这边有好的位置,我愿和你一起糜烂。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象传》说“其同类声声应和它”,这是发自内心的意愿。

【六三】(找到)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找到了敌人,或击鼓进攻或疲惫败退,或悲泣或欢歌。(六三阴柔失正,与六四为敌,但六四得正,六三击鼓进攻而不能取胜,只得疲惫而退,又惧六四反击,不免忧惧悲泣,而六四不加侵害,遂无忧而歌)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象传》曰:“或击鼓进攻或疲惫败退”,说明六三居位不妥当。

【六四】月几(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马匹(指马的总称)亡,无咎。

月亮接近满圆,马匹亡失,没有咎害。

《象》曰:“马匹亡”,绝(通“颣”,缺点,毛病)上也。

《象传》说:“马匹亡失”,说明六四断其软肋而上承九五。(六四阴柔得正,上乘九五之尊,似乎已经是满月的地位最高的大臣。当“中孚”之时,禀“阴顺”之德,要取信九五,诚信必须专一。故六四须“绝”初九,才能承五,《折中》谓:“孚不容于有二”是也。)

【九五】有孚(双生,一胎两个。这里理解为牵系)如,无咎。

有诚信牵系天下,没有咎害。

《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象传》说:“有诚信牵系天下”,说明九五居位中正适当。

【上九】翰音(1、《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鸡曰翰音。"后因以"翰音"为鸡的代称。2、飞向高空的声音。比喻徒有虚声)登于天,贞凶。

鸡鸣声高飞上达于天,(虚声远闻而信实不继,)应守持正固以防凶险。(上九居中孚之极未免自信过度而自鸣得意,导致名不符实。)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象传》说:“鸡鸣声高飞上达于天(虚声远闻而信实不继)”,这种虚声怎能保持长久呢?

水泽节60+

节,亨;苦节不可,贞。

《节》卦象征节制,亨通;过分节制是不可以的,应当守持正固。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彖传》说:“节制,亨通”,乃是由于刚柔上下区分而阳刚获得中道(主持节制),“过分节制是不可以的,应当守持正固”,因为过分节制必至困穷。物情欣悦就勇于蹈艰赴险,居位妥当就能自觉有所节制,处中守正而行事必将畅通。天地自然正是有所节制而一年四季才能形成;君主以典章制度为节制,就能不浪费资财、不残害百姓。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象传》说:大泽上有水(筑堤为防),象征节制;君子因此制定礼数法度作为准则,详议道德行为任用得宜。

【初九】不出户庭(户外庭院),无咎。

(节制慎守)不跨出户外庭院,没有咎害。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象传》说:“(节制慎守)不跨出户外庭院”,说明初九知路途畅通则行、阻塞则止的道理。

【九二】不出门庭(指家庭或门第),凶。

(拘于节制)不跨出家世门弟,有凶险。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象传》说:“(拘于节制)不跨出家世门弟,有凶险”,说明九二过于丧失了时机。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不能节制,于是嗟叹自悔,没有咎害。(处非其位,“失节”也;然能居不自安,则人将容之,故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象传》说:“不能节制而嗟叹自悔”,又是谁的咎害呢?

【六四】安节,亨。

安然奉行节制,亨通。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象传》说:“安然奉行节制可获亨通”,说明六四顺承尊上之道。

【九五】(乐意、情愿、自愿)节,吉;往有尚。

自愿节制,吉祥;往前进发会受到尊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象传》说:“自愿节制的吉祥”,在于九五居正中之位。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过分节制,应当守持正固以防凶险;悔恨消失。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象传》说:“过分节制,应当守持正固以防凶险”,说明上六的节制之道已经困穷。

风水涣59+

涣:亨,王( 通“叚”,借)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涣》卦象征涣散:亨通,君王借助美德感格神灵以保有庙祭,利于涉渡大河,利于守持正固。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彖传》说:“涣散,亨通”,譬如阳刚者前来居阴柔之中而不穷困,阴柔者获得正位于外而上与阳刚之志协同(于是阴阳虽散而心神聚通)。“君王借助美德感召神灵而保有庙祭”,说明君王聚合人心居处正中;“利于涉越大河巨流”,说明乘着木舟协力涉险必能成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象传》说:风在水上吹,使水波浪起伏,跌宕不已,有涣散之象,故称“涣”;先代君王因此通过祭享天帝、建立宗庙,以归系人心。涣卦卦象给了反面的启示,就是如何使人心不涣散,那就是祭祀天帝,建立宗庙,传播信仰,只有信仰才能把人心凝聚在一起。

【初六】用拯马壮,吉。

(涣散之时)用健壮的良马勉力拯济,可获吉祥。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象传》说:“初六爻的吉祥”,在于顺承九二。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涣散之时直奔其关键的机要部分,悔恨消失。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象传》说:“涣散之时直奔其关键机要部分”,是因为九二阳刚之身而居柔位,早想一吐为快,现在终于有机会得偿所愿了。

【六三】涣其躬,无悔。

涣散之时其从自身寻找原因(并改正),无悔恨。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象传》说:“涣散之时其从自身寻找原因”,是因为其志在向外求聚合。

【六四】涣(表示祈使。当、可、应该,表示期望)群,元吉;涣(发生,呈现;产生)(众人聚居的地方),匪夷所思。

涣散之时应当聚集群贤,大为吉利。涣散之时呈现群贤聚集的状态,真是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象传》说:“涣散之时应当聚集群贤,大为吉利”,说明六四的德行广大。

【九五】涣(汗水,出汗,在此用意是使出全身的劲,奋力)大号(大力号召),涣王(居,蹲也,后作“踞”),无咎。

涣散之时君王像发散身上汗水(出而不反)一样奋力地发出号令,涣散之时君王蹲下身体放低姿态(曲金),无咎害。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象传》说:“君王蹲下身体(放低姿态)而无咎害”,是因为九五以阴刚之身居中位。

【上九】涣其(伤害)(tì,通“剔”,治)出,无咎。

涣散之时其放弃伤害(众人)使得出现大治的局面,无咎害。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象传》说:“涣散之时还伤害(众人)”,应该远离这个祸害。

20230515下午修改此文时,太阳高照。

兑为泽58+

兑:亨,利贞。

《兑》卦象征欣悦:亨通,利于守持正固。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象传》说:兑,意思是欣悦。譬如阳刚居中且心怀诚信、柔和处外,就能导致物情欣悦并利于守持正固。因此正确的欣悦是既顺符天的道理而又应合人情。君子大人欣悦于身先百姓不辞劳苦,百姓也必然能任劳忘苦;欣悦于趋赴危难不避艰险,百姓也必然能舍生忘死;欣悦的意义重大,可以使百姓自我勉励啊!

《象》曰:(施;加)(恩泽,恩惠),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象传》说:两泽并连(交相施加恩泽),象征欣悦;君子因此欣悦于良朋益友相互讲解道理、研习学业。

【初九】和兑,吉。

平和欣悦以待人,吉祥。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象传》说:“平和欣悦以待人”的吉祥,在于行为不为人所疑忌。

【九二】孚兑,吉,悔亡。

诚信欣悦以待人,吉祥,悔恨消失。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象传》说:“诚信欣悦以待人”的吉祥,在于诚信的志向。

【六三】(招来;招致。后多作“徕”)兑,凶。

主动曲意逢迎取悦于人,凶险。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象传》说:“主动曲意逢迎取悦于人”的凶险,在于居位不正当。

【九四】(商,度也)兑未宁,(相助、佐助)疾有喜。

商度(测量)所欣悦之事感到心中不安宁,佐助(六三)消除病患会有喜庆。(六三曲意逢迎于上面的九四,九四听到六三的曲意逢迎之后有所警觉,心中感到不安宁;如果佐助六三改正这个缺点,于人于己都是有利和值得高兴的。)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象传》说:九四的喜庆,是因为有值得庆贺之象。

【九五】(相信;信任)于剥,有厉。

信任消剥阳刚的阴柔小人(被其引诱而相悦),有危险。(九五居位正当,所以要能信任他人,但如果所信任的是“非人”或是“小人”,则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可以像老子说的那样做: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但是,在信任他之后,一定要对他有一个评估和“秋后算账”,如果发现所信任之人是“小人”或“非人”,那么就一定要对其进行惩戒,对于不辜负自己信任的予以褒奖,这样才能让“非人”和“小人”心存畏惧,进而趋利避害。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象传》说:“信任消剥阳刚的阴柔小“人”(被其引诱而相悦)”,是因为他居位正当。

【上六】引兑。

引诱他人相与欣悦。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象传》说:上六“引诱他人相与欣悦”,说明其自身欣悦之道未能光大。

巽为风57+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巽》卦象征顺从:小有亨通,利于有所前往,利于显现大人的德性。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彖传》说:上下皆顺从则可以申谕命令。譬如阳刚者以中正美德被人顺从而其志得施行,此时阴柔者都能谦顺上承阳刚,所以说“小有亨通,利于有所前往,利于显现大人的德性。”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象传》说:和风连连相随,象征顺从;君子因此(效法风行畅顺之象)申谕命令,施行政事。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进退犹豫之际,利于勇武的人守持正固。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象传》说:“进退犹豫之际”,是说其意志懦弱疑惧;“利于勇武的人守持正固”,是勉励其树立坚强的意志和修治自身。

【九二】巽在床下(《周易》以“床”喻君权,剥卦讲的是国家政治稳定问题,爻辞以床喻政权,这是后来中外把床作为权力象征的滥觞。“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就是指权力,床在藏传佛教更是代表权力,坐床典礼标志着活佛权威的起始。巽卦与剥卦皆以“床”喻君命王权。剥卦主题为政权被剥蚀,故爻辞言“剥床”;巽卦主题为政令的贯彻,故爻辞言“床下”。兴起于战国前后的陛下、殿下、阁下、足下、麾下等词的用法起源于《周易》的“床下”,都是因卑达尊、恭敬谦逊的表达,巽为顺逊,故曰“巽在床下”),用史巫(祝史和巫觋,古代司祭祀﹑事鬼神的人)纷若(盛多貌),吉,无咎。

顺从卑居在床下,若能多多效法祝史和巫觋那样谦卑奉事神祗,则可获吉祥,没有咎害。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象传》说:“多多(效法史巫)的吉祥”,在于九二能守中不偏。

【九三】(皱眉)巽,吝。

皱着眉头顺从,会有恨惜。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象传》说:“皱着眉头顺从的恨惜”,在于自身心志困穷。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犹言“三类”,此处指古代贵族田猎所获之物的三种效用,即供“乾豆”,即将猎物晒成干肉置于豆器供祭祀、“宾客”、“充庖”三用。语出《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肉,一为宾客,一为充君之庖。”)

悔恨消失,田狩获得(可供祭祀、接待宾客、国君庖厨之用的)三类猎物。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象传》说:“田狩获得三类猎物”,是奉行君命而获功勋。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甲者,事之端也;庚者,变更之始也)三日,后庚三日,吉。

守持正固可获得吉祥,悔恨消失,无所不利。申谕命令起初不甚顺利,但最终会有好结果。预先在象征“变更”的庚日前三天(丁戊己)发布新令,在庚日后三天(辛壬癸)推行新令,可获吉祥。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象传》说:九五的吉祥,在于其位正且居中。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1、救助;帮助。2、锋利)(斧,所以断者也),贞凶。

顺从至极屈居在床下,丧失了可帮助其决断的利斧,守持正固以防凶险。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象传》说:“顺从至极屈居在床下”,说明上九居于极端穷困之位。“丧失了可帮助其决断的利斧”,说明上九应当守阳刚之正以防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