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37-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道恒无名,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𢡺(使人回心曰化)

𢡺而(欲,贪欲也。——《说文》)作,吾将(tián,这个字的意思是闭门认真反省)之以无名之(木:朴拙,朴实坦率,不曲意奉迎别人。屋:家)。阗之以无名之楃,夫将不辱。

(玷污,辜负)以情,天地将自正。

注解:

道总是默默无名的,侯王若能恪守“道”,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将自动回归自己的本性而自然而然地发展演化。

人们在顺应本心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贪欲产生,我将把他放在不知名的简朴之地(下乡)认真地闭门反省。在不知名的简朴之地(下乡)认真地闭门反省,才不会辱没自己。

(这些生出贪欲之心的人)只要不辜负(民众的)一片殷切的期望之情,(积极改过自新,)那么天地也就自然而然地回归到正态了。

道经36-邦利器不可以视人

将欲(拾,掇也。——《说文》)之,必(《说文》:“古,故也。故,使为之也。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备于古。”)(放纵,无拘束)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给)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胃微明。

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水深而清),邦利器不可以(治理,处理)人。

注解:

想要拾掇它,必须故意放纵它发展;将要削弱它,必须故意增强它;将要除去它,必须故意给它犯错的机会;将要剥夺它,必须故意施与给它,(最终完满地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是为“隐而不现之睿智”(微明)。

柔弱胜过刚强(和风细雨胜过雷霆万钧),鱼儿不可离开清深之水(侯王与人民的关系如同鱼水),国家的强势工具不可以用来治理人民。

道经35-执大象,天下往

大象(指世界一切事物的本原,即无形无象的道),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餌,过(感通)止。故道之出言也,曰:谈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完毕;完了)也。

注解:

执守住“大道”,天下人都将前来归附交往;归附交往而不互相伤害,则天下安康平泰。

音乐与美食的诱惑,能感通过往的路人都为之停留。故“道”从口里讲出来,叫做:谈起来是平淡无味,看着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听着也没有令人感到振聋发聩,使用起来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道经34-万物归焉而弗为主

(水润泽,风无孔不入)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

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

是以聲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注解:

道润泽万物,影响无处不在,它可以左右万物。它助万物各得其所而无意博取美名,万物归附于它,却不以主宰者自居。

这是因为从来没有个人的私欲,可以说是很低微了;天下万物尽归附于自己而自己不以主宰者自居,又可以说是很伟大了。

因此遵道而行的人之所以被人们说成伟大,是因为他自身不追求伟大,因此才能够成就他的伟大。(权力由民众赋予,政绩由民众评判)

道经33-不失其所者久也

知人者知(通“智”)也,自知者明也。

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

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根本,此指品行、德行,或道德)者久也,死不忘者寿也。

注解:

能认识了解他人的人,是智慧的;能认识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慧的。

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我弱点的人,是强大的。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能顽强坚持向自己所定目标力行不懈的人,是有志气的。

不离失其根本(即道德)的人,能够长久不衰;即使身死也不会被人们所遗忘的人,是长寿的!

道经32-俾道之在天下也

道恒无名,(1、谐音为“我”。2、“木”的意思是朴拙,朴实坦率,不曲意奉迎别人;“屋”就是“家”,合起来就是“朴拙居家”)(以,因为)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服从,归顺)

天地(辅佐、帮助)(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以(yú,安定)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名亦(已经,既然)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bǐ,人卑微)道之在天下也,犹小浴之与江海也。

注解:

道总是默默无名的,我朴拙居家,因为显得弱小,天下没人敢服从于我。侯王若能恪守“道”,万物将自动归服。

天地(恪守“道”)辅佐庄稼和粮食的生长,安定甘美的洛水,人们不须对天地发出什么命令,天地却能自然地均受润泽。

万物始生即伴随着各种名义和制度的制定,名义和制度既然已经有了,我们也应当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有危险。

人卑微的道(名义和制度)在天下大道面前,像小河谷之与江海。

道经31-銛襲为上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1、他人,众人。2、特指人)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guā,1、“金”谐音“今”,“舌”为“言语”,注解为“如今建议”。2、断)(照旧搬用;继承;重复)为上。

(得意,高兴)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便(pián,足恭也,通“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

杀人众,以悲依(存在)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解:

兵(强力工具),是不吉祥的器物,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意欲治天下的人主不凭借它来行事。

君子在日常生活中,礼仪以左边为贵位,用兵却以右边为贵位。所以用兵(强力工具),不应当是君子用来处理问题的手段。

兵(强力工具),是不吉祥的器物,事情无法解决时不得已才使用它,如今建议龙最好断了先前惯用(强力工具)的念头。

不要以用兵(使用强力工具)取得胜利而高兴得意,若因此而高兴得意,则是以杀人为乐,以杀人为乐,是无法凭此得志于天下的。

举办吉庆的仪式,以左边为尊位;举办丧事,以右边为尊位。正因为如此,偏将军(副将)统领部队在左边,上将军(主将)统领军队在右边,这就表示,是参照了办丧事的礼仪。

杀人众多,要依存悲痛之心;获得了胜利,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

道经30-果而不强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朸(lì,【詩·大雅】如矢斯棘)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

果而毋(馬高六尺爲驕),果而勿(矜,大也),果而勿(自夸),果而毋得已居,是胃果而不强。

物壮而老,是胃之不道,不道蚤已。

注解:

用“道”来辅佐君主,不以强兵逞强于天下,因为这种做法很容易招致还报。经历过战火的地方,家园荒废荆棘丛生。

善战者只要能达到威慑的目的就可以了,不要采取逞强的方式。

达到目的了不要骄傲,达到目的了不要自大,达到目的了不要自我夸耀,达到目的了是出于迫不得已,这叫“果而不强(达到目的了却不逞强)”。

事物一旦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亡,这就是它不合于道(之守弱的特性),不合于道必定早夭。

道经29-去甚,去大,去楮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成也。——《广雅》)。夫天下神器(帝王的印玺,借指帝位、国家权力)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1、固执,坚持。2、实行。3、掌握,控制)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炅或(cuǒ),或强或羸,或(古同“柸”,左边的“木”主仁义;右边的“丕”,遵奉、秉持的意思。两边合起来的意思是秉持仁义)(1、wěi,抛弃。2、tuǒ,古同“橢”。“隋”同“堕”,垂落。左木右隋,仁义掉了的意思)

是以聲人去(过分),去大,去(chǔ)

注解:

(如果谁不顾万物本性和自然规律,)想要拿着天下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运行,我看是不会达成所愿的。那统治天下的权力是天下民众赋予的神器,不可凭主观意志肆意妄为,违反自然规律肆意妄为、强行治理的会招致失败,固执地实行全面控制一切的政策(即要求全程安全可控)将会失去天下。(违背自然规律必定招致自然的报复,抗拒历史的规律必定遭到历史的报应,违抗人民的意志必定被人民推翻。)

世间万物姿态万千,人也是禀性各异:有的匆匆前行,有的慢慢尾随;有前途光明的,有坐冷石板凳的;有强大的,有羸弱的;有秉持仁义的,有抛弃仁义自甘堕落的。

所以遵道而行的人(要看透世间万象)避免过分把持、避免好大喜功、避免以仁者自居。

道经28-楃散则为器

知其(先、强、动),守其(后、弱、静),为天下(氵:水代表“智”,这里是动词,开智。奚:古代指被役使的人);为天下溪,恒德不(奚:奴隶、仆役。隹:zhuī);恒德不雞,复归婴儿。

知其日,守其辱,为天下(洗涤);为天下浴,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樸。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tè,通“忒”。变更;差错,失误。弋:取;貝:钱财。合起来就是贪取钱财就会违背道,造成德行上的失误);恒德不貣,复归于无极(古代哲学中认为形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其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

楃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注解:

深知自己是雄强的,却甘愿居于雌弱,为天下被奴役的人们启迪智慧;为天下被奴役的人们启迪智慧,恪守德行却不求被奴隶们所追随;恪守德行却不求被奴隶们所追随,就会复归于婴儿般纯真的状态。

深知自己是光明的太阳,却甘愿居下卑下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作为天下间所有溪水愿意归附的渊海;作为天下间所有溪水愿意归附的渊海,天赋的德性是非常充足的,只有非常充足的德行才能归复到原始质朴的形态。

深知自己是清白高尚的,却甘愿居于幽暗,做天下人的榜样。做天下人的榜样,恪守德行就不会出德行上的失误,恪守德性不出德行上的失误,就复归于宇宙万物的本原。

粗陋的木帐拆散、打磨并经重新组合后可以做成有用的器具,有德性的统治者可以考察、锻炼并整合现有的人才,任用其中的仁义之才为官长(举直措诸枉),任用仁义之才与形成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