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隨便干涉他人的因果

早上上班的路上,在出站的地鐵口,我又碰到了那兩位乞討的夫妻。

在一開始,我還是挺同情這對夫妻的,這麼大年紀,在這麼冷的天,而且現在都用手機支付了都不帶現金他們怎麼討得到錢,當時心裡倒是挺擔心他們的……後來仔細一想有些不對,地鐵站內是不允許乞討的,而他們卻可以在這裡乞討,顯然不一般,再後來還聽人說他們是被小轎車接送過來的……這顯然又是領導在設局考驗大家。

今天早上我突然改變了自己的認知,我相信萬物都有因果,並且認為不應該隨便去干涉他人的因果。這對老年夫妻會淪落到乞討的境地,一定有它的前因,才有了今天這種後果。
這個世界上可憐的人很多,你可以去幫助他人,但是不要被他人利用了你的善良和同情心,否則就是愚蠢。

善良和同情心是優點,但是在特殊的情境中它們可能是你致命的缺點。在自身能得到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善良和同情心是優點;但是在自身安全無法保障的情況下,善良和同情心就是缺點。在當前的狀況下,我視善良和同情心為缺點。我們可以善良,但是不能愚蠢!

老子說:「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這句話我十分認同!但是我目前還不是聖人,思想只能停留在「智」的認知,遠還沒有達到「道」的認知。

我自認為自己目前還只是一個聞道「若存若亡」的中士,還需要努力向那些聞道「堇能行之」的上士靠齊,所以後面自己還是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

破解三仙獻鼎局

有一個頂級陽謀叫做三仙獻鼎局。陽謀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所有的東西都明面上,你知道這是個局但就是破不了!但這個三仙獻鼎局真的破不了嗎?未必。前段時間我就被領導設在了這個局中,但後來在不知不覺中被我破解了。

西遊記大家都看過吧,西遊記里的仙界有三樣東西是硬通貨,分別是潘桃、仙丹和人蔘果。而管這三樣東西的又分別是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和鎮元大仙,三仙獻鼎中所說的三仙就是這三位。那鼎又是什麼呢?在古代鼎是人們吃飯做飯的傢伙,跟現在的鍋差不多,說到這兒你就明白了,三仙獻鼎局就是玉帝為了讓這三位神仙下屬把手裡的核心資源上繳公司而下的一盤很大的棋。

這裡可能有人要問,玉帝想讓手下上繳資源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嗎?為什麼要搞得那麼繞呢?你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公司老闆手下有三個銷售,分別捏著公司里最大的三個客戶,每個月他們都能靠這三個客戶拿到巨額提成。你要他們把客戶上繳公司統一管理,不就是赤裸裸砸人飯碗嗎。怕不怕他們帶著客戶跑到其他公司去那?玉帝也會怕這些人靠著手裡的資源籠絡人心發動政變。於是石頭裡平白無故蹦出來一隻猴子,一言不合,大鬧天空打砸王母娘娘的蟠桃園,推倒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西行路上還順便把鎮元大仙的人生果樹連根拔起。然後玉帝請來的如來佛祖用五行山壓住了猴子,喊來了觀音菩薩用聖水復活的人蔘果樹。這個時候再來談統一上交的事,是不是就是容易的多了?

想明白這個你就知道為什麼秦王車列商鞅之後,依舊在推行商鞅變法。當時秦國朝堂內外布滿了各種外戚勢力和貴族,有這些人的制約,秦國很難發展更不用說後面統一六國了。藩王和外戚一直是那個時候最容易瓦解皇權的兩股力量,這個時候有個叫商鞅的年輕人主動提出來要變法。秦皇心中竊喜呀,一來可以借變法之機削弱外戚實力,二來可以把這些外戚貴族的怨氣統統轉移到商鞅身上。等到哪天矛盾真的大了,把商鞅一殺再擺出一副你還要我怎樣的架勢。其實自己的目的早就達到了,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漢武帝的推恩令,曹老闆的小壺分糧其實都是三仙獻鼎的傑作 。

三仙獻鼎局的核心邏輯其實就是轉嫁矛盾。把主體和主體之間的矛盾轉化成主體和傀儡之間的矛盾,最後在大張旗鼓的把傀儡給剪掉。

那麼我是如何破解領導給我布下的這個三仙獻鼎局而使自身得以保全呢?我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老子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首先我站出來冒犯領導,不是為了我自己,完全是出於義憤,為了堅守我們心中的那個「正義」。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我因此在整個過程中得到了眾人的暗中支持和保護,這是我能破局並得以自保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二、通過對《孫子兵法》《鬼谷子》《黃石公》《論語》《易經》這些國學智慧的學習,讓這些聖賢的思想和智慧內化到自己的觀念中。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所以這些聖賢的思想和智慧時常在無意識中影響並幫助我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三、因為是信息單向透明(我在明,領導使用腦機介面在暗),所以在遇到疑難的時候,我經常藉助於卜卦(天知、地知,聽一下天的參考意見),判明當前的狀況,並從卦象中得到啟示。在幾次重要的關口,我都根據所佔之卦的卦象中得到啟示,從而及時對自己的行動方向做出了調整。

四、自身要有強大的意志,並且要有敢於和領導扳手腕的勇氣。拳怕少壯,我只是不喜歡爭鬥而已,一旦下決心斗一斗,那就要露出久藏心底的那股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銳氣。

五、要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處境,並且知道什麼叫「適可而止」。破這個局一定要做到適可而止,不要學孫悟空當愣頭青。老子說:「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我的主要目的只是想讓這些領導擯棄落後愚昧或是有所省悟,不要再造孽作惡;往往每次達到目的後,我就不再口誅筆伐。

六祖慧能大師曾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我時常覺得現在呆的這個地方挺好的,在這裡可以學到、悟到不少東西 。同時每天有這麼多的領導和同事陪著自己一起成長,還真是挺熱鬧的。怪不得我為這個地方卜卦卜了個水風井卦,這裡的確就是智慧源泉。

以「道」御「智」

領導把我們幾個安排在消防隊,想讓我們替他們火中取栗,這是個不怎麼好破的陽謀。這個火滅不是,不滅也不是。不滅火,公司可能被火燒沒了,這樣良心上受譴責;滅火,將使得大家陷入危險的境地。

於是我向天卜問:「如何破解領導給我布下的陽謀?」還是搖銅錢,分別得到:正反反、正正反、正反反、正正反、正正反、正反反,這次得到一個靜卦——澤水困

這個陽謀也不是破不了,一個很簡單的破解方式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雙方意向相合,就同心協力;意向不合,就分道揚鑣,各安己命。結局可能是公司一把火燒了,我們也失業了。但對於我們普通人自身利益來說,這可能是最好的結局,因為工作可以再找,命只有一次。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防火可以,滅火我不幹,這個是我先前的想法。

但剛才卜出的這個澤水困,意思是如果我選擇使用智謀來應對這個事情,將會讓自已陷入困境。那怎麼辦呢?用「道」,順其自然。如果我們到達火場後發現是小火,出於職責和保護公司財產的本能,那就滅一滅;如果是大火,同樣出於保護自身安全的本能,那就要臨時隨機應變。總之,順著人性來決定,畢竟誰都不能違背自然規律。

通過今天的這次卜卦,我更堅定地認為「道」所發揮的作用遠勝於「智」,我們只有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來使用智謀,才能發揮出「智謀」的威力。

繼續學習通行版《周易》

在前天,我試圖把我註解的《帛書老子德道經》公開到百度文庫,分享給有興趣學習老子哲學的人,但審核不被通過。在其它平台上傳進也碰到同樣的問題,不能分享。我悟出一個道理:高端的智慧往往是被上層壟斷的,不會輕易讓普通人接觸。中國幾千年來愚民的政策一直都沒有改變。作為一個民,你想光大前人的智慧和學說,不會一帆風順。

昨天有人建議我讀一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版《周易》,我聽了以後有所思。之前曾有印象聽人說過,《周易》是唯一歷經幾千年,沒有改動過一個字的書。儘管《周易》是一本天書,大道之源,為先聖所寫。但想起諸如《老子》、《鬼谷子》之類的書都被篡改後流傳,以至誤人子弟的事例,我不由得在想:「這個市面上流行的《周易》是否也被改動過?我學這個通行版的會不會被誤導?」

帶著這個問題,我決定問一下天,卜問:「我學通行版的《周易》是否會被誤導?」然後還是採用搖銅錢的方法,分別得到:正正反、反反反、正反反、正正正、正反反、正正反,二爻變,四爻變,分別得到本卦山澤損,互卦地雷復,變卦火雷噬嗑

參悟了一下這個卦,還是通過玄學的方式來解。變要,兒要變,死要變。就是我不能變更。山澤損指現在的狀況,它的卦義是減損,意思是現在的我準備慎重學習《易經》,有減損之象;地雷復是指後面的過程,它的卦義是歸復,就是重新歸復到《易經》的學習中;火雷噬嗑是最後結果,它的卦義是咬合,是最終我將會咬合住《周易》不放鬆。

盡信書不如無書,是說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我能發現老子和鬼谷子先生的學說被篡改,就一定能在學習《周易》的過程中發現是否有異常之處,然後加以推究和考證。話又說回來,《周易》在古代被百姓甚至皇帝認定為一本占筮之書,還躲過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說明它的生命力是頑強的,不見得能輕易地被人說改就改了。

想到這裡,我決定還是根據玄學的指引和基於對歷史的判斷,繼續學習通行版《周易》。當然,帛書版《周易》我也是要看,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嘛!

有「賞」無「罰」?

今天在註解鬼谷子的《符言》篇時,又發現通行版《鬼谷子》中有篡改作者原意的痕迹。現在幾乎所有市面上流傳的《鬼谷子》之類的書,都是這樣寫的:「用賞貴信,用刑貴正。賞賜貴信,必驗耳目之所聞見,其所不聞見者,莫不暗化矣。誠暢於天地神明,而況奸者干君。右主賞。」

可能是天意,我無意中看到了《鬼谷子》中的這一句,實際上來源於姜子牙的《六韜》(今天在讀這本書),原句是這樣的:

文王問太公曰:「賞所以存勸,罰所以示懲,吾欲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為之奈何?」太公曰:「凡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賞信罰必於耳目之所聞見,則所不聞見者,莫不陰化矣。夫誠,暢於天地,通於神明,而況於人乎?」

上下文一對比,就很明顯地看出來有人有意強調了「賞」,刪除了「罰」,以誤導後世君主。這個動機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外乎是只想獲得「賞」,而逃避「罰」。或許對這些人的有賞無罰,才造就了他們今天的為所欲為和囂張跋扈!

對此,我本著保留鬼谷子先生原話和原意的原則,對這句話做出了校正:

用賞貴信,用罰貴正。賞信罰正,必驗耳目之所聞見,其所不聞見者,莫不暗化矣。誠暢於天地,通於神明,而況奸者干君?右主賞罰。

後面我也發現了《符言》篇中又一句被篡改的地方,通行版《鬼谷子》中是這樣寫的:「心為九竅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之。因之循理,固能長久。右主因。」

這裡面的「君因其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言外之意就是君主根據他們的請求,按需進行賞賜,那麼君主就不會勞煩。後面的「聖人用之,故能賞之。」是用聖人來舉例,聖人使用這種方法,所以能賞得其所。這更印證了我前面的推斷,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對此,我本著保留鬼谷子先生原話和原意的原則,結合網上不同的版本進行對比,對這句話做出了校正:

心為九竅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罰之。因之循理,故能久長。右主因。

對於這幾句話的註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我在原文中的註解——《符言》

部分老年人的所作所為令人感到擔憂

中國老人變「壞」了?

中國每個時代都對年輕一代持悲觀態度,總是指責、抱怨和擔憂年青一代,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國將不國。然而現在,部分老年人的所作所為才真正令人感到了擔憂。

中國人眼裡,老人應該是明事理、辨是非、德高望重

在很多中國人的記憶中,談到老年人一般都代表著處事講規矩,待人有禮貌,把品行看得很重。年長的人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不高聲喧嘩,他們理直氣壯地制止小孩子們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燈,更不準打架罵街;他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喝有喝相,因此也以身作則地說,吃飯不該趴著歪著,吃東西不能出聲,夾菜更不要如雞頭啄米,立時挺胸抬頭,坐時身板端正。

在農村亦是如此,不少受傳統社會環境熏陶過的老人,無論「成分」如何,也不管識不識字,對讀書、對文化,從眼神里都透出一股敬仰之意。「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良言三冬暖,惡語六月寒」,這都是很多農村老人直至一生的信條。

可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蠻不講理

然而,到了最近兩三年,情形又大不相同了。吐痰、吵架、罵街、打赤膊、不排隊、高聲喧嘩、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橫道,長者的數量在增多;將救人誣為撞人的,也是一把年紀;在城市裡的小區門口,總看見有人白髮皤然,卻雙手抓住樹榦來回晃悠,自稱鍛煉。在公交車上遇見經常會的一幕,一排4人的座椅,有一對老夫婦佔了2個半,請他們挪動一下,不料被老太太罵了15分鐘。

很多中國人在美國和歐洲旅遊,多次看到同行的小孩在不斷提示爺爺奶奶,過街要走人行橫道啊、說話不要那麼大聲啊、吃自助餐別浪費啊!而這些,原本應該反過來提醒才合乎情理。

於是,很多人把老人變「壞」歸咎於社會發展

於是,不少人開始懷念過去,懷念過去的老年人是多麼有教養,多麼講道理,懷念過去的社會是多麼的「平靜與安詳」,不似現在這般「赤裸裸」。而老年人不講道理、「變壞」的原因也被歸咎於社會的發展,認為正是因為社會變得越來越開放、複雜甚至浮躁,才造成以前那麼純樸的老年人現在變得如此這般的不講道理。

可是,中國傳統的道德教化並不差,現在的困境不能賴賬到老祖宗;這也不能怪西方文化的傳入,不能說改革開放讓大家學壞了。隨著越來越多人出國,大家都知道了西方社會的道德水準社會風氣並不低。但是,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老人變「壞」呢?

這些老人家的缺陷從何而來?

老人變「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長時期他們的生活、經歷已經所接受的教育,而把責任推給他們成年後的社會開放,顯然是不公平的。

成長經歷:無論物質還是精神,充斥的只有「匱乏」

眾所周知,近幾年出現的「新晉老人」大多出生於1949年前後,在他們的成長時期,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匱乏」。在他們長身體的時候,卻正好遇到「三年困難時期」,食品短缺和飢餓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物質觀念的形成。哪怕到了物資充裕的時期,記憶中的「匱乏恐慌」還是會使他們試圖佔有越來越多的物質資源,而為了物質甚至不惜大打出手甚至鋌而走險。

與物質相對應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只是物質的匱乏並不代表精神層面的富足,相反精神層面的「匱乏」則更甚。在物質長期匱乏的背景下,人類的活動唯一目的幾乎就是生存下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並且伴隨著歷次的政治運動,中國社會傳統的道德觀念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觀念又不存在,為了生存下去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就像是曾有文學作者描述苦難時期的生活。「誰不偸誰就活不下去」。

基礎教育:狼奶餵養出叢林式價值觀

在物質和精神雙重匱乏的環境下,這一時期的人們也並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他們是喝著狼奶完成啟蒙和基礎教育,得到的是一種叢林里比劃誰的拳頭大的價值觀。而最要緊的是,沒有什麼禁忌也沒界限。想想看,道德的底線在哪裡?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孝敬父母,這些就是底線。很不幸,老人家們成長的年代正是惡沒有底線的年代。

而狼奶教育的另一個嚴重後果,就是理智和知識的缺陷。老人家們都不適應多種聲音的局面,不知道如何理性地辯論,他們習慣一人獨語的一言堂。訴諸理性,寬容異己,這種理智和道德上的品質,恰好是洞穴教化無法造就的。而知識上,老人家們當年成長時期的中西經典誦讀幾乎空白,沒有一點詩書禮樂的熏陶,這導致他們的粗野無知。

當初種下的惡果,如今就到了「收穫」的季節。於是,他們不覺得廣場舞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困擾,不覺得讓座是一種關愛而並非理所應當,甚至可以顛倒是非、誣陷他人,成長時期基本公共教育的缺失,使他們認為一切都理所應當,甚至可以不擇手段的利己。當然,除了教育之外,還與另一種他們的親身經歷密切相關。

政治運動:把人性中最惡的部分激發了出來

很不幸,老人家們成長的年代正是惡沒有底線的年代。歷次的政治鬥爭激發出人性中最惡的因素。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師長都可以批鬥,連同床共枕的夫妻之間都可以相互揭發,還有什麼可以信任?還有什麼壞事不可以作?

無論他們之後還經歷過什麼,在價值觀形成期所經歷的一切已經足夠影響到他們中的很多人了。人,是看著父輩的背影長大的。品行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賴家庭和周圍的長輩言傳身教,靠的是耳濡目染。恰恰是這一代人,成長期間有許多空白,也有很多盲點,最該接受道德哺育、情操導引、汲取文明的時候,不是浩劫,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結果,等到當了父母輩或者祖輩,以身作則,也就無從談起了,而為老不尊,則更成了一景。

變老的「壞人」正在突破底線

毋庸贅言,每個時代都會有為老不尊的老人家,但這個時代尤甚。這不是說這些長者更壞,而是說,他們成長的烙印使他們無法擺脫一些局限。雖然他們後來經歷了痛苦的幻滅覺醒和更新知識,但喝狼奶長大的痕迹是根深蒂固,這沉重烙印,不是他們所能去除的。

部分老人的舉動可能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壞

所以,我們應該可以看出,其實並不是因為社會多元化和氛圍的變化而使得原來淳樸、善良的老人變壞了,恰恰是成長階段存在著嚴重缺陷的那一代人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再加上越來越發達的媒體,「老人變壞」也就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大眾的眼前。

而現在這些老人的行為,對於未來社會也不是完全沒有影響的。如前所述,這些老人多是崇尚叢林式的價值觀,並且缺少基本公共意識以及辯論的規則和知識,這就導致在糾紛解決時社會的底線會向下拉平。比如,唐山的中學生們用安靜站立的方式抗議廣場舞對正常教學秩序的騷擾,換來的卻是老人們言語的羞辱;而幾個月前,北京昌平的一男子用鳴槍和放藏獒的方式驅趕廣場舞,效果明顯,當然該男子也受到了法律懲處。如果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辯論、協商,而是以暴制暴,那麼對於整個社會運行無疑是非常危險的。

對於突破底線的行為,社會也該勇於糾偏

在 《論語·憲問》中有這樣一處:「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翻譯過來就是說: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孔子罵他說:「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麼可說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說著,用手杖敲他的小腿。可見中國傳統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條件的,就是老人要象個老人的樣子,不然不但得不到尊重,還給痛罵「老而不死」。

所以,當今的中國社會,對於老人所存在的問題,該糾正的還是要糾正,不能因為在「尊老」之下,就近乎無條件的服從。當然,很多時候人的價值觀和處事方式是難以更改的,更何況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所以,有些問題也只能交由時間來解決。

結語: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轉自:https://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weilaobuzun/

20231213解卦

2023年12月12日,雷麗想卜一下未來的運勢。於是用銅錢分別搖出了: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反反、反反反、正正反,陰極生陽,得到本卦風山漸,互卦火水未濟,變卦兼山艮。在卜卦的時候,是我畫的卦,這悟到雖然是別人在搖卦,但這其實是卜了我自己的運勢。

說實話,在當天,我一直沒有真正把這個卦解出來。在今天上午寫了《研究玄學過程中的一點體會》之後,我悟到解卦需要「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於是我回想近段發生的事情,驗證今天所發生的幾件事,再參考大家最近的交往情況,終於解開了 這個卦。

首先從昨天卜卦之後的今天發生了哪幾件事呢?第一件事是我上午刷到一條視頻,是佛陀感化羅剎弟子不害的一段視頻,於是我以「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我們所為,即是所想。善念成就善行,惡念成就惡行,這就是自然的法則」為標題把這段視頻轉發到抖音平台了;第二件事是我在上午註解了鬼谷子的《轉丸》《卻亂》兩篇。第三件事是中午爸來跟我做午飯的時候,剛開始還挺好的,突然像是收到遙控指令一樣,一反常態地對我挑了一大通毛病。比如地不掃、桌子不抹、洗碗洗得不幹凈、衣服晾得不對、衛生間地上有水不擦……反正一通找麻煩。這屬於反常,於是推測他被遙控了,於是心裡暗罵這些垃圾為所欲為,干擾老百姓家裡的和諧。第四件事是下午的時候,我又刷到達摩祖師的一條視頻,認為他講得很在理,於是以「罪從心生還從心滅,一切善惡皆由心生。如果連這個道理都相不通,只在表面下功夫,徒然浪費時間」為標題把這段視頻轉發到抖音平台。第五件事是在我寫這篇解卦的文章時,公司微信群里在接龍,內容為「流程改善問卷」。

在參考了今天發生的這幾件事後,我就心裡有數了。

本卦風山漸的卦義指漸進,指大家漸漸通過學習生出了「仁」心,互卦火水未濟指事未濟,指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沒做完。那怎麼辦呢?未濟卦六五爻說:「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就是我們要有孚,即有誠信,這樣能吉祥。變卦指未來的趨勢,兼山艮的卦義為抑止,抑止什麼?從今天發生的事來看,很明顯是抑止了邪惡。至少我看到了有「臣」眷戀現有的位置,有改「惡」為「善」的想法。有這個善念是好的開始,佛陀感化羅剎弟子不害時,說的那句話:「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我們所為,即是所想。善念成就善行,惡念成就惡行,這就是自然的法則。」相必大家都聽進去了。有了善的認知還不夠,還需要做到「有孚」才能改命。

文章寫到這裡的時候,我聽到了我的肚子在響(堵子想),有人對此不以為然,似乎是想將「惡」堅持到底。其實,我自己也很好奇,這些打算「作惡到底」的人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結局,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仁智並舉

今天上午在家卜完卦後,中午陪娃去體育館看她弟弟打籃球比賽。起初在觀看籃球比賽的過程中,我一直在他們的攻防轉換中去體悟《孫子兵法》,但在看到一群孩子比賽完之後頒獎、互相親切地拍照合影留戀,我不由得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話:「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輯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用兵是不講規則的,兵以詐立;比賽是講規則的,相殺又相愛,這兩者的差距相當大。但作為一個理性的人,內部矛盾顯然不能採用用兵的方式解決。老子說:「兵者,不詳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銛襲為上。」黃石公也說:「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惡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對此,我是比較認同的。

每回家裡的電腦出了問題,我就直接進行重裝系統,以至於家裡的電腦不知道重裝了多少回。如果我有幫手能幫我解決網路安全問題(人民沒有安全感),我肯定不會選擇去暴力重裝系統,正常情況下我會選擇去升級系統漏洞、修復系統。問題在於我孤身一人,卻要與一大群高智商的垃圾鬥智斗勇。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我只有兩種選擇:一、發揮超強戰力,打退這群敢於與己為敵的垃圾;二、在將要落敗的情況下,與這群垃圾同歸於盡。盡裝重裝系統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它卻是經實踐證明過的一種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作為我們最後的選項。

令我最為背動的地方在於我的思維被透明化了,這讓我無法使用「陰謀」,而只能使用眾人皆知的「陽謀」。但凡事有兩面性,雖然思維被透明化讓我不能發揮出「陰謀」的效果,但我思考出的「陽謀」卻能讓所有聯我腦的人都第一時間知曉。只要我的「陽謀」夠厲害,一樣可以藉助其中的正義力量克制這些姦邪。如此,我似乎只剩下一條路: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和智慧。

黃石公說:「賢臣內,則邪臣外;邪臣內,則賢臣斃。內外失宜,禍亂傳世。」邪臣歷代都有,這類人是除不盡的,只能儘力使大家各規其位。雖然大家都知道《易經》的地天泰卦是非常好的(賢臣居內,邪臣居外),但邪臣大概率是不會心甘情願地處外的,那我們怎麼辦?只能威逼。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智和力。

當然,在使用智和力威逼的過程中,我們也要講究分寸,畢竟這是內部矛盾。因為老子說過:「是以聲人恆善㤹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胃𢘽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

所以,我們只能「仁智並舉」。不光《孫子兵法》、《鬼谷子》要學,《論語》也要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仁智並舉」,用眾人心服口服的手段讓內外合宜。

有攻就有防,有矛就有盾

今天早上我問了人工智慧三個問題,但並沒有得到有價值的參考答案。以我看,人工智慧不見得能破解所有的困局,解決當前困局須採用傳統的辯證哲學思想。先看看我問的三個問題:

如何防止基因被惡意編輯?

防止基因被惡意編輯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但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少風險:

  1. 加強安全措施:在進行基因編輯實驗時,實驗室應該加強安全措施,包括限制實驗室進入人員、使用密碼保護設備和文件等。
  2. 嚴格監管:建立監管機構對基因編輯研究進行嚴格監管,確保研究符合倫理和法律規定。
  3. 加強教育和宣傳:加強對基因編輯技術的教育和宣傳,讓公眾了解基因編輯技術的潛在風險和可能的後果。
  4. 加強法律法規: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基因編輯技術的使用範圍和限制,對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懲罰。
  5. 合作夥伴審核:與可靠的合作夥伴進行基因編輯研究,確保合作夥伴具有良好的聲譽和信譽。

總之,防止基因被惡意編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包括科研機構、監管機構、政府和公眾,共同合作才能有效減少基因編輯技術的潛在風險。

基因編輯技術如何進行監管?

基因編輯技術的監管需要綜合考慮科學、倫理和法律等多個方面,以確保其安全和合理應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監管措施:

  1. 制定法律法規:政府可以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基因編輯技術的使用範圍、限制和監管標準,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
  2. 建立監管機構: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負責對基因編輯技術進行監管和審批,監督和管理相關研究和實驗。
  3. 倫理審查:在進行基因編輯研究時,需要進行倫理審查,確保研究符合倫理規範,尊重個體權利和人類尊嚴。
  4. 審查程序:建立審查程序,對基因編輯研究進行審查和評估,確保其安全性和可行性。
  5. 公眾參與:鼓勵公眾參與基因編輯技術的監管,提供透明和公開的信息,聽取公眾意見和建議。
  6. 國際合作:加強國際合作,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和規範,共同應對基因編輯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綜合以上措施,可以建立一個全面的基因編輯技術監管體系,確保其安全、合理和可持續發展。

潘多拉魔盒被打開後,有沒有辦法挽回?

在希臘神話中,潘多拉魔盒中釋放出了各種災禍和不幸,代表了人類犯罪和罪惡的後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旦災禍被釋放,就很難挽回。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面臨類似的情況,即一旦某種不良行為或事件發生後,是否還有挽回的可能性。儘管無法完全消除後果,但我們仍然可以嘗試採取一些措施來減輕影響或改善局面,例如:

  1. 採取積極行動:儘可能採取積極的行動來糾正錯誤或減輕後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 學習和成長: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努力改正錯誤,避免重複同樣的錯誤。
  3. 尋求幫助:尋求他人的幫助和支持,接受建設性的建議和指導。
  4. 建立新的秩序:嘗試建立新的秩序和規則,以減少或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問題。

總的來說,儘管潘多拉魔盒被打開後不可能完全挽回,但我們仍然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輕後果並尋求改善。

以我看,這個世界上有攻就有防,有矛就有盾。解鈴還需系鈴人,西方的科學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還是需要通過西方的科學來關閉。如何避免今後又再次重蹈覆轍呢?我還是借用曾仕強的話——唯有以東方的哲學,來善用西方的科技。從哲學和倫理角度進行思考,對人類發展有利的科技,我們就要大力進行發展;對人類發展有害的科技,我們就要研究防範可能的危害。唯有趨利避害,才能讓科技得以健康長久地發展。

如何「水中行舟」

在我們這個宇宙中有一項很重要的事業,就是「水中行舟」。

何為水?水為坎險,所以有「逆水行舟」一說;水為民,所以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說。何為舟?舟為船,為統治者,為君。我們可以從水中行舟之道推出為君之道。

那麼,如何在坎水中安全地行好舟呢?

首先,這個船要「順風順水」。在驚濤駭浪的坎水中行船,最重要的是要順水行舟,並經常根據風向調整風帆,這樣才能一路「順風順水」。

其次,船上的人要能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船上有梢工,任務是控制海船航向;有水手,任務是搖櫓、扯帆、雜役、舟的維修保養、船的屬具管理以及為全體人員提供伙食。船上的梢工和水手各司其職,團結一心才能讓船穩定地往前進發。否則,水手想干涉梢工的工作,梢工想干涉水手的工作,這個船上就會亂成一團,這般操作能不在內耗中傾覆已算是萬幸,更不用談什麼「逆水行舟」了。

再次,船上的人要能熟練地按規操作。船上的梢工和水手都很有經驗,能熟練地勝任本職工作,並且嚴格按照規程要求操作,這個船才能駕馭得平穩。否則,一個胡亂的瞎操作,可能會導致船的傾覆。

最後,這個船要經常維護和保養。水有時候會掀起驚濤駭浪,如果這個船四處漏水,那麼就會經不起考驗,甚至將有傾覆的危險。所以這個船需要經常檢查並修復自身的漏洞,使這個船變得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