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徐正静,其被节(指合于节度)
无不肉(饶裕)
,善与而不静(当作“争”)
;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安定从容,正色安详平静,待人接物都很宽厚、有分寸,能够给予利益而不争夺利益;心意虚静平和地处理天下的倾塌和损坏。以上讲的是如何保持君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
眼睛贵在明亮,耳朵贵在灵敏,心灵贵在有智慧。君主若能利用全天下人的眼睛去观察,就没有看不到的事物;若能利用全天下人的耳朵去探听,就没有听不到的事情;若能利用全天下人的心智去思考,就没有想不通的事情。若能像车辐集中于车轴那样归集起全天下人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君主的英明就没有什么能够遮蔽、堵塞的了。以上说的是如何保持英明。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德术正静,其莫之极。右主德。
崇尚德行的方法就是:不要拒绝愿意归附我们的任何人。当诚心接纳他人的时候,那么自己的团体就会多一个成员,这样就巩固了自己的防守阵营;如果拒绝他人,减弱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阻绝了其他人继续加入我们的路径。山再高,只要我们朝上一步一步的攀登,总是能到达山顶;水再深,只要我们坚持测量,总能够测量出它的深度。德的地位像神明一样神圣,崇德之术也要求心态平正平静,做到了这些,就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的。以上是推崇德行的方法。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
使用赏赐贵在恪守信诺,使用刑罚贵在公正。赏赐贵守信,一定要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为依据,这样做,那些自己没有亲见亲闻的事,也因欲取信于君而暗自转化。每赏必信,则诚信畅行于天下,达到神明境地,那些想以奸邪的手段求得赏赐的人也会被感化。以上讲的是如何进行赏罚。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右主问。
君主的询问范围,包括天时、地利和人和三个方面。东南西北、上方下方、左右前后都了解清楚,哪里还会存在什么被蒙蔽和迷惑的地方呢?以上讲的是要善问。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固能长久。右主因。
心是九窍的主宰,君主是文武百官的首长。对于那些做了好事的官员,君主就赏赐他们;对于那些做了坏事的官员,君主就惩罚他们。君主再顺应官员们各自的欲望而施予赏赐,这样治国就不会劳神费力。圣明的君主能够这样运用赏罚,就能够使赏罚各得其所(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君主如果能遵循这个道理来治国,那么就能够国祚长久。以上讲的是君主要因顺而行。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右主周。
君主考虑事情不可不周到,要善于平衡各方利益。君主一旦考虑不周全,群臣之间就会有人因照顾不到而生出祸乱。大家庭处于无常状态,内外消息就不会畅通,君主又怎么能够知道问题出在哪呢?如果君主不能成功解开与群臣之间的误会,就不能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以上讲的是君主考虑事情要周到。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右主恭。
能用天下人的眼睛使自己看得更远,能用天下人的耳朵使自己听得更远,能用天下人的头脑去思考使自己心中洞察一切。千里之外的情况以及隐蔽微小的事情都能了解得清清楚楚,这就叫洞察。这样一来,天下的奸邪就都会小心翼翼,收起不轨的想法。以上讲的是君主要敬重天下人。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
依据事物的名分去达成实际(循名责实),使得名分与实际相安才算完结。名分和实际相互化生、互为表里、相反相成,这本是常情。所以说,适当的名分产生于实际的落实,实际的落实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取决于名分和实际得到了客观表述,要使得名分和实际得到客观表述取决于名分与实际相协调,名分与实际相协调又取决于我们在它们的转化过程中运用了恰当的方法。以上讲的是如何把握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