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说:凡用兵的方法,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动员组织民众编制成军队(出征),在难以通行的“圮地”不可宿营,在四通八达的“衢地”要结交诸侯,在无法生存的“绝地”切不可停留,在四面险阻的“围地”要巧设计谋,在走投无路的“死地”要坚决奋战。有些道路(虽可走而)不必走,有些敌军(虽可打而)不必打,有些城池(虽可攻而)不必攻,有些地方(虽可争而)不必争,国君的有些命令(虽可受)不必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所以将帅通达以上各种机变的利益,就是懂得用兵了。将帅不通达以上各种机变的利益,虽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的好处。指挥军队不懂得以上各种机变,虽然知道以上五种方法的好处,也不能充分发挥出军队的作用。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通“伸”,伸展、达到的意思)
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所以聪明的将帅思考问题,必须兼顾利和害。在不利的情况下看到有利的因素,作战任务才可以因为有信心而能够顺利完成;在有利的情况中看到有害的因素,潜在祸患才可以因为有准备而能够及早解除。
是故屈(低头,降服)
诸侯者以害(妨碍,妨害)
,役(役使,驱使)
诸侯者以业(职业;所从事的主要工作)
,趋(古同“促”,催促;急速)
诸侯者以利。
所以降服诸侯依靠(阻止其伸展图谋的)妨害,役使诸侯依靠(其不得不做的)事业,促动诸侯依靠(能满足其欲望的)利益。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以(表示完成,相当于“既”“已经”)
待(防备)
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所以用兵的方法,不依赖敌人不来,而依赖我已经做好了防备;不依赖敌人不进攻,而依赖我拥有使敌人攻不下的力量和办法。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忿怒急躁)
,可侮(轻侮,轻蔑侮辱)
也;廉洁,可辱(羞辱)
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所以将领有五种(性格上的缺陷造成的)危险:死拼硬打,可能会被敌所杀;贪生怕死,可能会被敌所俘;暴躁易怒,可能会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廉洁自爱,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爱护民众,可能会受到敌方的烦扰。这五种情况,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难。军队覆没,将帅被杀,必定是因为这五种弱点引起的,是不可不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