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Linux Mint系統內核

Linux Mint系統用了二個月,覺得著還可以。但因為安卓手機連接系統時報錯的問題,就想嘗試著把系統內核升級一下,以解決安卓手機連接系統時報錯的問題。解決思路:使用 dpkg 手動方式升級 Linux 內核。

一、到https://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網站手動下載可用的最新 Linux 內核。

二、點擊你所選擇的 Linux 內核版本鏈接,找到你對應的架構的那部分。我的電腦CPU是amd64的,就選「Test amd64/build succeeded」那個版本,然後逐個下載內核文件到一個專門的文件夾。

三、打開下載的文件夾,右鍵選擇「在終端中打開」,然後執行安裝命令:

sudo dpkg -i *.deb

四、安裝完畢後,重啟系統,使用新內核:

sudo reboot

五、檢查是否如你所願:

taiji@taiji:~$ uname -r
6.4.0-060400rc2-generic

操作完以上步驟後,再用安卓手機連接Linux Mint系統,發現可以通過系統操作手機的存儲文件了。所以解決問題的思路很重要,嘗試也很重要。馬雲說人最大的錯誤是害怕犯錯,有時候我們不妨大膽地去嘗試一下,說不定會有意料不到的驚喜。

AI 已能解讀人類思維?

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的一篇文章顯示,科學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大型語言模型實現了非侵入性的腦機介面。我們知道大型語言模型創造了劃時代的 ChatGPT,那麼現在就來看看它又是如何在腦機介面領域實現了侵入式到非侵入式的跨越。

大語言模型 + 磁共振技術,AI 已能解讀人類思維?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種測量大腦活動的非侵入性方法,原理是通過刺激特定感官,激活大腦皮層相應部位的神經,並通過磁共振圖像來顯示。近日,科學家將 fMRI 與大型語言模型(LLM:一種人工智慧演算法,也是 ChatGPT 的技術基礎)結合,對人腦的思維活動進行了解讀。

腦機介面的突破

大多數現有的腦機介面都是侵入性的,需要通過大腦植入物來監測一個人大腦皮層的活動,並預測出被監測者可能輸出的語言。

而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家們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大型語言模型,描繪出參與實驗的 16 名志願者的大腦如何對不同的單詞和短句做出反應,構建了非侵入性語言腦機介面的方法。成果發佈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的子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

模擬結果的對與錯

科學家們讓志願者們躺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儀中,記錄每個人的大腦活動,同時讓他們收聽或者觀看同一個故事。實驗過後,科學家基於大型語言模型,將志願者大腦的血流量與故事的細節對應,編碼了一套反應每個人大腦活動的流程。

這套流程可以看成是一個解碼器。對無法用聲音交流的人來說,這種思維解碼器給了他們一個方便的與外界溝通的機會。在特定情況下,解碼器會比目前已經較普及的語音控制更有效率。

研究顯示,解碼器會比較準確地記錄下每個人對不同的單詞和短句做出的反應,但是這個反應本身就含有被監測者的主觀想法。因此,解碼器產生的結果在不同人之間會存在差異。

同時,如果在實驗過程中,被監測者大腦中想像的是另外一個故事,那麼就會大大降低解碼器結果的準確性。也就是說,目前,這項人工智慧技術很容易被「欺騙」。

解讀思維的是與非

目前這項技術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加上設備、成本的限制,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廣泛應用於個人。但是,這項複雜的非侵入技術的發展速度已經超過了許多人的預期,這對政策制定者和公眾來說都是一個警鐘。

有專家擔心解碼器結果的不準確性會影響司法判斷。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科學哲學家阿迪娜・羅斯基斯表示:「它們(目前解碼器會搞錯的語義)的差異非常明顯,會在法律案件中導致完全不同的走向。」

另外,針對這項技術,更多的人表示了隱私和歧視方面的擔憂。文章作者 Jerry Tang 和 Alexander Huth 也呼籲政策制定者積極解決這項技術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和什麼情況下不能使用的問題。

我們知道對於患有強迫症等精神疾病的人來說,有時候大腦中會出現隨機的、並非自己本意的侵入性想法,這是患者不想要的但是卻很難控制住的強迫行為。因此,專家擔心在對這些人實施思維解讀的過程中,如果被監測者出現了侵入性想法,解碼器會把這個想法實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參考文獻: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1486-z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3-01304-9

轉自:https://www.ithome.com/0/693/416.htm

對《德經》第一句話的重新理解

《德經38-上德不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對於這句話,我之前的註解是:

(德指道德,得是指現實中的功名利祿,「德」通「得」,有德才有得,行道而有所得叫做道德。)具備「上德」的人不刻意求「得」(功名利祿 ),而是遵循本性、本心,順乎自然,因此有「德」;具備「下德」的人為了不失去「得」(即功名利祿),而刻意求「德」,因此無「德」。

今天對這篇文章進行檢查性的校對,過程中對後文進行了一些改進性的修改,以圖更貼合語義。在修改完檢查時,發現首句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的註解與後文不是很協調,應該是註解的有問題。而且之前的註解,是有疑問的,並非無懈可擊。很簡單的一點,在追求功名利祿的今天,大家理解的是:現實這麼多的人無德,但卻保有功名利祿,無德卻有得;而且大把有德的人,仍在貧困中掙扎,怎麼能說「有德才有得」。大家只是直觀地、片面性地看到了一面,認為現實中的「德」和「得」並非一目了然的那種因果關係,所以很多人會對這句話的註解抱有疑問。

當然,有德才有得,這是自然(道)的規律,我的註解也沒錯。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對於一個修「道德」的人來說,有時候暫時沒有功名利祿恰恰是為了讓你更安全,或是讓你能有其它方面的「得」,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和認知。為了更好地體現這句話的普遍性含義,讓大家一目了然,不存在疑問,於是在結合上下文進行重新認真思考後,我對這句話採用了下面的註解,以圖體現出它的辯證性和協調性。

具備上德的人遵從本心、因任自然,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因此能體現真正的德;下德的人,形式上不離開德(恪守形式上的「德」),因此無法體現真正的德。

這樣註解以後,我發現它更貼合下文的含義了。當然,我們註解過程中,並非為了註解而註解,而是為了總結概括實踐和經驗,以期能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使其具有實用性和規律性。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根據自身的經歷和經驗做出的理解和註解,如果你有其它的見解,我們不妨「以文會友」,來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無需開顱即可採集腦電信號

沿血管植入感測器,無需開顱即可採集腦電信號。5月4日,全球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介入式腦機介面試驗在北京取得成功。試驗在猴腦內實現了介入式腦機介面腦控機械臂,對推動腦科學領域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標誌著我國腦機介面技術躋身國際領先行列。

此次試驗由南開大學教授段峰團隊牽頭,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上海心瑋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完成。試驗是在前期介入式腦機介面動物(羊)試驗基礎上取得的進一步成果,實現了介入式腦電信號從被動採集到主動控制的技術飛躍,突破了血管內腦電信號採集、介入式腦電信號識別等核心技術。

●試驗 介入式腦機介面兼顧安全性、識別穩定性

腦機介面技術可以將腦電信號轉換為控制指令,從而幫助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如腦卒中、漸凍症等與外部設備交互,提升生活質量。技術研究過程中發現,侵入式腦機介面創傷大,例如美國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侵入式腦機介面試驗猴已有多隻死亡;非侵入式腦機介面易受大腦容積導體效應的影響,腦電信號長期穩定性差。段峰團隊牽頭研發的介入式腦機介面通過介入手術將介入腦電感測器貼附在猴腦血管壁上,無需開顱手術即可採集到顱內腦電信號,相較於傳統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腦機介面,兼顧了安全性、識別穩定性。

此次試驗的介入手術由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吳東東團隊操作完成。介入式腦電感測器通過頸靜脈,進入矢狀竇,到達猴運動皮層腦區。在術後成功採集並識別到非人靈長類動物介入式腦電信號,實現了動物對機械臂的主動控制。

段峰介紹,此次在非人靈長類動物腦內開展的介入式腦機介面試驗研究成果,促進了介入式腦機介面從實驗室前瞻性研究向臨床應用邁進,有助於推動醫療企業產業升級,通過醫工結合打造高端醫療設備民族品牌,未來在腦疾病醫療康復領域市場前景廣闊。

●回顧 把大腦皮層的信號活動直接轉變為計算機指令

去年6月25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介入式腦機介面在北京成功完成動物試驗。那次試驗的介入式腦機介面也是由段峰教授科研團隊牽頭,與上海某科技公司聯合研發。試驗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在腦機介面、介入機器人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那次試驗是國內首次在羊腦內實現介入式腦機介面,突破了介入式腦電電極、血管內腦電採集等核心技術,完成了支架、導管等神經介入器械產品研製,解決了傳統侵入式腦機介面對腦區造成不可逆損傷的弊端,填補了國內介入式腦機介面領域空白,對推動我國腦科學領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腦機介面技術可以在不依賴外周神經系統和肌肉組織的情況下,把大腦皮層的信號活動直接轉變為計算機指令,控制外界設備。對於嚴重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來說,腦機介面能夠幫助他們獨立控制外界設備,恢復部分運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據段峰教授介紹,人體內血管的支架經過長期臨床應用及研究,已經擁有較高的安全性。事實上,通過介入式腦機介面這一方式,沿著血管植入感測器,可以連通並激活大腦區域,無需侵入大腦即可獲得腦電信息。在動物腦內開展的介入式腦機試驗研究,在改善人們因腦、脊髓、周圍神經或肌肉功能障礙引起的嚴重癱瘓患者的功能獨立性,在治療癲癇、睡眠障礙、帕金森病等疾病中具有重要意義。

據段峰教授介紹,傳統腦機介面分為侵入式腦機介面和非侵入式腦機介面。侵入式腦機介面需要通過開顱手術或者鑽透顱骨將腦電感測器植入腦內,如馬斯克的Neuralink腦機介面需要直接從頭骨植入,這可能會導致患者大腦的長期炎症。而非侵入腦機介面雖然對人沒有傷害,但是腦電信號微弱,識別準確率和實時性受限。

段峰教授科研團隊牽頭研發的介入式腦機介面技術只需要通過類似心臟搭橋的微創手術便可實現腦機連接。科研團隊採用治療中風的神經介入技術,通過靜脈將腦電感測器植入到大腦運動皮層、視覺皮層等腦區後,神經支架膨脹,將電極擠壓在靠近大腦的血管壁上,從而獲取相應腦區信號。這一技術最大的優點是不需要顱骨鑽孔或開顱手術即可獲得腦電信號,整個手術植入過程可在兩小時內完成。

●重視 「腦科學和類腦研究」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和工程項目

目前,腦機介面已被應用於醫療健康、狀態檢測、智能生活、國防安全等眾多場景,被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眾多發達經濟體視作戰略級科技。據麥肯錫諮詢公司預測,未來10到20年,全球腦機介面產業將產生最多2000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美國早在1989年就率先提出全國性的腦科學計劃,並把20世紀最後10年命名為「腦的10年」,他們還在2013年提出被認為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的「腦計劃」,旨在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繪製腦活動全圖、推動神經科學研究、針對目前無法治癒的大腦疾病開發新療法。

1991年,歐洲出台「歐洲腦10年」計劃。2013年1月,歐盟委員會宣布人腦工程入選「未來新興旗艦技術項目」,並設立專項研發計劃「人類大腦計劃」,可在10年內(2013年至2023年)獲得10億歐元經費。日本腦/思維計劃(通過用於疾病研究的集成神經技術繪製腦圖),於2014年6月啟動,計劃開發腦圖繪製技術,並繪製人類腦圖譜。該項目在10年內受到共400億日元的資助。

我國也高度重視腦機介面技術發展,已將「腦科學和類腦研究」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和工程項目。中國科學院也於2022年初成立腦科學和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2023年2月,中國腦機介面產業聯盟成立,將積極發揮政產學研用橋樑紐帶作用,為我國腦機介面、腦機交互、腦機智能領域規劃布局提供支撐建議,加強跨領域與行業交流,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探索,開展標準和測試研究,培育和構建產業生態,以便更好地支撐我國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

科學進程

為了解大腦,科學家至少花了200年

早在1924年,德國精神科醫生漢斯·貝格爾(Hans Berger)就通過檢測發現了腦電波,這意味著人的意識可以轉化成電子信號被讀取。此後,腦機介面技術的研究開始出現,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真正逐漸成形。

當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雅克·維達爾(Jacques Vidal)在科學文獻中首次用到「腦機介面」這一術語。1977年,他通過提取視覺誘發電位,完成了通過腦電對屏幕上游標樣物體的控制,這是腦機介面最早的實驗室實現形式,也意味著該技術的發展由設想進入了研究階段。

如何理解腦機介面的概念呢?要從我們的大腦談起。它是人體的控制器,主要由神經元組成,數量多達860億個,可以說是宇宙中最複雜的存在之一。大腦神經元對信息進行接收、處理和轉發,神經元之間通過級聯方式形成網路,這些網路進一步形成更複雜的交聯網路。通常情況下,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通過外周神經系統連接身體的感覺、運動、語言等信息收發器官,實現身體內部與外部環境的信息交互。

而腦機介面則由「腦」+「機」+「介面」組成,簡稱為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s),指的是將人腦與外界具有處理或計算能力的設備(比如電腦或其他裝置)實現連接,進行直接通信的方式。

我們的大腦複雜精密但又極度脆弱,一點疾病就可能讓人束手無策。為了理解大腦,科學家們至少花了200年時間。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主任蒲慕明所述,現在我們對神經細胞如何處理信息了解得很清楚,但是對整個大腦複雜的網路結構了解仍不多。「到底是什麼原理使得神經細胞在某種情況下發生某些反應,我們並不是很清楚;還有大腦中的信息處理,我們對各種情緒的感知,還有一些高等認知功能——思維、抉擇甚至意識等,理解得比較粗淺。」

通過腦機介面技術,我們就可以全面地解析認識大腦了。同時,它也是神經修復領域最有潛力的診療工具,對於治療神經功能損傷引發的疾病具有重要價值。

腦機介面技術迎來大爆發

時間回到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科學家們不僅研發了可行的腦機介面系統,還定義了幾種主要範式,實現了腦機介面技術真正的破冰,這些範式至今仍在採用。

1988年,法韋爾(L.A.Farwell)和唐欽(E.Donchin)提出了著名的腦機介面範式——「P300拼寫器」,該範式通過檢測電位輸出目標字元,幫助癱瘓病人與外界進行通信和交互。

1992年,埃里希·薩特(Erich E. Sutter)提出了基於視覺誘發電位的腦機介面系統。這是基於視覺誘發電位的腦機介面範式首次被應用於臨床,幫助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又稱「漸凍症」)患者以高於10個單詞/分鐘的速度向外界傳遞信息。

1998年,埃默里大學的研究員菲利普·肯尼迪(Philip Kennedy)首次將腦機介面裝備植入人體,使用無線雙電極獲得了高質量數據,實現了對電腦游標的控制……

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最近10年,在機器學習演算法和腦電信號處理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腦機介面的技術迎來大爆發。大批多元化範式湧現,如視覺BCI、語言BCI、情感識別等;消費級腦電感測器和腦機介面系統問世,不僅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得到快速推進,非醫學領域如情緒識別、虛擬現實和遊戲等方向上也出現了嘗試與探索。

用意念「手寫」,準確率可達99%

當下腦機介面的研究進展如何,又帶來了哪些改變呢?

2021年,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首次破解了「與手寫筆跡相關」的大腦活動,其開發出的皮質內腦機介面系統,讓研究受試者(因脊髓損失癱瘓)每分鐘可以打出約90個字元,是以往利用此類腦機介面打字記錄的兩倍多,並且在線原始準確率達到了94.1%,自動更正後的離線準確率超過了99%。

以往,腦機介面的主要功能是恢復患者的「運動技能」,比如藉助腦機介面設備操控機械臂抓取物品、移動電腦游標、點擊字母輸入等。而這位65歲的受試者「想像著用筆在紙上寫字」,此時其大腦中植入的電極檢測到了他試圖寫字的活動,演算法會對每個字元對應的模式進行解碼,並轉化成可在屏幕上顯示的文本。

相關論文登上Nature(《自然》)雜誌,封面上還展示了用腦控「手寫」出的字母。

2014年,腦機介面領域的學術奠基人米格爾·尼科萊利斯(Miguel Nicolelis)為一位癱瘓少年做了一套「機械戰甲」,讓少年用大腦控制機械外肢,成功為巴西世界盃完成了開球。

在運動輔助上,還有一些非植入式腦機技術也取得了驚人的成果。2019年,BrainCo做出了全球第一款腦控機械義肢產品——智能仿生手,通過採集殘疾人殘肢末端的肌電神經電信號,用深度學習的演算法來還原殘疾人的運動意圖,並讓假肢執行相應的動作,做到「手隨心動」。並且,用戶不需要做任何的手術,直接在殘臂上布上一群高通量的信息採集器,採集他的肌電和神經電。

應用

有望幫助航天員完成複雜的工作任務

早在20多年前,清華大學就對於無創腦機介面(非侵入式)進行了研究。當時,航天員上天之前,都需要進行耐力方面的特殊訓練,目的是使受訓者在接受轉動、旋轉、失重和超重等刺激時,不會發生眩暈和錯覺癥狀。在太空環境適應訓練中,航天員訓練最多的是離心機,因為離心機高強度的刺激環境,在訓練中人常常會來不及喊停便陷入眩暈。來自清華大學的團隊負責在離心機實驗環境中檢測受訓人的大腦意識狀態,通過腦機介面系統分辨出受訓人是否清醒。這種基於腦電狀態來評價人的精神狀態,並基於用戶需求給予特定反饋的技術,形成了多類應用——開發更為輕便的可穿戴設備,應用在冥想、放鬆、睡眠等健康場景以及專註力、智能玩具、藝術裝置等教育或消費類場景中。

隨著載人航天的發展,航天員在太空的工作也日趨複雜。為了突破雙手操作的限制,中國航天員已經開始試驗一種腦機交互技術。

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中,我們的航天員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太空腦機交互試驗。航天員戴上腦電帽後,還要塗上導電膏。當導電膏從腦電帽的小孔內注入以後,導電膏里的細粒就可以填充在接觸面的縫隙里,相當於增加了採集腦電信號的觸頭和頭皮的接觸面積,可以讓腦電帽更好地採集到頭皮的腦電信號。準備好後,航天員完成了視覺刺激實驗、運動想像實驗,還通過意識控制拼寫。

我國介入式腦機介面技術進展

2022年初:中國科學院成立腦科學和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2022年6月25日:我國首次在羊腦內實現介入式腦機介面,突破了介入式腦電電極、血管內腦電採集等核心技術,完成了支架、導管等神經介入器械產品研製,解決了傳統侵入式腦機介面對腦區造成不可逆損傷的弊端,填補了國內介入式腦機介面領域空白。

2023年2月:中國腦機介面產業聯盟成立,為我國腦機介面、腦機交互、腦機智能領域規劃布局提供支撐建議。

2023年5月4日:全球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介入式腦機介面試驗在北京取得成功。試驗在猴腦內實現了介入式腦機介面腦控機械臂,標誌著我國腦機介面技術躋身國際領先行列。

三條技術路線

●侵入式腦機介面

需要通過開顱手術或者鑽透顱骨將腦電感測器植入腦內,可能會導致患者大腦的長期炎症。

●非侵入腦機介面

將設備覆蓋在頭皮上,雖然對人沒有傷害,但是腦電信號微弱,識別準確率和實時性受限。

●介入式腦機介面

沿著血管植入感測器,可以連通並激活大腦區域,無需侵入大腦即可獲得腦電信息。

整合:朱林

文圖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北京日報、《瞭望》新聞周刊等

轉自:https://www.sohu.com/a/673402119_161795

腦機介面的新突破

談及腦機介面,外界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馬斯克讓猴子實現「意念打字」的場景。不過,最近讓外界驚艷的,是來自中國的團隊。

5月4日,全球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介入式腦機介面試驗在北京獲得成功,該試驗在猴腦內實現了介入式腦機介面腦控機械臂,這對推動腦科學領域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標誌著我國腦機介面技術躋身國際領先行列。

此次試驗由南開大學段峰教授團隊牽頭,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上海心瑋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突破了血管內腦電信號採集、介入式腦電信號識別等核心技術。從視頻資料來看,這隻手術後的猴子,只需要「想一想」,就能讓機械臂把食物送進口中了。

這項技術在醫療、軍事等多個領域的應用空間非常廣泛,如可幫助腦卒中、漸凍症等患者康復,甚至未來能將人類的思考、意識、記憶存儲下來。這一系列聽起來非常神奇的成果,已經開始實現。一些科幻大片里的場景,也許距離我們沒有那麼遙遠。

介入式腦機介面的突破

腦機介面指在人或動物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創建的直接連接,實現腦與設備的信息交換。目前腦機介面主要有3種,包括侵入式腦機介面、非侵入式腦機介面和介入式腦機介面。由「矽谷鋼鐵俠」馬斯克及科學家團隊創立的Neuralink,就是少數從事侵入式腦機介面研發的企業代表。

不過,侵入式腦機介面創傷大,例如Neuralink公司侵入式腦機介面試驗猴已有多隻死亡,該公司的人體試驗也遲遲未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許可。非侵入式腦機介面易受大腦容積導體效應的影響,腦電信號長期穩定性差。而介入式腦機介面是通過微創介入方式,將血管穿刺小口,通過類似心臟支架介入的微創手術實現腦機連接。這種方式的創傷較侵入式腦機介面更小。

此次段峰教授團隊牽頭研發的介入式腦機介面試驗,是通過介入手術將介入腦電感測器貼附在猴腦血管壁上,無需開顱手術即可採集到顱內腦電信號,兼顧了安全性、識別穩定性。

段峰長期從事腦科學、機器人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實際上,上述3種腦機介面方式,他都嘗試過。

早在2014年夏天,段峰研究團隊在南開大學就完成了「腦控汽車」的試驗。試驗人員頭戴裝有16個採集點的腦電信號採集設備,通過腦電信號對一輛裝有計算機處理系統、車載電控單元等裝置的汽車進行「發號施令」,汽車在人腦的操控下能夠準確執行啟動、直線前進、直線倒車、剎車、車門上鎖或解鎖等規定指令。據介紹,該成果在國內首次實現人腦驅車及腦電信號與汽車系統的「聯結」,這有望徹底改變「手」「腳」並用的駕車模式,讓肢體殘障人士的「驅車夢想」不再遙遠。

段峰團隊還在大鼠身上做了侵入式腦機介面的試驗,可以實現「人想往左,大鼠往左;人想往右,大鼠往右」。在這之後,團隊對侵入式腦機介面的情況也非常了解了。

「這種試驗實時性、信號穩定性、準確性都很好,因為是在腦內,沒有外界干擾,但它的傷害性很大,老鼠做完試驗以後,還有其他後期的一些影響,我就沒有在這條路上再往下走了。」段峰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我就在想,怎麼能找到一個識別腦電交流信號準確、傷害性又小的方式,那就只有在血管內。用這種方式,能測到腦電信號,又沒有做開顱手術,沒有傷害腦。」

在羊身上完成了介入式腦機介面動物試驗後,團隊才開始在非人靈長類動物身上試驗。
不過,若要將技術應用到臨床,實現產業化,可能還需要走較長的一段路。這涉及政策支持、資金支持、人員匹配、法律法規建設等一系列配套建設。

「在臨床上,我們沒有先例,並且還有未來人體試驗、志願者審批等一系列問題。這不單單涉及技術,是一個綜合體。」段峰說道。

目前,國內外都在圍繞腦機介面技術進行爭奪。全球已有多家企業完成腦機介面動物試驗,其中包括Neuralink、BrainCo和Synchron等。我國也有多項成果,如2006年,清華研製成功腦機介面系統可用「思維」踢足球;2014年,我國首次成功在腦中植入電極用意念控制機械手臂;2021年,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的「Enhance decoding of pre-movement EEG patterns for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研究論文,被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授予「CHINA TOP cited paper award 2021」,該獎項旨在表彰研究人員發表的最具影響力的論文。

在未來,我們有可能實現「人腦中植入晶元」嗎?

段峰認為,這個設想不是卡在技術上,而是面臨資金、政策、法律法規、倫理等方面的約束。「這種試驗非常燒錢,可能數億元都不夠。還需要人才的適配,這不是看你畢業985、211、發多少SCI論文,而是需要具有工程經驗的複合型人才。」

「在人腦中植入醫療器械現在已經不是禁區,當下已經有了很多成熟的產品,只是在於植的東西是晶元還是其他?」上海心瑋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張涵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他也認為,從技術角度來說,在人腦中植入醫療器械是可能實現的,但核心的是要考慮倫理、安全性、使用目的等方面的問題。

心瑋醫療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為本次試驗提供了設備技術支持。在張涵看來,若要促進腦機介面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各方合作非常重要。「這次試驗涉及採集信號的儀器、解碼信號的儀器、演算法等,也涉及醫學、生物、計算機、生物化學等多個學科。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大家共同把交叉學科做起來。基礎研究對我們產業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如果沒有這些東西的話,產業方能做的事情就很受局限。」

他也直言,目前從產業端來說,國內外可能還談不到成熟的盈利模式和業務模式,因為大家都在探索階段。

「除了腦機介面,我們也有很多其他項目,這些項目不是每一個都能孵化出成熟的、具有很強商業化和盈利能力的產品,但哪怕10%、20%的項目能夠孵化出來,這對於支撐公司長期盈利和發展的意義都巨大。」張涵說,「我們選擇腦機介面,因為它跟我們有很多契合點。其器械使用跟我們現有的神經介入產品高度相關,我們的機器人研發團隊,也可以在技術上做一些支持,在這項試驗上,參與試驗的所有人的目標方向是一致的。」

科幻大片場景並不遙遠

實際上,段峰不僅在腦機介面技術領域見長,在人工冬眠、記憶移植、飛行器製造等方面均有研究成果。

2022年8月,由段峰團隊自主設計研發、國內首款垂直起降噴氣動力飛行器在天津試飛成功。據他介紹,傳統小型旋翼飛行器載重小,而載重大的直升機起降需要開闊地形。此次試飛的垂直起降噴氣動力飛行器,可以解決這兩大難題,未來有望應用於空中人員運送領域,比如複雜地理環境救援、城市急救等。

段峰團隊還成功實現了讓大鼠體溫降24℃進入冬眠狀態,並且持續24小時,時間是國外小鼠試驗的3倍。對於未來人體「冬眠」的需求體現在哪裡,他提到了航天事業的應用場景。

最早,歐洲航天局(ESA)曾提出一個從地球一路「睡到」火星的載人探測概念——宇航員冬眠。一般情況下,從地球到火星需要飛行180天左右,宇航員通過服用一種特殊藥物進入「麻木」的冬眠狀態,隨之艙室的亮度變暗、溫度大幅度降低以將宇航員身體「冷卻」。

這不由讓人們想到電影場景:宇航員躺在冬眠艙中,心臟每分鐘只跳動3次,體溫徘徊在2.78℃,他們在途中只需要攝入最低限度的資源,最後在適當的時候醒來……

「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一點點做,然後把所有東西串起來,就像下圍棋一樣,最終形成一個體系。」提到自己的眾多研究成果,段峰說道。

他特別提到兩點,科學研究國際化、科研成果產業化。

「我們在努力獲取一手信息:國際在做什麼,我們跟他們有什麼不一樣,怎麼適應中國,怎麼差異化發展;產業化方面,我們通過引進消化前沿技術,建立適合國內產業發展的技術,比如實現高端醫療器械的國產化替代,把價格降下來,普惠更多人群。」段峰說道。

他還表示,在這個過程中,因為使用相關產品或技術的用戶多了,第一手的臨床數據才更充分,然後再根據企業發展面臨的需求,研發新產品,促進科研提升。「這是一個雙向循環,有技術鏈和產業鏈,兩者結合,是雙鏈條體系。在這個前提下,會源源不斷有新鮮的、顛覆性的東西出來,並且可以落地。」

段峰認為,他可能更像一個「投資人」。「但我投的不是錢,是培養學生,把機會給他們,讓他們從事高精尖的技術研發,培養一批『產業人』,把技術落地,變成產品。」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23年第9期)

轉自:https://new.qq.com/rain/a/20230516A05KNA00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這幾天連續註解了《易經》中的渙卦升卦臨卦巽卦剝卦,註解過程中有頗多體會,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實回想起來,我的註解思路還是依照老子《德經54》的方法:一、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二、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簡單點來說就是結合自己的經歷去融合前人的思想,並通過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來進行類比推算,從而得出《易經》爻辭中的道理。

另外還有一個方法——天人合一。註解時最好選擇白天,選一個能看到天的桌子,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如果你的思想是正面的,天一般是明朗的;如果思考偏離了正道,入了邪念,天一般會陰沉下來。這聽起來有些迷信,但這裡我這幾年學習的一個經驗和訣竅。通過這個技巧,我們可以慢慢地導入正念,以德與天合,從而做到天人合一。

《易經》本來就是一門天人之學,雖然它深奧難懂,但是掌握到了方法,學起來還是會比較順利的。學習《易經》之前,要先學一些國學基礎,如《論語》《帛書老子》《素書》《三略》《鬼谷子》《孫子兵法》等傳統中國國學。因為這些聖賢的學說,無一不出自《易經》,《易經》是名副其實的大道之源。我們採用逆流而上的方式來攻克《易經》,相比一開始就直奔《易經》,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礎打好了,房子才能建得高。

雖然《易經》只學了不到一年,但從中的收穫卻是非常多的。學海無涯苦作舟,覺得自己還是要有能吃苦的精神,堅持把這些國學學好,最終能學以致用,積極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齊景公問孔子為政之道。孔子說:「君盡君道,臣盡臣道,父盡父道,子盡子道。」齊景公說:「講得好!誠然,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雖有糧食儲備,我能吃得上嗎?」

孔子去齊國的時候,已經是齊景公晚年,當時齊國和晉國爭霸,齊國敗。戰爭的失敗,令已年入黃昏的景公心灰意冷,加速了他的死亡。

當時景公失政,大夫陳恆制政,且厚施於國。景公又多內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間,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

景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其後果以繼嗣不定,啟陳氏弒君篡國之禍,齊景公死後沒多久,田氏代齊。

這段對話的歷史背景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當時田氏崛起,景公大權旁落,齊國已經是「君不君,臣不臣」,所以孔子告誡他「君君臣臣」,君臣關係要正名,君要守君道,臣要守臣道。

第二,齊景公遲遲不立太子,於國於家都很危險,所以孔子告誡他「父父子子」,早立太子,理順父子關係,穩定朝政。

最後,我們再回到當時的歷史大環境,大背景。

孔子所處的時代是春秋中後期。當時的封建時代,不是佔山為王,而是周天子分封,周天子將自己管轄的土地分給其他人,就是等於給了這個人一個王的位置,而這個人也會對周天子承擔一個作為王的義務,從二者關係上來看,是一種契約關係,而不是單純的領導和下級的關係,由此不難看出君臣關係是契約關係。

當是時,周天子權威受到各方面挑戰的時代,各種越禮的現象不斷發生,孔子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君要有君的樣子,遵守君的行為規範;臣要遵守臣的行為規範;父子都應該遵守各自的行為規範;同時承擔起各自的責任,履行好各自的義務。在其位,就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跟孔子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

你明白了「君君」,那什麼叫「不君」呢?我舉個《左傳》里的故事,晉靈公就屬於不君的例子。

他厚斂民財蓋宮牆,還加很多裝飾;他站在高台上用彈弓崩人,觀看人家來回躲避取樂;廚師給他做熊掌有點生,他就殺了廚師,還放在竹筐里讓婦人拉著招搖過市,嚇唬老百姓。這何止是「不君」哪,簡直是突破了做人的底線。

轉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581487901

升了以後該怎麼做

近段時間工作有調整,之前在公司一直是拿著工部的工資,做普通員工的事,屬於坐冷板凳。現在領導安排從下個月開始,由我接手離職消防領班的工作,這在《易經》里屬於升卦的卦象,然後我問自己:接手工作後,該怎麼辦?這個剛好是可以通過占卜來獲得上天的提示,於是我佔了一個金錢卦。

我按照《易經》的占卜法,以乾隆通寶的有字面為正面,記數為3;以滿文面為反面,記數為2。搖了六次,分別得數:7、9、7、8、8、6。得到一個泰卦;然後二爻老陽變陰爻,六爻老陰變陽爻,得到變卦賁卦。

互卦我一開始通過傳統的辦法進行換算,即取本卦234爻為下卦,345為上卦,算得互卦為歸妹卦。然後根據本卦二爻、六爻的變化規律來確定互卦的二爻、六爻就是自己從「泰」到「賁」整個過程中將要面臨的問題。通過查看參考資料(這個卦暫時還沒來得及研究),發現我走這條路的話,將會有諸多障礙和阻撓,不順利。

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路了嗎?我突然想到曾仕強的互卦演算法——我們至少有五條路可以選擇。除了剛才「歸妹」之路,應該還有四條路可以選擇走。於是我把其它幾條路也一併算出來了,以作為侯選方案。第二組、本卦345爻為下卦,456為上卦,得到復卦;第三組、本卦123爻為下卦,234為上卦,得到夬卦;第四組、本卦234爻為下卦,456為上卦,得到臨卦;第五組、本卦123爻為下卦,345為上卦,得到大壯卦。五條路全部明了啦,我該怎麼選呢?

復卦、夬卦、大壯卦、歸妹卦我都還沒開始學。剛好臨卦前幾天還在研究,比較熟悉,於是選擇走臨卦之路。根據本卦泰卦二爻、六爻的變化規律來確定互卦的二爻、六爻就是自己從「泰」到「賁」整個過程中將要面臨的問題。

臨卦九二爻:咸臨,吉,無不利。意思是說深入到群眾中去體察民情,用自己高尚的德行去感化教育百姓,用這種方法統治,吉祥,沒有不利。

臨卦上六爻:敦(1、厚道,篤厚。2、誠心誠意)臨,吉,無咎。意思是說用誠懇、厚道、寬容的政策統治百姓,吉祥,無災禍。

在這裡,把「百姓」替換為「工作服務對象」,把「統治」替換為「服務」,就得到了我未來的工作路線。

《洪範九疇》里說的決策方略論: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把這句話應用到現代管理決策,也是屢試不爽。《鬼谷子-決篇》中說道: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基,以正治亂,決成敗,難為者。故先王乃用蓍龜者,以自決也。如果遇到難以抉擇的事情,不妨可以通過占卜的方式來聽聽老天給你的參考意見。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道,可以選擇走的路,是有規律和方法的,不是永恆不變的道(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要做的就是趨吉避凶,選擇好最適合自己的路,這或許就是我們學習《易經》的一個重要目的。

從奧本海默的浮沉談科學與政治的關係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奧本海默的一生沉浮,分析闡述了科學與政治的辯證關係。從幼年時期到晚年,注重介紹其擔任曼哈頓計劃領導人時期,概述了奧本海默的成就與遭遇。由奧本海默案例引發對科學與政治關係的思考,科學制約著政治的腳步,政治又主導著科學的發展方向。提出了「科學政治」這個新的形式,科學與政治的關係日益密切,政治融入科學,科學融入政治已經成為其發展的趨勢。

關鍵字:奧本海默;科學;政治;發展趨勢

1. 奧本海默生平

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出生於1904年4月22日,是一位著名的美籍物理學家,是曼哈頓計劃的主要領導者,被譽為人類的「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父親是朱麗葉斯∙奧本海默(Julius Oppenheimer),他父親是一位猶太人,祖籍是德國,他在小時候就移民到了美國。憑藉著自己的經商才華,朱麗葉斯∙奧本海默事業取得了很大成功。奧本海默的母親是埃拉∙弗里德曼(Ella Freedman),也是一位猶太移民,在繪畫領域表現出非凡的天資,這個愛好對奧本海默今後的生活工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奧本海默在這樣一個優秀的家庭中得到成長,培養了他廣泛的興趣[1]。

奧本海默在幼年時期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資,他在五歲那年回德國看望自己祖父,這位「對學問有愛好」的祖父送給他一包礦石,沒想到這份小小禮物激起了奧本海默對礦物學的極大興趣。之後,奧本海默熱愛上礦物學方面的研究,沉迷其中,他的工作很快就獲得了許多專家的認可。在十歲那年,他成為紐約礦物俱樂部有史以來最小的正式會員。一年後,奧本海默在該俱樂部會議上宣讀了他的第一篇礦物學論文一一《曼哈頓島上的基岩》。

1911年羅伯特∙奧本海默進入紐約道德文化學校學習,這所學校是費利克斯∙阿德勒博士創辦的。1921年,奧本海默以十門全部「優秀」的成績從紐約道德文化學校畢業,結束了中學教育。第二年,奧本海默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美國知名大學——哈佛大學,他最開始選擇的專業是化學專業,但卻在大學最後一年選了一門高等熱力學課程之後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找到了他研究方向,並開始了理論物理的學習與探索。這段期間,奧本海默在一位著名實驗物理學家珀西∙布里奇曼(Percy Bridgman)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工作,他刻苦專研,投入了大部分精力在實驗室中進行試驗。老師布里奇曼對他影響非常大,奧本海默不僅從他身上學到了物理知識,而且從他身上體會到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的魅力所在。

1926年,22歲的奧本海默從哈佛大學畢業,隨後來到歐洲大陸繼續深造。他來到了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在實驗物理學家J∙J湯姆遜的指導下進行研究工作。沒過多久,天資聰慧的奧本海默就取得一些顯著的進展,於1926年5月發表了一篇名為《關於振動—轉動譜帶的量子理論》的量子理論論文。過了兩個月,又發表另一篇名為《關於類氫原子的連續態躍遷》的論文。奧本海默深究量子理論,發表了兩篇自己論文,展示出自己在理論研究方面的才華,得到馬克思∙波恩的讚賞,邀請他到哥延根進一步做實驗研究。1927年,奧本海默發表了題為《論連續光譜的量子理論》的博士論文,順利獲得了博士學位,這篇論文後來在《物理雜誌》上用德文發表。1929,奧本海默選擇回美國任教,去到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助理教授。在奧本海默不懈努力下,伯克利逐漸成為著名的理論物理研究中心。1943年開始是奧本海默人生當中重要時期,他受委託擔任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主任,執行曼哈頓計劃。

2. 曼哈頓計劃之奧本海姆的沉浮——曼哈頓計劃前與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全世界捲入了一場殘酷的世界戰爭當中。1939年8月,美國一些科學家(西拉德等人)對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提出了建議,表達了對戰爭局勢的擔憂,提出如果法西斯提前先製造出原子彈,那造成的危害不堪設想,主張認為美國應搶在法西斯德國前面首先製造出原子武器來,趕在前方,防止人類遭到毀滅性打擊。於是,1942年,美國總統正式提議將子彈的研製才被納入美國國家計劃。「曼哈頓計劃」是美國和其盟國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針對納粹德國實施的製造原子彈計劃。這一計劃與1941年夏天開始組合策劃,1942年奧本海默受命組建」曼哈頓計劃「中的主要實驗室——洛斯阿拉莫斯科學實驗室。1943年3月,奧本海默被任命為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主任。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目的就是設計和組裝原子彈,但是,實驗室在成立之處並無太大進展,除了關於鏈式反應的一些基本概念外,其他很多工作如裂變物質能否大量分離,原子彈如何引爆等等,這些都是不確定的。要把原子彈核裂變所提供的理論上的可能性真正變成軍事上可靠易行的原子能武器,其間必須客服理論、方法、材料、以及技術工藝的種種難題,這無疑對人類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這些只能從理論上進行預測,能否抓住問題的關鍵是實驗室工作成敗所在[2]。

正是奧本海默的到來,實驗研究有了很大發展。他憑藉著個人領導才能,不論是不是他所熟悉的領域,他都能很好地領會別人的思想,抓住問題的核心,並帶領科技人員進行討論研究,最終原子彈試爆成功。於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軍分別對日本重要軍事基地廣島和長崎各投擲了一顆原子彈,這兩顆子彈迅速改變太平洋戰場局勢,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雖然說奧本海默在這一時期並沒有太多實際性的科學或技術貢獻,但是他發揮了自己的才能,組織和管理整個大項目,發揮了對科學和技術的指導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作用對全局來說,比具體的科學成果更重要。奧本海默作為曼哈頓工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負責人,成功帶領團隊試爆了人類第一顆原子彈,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被世人稱讚,他也被譽為」原子彈之父「。

就在1945年8月,美軍先後對日本的廣島、長崎首次使用了人類史上最大殺傷武器——原子彈,重創了日本軍方,同時也給無辜的日本民眾帶來了慘重的傷亡以及爆炸後的嚴重後果。當奧本海默看到這一幕他的良心遭到巨大的遣責,他曾不斷反思自己,在一次與總統對話中他說自己的雙手沾滿了鮮血。1945年年底,奧本海默積極投身於起草「Acheson Lilientha1報告」,該報告提出了一個建議:採取嚴格實施對原子能的國際監督,避免某個國家在戰爭時採用殺傷力極強的原子武器,為了更好的維護世界和平穩定,阻止國家研製核武器對他國進行核武器威脅。而此時,美國政府卻開始計划進行研製更具有殺傷力的氫彈核武器。奧本海默對氫彈研製時持反對態度的,但這並沒能成功阻止,美國政府已經決定由泰勒擔任氫彈研製工程。奧本海默很失望,意識到自己已經不能改變局面了。因此,他拒絕了出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諮詢委員會會主席的職責,而正因此他遭受聯邦調察局和安全部門調查。1953年,奧本海默被美國政府實施調查,理由是他有左傾傾向,對共產主義抱有幻想。還有一個理由是奧本海默反對研製氫彈,阻礙了氫彈研製進程。但這些都是站不住腳的理由,第二年6月份,調查結果出來了。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認為奧本海默是一個忠誠的美國公民,但其政治立場不可靠,作為政府高級顧問,沒有大力支持氫彈的研製,免除了了他的重要職位。奧本海默不能再擔任原子能委員會顧問一職,同時剝奪他的安全許可證,也剝奪了他的一項重要權利(接近國家機密文件)[3]。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不幸遇刺,約翰遜總統接任總統職位,授予了奧本海默核物理研領域的最高榮譽——費米獎,但最終還是沒能恢復他的政治和個人名譽,安全特許權也一直沒有被恢復。帶著不被信任與遺憾,晚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奧本海默於1967年2月18日因喉癌與世長辭,一顆巨星從此隕落。

3. 奧本海默沉浮之科學與政治關係

科學技術不僅是第一生產力,深刻影響著人們方方面面。科學技術經過不斷的發展形成了一套知識理論體系,發展成為一種人們對自然改造、對自身認識、對社會的認識的一種方法論,對社會的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為政治文明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動力。這種推動力是永不停息的、源源不斷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繁榮發展,促進了政治文明不斷向前進步。科學技術給政治文明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精神力量,這是一種動力,推動政治發展。同時,科學技術也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存在著,作為社會存在一員在社會政治當中得到表現。

隨著社會日益發展,科學技術取得突破,改變了人們思維方式,人類的歷史在向前不斷地進步。當今世界,人們對政治的看法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對政治的理解不斷加深,出現了一些新穎的充滿創新的新型政治形式。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趨勢就是科學和政治不斷融合,聯繫日益密切,關係不斷加深,呈現出一種相互交融發展的姿勢。進一步探索科學技術與政治文明的關係,我們可以提出一種新型的研究方向:那就是人類應從科學技術角度,研究其內在的深刻含義,結合政治發展現狀,針對科學技術與政治的關係進行深刻研究[4]。

我們以奧本海默典型案例研究分析科學與政治關係,從事件的結束至今,一直不斷有關這一事件的相關書籍或文章出現,而讓讓人們反覆研究它原因就是這一案件反映了政治哲學中的根本性的問題。

3.1科學與政治衝突

我們來分析下科學與政治的衝突關係。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政府深刻認識到科學技術在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只有在科學上保持領先地位,才能讓國家安全得到保障社會生活得以穩定。越來越多的政府組織更加關注科學的發展與成就,科學已在處在美國的舞台中心,成為了立國之本。國家在某些決策問題上會更多地邀請科學家們參與制定,科學家們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與見解,體現出了國家對科技的重視。因此,部分科學家參與國家政治建設中去,發揮自己的優勢與影響力,在參與政治建設的過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聲望與影響,進一步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富有懷疑精神、敢於挑戰權威、勇於追求真理的科學家們在處理一些設計政治領域的事情時處理不夠恰當。如果一味追求真理、追求客觀實在,這往往與一些政客的意見是相悖的,奧本海默的案例就是一種科學家與政府之間矛盾不可調節的典型事件。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造成了一種狀況:政府的現行政策往往得不到科學家們的大力支持[5]。

奧本海默代表著科學家的利益,他在政府中扮演的科學發言人的角色。例如,二戰後某些科學家及政府繼續發展更具有殺傷力的氫彈核武器時,奧本海默分析當時世界形勢及美國國家情況,認為當前沒有必要研製氫彈,這也是作為原子能委員會委員應當堅持的意見。雖然奧本海默作為政策決策者做出了暫緩發展氫彈的決定,政府最終也採納他的意見,但這也為後面悲劇的發生埋下了一個伏筆。沒過多久,由於出現原子間諜案例,促使了杜魯門政府發展氫彈的決定,美國政府再次決定繼續發展氫彈。由於奧本海默持反對的態度,受到了多個部門的質疑,加上麥卡錫主義的興起,以及「恐共」的泛濫,最後受到了政府對他的控訴,最終導致奧本海默案件的發生。

從奧本海默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科學家給人類帶來和平的同時,同樣也存在著讓世界毀滅的隱患。作為科學家的奧本海默,他追求的是純粹的學科價值和科學家的良知,他深知研發殺傷力更大的核武器一旦不可控後果不堪設想。之所以加入原子能委員會,是因為他懷著熱愛科學,深知科學技術也可能被人不善利用帶來的後果,希望能控制核武器的使用。但迫害奧本海默的政治家們卻不是這樣想的,他們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這就造成了一種不可調和的科學與政治之間的矛盾。

事物具有兩面性,科學與政治衝突有著消極的影響,但也存在著積極的一面,我們要善於從分析事物的兩面性,一分為二看待事情。一方面,科學技術如果使用不恰當,其產生的消極的後果也是不可想像的,將會阻礙社會的給人民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若這種科學技術產生的不利影響被某些政客加以利用與控制,其消極的影響將會進一步加劇。另一方面,科技的價值被用在非正當的政治活動中這種情況也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這是一種科技與政治之間價值張力的體現。值得注意的是,科學技術被不恰當的利用在有悖社會的穩定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這種影響是消極意義的必須加以阻止。

3.2科技對政治價值的僭越

科學技術的不合理應用帶來消極影響背離了其政治的價值,對社會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我們把這稱之為科學技術對政治價值的一種不當的僭越。這種僭越是過度強調科學技術的重要性與高估了其地位,在政治建設當中出現如專家治國、科技治國等不恰當使用科學技術的情況,反映出處理好政治與科學技術的關係至關重要。同時,這也體現了現代科學技術的地位不斷地提升,政治主體日益把科技活動納入政治管理範圍的核心,充分展現了現代科技的政治價值。目前,各國家紛紛確立科學有關的「技術立國」、「科技立國」的多種政治戰略,顯示了強烈的」科技興國「的政治思想。國家政府通過提高科學技術的地位與影響力,有利於發揮科學技術的積極影響,並進一步擴大其對社會推動的作用。同樣的,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科學技術專家獲得越多的政治權力,在政治活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給科技的發展帶來政策上的優勢,但我們要時刻警惕著科技對政治價值的僭越[6]。

4.科學與政治關係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與政治的關係日益密切,隨著科技與政治的不斷交融、相互促進不斷加深,出現了一種新的政治形式——「科技政治」。世界科技大國在政治上的表現往往也很出色,同樣,擁有強政治力量的國家其科學技術水平也是世界頂尖的。「科技政治」作為一種新的政治形式將成為社會歷史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國家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政治結合起來,發揮其結合的巨大作用[7]。

        總的來說,如今社會不斷快速發展,科學與政治的關係日益密切,政治融入科學,科學融入政治已經成為其發展的趨勢。出現了」科學政治「這個新的形式,體現了科學與政治的不斷融合。

參考文獻:

[1] 張曉丹. 奧本海默生平及其科學思想[J].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1993(1):58-63.

[2] 牟傑. 奧本海默的科研管理及科學政治觀研究[D].  2007.

[3] 徐波, 金尚年. 奧本海默的成功和衰落[J]. 物理, 1988, 17(4):0-0.

[4] 羅騫政. 科技和政治的分裂與交融——從李森科事件和奧本海默案件看科技與政治的關係[J]. 忻州師範學院學報, 2009, 025(003):98-102.

[5] 王德祿. 奧本海默案件:美國的科學與政治[J]. 世界科學, 1988(04):62-63.

[6] 徐治立, 李芬. 科技與政治的價值背離和衝突[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7(04):104-111.

[7] 高譽瑋. 淺析科學技術與政治的關係及發展趨勢[J].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2(04):91-93.

轉自: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890678/article/details/125080788

元亨利貞

《易經》乾卦的卦辭——「乾:元、亨、利、貞」 。這四個字不是一口氣就把它讀完,而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讀。

元、亨、利、貞,四個字,每個字都有獨立的含義。也就是說乾卦是元的、亨的、利的、貞的四個現象。

當初,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周文王就用他智慧的沉思,來作《易經》的註解。「元、亨、利、貞」就是他對乾卦的研究心得。

那麼,元、亨、利、貞四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分享曾仕強教授關於乾卦卦辭「元、亨、利、貞」的智慧4種解讀,從對元、亨、利、貞的概念解讀到運用元、亨、利、貞的智慧去處理社會關係,帶你領會乾卦卦辭「元、亨、利、貞」背後的深邃哲理。

1、元、亨、利、貞——自然的秘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為健,乾卦取天之象,健是天的特性,君子應當效仿天行健的特性,自強不息,永不停歇。

從自然現象來看,元、亨、利、貞就是春夏秋冬的交迭更替,周而復始,循環往複。任何生命都要經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過程。

元,元始的意思,代表春天。春天,萬物開始發芽,開始生長。因此,春是生髮的季節,是元。

亨,是亨通的意思。夏天,萬物成長起來了,變得茂盛,亨通暢達起來了。

秋天開始有收穫,叫作利。「利」字就像一把刀在割成熟的農作物。

冬天要把收割來的東西藏起來,第二年才會有新的種子。如果冬天把收回來的東西全都吃光,連種子都沒了,來年春天靠什麼去播種?因此,冬天叫作貞,貞下起元,春天又要來了,生命又要進行一次新的輪迴。

因此,元、亨、利、貞配以春夏秋冬,四季交迭更替,生命循環往複。

這是元亨利貞投射到自然中的一種現象,那麼投射到人生成長里,又會是怎樣的一種解釋呢?

2、元、亨、利、貞——人生成長的智慧

如果把元、亨、利、貞配以人生,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慎始,亨通,和諧,守貞,貞下起元。

(1)慎始,謀定而後動

一個朝代開始的第一年叫元年,一年的開始叫元旦,中國人造出來的最古老的神叫元始天尊,元,開始的意思。

告誡我們做事要慎始,慎始就是告訴我們不要隨便開始去做任何事情,要事先盤算盤算。我們都知道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我們不知道謀定而後動。如果沒有謀定就動了,怎麼會有良好的開始呢?

元,並不是我們草率的認為,開始就是良好的。開始之前要有一段準備時間,要找合適的人,大家盤算盤算,計劃計劃,去測試測試,才能開始,才會有好的開端。

(2)亨通,固本培元,才會亨通

亨,亨通的意思。亨是從元來的,沒有慎始怎麼可能通達呢?隨隨便便開始,最後肯定是一塌糊塗。元能不能亨,關鍵看我們元做得好不好,固本培元,把元做好,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3)和諧,獲得的利益要正當合理,公平分享

亨通以後就會獲利。但利不是利益,不是利潤,也不是好處的意思。孔子《文言傳》里說:「利者,義之和也」,「利」就是和諧的意思,是指獲得的利益要公平地分享,要合理、公正,才會和諧。

乾卦,立天之象。我們從天的運行中就可以體會到:天,是大公無私的。但天是公正,並不是公平。天,公正無私,這個地方下雨那個地方就乾旱,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能雨露均沾。

所以我們人在獲得利益後,要公正無私地分享,並不是說要公平地與人分享。為富要仁,人有了財富之後,還要幫助社會,懂得這個道理自然就和諧了。

(4)貞,貞下起元,有個更好的開始

貞是一切的關鍵,是一個人不可隨意改變的根本,如貞操。很多人聽到貞操一詞會覺得很傳統,在古時,貞就是貞操的意思。貞操就是固正的操守,固就是很牢固,很正,永遠一個樣,不會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

老天就是在檢驗我們貞不貞,貞了,就貞下起元,有個更好的開始,從下卦進入上卦。不貞,下卦就完了,根本沒機會走到上卦。

元、亨、利、貞四個字就把人生成長的智慧講透了:人一定要慎重開始,只有慎始才能夠亨通,亨通後便會獲利,但我們獲得的利益要正當、合理。名利雙收後,我們也正直,要守貞,堅守做人固定的操守,不能一時得意,走偏了。

3、元、亨、利、貞——君子四德

除了以上兩種對元、亨、利、貞的解釋,《文言傳》中,孔子解釋「元、亨、利、貞」為君子四德,說:「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孔子把元、亨、利、貞視作一個君子為人處事要行的四德,那我們如何運用元、亨、利、貞來處理社會關係呢?

(1)元者,善之長也

元,開始的意思。如人一出生的那口元氣,一口氣上不來,有再大的本事都沒有用。可見,元氣是很重要的,

「元者,善之長,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元始在人於仁,一個人要仁,一開始就要憑良心,要堂堂正正,才叫作元,才會亨通暢達。反之,一個人沒良心,有再大的本事也都沒有用。

德行定終生,道德良好才是一個人成為一個君子的基礎。

(2)亨者,嘉之會也

嘉就是美的意思,會是聚集的意思。「亨者,嘉之會也」, 大家在一起互相照顧、互相幫忙、彼此尊重,自然就會亨通。

「亨者,嘉之會也」,也告訴我們天底下有各式各樣的東西,我們要互通有無,貨物要流通,錢財要流通,不能囤積居奇,任何東西自己一個人獨吞,那樣就不會亨通,就會開始爭奪了。

(3)利者,義之和也

義的意思就是適合不適合,適宜不適宜,合理不合理。義能夠很合理,大家就比較和諧。

利是老天對我們最大的考驗。一個人賺錢並不可恥,賺錢是可愛的,但比賺錢更重要的是怎麼用錢,會用錢才是智慧。

所以,一個人有錢了,一定要想辦法去跟大家分享,去照顧那些比較窮困的人。一個人把資源都囊括到自己家裡面來,利就不能和,大家就不能和諧了。

(4)貞者,事之干也

利關不破,則得失驚之。想要經受住利關、名關重重考驗,保持恆久的正直,貞就成為重要一德。

貞者,事之干也。也就是說經得起利的考驗的人就叫貞。貞就是一個人賺了錢,還能規規矩矩,不要因為財大氣粗,得意忘了形。

錢財是工具,不是目的,目的要看正不正。所以我們一直講做人要正直,而且要持久,正直一分鐘,正直一天,正直三年都沒什麼用。一個人行得正,好似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不管環境如何變化,他都不被社會的染缸污染。

但正直不是說一個人一絲不苟,樣樣都很守規矩。《道德經》里講:「曲則全,枉則直」,君子為人處事要智圓行方,曲中求直。貞就是告訴我們自己很正直,但是也會替別人著想,會外圓內方。

舉個例子:

很多人認為有話要直說,不拐彎抹角的人很正直。但一個人說話不管別人有什麼反應,那不叫正直,叫目中無人。

中國人一聽直話,就火大,就聽不進去。作為君子行事,不妨稍微婉轉一點,轉個彎,對方就能聽進去了,就有效了,就安全了。

元、亨、利、貞,君子四德。只有正確理解每個字為微妙含義,才能像君子一樣坦蕩蕩,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會適時調整,凡事不會太滿,都會做得遊刃有餘。

4、元、亨、利、貞——仁、義禮、智、信

如果把元、亨、利、貞對應儒家五常,那就是仁、義禮、智、信。

(1)元就是仁

種子好,長出來的東西就好,種子不行,再怎麼努力耕耘,還是不行,選種很重要。好比一個人,仁心很重要,有了仁心,才會去照顧關心其它人,然後辦事就會很順利,很亨通。

所以說,元就是仁心,是一開始要重視的那個元。

(2)亨就是義跟禮

一個人有禮有節,處處都合理,就很亨通。禮是一般人能看得見的,做人要有禮貌,做事情要重視禮節,禮要有節制,而義即合理不合理,只能是心中有數,外面看不見。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一個人只要不學禮,就沒有辦法在社會上立足,什麼事情都辦不通。

(3)利就是智

利益當前的時候,我們要用理智來判斷該要不該要,能要不能要,要了以後能不能無咎。如果不能理智判斷,要到不該要的時候,自己的心就開始不安了,晚上睡不好,白天臉色不對,眼睛也沒有光亮,看到人就好像怕人家看見一樣,就低頭,可見這種「要」到最後都是後悔的。

(4)貞就是信

人家對你信不信,就是看你正不正。你正,就算他覺得不公平,也覺得你有你的道理,也還是會擁護你。你不正,就算你對人家再好,人家都會懷疑你是不是又要利用他做什麼事情,他會怕,會躲得遠遠的。所以信就是我們自己給人家的印象正不正。

所以,從貞中我們就能讀懂:元、亨、利是自然給的,只有貞是人為的,人跟動物的不同就在貞與不貞。一個人最了不起的不是控制別人,不是教導別人,而是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而影響力的發揮是不分身份地位的。任何一個人,只要行得正,只要得到大家的信任,都可以發揮相當的影響力。

元、亨、利、貞四個字雖簡短,但智慧無窮大。它不僅僅是天之四性、地之四時,更蘊含我們為人處事的智慧和規律。讀懂這四個字,你會更好的理解乾卦的精髓。

轉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45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