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謂振(救濟;後作「賑」)
窮趨(奔赴;趨向)
急,施之能言(直言曰言)
、厚德之人。救拘執,窮者不忘恩也。能言者,儔(同類,輩)
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執者,養使小人。蓋士(古代男子的美稱)
遭世異時危,或(指示代詞。泛指某人;有的人)
當(在)
因(依靠;憑藉)
免填坑,或當伐害能言,或當破德為雄,或當抑拘成罪,或當戚戚(憂懼;憂傷的樣子)
自善,或當敗敗自立。
中經,說的是賑濟窮困和共赴危急;能做到這一點的,一定是那些能夠直言、品德醇厚的人。拯救他人於拘泥固執,窮困之人不會忘記你的恩德。能夠直言的人,同樣善於廣施恩惠。那些對人施行仁德的人,遵循規律。而拯救他人於拘泥固執的人,能夠豢養、驅使那些人格卑下的人。士人在世道動亂、時局危急時,或許應當憑藉智慧免遭坑害;或許應當戕害能夠直言者;或許應當放棄仁德並成為一方雄主;或許應當壓制拘系中有罪者;或許應當在憂懼之中明哲保身;或許應當在失敗連連中自強自立。
故道貴制(控制;制服)
人,不貴制於人也。制人者,握權;制於人者,失命(生活,生存)
。是以「見形為容,象體為貌」,「聞聲知音」,「解仇斗隙(孔穴、空隙、裂縫)
」,「綴(綴,連也;連結)
去」,「卻(迴轉)
語」,「攝(捕捉)
心」,「守義」。《本經》紀(通「記」,記錄,記載)
事者,紀道數,其變要在《持樞》、《中經》。
所以處世之道貴在制約別人,而不貴在被別人制約。能夠制約別人的人,便把握了主動權;受制約於別人,便失去了生存空間。所以,要能「看見外形要能判斷其容貎、想像其體態就能推知其心貌」,要能「聽到其說話就能聽出弦外之音」,要能「善於解除世仇和利用空隙挑撥爭鬥」,要能「善於連結遠離權力中心的人」,要能「使用迴轉的方式說話」,要能「捕捉能人異士的內心」,要能「時刻謹守做人的道義」。《本經陰符七術》記載的,記載了規律和技巧,其變通的要點都在《持樞》、《中經》中。
「見形為容,象體為貌」者,謂爻為之生也;可以影響(根據)
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視非,耳不聽邪,言必《詩》、《書》,行不淫(放縱;恣肆)
僻;以道為形,以德為容,貌庄色溫,不可象貌而得之。如是,隱情塞隙而去之。
所謂「見形為容,象體為貌」,就像在占卦時看到卦爻就可生出吉凶一樣;可以從根據人的形體儀容、表象外貌等方面探知他的內心世界。有操守的人,眼睛不看非禮的東西,耳朵不聽邪惡的聲音,言談必以《詩經》、《尚書》的道理為依據,行為不放縱和邪僻;他們以道為形體,以德為容顏,(行為舉止都遵循道德的要求,)容貌端莊,神情溫和,難以從表象外貌去判斷他們的內心世界。如果是遇到這種對手,就趕快隱藏起自己的真實情況,堵塞空隙,悄悄地離去。
「聞聲知音」者,謂聲氣不同,恩愛(指深厚的感情)
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能為四聲主者,其唯宮乎!故音不和則悲(傷心,哀痛)
,是以聲散、傷、丑、害者,言必逆(抵觸;不順;違背)
於耳也。雖有美行、盛譽,不可比目、合翼相須也。此乃氣不合,音不調者也。
所謂「聞聲知音」,就是人與人如果言語不合、意氣不投,彼此間的感情就不會相通。所以(就如同在五音中)商與角兩不相合、徵與羽不相配一樣,能夠主導四音的,那只有宮音了!所以音聲不和諧,聽起來就會傷痛,所以聲音有散、傷、丑、害之音,直言的話來必然被抵觸而難於入耳。雖然彼此都有美好的行為、高尚的名譽,也依舊不能像比目魚和比翼鳥那樣密切合作。這就是因為意氣不和、音聲不協調。
「解仇斗隙」。解仇者,謂解羸(通「累」,纏繞,困住)
微(藏匿,隱蔽)
之仇;斗隙者,斗強也。強隙既斗,稱勝者高其功,勝(通「稱」,稱頌)
其勢也;弱者哀其負,傷其卑,污其名,恥其宗。故勝者聞其功勢,苟進而不知退;弱者聞哀其負,見其傷,則強大力倍,死而是也。隙無極大,御無極大,皆可脅而並。
「解仇斗隙」。所謂解仇,是說要調解糾纏已久的隱匿之仇,使雙方和解;所謂「斗隙」,則是尋找空隙挑撥兩強相互爭鬥。強大的雙方因為產生空隙而爭鬥,對勝利的一方,宣揚其功業,稱頌其聲勢。對於弱勢的一方,則哀嘆他的失敗,傷害他的自卑,玷污他的聲名,侮辱他的祖宗。所以勝利者聽到人們稱讚他的功勞和聲勢,便只知道向前進攻不知道後退;而處於弱勢的一方,聽到人們哀嘆其失敗,看到自己被傷害,就會奮發圖強、拼盡全力,忘死而戰。空隙無極大,抵抗就無極大,則雙方都可以被我們脅迫和吞併。
「綴去」者,謂綴己之系言,使有餘思也。故接貞信者,稱其行,厲其志,言可為可復,會之期喜。以他人之庶(相近、差不多)
引驗,以結往,明(通「盟」,結盟)
款款(誠懇;忠實)
而去之。
所謂「綴去」,說的是向即將離去的人傾吐挽留他、關心他、讚美他的話,令他人走了還十分留戀我們,以聯接彼此的關係。所以對將要離去的忠貞守信之人,要稱讚其德行,鼓勵其志向,言辭中鼓勵他此去仍然可有所作為並且流露出希望他重新回來的意思,期待再次與其將來有一天能歡喜相會。再引證別人差不多的事例來驗證自己的話,以表明今後還要與他結交和來往,誠懇地結盟之後彼此分手而去。
「卻語」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數短之處,識其短,驗之。動以忌諱,示以時禁,其人恐畏,然後結信以安其心,收語蓋藏而卻之。無見己之所不能於多方(學識廣博而駁雜)
之人。
所謂「卻語」,是說要在暗中觀察、窺伺他人的短處。所以話說多了必然會有失誤的地方,從而暴露出很多短處。認識其短處,並將它與事實相驗證。必要時,震動他犯了什麼忌諱,訓示他犯了當時哪條禁令,等其恐懼害怕的時候,然後再以誠信來結交他,安撫他的恐慌之心,把以前說過的話柄埋藏在心裡,退到背後去挾制他。我們不要把自己的弱點暴露給有見識、經驗豐富的人,以免自己有把柄被對方抓住。
「攝心」者,謂逢好學伎術者,則為之稱遠;方(通「仿」,相似)
驗(效驗,靈驗)
之道,驚以奇怪,人系其心於己。效(摹仿;師法)
之於人,驗(證據;憑證)
去,亂(隨意,隨便;任意)
其前,吾(通「悟」,理解,明白,覺醒)
歸誠於己。遭淫酒色者,為之術;音樂動之,以為必死,生日少之憂,喜以自所不見之事,終以(認為,以為)
可觀漫瀾(無邊無際貌)
之命,使有後會。
所謂「攝心」,說的是碰到那些喜歡學習、富有才藝的人,就要為他們擴大宣傳,使他的名聲傳到遠方。相似靈驗的方法是,驚嘆他的奇才異能,對方就會與自己心連心。在別人面前摹仿他,以他過去的成功案例作為證據,任意地拿一兩件出來擺在別人面前,他悟到後就會更加誠心地歸附於自己。遇到放縱酒色的人,就要對他採用一些方法;先用音樂觸動他,使他認識到這樣下去必然早早步入死亡的深淵,從而產生生命短促的擔憂。然後我們再喜形於色地描述一些他未曾見過的美好事物,最終使他認為可以看到無邊無際的廣闊美好人生,使他對我們感激倍加,希望與我們再相會。
「守義」者,謂守以仁義,探心在內以合者也。探心,深得其主也。從外制(管束、約束)
內,事有系(束縛;捆綁)
,曲(理屈;理虧)
而隨之也。故小人比人,則左道而用之,至能敗家奪國。非賢智,不能守家以義,不能守國以道。聖人所(表示指示。相當於「此」、「這」)
貴道微妙者,誠(確實,的確)
以其可以轉危為安,救亡使存也。
所謂「守義」,就是謹守做人的道義,去探測對方的內心世界,以求彼此相合。刺探對方內心,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對方的主要意圖。然後從外部製造影響去約束他的內心,當事情與我們的訴求有所關聯,或是理虧的情況下就隨從他。所以小人與人親比,則是用旁門左道的方式(如腦控、神經操控),以至於常常會導致對方家破國亡。不是賢能智慧的人,不能用義來守衛家庭,不能用道來守衛國家。聖智之人如此尊崇道之微妙(的原因),的確是因為「道」可以使家庭和國家轉危為安,拯救危亡使其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