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化精,精化顧盼,顧盼化揖讓,揖讓化升降,升降化尊卑,尊卑化分別,分別化冠冕,冠冕化車輅,車輅化宮室,宮室化掖衛,掖衛化燕享,燕享化奢盪,奢盪化聚斂,聚斂化欺罔,欺罔化刑戮,刑戮化悖亂,悖亂化甲兵,甲兵化爭奪,爭奪化敗亡。其來也勢不可遏,其去也力不可拔。
日期: 2021 年 9 月 21 日
死生
虛化神,神化氣,氣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復化為虛,虛復化為神,神復化為氣,氣復化為萬物。化化不間,猶環之無窮。夫萬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死。達此理者虛而乳之,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
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
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自註:聖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矣)
而主靜(自註:無欲故靜)
,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築台而師卑身厚幣千金買馬骨
《戰國策•燕策一》記載:燕國國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攬人才,而更多的人認為燕昭王僅僅是葉公好龍,不是真的求賢若渴。於是,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整天悶悶不樂的。然後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築台而師
具體過程是:戰國時燕昭王招賢報齊仇,向郭隗問計。他說:「請先自隗始。」即:你要招賢,先從我開始;你對我當賢人尊重,比我賢的人就會找你來了。於是昭王給他建了宮室曰金台,堂號為「尊賢堂」,並把他當作老師來尊重。結果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燕國因此強大起來。
卑身厚幣
所謂「卑身」,就是放下君主的架子,甘心執弟子禮,以賢者為師。它體現的是君主對賢士的尊重。燕昭王找到燕國名士郭隗,向他求教說:「齊國趁著我國的內亂入寇,先君死難,這一奇恥大辱,我誓死要報復。但是我深知燕國力量薄弱,現在還不是時候。如果能得到賢士與我共同治理國家,那是我的迫切願望,希望先生能幫助我物色人才。」郭隗回答說:「人主所抱的態度不同,得到的人才高下也就不同――想稱帝的和師長相處,想稱王的和朋友相處,想稱霸的和臣僚相處,想亡國的和僕役相處。」為什麼會這樣呢?郭隗進一步論證說:「國君對於賢士,如果能以師事之,那麼,勝過自己百倍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對於賢士如果能認真思考他們的意見(從諫如流),那麼,勝過自己十倍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如能平等待人,那麼,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如果架子很大,派頭十足,對賢士頤指氣使,隨意呵叱,那麼,奴性十足之人就會到來。總之,能夠以賢者為師,虛心受教,才能招來賢者,這是自古以來的「服道至士」的方法。」燕昭王一聽,連連稱善,進而請郭隗向他推薦人才。郭隗說:「大王如果一定要招至賢士,那就請先從我郭隗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大王都能重用,何況比我強的呢?一定會不遠千里來投奔的。」燕昭王覺得有道理,於是就為郭隗建造宮殿,拜郭隗為師,予以侍奉。
所謂「厚幣」,就是不惜重金,待遇優厚,表現的是統治者對賢士價值的肯定。古今中外的招賢措施,都少不了這一條,似無須多論。但燕昭王還是有自己的特色,他獨出心裁,「築黃金台,置千金於台上,以延請天下名士。」這畢竟是一種創舉。它表明,在燕昭王心中,賢士的價值比黃金還要寶貴。
燕昭王「卑身厚幣」的舉措成效顯著: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
千金買馬骨
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以後登上王位,他禮賢下士,用豐厚的聘禮來招摹賢才,想要依靠他們來報齊國破燕殺父之仇。為此他去見郭隗guō wěi,說:「齊國乘人之危,攻破我們燕國,我深知燕國勢單力薄,無力報復。然而如果能得到賢士與我共商國是,以雪先王之恥,這是我的願望。請問先生要報國家的大仇應該怎麼辦?」郭隗回答說:「成就帝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師,成就王業的國君以賢者為友,成就霸業的國君以賢者為臣,行將滅亡的國君以賢者為僕役。如果能夠卑躬曲節地侍奉賢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誨,那麼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會光臨;早些學習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別人過後再默思,那麼才能勝過自己十倍的人就會到來;別人怎麼做,自己也跟著做,那麼才能與自己相當的人就會來到;如果憑靠几案,拄著手杖,盛氣凌人地指揮別人,那麼供人驅使跑腿當差的人就會來到;如果放縱驕橫,行為粗暴,吼叫罵人,大聲喝斥,那麼就只有奴隸和犯人來了。這就是古往今來實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廣泛選用國內的賢者,就應該親自登門拜訪,天下的賢人聽說大王的這一舉動,就一定會趕著到燕國來。」燕昭王說:「我應當先拜訪誰才好呢?」郭隗說道:「我聽說古時有一位國君想用千金求購千里馬,可是三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近侍對他說道:『請您讓我去買吧。國君就派他去了。三個月後他終於找到了千里馬,可惜馬已經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買了那匹馬的腦袋,回來向國君復命。國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麼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這個近侍胸有成竹地對君主說:『買死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況活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為大王您擅長買馬,千里馬很快就會有人送了。’於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馬就到手了。如果現在大王真的想要羅致人才,就請先從我開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況那些勝過我的人呢?他們難道還會嫌千里的路程太遙遠了嗎?」於是,燕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並拜他為師。消息傳開後,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而來,劇辛也從趙國來了,人才爭先恐後集聚燕國。
這個故事最早出自《戰國策》當時燕昭王想要招納賢才,他身邊的一個謀士郭隗就給他講了這個故事。郭隗很自謙地把自己比喻成死馬,告訴燕昭王如果太子能對自己這樣水平一般的人都加以禮遇,那麼很快就會有賢才來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