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陰符七術-盛神法五龍

(容納,承受)神者,(內,裡面)五氣(五神即神、魄、魂、意、志五種人的精神活動,中醫五行理論中,五神與五臟相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又稱五臟所藏),神為之長,心為之(通「釋」,放出;釋放)(道德,品行。《周禮·地官》註: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為之(重要,重大),養神之(道理;方法)( 「之於」的合音)道。

容納精神,是因為體內包含有五氣,精神為五氣的統率,思想為五氣的釋放,道德為五氣的重要影響,蓄養精神的方法就是歸之於「道」。

道者,天地之(起點、開始)(1、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2、陽。2、純。3、全。4、同。5、合。這裡的意思為:和合)(開端,頭緒)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故道者,神明(指人的精神和智慧)(水流所從出的地方),一其化端。

道,是天地的起始,「和合」是天地的頭緒!萬物都由道創造,天地也由道產生。「道」包含恢弘無形的化育之氣,它先於天地而生成,我們不能看出它的形態,不能叫出它的名字,只能稱它為「神靈」。所以「道」,是神明的源頭,和合是其變化的開端。

是以德養五氣,心能(找到)(和合),乃(發生,呈現;產生)(方法;策略)。術者,心氣之(規律)所由(所自;來源;由來);舍者,神乃為之使(使喚;役使;支使)九竅(指耳、目、口、鼻及尿道、肛門的九個孔道)十二舍(即中醫的十二臟:心、肺、肝、膽、膻中、脾、胃、大腸、小腸、腎、三焦、膀胱)者,氣之門戶,心之總攝(主宰;主持)也。

因此道德涵養五氣,思想能得到「和合」,才能產生方法。方法,是心氣的規律由來;釋放,精神就會為之所支使。人體的九個孔竅和十二舍,是氣運行的門戶,是思想的主宰。

(生命)受於天,謂之真人(親身和活著的人);真人者,與天為一。內修練而(意識、感覺)之,謂之聖人;聖人者,以類知之。

生命受自於天,稱之為真人;真人,與天和合為一。通過內心的修鍊而知「道」的人,稱為聖智之人;聖智之人,通過類推的方法來知「道」。

故人(參與)一生(整個生命期間),出於物化。知類在(指耳鼻目口等器官之孔),有(地方)疑惑,通於心術(用心思考,認知事物的方法),心無其術,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氣得養,(一定;務必)在舍神,此謂之化。化有五氣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長也。

所以人參與的整個生命期間,出於萬物的造化。人了解各類事物在於利用各種感覺器官;有地方存在疑惑,通過思想的方法來通達。如果思想沒有掌握方法,那必定有不通達的地方。通達之後,五氣得到蓄養,這時務必要釋放精神,這就叫做「化」。能化為五氣的原因,是依靠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其中精神是和合的主導者。

靜和者養氣,養氣得其(和諧;協調),四者不衰。四邊威勢,無不為,存而舍之,是謂神化。歸於身,謂之真人。真人者,(和,跟)天而(符合,不違背)道,執一而養產萬類(萬物,多指有生命的),懷天心(天意)(施行;實行;推行)(恩澤、恩惠)(培養,修養)無為;(仰賴、憑藉)包志慮思意,而行威勢者也。

做到安靜、平和就能養氣,養氣能使得五氣和諧,那麼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就不會衰退。四面充滿威勢,我們就能無所不為,威勢積存後釋放,就叫做神化。神化歸於自身,就叫做真人。真人,跟隨天且行為符合自然規律,秉執「和合」來養育和產生萬物,心懷天意,施行恩德,修養無為(之道);憑藉包容他人的志向、思慮、想法、意志,來施行威勢的人。

(通「仕」,作官)者,通達(指示人或事物,相當於「這個」、「那個」)神盛,乃能養志。

作官的人,通達這個「精神容納之法」,才能修養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