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運用智謀

大家都說今年是澤火年,也就是《帛書周易》中的澤火勒。《帛書周易》的勒卦卦辭說:「巳日乃復,元亨,利貞,悔亡。」其中的「巳日」指什麼呢?

漢典中的解釋是:「巳,火也,其禽蛇也。」結合勒卦卦辭前後文的意思,我將巳日註解為「起火日」,因為只有真正到了起火日才會有勒!

為了確認這個註解的準確性,我決定卜卦問一下。卜問:「《帛書周易》的勒卦中的巳日指起火日,是嗎?」

按照金錢卦起卦方法,分別得到:正正反、正正反、反反反、正正反、反反反、正反反,得到本卦山地剝、互卦川為地;三爻、五爻變,得到變卦風山漸。

按照解卦手冊中的規律:二爻變者,則參考本卦二個變爻的爻辭解卦,找出其中的聯繫。

剝卦六三爻辭說:「剝,無咎。」註解為白話文為:盤剝掠奪,沒有災禍。這句話是針對我們這個階段的人說的,意思讓他們繼續從物質和思想上對我們進行盤剝掠奪。用「全程安全可控」剝我們的物質,用「腦機介面」剝我們的的思想。

剝卦六五爻辭說:「貫魚食,宮人籠,無不利。」註解為白話文為:連續給魚投食,宮人幫助籠魚,沒有不利。

這個卦對我們的啟示: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那麼今後我們會怎麼做呢?我們只能積極地學習和運用智謀,以便讓自己的日子能過得好一點。這意味著今後整體形勢會更加困難,但我們沒有選擇!因為我們需要做一名仗劍君子,以便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能夠做到「一擊致命」!

智慧需要升級

今天我一共卜了三次卦。

第一個卦問的是:「今天安排戈軍回學校,讓我站大廳外,經常有車來添堵,這幫垃圾是不是又遇到麻煩要我們想辦法了?」然後卜出了本卦天山掾、互卦天風狗、變卦澤天夬。這卦的意思是這幫垃圾又遇到麻煩了,我需要警戒,最後得做出決斷。

第二個卦問的是:「法制是底線,這個觀念正確嗎?」然後得到一個靜卦——山水蒙,意思是幼稚。但是這個卜出的卦十分奇怪,法制是社會底線,這個是世人皆知的,難道天不知道嗎?回想起剛才卜卦的時候,大腦隱隱覺得發矇,什麼都想不起來。這個卜卦有問題……我覺得應該又是意識被干擾了。

隨後我馬上就卜了第三個卦:「剛才問的『法制是底線』時,意識是被干擾了嗎?」然後又得到一個靜卦——山風箇,意思是痼疾,根深蒂固、難以治療矯正的疾病。

對比山水蒙和山風箇這兩個卦,發現第三爻有改動。由此推斷在卜第二次卦時,意識確實是被腦機介面篡改了。簡單地說,就是你拋銅錢後看到是正反反,但寫卦的時候因為意識被修改,你會在大腦一片空白的情況下不由自主地寫成正正反。這讓我認識到腦機介面科技濫用的可怕!這些垃圾是想毀了人類嗎?

我們再來看卜出的山水蒙和山風箇,這兩個卦都是靜卦,連續卜出靜卦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我也是極少碰到,那麼這兩個卦之間應該有關聯。再仔細一思考,發現我第三次卜出的卦其實是對第二次卜卦的矯正和說明,意思是現在法制問題屬於痼疾。

從第二次卜問「法制是底線」的問題時被干擾的情況來看,說明這些垃圾是非常害怕法制的!今後的任何領導人想要扭轉當前的混亂局面,就必須回歸到法制,這是必經之路!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任何試圖為非作歹的人,都不要抱僥倖心理!

最後,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意識經常被腦機介面篡改,我們該如何應對?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智慧需要升級;我對《易經》的研究必將進入下一階段——善易者不卜!

「法治」是不可突破的最低標準

問人工智慧(Deep seek):

法治是底線,這個觀念正確嗎?

人工智慧(Deep seek)答:

「法治是底線」這一觀念在特定語境下是正確的,但需要結合具體場景和價值觀進行辯證理解。以下從不同角度分析其合理性與局限性:


1. 法治作為社會治理的底線

正確性體現

  • 最低限度的秩序保障:法治通過規則明確權利與義務,防止社會陷入弱肉強食的混亂狀態。例如,刑法禁止暴力、欺詐等行為,構成社會穩定的基礎。
  • 權力的約束:法治要求公權力「法無授權不可為」,防止政府濫用職權,保護公民基本權利(如《憲法》對人身自由、財產權的規定)。
  • 普遍性底線:在多元社會中,法治是不同群體達成共識的「最大公約數」,超越道德、宗教等可能存在的分歧。

  • 局限性

  • 法治的滯後性:法律無法涵蓋所有新興問題(如AI倫理、數據隱私),僅依賴法治可能導致某些領域缺乏規範。
  • 形式正義的不足:嚴格遵循法律條文可能忽視個案正義(如「機械司法」問題),需結合實質公平。

2. 法治不能替代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

  • 法治是「底線」而非「上限」
  • 社會良治還需道德、文化、政治倫理等補充。例如,法律無法強制要求見義勇為,但公序良俗鼓勵這種行為。
  • 法律是最低行為標準,而社會進步需要公民自覺遵守更高標準(如環保、公益)。
  • 法治的依賴條件
  • 法律本身必須符合正義(「惡法非法」爭議)。例如,納粹時期的種族法律雖具形式合法性,但違背人性底線。
  • 法治需配套制度(如獨立司法、法律普及)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3. 中國語境下的實踐意義

  • 中國強調「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明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但同時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 例如,《民法典》不僅規定權利義務,也倡導誠實守信、公序良俗(如對「好人條款」的立法)。
  • 動態發展的底線
  • 法治底線隨社會進步而提升。例如,中國從《物權法》到《民法典》對私有財產保護的強化,反映了法治底線的抬高。

結論

「法治是底線」的觀念在強調法律的基礎性作用時是正確的,但需注意:

  1. 法治是必要的,但非充分的治理手段;
  2. 法律的實質正義比形式條文更重要;
  3. 底線之上,社會仍需追求道德、文化等更高目標。

這一表述的合理性取決於如何定義「底線」——若將其理解為「不可突破的最低標準」,則成立;若理解為「唯一標準」,則過於狹隘。

平庸之惡

托克維爾曾經說過,權力無論如何產生、由多少人掌控,只要不受制約就必然作惡。不受制約的權力必然作惡。

托克維爾的這一歷史洞見屢屢得到驗證。然而這只是惡的一面,甚至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這種惡必然伴隨另外一種惡。

二戰殺人狂魔艾西曼受審之時,著名的政治思想家阿倫特參與了這場審判。在阿倫特的筆下,艾西曼既不陰險,也不兇橫,出口成章,彬彬有禮。他甚至宣稱,他的一生都是按照德國著名思想家康德的道德律令而活。艾西曼反覆強調,作為一名公民,他認為自己所做的都是當時國家法律所允許的。作為一名軍人,他只是在服從和執行上級的命令。不過,法官們並沒有採納艾西曼的抗辯說辭,他們援引自然法指出。惡法非法,出於人的基本良知,他們應該拒絕執行。

阿倫特指出,惡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惡魔,如果缺乏思考力和判斷力,每一個普通人都可能成為惡的代言人。

這就是為什麼艾西曼舉止這麼優雅,做的惡卻這麼大,這就是平庸之惡。跟風從眾、順從體制、不願思考,這是平庸之惡的三大特徵。這是一種對自己思想的消除,對下達命令的無條件服從,對是非判斷權利放棄的惡。

平庸之惡被談論的很多,但阿倫特的原意其實是惡的平庸性。阿倫特認為,平庸之惡是喪失思考能力的結果。

這個診斷看上去很簡潔,但細細推敲卻有很多問題,比如人怎麼就會喪失思考能力?喪失的是哪一種思考能力?

從艾西曼1300多頁的日記和700多分鐘的錄音資料中。明顯可以看出,艾西曼的智商非常高,怎麼會沒有思考能力?阿倫特的一生都在回答這個問題。在他的著作黑暗時代的人們和心靈生活中,阿倫特的意思並不是說艾西曼愚蠢,而是說艾西曼雖然滿嘴套話,甚至還能自圓其說,聽上去充滿了國家、民族、正義、道德等等宏大的字眼,但卻沒有最基本的是非判斷和道德判斷。他只是在用滿嘴的套話當作自己的盾牌和武器,用他們來抵擋現實,拒絕真正的思考。因為善是深度思考的結果,惡是膚淺認識的產物。

阿倫特接著說,當一個人拒絕深思,他便不再有能力做出道德判斷和是非判斷。為什麼要做道德判斷和是非判斷?因為只是一味服從所謂的主流價值觀,已經不能防止人們作惡。在不受制約的權力統治之下,價值觀體系會被顛覆。一旦價值觀體系被顛覆,人們便可以冠冕堂皇的作惡。比如把出賣朋友叫分清敵我,把落井下石叫劃清界限,把揭發親人叫站穩立場。

二戰時期的德國把殺人等同於種族利益,只要是為了種族利益,殺手無寸鐵的婦孺也能成為一種道德義務。如此一來,邪惡的行為便被包裝在了平庸的價值觀體系之下。等到絕大多數遵紀守法的民眾接受和適應這個顛覆的體系之後,災難自然難以避免。

正是針對這種困境,阿倫特才主張真正的道德不是循規蹈矩,而是做出自己獨立的是非判斷。但獨立判斷並不代表著一定正確,跟從主流價值觀有章可循,但獨立判斷就得拋棄對既定規則的服從,就得放棄對既定權威的膜拜。所以獨立判斷也無法擔保正確。而且還要面臨。巨大的風險,比如順從所謂的主流價值觀,做對了當然好,做錯了也能很方便的為自己辯護。這不怪我,大家都是這樣。也就是說,有無數人一起分擔錯誤的風險,即便出錯,也可以通過法不責眾來逃避責任。因此,越是底層的群眾就越喜歡依附集體。

在審判艾西曼時,阿倫特還對整個猶太人族群進行了批判。猶太人的沉默和順從也是罪惡的參與者和毀滅者。阿倫特指出,所有的不幸和災難往往都是咎由自取,都是自己主動或被動選擇配合的結果。主動源於愚昧和盲從,被動源於懦弱和同流。所以,平庸之惡並不是一兩個人做到的,而是成千上萬人合力的結果。正是他們的配合和沉默為惡人鋪好了台階,讓惡人越來越有恃無恐。

在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想要承認自己是雪崩的罪魁禍首,但如果沒有雪花,何來雪崩呢?

本文轉自:https://v.douyin.com/QqYd5IGs0jQ/

劍法的三重境界

今天刷抖音時刷到了電影《英雄》的解說,《英雄》一片中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是「劍法」和「書法」,在敘述的四個故事中展現了劍法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人劍合一,人就是劍、劍就是人;第二重境界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劍法內化到心境之中,秦王在宮殿中擺滿了燭火就是為了感受心中之劍氣;第三重境界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把恩怨和仇恨放下,用大胸懷去包容一切,關愛蒼生,擁抱和平。

這三層關係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書法和劍法相融相生,傳達出東方文化的含義,也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最好闡釋。

再晚些時候,我又刷到了一個介紹軍隊特種兵的視頻。這個視頻裡面,特種兵們經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超常訓練,最後逐漸成為了武力超群的特種兵戰士。他們曾經都是我的偶像,尤其當年熱播的《我是特種兵》電視劇,我完整地看了好幾遍。

在刷完這個特種兵的視頻之後,我隨口問了身邊的一個退伍軍人兄弟:「你們軍隊里最厲害的是武力超群的特種兵,那麼比這些特種兵更厲害的是什麼?」

這位兄弟搖了搖頭,說不出。我告訴他:「比武力更厲害的是謀略!因為有謀略的人能駕馭武力超群的人。」

接著,我又問他:「比謀略更厲害的是什麼?」

這位兄弟又搖了搖頭,說不出。我接著告訴他:「最高謀略是道德!因為有道德的人能得到眾多智謀之士的擁護。」

……

下班後,在地鐵站乘車的時候,我突然悟到了這兩個事的關聯之處:

那些武力超群的特種兵,不就相當於劍法的第一重境界嗎?人劍合一,人就是劍、劍就是人。

那些有謀略的人,不就相當於劍法的第二重境界嗎?他們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劍法內化到心境之中,胸中自有雄兵百萬。

那些有道德的人,不就相當於劍法的第三重境界嗎?他們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用大胸懷包容一切,擁抱和平,使得人心歸附!

莊子·說劍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

左右曰:「莊子當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

太子曰:「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幣從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

莊子曰:「諾!周善為劍。」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王乃說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

莊子曰:「請治劍服。」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

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待之。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

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願得試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人,使奉劍於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

莊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長短何如?」

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王曰:「願聞三劍。」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魏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鐔,以豪傑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此諸侯之劍也。」

王曰:「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於鬥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王乃牽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環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於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自處也。

註解:

從前,趙文王喜好劍術,劍士聚集在他門下為客的有三千多人,日夜在文王面前相互擊劍,一年死傷一百多人,文王依然喜好而不厭惡。這樣過了三年,國勢衰敗。各國諸侯開始圖謀攻取趙國。

太子悝感到很憂慮,便召集他的左右幕僚說:「誰能說服文王讓他停止劍士的活動,就賜他千金。」

左右的人說:「莊子可以。」

於是太子派人以千金奉送莊子。莊子不接受,和使者一起去見太子,說:「太子對我有什麼指教,賜給我千金?」

太子說:「聽說先生聖明,謹奉千金送給先生的隨從。先生不接受,我還怎麼敢說呢?」

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讓我做的是要斷絕文王的喜好。如我向上勸說文王而違逆了文王的心意,向下又有負太子的委任,於是身受刑罰而死去,我還怎麼用這千金呢?假使我對上說服了文王,向下符合太子的心意了,我向趙國要求什麼而得不到呢?」

太子說:「好吧。我們文王所見的人,只有劍士。」

莊子說:「行!我善於用劍。」

太子說:「但是我們大王所見的劍士,都是頭髮蓬亂,鬢毛突出,低垂帽子,冠纓粗而亂,衣服後身短,瞪著眼睛而用語言互相責難,這樣,大王就高興。現在先生一定要穿著儒服去拜見文王,事情必然不順當。」

莊子說:「請製作劍士的服裝。」用三天的時間製作了劍士的服裝,就去拜見太子。

太子便和莊子一起去見文王。文王拔出劍來等待他。莊子進殿門不急步走,見文王也不拜。文王說:「你要用什麼指教我,讓太子先向我介紹。」

莊子說:「我聽說大王喜歡劍術,所以以劍來拜見大王。」

文王說:「你的劍術如何制服對手呢?」

答說:「我的劍術,十步殺一人,千里無阻擋。」

文王非常高興地說:「天下無敵了。」

莊子說:「用劍術的方法是,先示人以空虛,給人可乘之機。發動在後,搶先擊倒。希望試一試。」

文王說:「先生休息一下,到館舍等候,讓我安排劍術比賽後請先生。」於是文王讓劍士較量了七天,死傷六十多人,選出五六人,讓他們捧劍在宮殿下,於是去召莊子。

文王說:「今天請與劍士對劍。」

莊子說:「期待很久了。」

文王說:「先生所使用的劍,長短如何?」

莊子說:「我用的這些劍都可以。然而我有三種劍,任大王選用。請先說然後再比劍。」

文王說:「願意聽聽這三種劍。」

莊子說:「有天子的劍,有諸侯的劍,有庶人的劍。」

文王說:「天子之劍是怎麼樣的?」

莊子說:「天子之劍,以燕谿的石城山做劍尖,以齊國的泰山做劍刃,以晉國和衛國做劍脊,以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以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紮,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恆山來做系帶;靠五行來統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秋的時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這種劍,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雲,向下斬斷地紀。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這就是天子之劍。」

趙文王聽了茫然若失,說:「諸侯之劍怎麼樣?」

莊子說:「諸侯之劍,以智勇之士做劍尖,以清廉之士做劍刃,以賢良之士做劍脊,以忠誠聖明之士做劍環,以豪傑之士做劍柄。這種劍,向前直刺也一無阻擋,高高舉起也無物在上,按劍向下也所向披靡,揮動起來也旁若無物;對上效法於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於地而順應四時序列,居中則順和民意而安定四方。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這就是諸侯之劍。」

文王說:「庶人之劍怎麼樣?」

莊子說:「庶人的劍,頭髮蓬亂而鬢毛突出,帽子低垂,冠纓粗而亂,衣服後身短,瞪著眼睛而用言語互相責難,在人面前互相攻擊,上斷人頭,下斷肝肺。這種庶人的劍,和鬥雞沒有不同,性命絕於一旦,對國事無任何用處。現在大王擁有天子的地位而喜好庶人的劍術,我私下為大王鄙薄它。」

於是文王引莊子上殿,負責膳食的人端來飯菜,文王繞了三個圈。莊子說:「大王您安靜坐下定住氣息,關於劍術的事情我已上奏完了!」於是文王三個月沒出宮門,劍士們都在他們的住處自殺了。

朱元璋的所有手下都沒想到會被殺

朱元璋是貨真價實的千古仁君,所以他的所有手下都沒想到會被殺。

你看他對待政敵的態度就知道了。

陳友諒,那是生死仇人啊,跟他打了十年不止,最後陳友諒戰死,朱元璋居然哭得抱頭痛,把人葬得好好的,還親自寫碑。

張士誠,打得你死我活,死後也沒剖屍滅祖,墓好好埋著,後人也沒趕盡殺絕。

明玉珍*那邊的兒子,還送去高麗養老。

誰這麼干?哪個皇帝會對敵人這麼講情分?

這不是虛偽,這是他真的講感情。

可問題就出在這,他對敵人仁至義盡,對兄弟更是情分到骨頭裡。

他早年是乞丐出身,吃過餓飯、要過飯,知道苦日子怎麼熬過來的。

所以當他有了點勢力,身邊的人,他都當親兄弟一樣對待。

可他沒想到,這幫人不是親兄弟,是山頭,是大佬。

他們跟他一起打天下,不是因為他這個人,而是因為這個局有肉、有戲、有盼頭。

他們不是臣子,是盟友,是帶兵吃糧的大軍閥。他們看上的是利益,不是忠誠。

他年輕時能壓得住,是因為他手裡有刀、前線在打仗、全國亂著,誰也不敢動。

但等到江山定了,敵人死的死、降的降,這幫人反倒開始動心思了。

他們開始講功勞、分地盤、建班底,有些人甚至開始在地方上收買人心,兵權財權全掌著,根扎得比皇帝還深。

朱元璋不是沒看見,他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心裡想的是,等朱標接班,這局就穩了。朱標是他親手教出來的,是他最大的希望,仁厚有威信,武文雙全。

他甚至在心裡認定了,大明的根,能靠朱標紮下去。

可就是這個朱標,突然死了。

你說是病死的?

風寒?

誰信?

堂堂太子,出巡迴來,身強體壯,說沒就沒,連句遺言都沒留下。

朱元璋信不過,他自己都不信。

不是他多疑,是這個局太怪。

他一個皇帝,他的太子,居然會「突然病死」,而且所有侍從、所有醫官,竟然全都說「沒問題」。這事說出來,就像有人專門把繩子掛在了他心頭。

他知道,這不是病,是局,是有人不想讓朱標接班,是有人在動手。

他剛想調查,秦王朱樉也死了。

這個兒子,是他安排在西安的,是鎮西大將,是另一個儲備人選。

死因?

中毒,屍體發黑,連掩飾都懶得掩飾。

再不久,晉王朱㳇又死了,也是壯年暴斃。

一個兩個三個,全是手握重兵、可堪大用的兒子,全是死得蹊蹺,死得古怪,死得讓人背脊發涼。

你說這是天意?

這是巧合?

這不是巧合,這是斬草,這是清場。

他看明白了,他還能在的時候,對方就已經敢動太子、敢下毒、敢謀劃,那等他死了呢?

他的太孫朱允炆,那是個十幾歲的小孩,讀書不錯,心性也還單純,可你讓他面對這幫人,他能撐得住嗎?

連他最疼的兒子都護不住,你指望他孫子靠什麼來鎮得住局?

他那時候已經六十多了,眼睛開始花了,身子也不比從前。

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

他想過立燕王朱棣,畢竟有威望、有兵有才,可他一想起馬皇后,一想起朱標,心就軟了。

他覺得這是對不起長子,對不起髮妻。

他終究還是立了朱允炆。

可他知道,他這個決定一出,就是拿孫子當誘餌,放到狼窩裡。

他自己建的局,他自己清不完的尾巴,到頭來全得這個孩子去面對。

他不忍。

他沒法看著孫子送命。

怎麼辦?

他只有一條路。

殺得乾乾淨淨。

藍玉,兵權在手,殺。

胡惟庸,集團盤根,殺。

李善長,資歷太老,殺。

他不是不知道這些人曾救他性命、幫他打江山,他知道,他比誰都記得。

他殺這些人,不是因為他們不忠,而是因為他不知道他們哪天會變得不忠。

他來不及甄別了,他老了,他快死了,他沒時間了。

這時候你再去想「寬仁」二字,是害人。

他不狠,死的是朱允炆,是他的子孫,是老百姓,是大明這攤子江山。

有人說他殺功臣是濫殺,是報復,是不念舊情。這話你聽聽就好。

一個念舊情的人,才會撐著不殺撐了幾十年。一個沒情的人,早就揮刀了,哪還等朱標死了才動手?

有人說他殺得太多,可你看他殺的都是誰?是那幫在地方紮根幾十年、不聽調令、私下調兵、秘密籌糧的人,是那幫嘴上說「聽聖上號令」,私下卻收買人心、結交宗室的人。

你讓這種人活著迎接太孫?

開什麼玩笑。

他不是狠,他是怕。

他怕的不是政變,是怕他死後這片土地又回到群雄割據、民不聊生、戰亂四起的樣子。

他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不是為了拿來被這幫人分掉的。

他要的是朱家天下,是太孫順利接班,是大明二百年太平。

可他知道,他要的不可能靠講道理得來。

他太懂人了,他知道這世上的人心,最講的不是義,而是利。

他再仁,再講感情,都架不住利益翻臉。

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哪怕背負萬世罵名,也要把毒根一刀一刀砍掉。

你說他最後痛不痛?

他最疼的兒子死了,他最信的兄弟一個個自己親手砍了,他想留的制度還是沒守住。

他死後,朱棣掀桌子,靖難之役打得風雨飄搖。他最怕的事,還是發生了。

他這一生,打過多少仗都沒輸過,最後卻輸在了人心。

但你真能說他錯了嗎?

你要是站在他的位置,你會怎麼選?

你能忍著眼瞎,聽著風聲,一個個兄弟清點、兒子入土,最後把一個還沒成年的孫子送上皇位,對著一群野心勃勃的大佬們說:「你們得守規矩」?

他信不過人,他太了解人。

朱元璋殺功臣,不是為了鞏固皇權,不是為了自保,而是為了給太孫一個有機會活下去的起點。他一刀刀砍下去的,是一群可能在他死後讓朝堂翻盤的人,是一整套舊時代的腐朽思維,是「我打天下,我說了算」的那種王朝毒瘤。

可他終究沒砍乾淨。

地主沒殺夠,文官沒清透,制度也還留了漏洞。東林黨後來崛起、文人集團玩道德、玩清流、玩筆仗,皇帝一個個被架空,國家一步步被抽空。到崇禎上吊那天,其實都在重複他早就看見的局。

朱元璋狠,但他不是為了自己狠。

他狠,是因為他知道,如果他不狠,別人就會更狠。

他不動刀,後人就得拿命來填。

他不是一個「仁聖」皇帝,他是一個明知道世道有毒,卻還敢親手去刮骨療毒的人。

他活得粗糙,但活得清醒。

他砍的是舊秩序,是人心裡的那點僥倖,是「靠功勞奪天下」的幻想。

他想要的是一個皇帝說話能管用的國家,是一個子孫能穩坐江山的江山。

所以到今天你再罵他「狠」,我只想問一句,如果你是他,你看著你最疼的兒子、最有能力的兒子、最重要的兒子,一個接一個地死得蹊蹺,你還會猶豫嗎?

他沒得選。

朱元璋這一生,什麼都能忍,就是不能忍天下再亂,子孫再亡,百姓再苦。

他活著,就替所有人把最臟、最累、最狠的事全乾了。

他死後,罵名我來背,但江山你們得給我守好。這才是他最後的狠話。

也是他這一生最後的「仁」。

轉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4439757/answer/1900870068776182470?share_code=NCQgun3rBgLL&utm_psn=1901211729544852071

自由競爭市場

問人工智慧(Deep seek):

什麼是自由競爭市場?

人工智慧(Deep seek)答:

自由競爭市場(又稱完全競爭市場)是一種理想化的市場結構,其核心特徵是市場中的買賣雙方均無法單獨影響價格或供需,資源通過價格機制自由配置。以下是其關鍵特徵和運行原理:


核心特徵

1、大量小型參與者

  • 市場上有無數買方和賣方,每個個體的交易量極小,無法通過自身行為改變市場價格(如農產品市場中的小農戶)。

2、產品同質化

  • 所有賣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完全無差異(例如原油、小麥),消費者無偏好差異。

3、無進入或退出壁壘

  • 新企業可以自由進入市場,現有企業也可隨時退出(如開一家奶茶店無需特殊許可)。

4、信息完全透明

  • 所有參與者對價格、質量、成本等信息充分知曉(如股票市場中公開的實時報價)。

5、資源自由流動

  • 生產要素(勞動力、資本等)可快速在不同行業間轉移。

運行機制

  • 價格決定:市場價格由行業整體的供需關係決定,單個企業是「價格接受者」(如農民按市場價出售糧食)。
  • 長期均衡:短期可能有盈利或虧損,但長期通過企業進入或退出,最終達到「零經濟利潤」(僅覆蓋成本)。

現實中的近似案例

  • 農產品市場:小麥、玉米等標準化產品市場接近自由競爭。
  • 外匯市場:匯率由全球供需決定,單一交易者難以影響。

與壟斷市場的對比

特徵自由競爭市場壟斷市場
企業數量無數小企業單一或少數企業
產品差異性無差異獨特產品或無替代品
價格控制力無(接受市場價格)強(可自主定價)
進入壁壘極高(如專利、資源控制)

意義與局限性

  • 優點:資源高效配置、消費者福利最大化(低價且多樣)。
  • 局限性:現實中極少存在,可能面臨信息不對稱(如消費者不了解質量)、外部性(如污染)等問題。

自由競爭市場是經濟學分析的基礎模型,實際市場(如壟斷競爭、寡頭)通常在此基礎上加入現實約束來研究。

問人工智慧(Deep seek):

打造自由競爭市場的意義?

人工智慧(Deep seek)答:

打造自由競爭市場的核心意義在於通過市場機制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從而提升經濟效率、促進創新並最大化社會福利。以下是其具體價值及影響:


1. 提升經濟效率

  • 資源最優分配:價格自由波動反映真實供需,引導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流向需求最迫切的領域,減少浪費(如過剩產能)。
  • 生產效率最大化:企業為生存必須降低成本、改進技術,推動社會平均生產成本下降(如工業化降低商品價格)。

案例
19世紀美國鐵路競爭導致運輸成本驟降,加速了全國市場一體化。


2. 激發創新與進步

  • 競爭倒逼創新:企業需通過技術或服務差異化獲取優勢,長期推動產業升級(如智能手機行業迭代)。
  • 動態適應性:無壁壘的市場允許新興企業顛覆傳統模式(如電商衝擊實體零售)。

數據
OECD研究顯示,競爭激烈的行業研發投入佔比平均高出壟斷行業30%以上。


3. 保障消費者權益

  • 低價高質:競爭壓縮企業利潤空間,迫使商家降低價格並提升質量(如家電行業價格戰)。
  • 選擇自由:同質化產品確保消費者不被捆綁(如不同品牌的汽油)。

對比
完全競爭市場中,消費者剩餘(實際支付與願意支付的差額)顯著高於壟斷市場。


4. 防止權力濫用

  • 分散經濟權力:避免少數巨頭操縱市場(如標準石油公司拆分後油價下降20%)。
  • 減少尋租腐敗:無行政壁壘可降低企業通過賄賂獲取特許權的動機。

5. 促進社會流動性

  • 機會平等:低准入門檻讓中小企業有機會成長(如矽谷初創企業挑戰巨頭)。
  • 收入合理分配:長期均衡下超額利潤消失,抑制貧富分化(但需配套稅收政策)。

現實挑戰與補充

儘管自由競爭是理想模型,但現實市場常需政府干預以彌補缺陷:

  • 市場失靈:應對公共品(如國防)、外部性(如污染)等問題。
  • 公平性調節:通過反壟斷法(如歐盟處罰谷歌)、社會保障等糾正競爭導致的失衡。

歷史啟示

  • 正面案例:德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在競爭框架下疊加社會福利,促成二戰後經濟奇蹟。
  • 反面教訓:完全放任可能導致壟斷(如19世紀「強盜大亨」時期),需法律規範。

結論

自由競爭市場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基礎引擎,但其理想狀態需與適度的監管和社會政策結合,才能實現效率與公平的平衡。打造此類市場的本質是構建「規則明確、機會均等」的競技場,而非絕對的自由放任。

問人工智慧(Deep seek):

如何打造自由競爭市場?

人工智慧(Deep seek)答:

打造自由競爭市場需要從制度設計、政策調控、法律保障和市場培育等多方面入手,既要減少人為干預和壟斷,又要確保公平競爭和效率。以下是具體措施:


1. 降低市場准入門檻

  • 簡化行政審批:減少行業許可、資質要求,推行「負面清單」制度(如中國自貿區試點)。
  • 開放行業競爭:打破國企壟斷,允許民營和外資進入關鍵領域(如電信、能源行業改革)。
  • 支持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補貼、稅收優惠,降低初創企業融資難度。

案例
20世紀80年代美國航空業解除管制,票價下降30%,乘客數量翻倍。


2. 強化反壟斷監管

  • 拆分壟斷巨頭: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強制拆分(如1984年AT&T分拆)。
  • 限制不正當競爭:打擊價格操縱(如車企共謀定價)、排他性協議(如平台「二選一」)。
  • 審查併購行為:防止「掐尖式併購」(如科技巨頭收購潛在競爭對手)。

法律工具
《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如歐盟《數字市場法》針對科技巨頭)。


3. 保障信息透明與對稱

  • 強制信息披露:要求企業公開成本、價格構成(如上市公司財報制度)。
  • 建立信用體系:共享企業信用數據,降低消費者搜索成本(如芝麻信用、企業徵信系統)。
  • 打擊虛假宣傳:嚴懲欺詐行為(如對虛假廣告的高額罰款)。

4. 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 勞動力市場化:取消戶籍限制,推動社保全國統籌(如中國戶籍改革)。
  • 資本開放:減少外匯管制,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如科創板支持創新企業)。
  • 技術共享:建立專利池或強制許可(如醫藥領域仿製葯政策)。

5. 優化市場退出機制

  • 完善破產法:簡化企業破產程序,允許失敗者快速退出(如美國Chapter 11重組制度)。
  • 減少「殭屍企業」:停止補貼低效國企,釋放資源給高效企業。

6. 政府角色再定位

  • 從「干預者」到「裁判員」
  • 提供公共品(基礎設施、基礎教育)。
  • 糾正外部性(徵收污染稅、補貼新能源)。
  • 避免行政壟斷:禁止地方保護主義(如禁止地方政府優先採購本地產品)。

7. 培育競爭文化

  • 教育普及:推廣市場經濟理念,提升公眾對壟斷危害的認知。
  • 媒體監督:曝光壟斷行為(如媒體報道企業價格同盟)。

現實挑戰與平衡

  • 短期陣痛:自由化可能引發企業倒閉潮(如東歐轉型期的失業問題),需配套社會保障。
  • 動態調整:技術變革可能自然形成新壟斷(如互聯網平台),需持續監管更新。

典型案例參考

  • 德國「社會市場經濟」:通過《反對限制競爭法》維持競爭秩序,同時保留社會福利。
  • 新加坡自由港政策:極低關稅和開放市場使其成為全球貿易中心。

關鍵結論

自由競爭市場不會自然形成,而是需要通過制度設計主動構建。核心原則是:
「放開准入、打破壟斷、透明規則、有限干預」
最終目標是讓價格信號真實反映供需,推動資源流向最具效率的領域。

危機後更強

問人工智慧(Deep seek):

如果一個上市公司的領導者接連犯下重大錯誤,導致自己下不了台,也導致員工的工作困難重重,甚至導致公司幾乎陷入絕境,那麼這個領導該怎麼做才能開啟讓自己和員工、公司都能多贏的局面?

人工智慧(Deep seek)答:

當上市公司領導者因重大失誤導致公司陷入危機時,需要採取一系列果斷而富有策略的行動來重建信任、穩定局面並開啟多贏路徑。以下是分步驟的建議:


1. 直面問題,公開擔責

  • 立即承認錯誤:通過正式渠道(如全員會議、公開信或新聞發布會)承認決策失誤,避免辯解或推諉。例如:「我對公司目前的困境負全部責任,我的決策導致了這些問題。」
  • 明確責任歸屬:若涉及團隊執行問題,仍需以領導者身份承擔最終責任,同時避免公開指責具體員工。
  • 辭職的權衡:若錯誤嚴重到動搖公司根基(如財務造假、法律違規),主動辭職可能是挽救公司信譽的必要選擇;若仍留任,需提出清晰的補救計劃。

2. 緊急穩定局面

  • 現金流優先:與財務團隊制定短期生存方案,如暫停非核心業務、談判債務延期、尋求股東臨時注資。
  • 關鍵人才保留:緊急與核心員工一對一溝通,承諾透明化改革,必要時以股權激勵或獎金留人。
  • 暫停爭議決策:立即停止導致危機的政策(如盲目擴張、高風險投資),並公告修正方向。

3. 構建「多贏」改革框架

  • 成立獨立改革委員會:引入外部董事、行業專家或投資人代表,監督戰略調整,增強公信力。
  • 員工共治機制:建立跨層級任務組收集一線改進建議,例如:
  • 設立匿名反饋渠道,直面管理問題;
  • 對提出有效方案的員工給予獎勵。
  • 利益相關方協商:與股東、債權人、客戶協商新的合作條款(如分期付款、服務調整),換取長期支持。

4. 制定透明化復甦計劃

  • 90天緊急計劃:公布具體、可量化的短期目標(如削減X%成本、完成Y資產出售)。
  • 長期戰略重置:聚焦核心業務優勢,例如:
  • 剝離非盈利部門;
  • 與競爭對手達成戰略合作分攤風險。
  • 定期進度披露:每月發布復甦進展報告,包括財務數據、改革里程碑。

5. 領導者自我重塑

  • 能力補足:聘請高管教練或引入COO彌補自身管理短板,公開承諾分權。
  • 薪酬綁定復甦:主動降薪並將獎金與公司業績指標(如股價、利潤)嚴格掛鉤。
  • 象徵性行動:例如搬離獨立辦公室至開放工位,參與一線業務以重獲員工信任。

6. 法律與聲譽管理

  • 合規審查:聘請第三方審計機構徹查潛在風險,主動向監管機構報備問題。
  • 輿論修復:通過媒體講述「救贖敘事」,如領導者帶領團隊克服危機的歷史案例(如星巴克舒爾茨2008年復出)。

關鍵原則

  • 速度優於完美:危機中延遲決策比修正錯誤更危險。
  • 犧牲短期利益:暫停分紅、高管降薪等舉措能傳遞共克時艱的信號。
  • 第三方背書:引入權威機構(如知名諮詢公司、行業領袖)為改革背書。

案例參考

  • 微軟薩提亞·納德拉:2014年接任後公開承認微軟落後於移動時代,通過「成長型思維」文化改革和聚焦雲計算實現轉型。
  • 波音CEO米倫伯格(反面教材):737MAX危機初期迴避責任,導致危機加劇,最終被迫辭職。

領導者若能以徹底透明、利益共享和快速行動展現改革決心,即使深陷危機,仍可能將組織轉化為「危機後更強」的典範。

以上是人工智慧的回答,對於同樣的問題,我決定卜卦問一下天。

卜問:「如果一個上市公司的領導者接連犯下重大錯誤,導致自己下不了台,也導致員工的工作困難重重,甚至導致公司幾乎陷入絕境,那麼這個領導該怎麼做才能開啟讓自己和員工、公司都能多贏的局面?」

按照金錢卦起卦方法,分別得到:正反反、正正反、正反反、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得到本卦地澤林、互卦地雷復;二爻、上爻變,得到變卦山雷頤

按照解卦手冊中的規律:二爻變者,則參考本卦二個變爻的爻辭解卦,找出其中的聯繫。

林九二爻說:「禁林,吉,無不利。」註解為白話文為:約束為君,吉祥,沒有不利。

林尚六爻說:「敦(厚道,篤厚)林,吉,無咎。」註解為白話文為:敦厚為君,吉祥,沒有災禍。

我們再來看互卦地雷復,互卦為事情發展的中間過程。復卦代表回歸,意思是稍後這個領導會回歸。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變卦山雷頤,變卦為事情發展的結果。頤的意思是頤養、休養,代表休養生息。

啟示:應約束為君,並且敦厚為君;稍後會回歸,最後採取休養生息的戰略!

人工智慧提供給我們的多是操作層面的內容,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操作參考意見。但是方向層面的問題,仍舊需要我們來自己做判斷和決策,這個時候《周易》就能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當然,無論是人工智慧還是《周易》,提供的都只是參考建議,最後做決策的還是自己,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負責!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冒頓單于的上位之路

匈奴大單于冒頓,絕對稱得上是那個時代的豪傑人物,他使原本弱小的匈奴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可是冒頓單于的上位之路絕對稱得上是駭世驚俗。

冒頓原為他的父親頭曼單于的太子,但是後來頭曼單于所愛的瘀氏生了個小兒子,頭曼單于很寵愛這個小兒子,就打算除掉冒頓。頭曼單于派冒頓到月氏去當人質,冒頓剛剛來到月氏當上人質,頭曼就派兵攻打月氏,月氏惱羞成怒要殺冒頓,冒頓卻偷了月氏的良馬,騎著它逃回了匈奴。頭曼單于的借刀殺人之計落空了。

頭曼單于沒辦法,就命令他統領一萬騎兵。冒頓製造了一種響箭,訓練他的部下時說:「凡是我響箭所射的目標,你們就要朝它射箭,誰要是不儘力去射,就斬首。」首先射殺鳥獸,有人不射響箭所射的目標,冒頓立馬處死了他。不久,冒頓又用響箭射殺自己的良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擊的,冒頓立即殺了他們。不久,冒頓有用響箭射擊目標,這次的目標可不一般,是他自己心愛的妻子,左右之人有感到恐懼的,不敢射擊,這些人毫無懸念的被冒頓殺了。過了一段時間,冒頓用響箭射擊單于的寶馬,手下二話不說,立即朝這匹馬放箭,這馬頓時被射成刺蝟。於是冒頓知道他現在的手下都是可以用的人了。

這天冒頓跟著頭曼單于去打獵,用響箭射向頭曼單于的頭,他的手下立即用箭射向頭曼單于,頭曼當場被射死。之後冒頓又把後母及弟弟還有不服從他的大臣全部殺死,自立為單于。

冒頓擔任單于後,發兵消滅了東胡,向西驅逐了月氏,吞併了樓煩等部落,侵佔了秦國北部的部分地區。至此,冒頓單于統一了草原,建立了橫款大漠南北的龐大帝國。這時,劉邦也統一了中原地區,建立了漢朝,兩個大帝國之間的摩擦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而一場歷時百年的對抗戰爭也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