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眼中的「無為」

孔子在《論語》中說:「為政以德,則不動而化,不言而信,無為而成。所守者至簡而能御煩,所處者至靜而能制動,所務者至寡而能服眾。」註解為白話文為:執政憑藉道德,那麼不需要用刻意的行為就能夠感化百姓,不用說什麼就能讓人信服,無需施行刑法就能治理成功。奉行道德治理的人用最簡單的政策就能駕馭煩瑣的事物,以道德來決斷的人用最冷靜的策略就能制住蠢蠢欲動的天下,依道德從事的人任用極少數的賢人就能讓眾多的人服從。

在這裡,儒家說的「無為」是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鬼谷子在《捭闔》篇中說:「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註解為白話文為:這賢良與不肖,智慧與愚笨,勇敢與怯懦,在仁厚美善方面有著差異。根據每個人的秉性,可以捭,也可以闔;可以擢進,也可以黜退;可以輕賤,也可以敬重,要順應自然規律進行管理。

在這裡,鬼谷子說的「無為」是指順應自然規律,尤其是順應人性的規律。我們把這個概念代入到《鬼谷子》全文中,就能夠理解鬼谷子的智慧。

老子在《帛書老子德道經》中說:「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註解為白話文為:天下最柔軟的力量,可以自由隨意遊走於最堅硬的事物中;無形的影響力能夠透入到沒有間隙的事物中,我因此認知到「順應自然不妄為」是有益的。不言的身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榜樣,對人進行教育),順應自然不妄為的益處,天下很少有能做到啊!

在這裡,老子說的「無為」是指順應自然規律,不妄為。為什麼這樣解釋?我們且來看《帛書老子德道經》中的另外兩篇:

爲無爲,事無事;味無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這段話註解為白話文為:以順應自然不妄為的心態去作為,以不妄生事端的方式來處事;研究還沒有發生但將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把出現的小問題當作大問題來對待,對待個別、局部出現的問題要放在普遍的、全局的角度來重視,以品德回報怨恨(不要心存報復而讓自己陷入怨恨的黑淵)。這裡面的「為」是指作為。

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爲者也!!爲者敗之,執者失之。」這段話註解為白話文為:(如果誰不顧萬物本性和規律,)將來想要捉拿著天下(按照自己的意志)妄為的,我看其不會得以成功的。這天下(的統治權)是天下人賦予的神器!不是可以妄為的!!妄為者會遭到失敗,控制(天下)者會失去天下。這裡的「為」是指妄為。

綜合這兩段話中「為」的意思,可以看出「無為」的意思肯定不是不作為,而是不妄為!《帛書老子德道經》是三玄之一,如果加上「無為」的玄學意思,無為——無違。兩個意思一總括,那就對了!老子說的「無為」就是順應自然(不違背自然規律)不妄為。然後我們再把這個意思代入到《帛書老子德道經》全篇之中,我們就會發現通篇註解得非常順暢和自然。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