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貨真價實的千古仁君,所以他的所有手下都沒想到會被殺。
你看他對待政敵的態度就知道了。
陳友諒,那是生死仇人啊,跟他打了十年不止,最後陳友諒戰死,朱元璋居然哭得抱頭痛,把人葬得好好的,還親自寫碑。
張士誠,打得你死我活,死後也沒剖屍滅祖,墓好好埋著,後人也沒趕盡殺絕。
明玉珍*那邊的兒子,還送去高麗養老。
誰這麼干?哪個皇帝會對敵人這麼講情分?
這不是虛偽,這是他真的講感情。
可問題就出在這,他對敵人仁至義盡,對兄弟更是情分到骨頭裡。
他早年是乞丐出身,吃過餓飯、要過飯,知道苦日子怎麼熬過來的。
所以當他有了點勢力,身邊的人,他都當親兄弟一樣對待。
可他沒想到,這幫人不是親兄弟,是山頭,是大佬。
他們跟他一起打天下,不是因為他這個人,而是
因為這個局有肉、有戲、有盼頭。
他們不是臣子,是盟友,是帶兵吃糧的大軍閥。他們看上的是利益,不是忠誠。
他年輕時能壓得住,是因為他手裡有刀、前線在打仗、全國亂著,誰也不敢動。
但等到江山定了,敵人死的死、降的降,這幫人反倒開始動心思了。
他們開始講功勞、分地盤、建班底,有些人甚至開始在地方上收買人心,兵權財權全掌著,根扎得比皇帝還深。
朱元璋不是沒看見,他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心裡想的是,等朱標接班,這局就穩了。朱標是他親手教出來的,是他最大的希望,仁厚有威信,武文雙全。
他甚至在心裡認定了,大明的根,能靠朱標紮下去。
可就是這個朱標,突然死了。
你說是病死的?
風寒?
誰信?
堂堂太子,出巡迴來,身強體壯,說沒就沒,連句遺言都沒留下。
朱元璋信不過,他自己都不信。
不是他多疑,是這個局太怪。
他一個皇帝,他的太子,居然會「突然病死」,而且所有侍從、所有醫官,竟然全都說「沒問題」。這事說出來,就像有人專門把繩子掛在了他心頭。
他知道,這不是病,是局,是有人不想讓朱標接班,是有人在動手。
他剛想調查,秦王朱樉也死了。
這個兒子,是他安排在西安的,是鎮西大將,是另一個儲備人選。
死因?
中毒,屍體發黑,連掩飾都懶得掩飾。
再不久,晉王朱㳇又死了,也是壯年暴斃。
一個兩個三個,全是手握重兵、可堪大用的兒子,全是死得蹊蹺,死得古怪,死得讓人背脊發涼。
你說這是天意?
這是巧合?
這不是巧合,這是斬草,這是清場。
他看明白了,他還能在的時候,對方就已經敢動太子、敢下毒、敢謀劃,那等他死了呢?
他的太孫朱允炆,那是個十幾歲的小孩,讀書不錯,心性也還單純,可你讓他面對這幫人,他能撐得住嗎?
連他最疼的兒子都護不住,你指望他孫子靠什麼來鎮得住局?
他那時候已經六十多了,眼睛開始花了,身子也不比從前。
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
他想過立燕王朱棣,畢竟有威望、有兵有才,可他一想起馬皇后,一想起朱標,心就軟了。
他覺得這是對不起長子,對不起髮妻。
他終究還是立了朱允炆。
可他知道,他這個決定一出,就是拿孫子當誘餌,放到狼窩裡。
他自己建的局,他自己清不完的尾巴,到頭來全得這個孩子去面對。
他不忍。
他沒法看著孫子送命。
怎麼辦?
他只有一條路。
殺得乾乾淨淨。
藍玉,兵權在手,殺。
胡惟庸,集團盤根,殺。
李善長,資歷太老,殺。
他不是不知道這些人曾救他性命、幫他打江山,他知道,他比誰都記得。
他殺這些人,不是因為他們不忠,而是因為他不知道他們哪天會變得不忠。
他來不及甄別了,他老了,他快死了,他沒時間了。
這時候你再去想「寬仁」二字,是害人。
他不狠,死的是朱允炆,是他的子孫,是老百姓,是大明這攤子江山。
有人說他殺功臣是濫殺,是報復,是不念舊情。這話你聽聽就好。
一個念舊情的人,才會撐著不殺撐了幾十年。一個沒情的人,早就揮刀了,哪還等朱標死了才動手?
有人說他殺得太多,可你看他殺的都是誰?是那幫在地方紮根幾十年、不聽調令、私下調兵、秘密籌糧的人,是那幫嘴上說「聽聖上號令」,私下卻收買人心、結交宗室的人。
你讓這種人活著迎接太孫?
開什麼玩笑。
他不是狠,他是怕。
他怕的不是政變,是怕他死後這片土地又回到群雄割據、民不聊生、戰亂四起的樣子。
他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不是為了拿來被這幫人分掉的。
他要的是朱家天下,是太孫順利接班,是大明二百年太平。
可他知道,他要的不可能靠講道理得來。
他太懂人了,他知道這世上的人心,最講的不是義,而是利。
他再仁,再講感情,都架不住利益翻臉。
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哪怕背負萬世罵名,也要把毒根一刀一刀砍掉。
你說他最後痛不痛?
他最疼的兒子死了,他最信的兄弟一個個自己親手砍了,他想留的制度還是沒守住。
他死後,朱棣掀桌子,靖難之役打得風雨飄搖。他最怕的事,還是發生了。
他這一生,打過多少仗都沒輸過,最後卻輸在了人心。
但你真能說他錯了嗎?
你要是站在他的位置,你會怎麼選?
你能忍著眼瞎,聽著風聲,一個個兄弟清點、兒子入土,最後把一個還沒成年的孫子送上皇位,對著一群野心勃勃的大佬們說:「你們得守規矩」?
他信不過人,他太了解人。
朱元璋殺功臣,不是為了鞏固皇權,不是為了自保,而是為了給太孫一個有機會活下去的起點。他一刀刀砍下去的,是一群可能在他死後讓朝堂翻盤的人,是一整套舊時代的腐朽思維,是「我打天下,我說了算」的那種王朝毒瘤。
可他終究沒砍乾淨。
地主沒殺夠,文官沒清透,制度也還留了漏洞。東林黨後來崛起、文人集團玩道德、玩清流、玩筆仗,皇帝一個個被架空,國家一步步被抽空。到崇禎上吊那天,其實都在重複他早就看見的局。
朱元璋狠,但他不是為了自己狠。
他狠,是因為他知道,如果他不狠,別人就會更狠。
他不動刀,後人就得拿命來填。
他不是一個「仁聖」皇帝,他是一個明知道世道有毒,卻還敢親手去刮骨療毒的人。
他活得粗糙,但活得清醒。
他砍的是舊秩序,是人心裡的那點僥倖,是「靠功勞奪天下」的幻想。
他想要的是一個皇帝說話能管用的國家,是一個子孫能穩坐江山的江山。
所以到今天你再罵他「狠」,我只想問一句,如果你是他,你看著你最疼的兒子、最有能力的兒子、最重要的兒子,一個接一個地死得蹊蹺,你還會猶豫嗎?
他沒得選。
朱元璋這一生,什麼都能忍,就是不能忍天下再亂,子孫再亡,百姓再苦。
他活著,就替所有人把最臟、最累、最狠的事全乾了。
他死後,罵名我來背,但江山你們得給我守好。這才是他最後的狠話。
也是他這一生最後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