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做到這4個字,就是最好的領導!

上一期,我們談了《最高明的政治是,讓每個人像生活在水裡的魚》這個專題,這是一種政治理念,也是一種理想中的結果,實現起來就需要當政者切實的去施行才可以;否則,就是空談。我們國家領導人常講「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就是這個意思。那麼,這麼高明的政治理念,是從哪裡來的呢?其實,中國人所有的學問,就是一個字,就叫做「道」!

中華民族跟西方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有宗教和政治合一,我們從來沒有過。因為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當中,宗教一直都沒有很顯著的地位,我們是道政合一。用道來實施政治,這是從黃帝開始就定下來的規矩。為什麼呢?伏羲氏給我們一畫開天將道開出來以後,是黃帝把它真正落實到人民的生活當中。

當年黃帝被推舉為天下共主之後,他深深感覺到自己肩膀上的責任非常艱巨,他想把天地治理好,於是非常謙虛地遍訪「名師,但是得到的答案都讓他很失望,最後終於找到一個叫作廣成子的人,廣成子告訴他,既然你有這麼好的修養,有這麼好的機遇,你又想承擔起這麼重大的責任,那我給你四個字,就是這四個字造就了黃帝,造就了中華民族,也造就了中華文化。這四個字就是「道政合一」。這樣各位才知道,只要大家想到地球村,就一定要想到孔子的世界大同,一定要追溯到這四個字:道政合一。

什麼叫道政合一?

伏羲氏一畫開天,開出一個字,這個字是後來才有的,叫做「道」。為什麼我們中華民族能夠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為什麼世界上的四大古文明,只有我們持續了下來?因為我們有這個道。什麼是「政」?孔子認為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叫做政治。一個地方只要把政治處理好,其他事情都很容易化解。用現在的話來說,道政合一就是憑良心為人民服務。

黃帝之後,真正做到道政合一的是康熙皇帝。康熙是一個從小就失去父母的人,在皇帝裡面,他是非常少有的有天花記號的人。但是各位現在到廟裡去看,會發現500羅漢裡面有他的一份。一個人做到死後會變成羅漢,這不簡單,要靠自己努力。

康熙八歲即位,當時太皇太后問了他一句話:「你現在當皇帝了,打算怎麼做?」康熙回答:「惟願天下大安,生民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已。」這就是道政合一思想的一個大原則。老實講,一個八歲的小孩能講出這樣的話,你就知道他是很值得大家幫助的。為什麼?這個「安」不容易。後面沒有問題,沒有後遺症,才叫安。安是高度的人類共同的需求。任何時代,最要緊的就是民生,讓老百姓吃得飽,少動腦筋,那就是最好的君王。

康熙十四歲親政,在祭祀的典禮當中宣誓:「朕為聖人之道,高明廣大,昭垂萬世,所以興道致知,敦倫善俗,莫能外也。」他說我要做一個好皇帝,完完全全按照聖人之道來走,就沒有什麼差錯,而且在這些之外,我不必再去找其他的東西。其實大家都知道,讓老百姓吃飽了,有工作做,其他的事情就要少做,否則就是擾民。當年康熙能夠做得這麼到位,就是因為他的認知是正確的。聖人之道如日中天,講究按照他的道理去施政,是沒有錯的。

清王朝馬上得天下,但是不能馬上治天下,這一點,康熙認識得非常清楚。所以,他十分尊重讀書人,倡導滿漢一家。他把道統與治統結合,開創了長達百年的康乾盛世,並確立了三百年的江山。當然,實際上不到三百年,只是我們說話都喜歡講整數。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康熙親自到太學去祭孔,他尊重孔子,尊重儒家。所以,有人說,康熙是靠儒家的理念來治國的,但這是真的嗎?恐怕不是。因為歷史上沒有一位皇帝真正實施過儒家。我們的帝王學不是四書,不是《大學》,而是《道德經》。真正當到最高領導者,儒家是行不通的,儒家是給幹部用的。皇帝是道家,是典型的道家。縱觀歷史,歷代君王一項都是名儒暗道。道放在裡面,儒放在外面。內用黃老、外示儒術,歷代做得好的帝王都是採取這樣的方式。這樣的人也才是最好的領導。

康熙一生極為務實,絕不崇尚虛華,不追求長生不老,不聽信無妄邪說,奉行諸葛孔明的寧靜以致遠,淡泊以名利,在位61年,屢次拒絕臣工給他的尊號,被稱為「千古一帝」。康熙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道政合一。黃帝的思想歷經那麼多年,沒有一個真正做到,康熙花了一生的努力,終於做到了。但是做到也就再沒有了,所以任何事情不要做到絕,都要適合而止,恰如其分,這樣才會長長久久。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合理!大家要記住,無論做任何事情,合理就好!

老子講的話我們要時不時拿來印證一下,他說「飄風不終朝」,再大的風不會超過半天;「驟雨不終日」,再大的雨都不會連下三天三夜。他問我們風雨是誰給的,是天地給的。天地都不能長久,何況我們人呢?人不可能長長久久,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追求長久呢?正是因為我們的生命不長久,所以才要追求長久。我們所追求的長久是活在人們的心中。你看,孔子離開我們2500年了,老子也不知所蹤,可是,到現在我們都還祭拜他們;活在我們的心中,他們就永生了。所以說,我們要在有限的生命之內,做有益於大眾的事,而不是有益於自己的事,其實,就差這麼一點點而已。

在公司經營和管理中,如何運用?一句話,管理之妙,存乎一心!大家好好體悟!

道政合一

農曆三月初三,上巳節,相傳也是軒轅黃帝的誕辰。自古以來,我們便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拜軒轅」的說法。每年農曆三月三日,黃帝故里河南新鄭都會舉辦隆重的祭祖大典,華夏兒女齊聚一堂,共拜這位劃九州,定中原,繁衍了炎黃子孫,創造了中華文明的人文始祖。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黃帝的精神必要薪火相傳。那麼,我們為什麼敬奉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他因何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且經久不衰?

當年,伏羲氏一畫開天,開出一個字,這個字是後來才有的,因為在當時根本沒有文字。這個字就是「道」。

為什麼我們中華民族能夠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為什麼世界上的四大古文明,只有我們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我們有這個道。

道,不是老子發明出來的,就好像仁不是儒家所開創的。它在天地沒有開以前,就存在了。所以,是道把天地開出來,把萬物創造出來。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道,我們有一個至高的中心思想,那就中華民族一定要走正道。

老子告訴我們要「尊道貴德」,實際上這句話是在描述黃帝的偉大之處。

1

為什麼有了黃帝才有了中華文化當然,道,也不是黃帝開創的,因為在黃帝以前就有道了。道是黃帝被推舉為天下共主之後,他深深感覺到自己肩膀上的責任非常艱巨,他想把天地治理好。所以他非常謙虛,訪遍「名」師,但是得到的答案都讓他很失望。最後他終於找到一個叫作廣成子的人,廣成子告訴他,既然你有這麼好的修養,有這麼好的機遇,你又想承擔起這麼重大的責任,那我給你四個字:道政合一。

就是這四個字造就了黃帝,造就了中華民族,也造就了中華文化。可以這樣說,有了黃帝,就有中華文化,就有中華民族。

為什麼中華文化會跟中華民族合在一起呢?因為我們對祖先的認同,是以文化做標誌的。我們不管你長什麼樣,不管你是什麼血統,不管你講什麼話,不管你信什麼教,不管你在做什麼,不管你社會地位高低,通通不管。我們只在乎,你的腦海當中有沒有中華文化。只要你認同中華文化,我們就認你是我們的同胞。

天底下沒有像我們這麼寬廣、這麼高明的一個民族的定義。現在全世界已經進入地球村時代,地球村所需要的就是我們中華道統。

求同存異,我們必須要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但是一定要有共同的理想,就是和平發展。除此之外,人類沒有第二條路。

而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大家想到地球村,就一定要想到孔子的世界大同,一定要追溯到黃帝給我們的四個字,叫作「道政合一」。

2

道政合一到底講什麼

道政合一四個字造就中華民族,造就中華文化,那它到底講什麼呢?道是什麼?道有可以說的,有不能說的,有很難說的,它很複雜。

我們現在也不要講得那麼複雜,用三個字來代表,叫憑良心。任何一個人,只要憑良心,那個道就出現了。道永遠在我們心中,只是我們不去注意它而已。

政是什麼?孔子說,人道政為大。政,用現在話說就是政治。為什麼政治那麼重要?中華民族永遠是政治挂帥的。因為只要你政治親民,其他事情都很好辦;只要政治一腐敗,其他事情都跟著倒霉。這條規律自古以來都被證明得很清楚,我們不必避諱。

那政治是什麼?政治就是為人民服務。

有些人認為那是當官的事情,那是清朝以前。清朝以後,我們各行各業就都是衙門了。

其實,公司一大就容易衙門化。有時候小老闆也很官僚。

這不是什麼壞事情,我們就是讓每一個人,只要願意,都可以為人民服務。

實際上,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都必須為人民服務。

所以,道政合一,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憑良心為人民服務。

這是黃帝的理想,也是他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因此,黃帝越來越重要,雖然他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我們跟黃帝的心越來越近。

3

如何踐行「黃帝」精神

道政合一就是中華道統,而且是黃帝將它付諸實踐的。

為什麼說是實踐?因為伏羲把道用一畫開出來之後,是黃帝把它真正落實到人民的生活當中,並延續到今天。

大家要記住,不管你講什麼道,不管你做什麼事,你的心中要有一個活的黃帝。

我們不是把他當作神,而是把他當作活生生的一個榜樣,黃帝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你什麼時候憑良心,你就是想到了黃帝。

具體應該如何做到呢?注意這四個字,叫作儒道易行。

「儒道」就是人所需要的道。黃帝所說的都是天道,後來我們把天道叫作天理,加在良心之上,叫作天理良心,這就是天人合一。

所以,大家要記住,黃帝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當初所傳的道,到今天還是我們不能忘記的道,那就是良心。

我們每個人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摸摸良心,看這樣做心裡安不安。

就像孔子,這個人問他,他給這個答案,那個人問他,他給那個答案。為什麼?因為他要你自己去判斷。

你心裡安不安,你安你就做,心安理得,你再窮苦、再辛苦,你也覺得很愉快,一切都操控在我們自己手中。

每個人要為自己盡量地找到一個合理的大道,這個大道就是只要你憑良心,按照道理去走,你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這樣,你就是在傳承道統,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道德經》第十七章中的「道政合一」

《道德經》第十七章,老子把中華道統最大的特色說出來,叫做道政合一。就是主政者,從政者,他都按照道來施政,這在其他的國家,我 們沒有看過。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母之。大家可以看到,他把君王分 成四個等級,最高的等級叫做太上。太上,指的是最上等的政治,它是道政合一的。這樣我們才知道,為什麼我們後來尊稱老子為太上老君,老君就是修道的人。很多很多,在這很多很多的修道人當中,最高等級的,我們認為,不是老子自己認為,是老子了,所以叫做太上老君。 不知有之,老百姓隱隱約約的感覺到,好像有人在治理這個國家,可是他不知道這個人是誰。為什麼?因為你看那個魚在水裡面,水跟它的關係是很自然的。水也沒有感覺到你這個魚怎麼老在我這裡攪和;魚也沒有感覺到,水你真是供應我的最好的,講一大堆,它沒有。相忘於無為,各遂其性,各人做各人的事,各人過各人的生活,各安其位,各得其樂。

次一等的時候呢?叫做其次,親而譽之。彼此互相親近,互相讚美,這就是儒家所講的禮樂安民,修己以安百姓。所以儒家最高等級,對於老子說起來,那是次一等的。因為道家他是主張,我不給你壓力,你也不要給我壓力;我不必感謝你,你也不必感謝我,我們各人走各人的道,但是彼此都在同一個道上,大家可以從這裡去領會領會。

其次,畏之,好像法家就出來了。當然了,老子當時還沒有很明顯的法家,還沒有,只是隱隱約約有那種主張。我們今天會把法治看得很高明,實際上是很慚愧的事情。人民很害怕,我不能違法。而政府呢?就是你不對,我就要罰你,這個並不是很理想的一種政治。而且比儒家所主張的禮治,就是禮儀的禮,更有不足的地方。所以我們今天講法治,我們是不是應該把禮治也比較看看?我們就知道,為什麼一天到晚在講 法治,那根本是西方人的觀念。西方人不知道什麼叫禮治,不知道什麼叫道政合一,他就認為法是最高的等級,這是他們的事情。

再其次呢?侮之。為什麼?因為你越禁止,社會就越紊亂;老百姓越反抗,我們施壓就越強,搞到最後人民不怕死,就開始來抗議,然後集會遊行,對政府給他很大的壓力。老子認為,不知有之是最理想的政治,但是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太上的治國狀態?縱觀中國歷史,為什麼總是出現畏之侮之的社會狀態呢?老子他說為什麼會越來越差?主要就是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君王不講誠信,他不以誠信來修己,他不以誠信來待人,老百姓就不相信君王。我想在我們歷史當中,這種鏡頭是出現過好幾次。幸好我們都及時還本歸原,把它調整過來。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這就是很有意思的一種景象。什麼叫做悠?就是很悠閑很悠長,不會說三天兩頭亂,這就是老子一再說的,要處無為之事,要行不言之教。所以悠兮,你可以把它跟處無為之事連在一起想。貴言呢?可以把它跟行不言之教又合在一起想。「言」這個字在《道德經》裡面,多半是負面的。因為老子要我們,把我們臉上能夠關閉的器官,盡量地閉起來。你看眼睛能夠張開,閉起來不要看,不要亂看;嘴巴能夠閉起來,不要說話,說那麼多幹什麼?鼻子不能閉的,鼻子一閉人就沒氣了。耳朵不能閉,那怎麼辦呢?很簡單,耳朵你就聽四方八面,聽所有的言,所有的聲音,然後你就知道,你該怎麼樣去處理這些事情。貴言,貴是重視的意思。你要很重視你的話,所以你就不能多說,所以貴言就是不要多說話,言多必失,禍從口出,這一點也不假。但是不是說我閉了眼睛,我閉了嘴巴,那我什麼都不做,這樣叫無為嗎?這樣不叫無為。因為什麼?因為你要功成,要事遂。意思就是說,你在默默當中,完成天下太平這樣的大事,使得人民都能夠安居樂業。但是最了不起的,就是最後這句話,百姓皆謂,百姓都說我自然。一切一切都是自自然然 的,他不知道這是君王所賜,他也不必感恩。這樣各位才知道,為什麼我們沒有宗教,因為宗教是要你感恩的,要你害怕上帝,要你感恩上帝,連吃一餐飯都要感謝上帝的恩賜,這個中國人是很難做到的。

《道德經》一共出現過五次自然,這是第一次。其實老子所講的道,完全表現在自然。所以老子所講的自然,有三個主要的內容。

第一個就是天然。天然是什麼?是物理的自然。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自然。

第二個,人性的自然叫天性,人的天性,人的本性,人的自性,食色性也。人與生俱來的本性,要自然地去發展,不能壓抑。所以思想家沒有一個人叫我們要禁慾,沒有。要自然發展,自然生,自然死,自然活。

第三個,合乎自然規律的,人為的種種措施,都叫自然。所以無為,就是沒有違反自然的規律。

澤雷隋17+++

(通「隨」,從也;順也):元亨,利貞,無咎。

《隋》卦象徵順從:至為亨通,利於固守正道,沒有咎害。

《象》曰:澤中有雷,隋;君子(在,於)(xiàng,對著,面向)(昏暗)宴息(1、休息。2、閑居休息)

《象傳》說:澤中響著雷聲,象徵順從;君子在面對昏暗局勢時閑居休息。(晦而休。君子即使德才兼備也要隨時適宜,否則也必定有災咎,所以遇到隨的卦時,要隱藏自己的光芒和德行,抱道潛伏。)

【初九】(官,吏事君也)或諭(yù,明白、了解),貞吉,出門交(yòu,通「右」,佑助;幫助)功。

官員或許明白,固守正道吉祥,出門與人交往可以幫助成功。

【六二】(係,繫也。聯綴;連接)小子,(丟)丈夫。

聯綴小子,丟掉了丈夫。(小子指初九,丈夫指九四,六二就近隨從剛爻)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隋(yòu,通「右」,佑助;幫助)求得,利(居,蹲也,後作「踞」)貞。

聯綴丈夫,丟掉了小子;通過順從幫助所求能得償所願,利於放低姿態固守正道。(丈夫喻九四,小子喻初九,六三就近隨從剛爻)

【九四】隋有獲,貞凶;有復在道,已明,何咎!

通過順從幫助收穫,固守正道以防兇險;有心回歸且行走在正道上,已經明白(這個道理),又有何災禍呢!(九四居九五之下,是近君之位。這樣的地位本來就是十分危險的。然而又被六二、六三隨從,容易遭猜忌。補救的方法就是「有復在道」,即有心回歸且行走在正道上,加上「已明」,也沒有什麼咎害。)

【九五】復於(善,美),吉。

回歸於美善,吉祥。(嘉即善,指擇善而從。吉指君明臣良,天下順從,沒有不服其德化的。捨己從人,樂於取別人的善為自己的善,就是所謂的「復於嘉」)

【上六】(木,樸拙,純真敦厚。句,gōu,曲也;屈曲、彎曲)係之,(然後、於是)(從,隨行也)(雚,小爵也。爵通「雀」,一種鳥,赤黑色。冏,鳥飛的樣子)之,王用(喻有賢德的人)西山(周之岐山)

樸拙地屈從並聯綴,然後跟隨赤黑鳥一起飛(木生火,水生木),君王任用賢德之人於西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