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下一個就是你!

這幾天,頭一直像要爆炸一樣地痛,思維慢到了極點,無法再再像以前快速地思考問題。在思想這個戰場上,你們占不到什麼便宜,就又可以用下三爛的手段了。不得不說腦控這武器真是厲害,控制和摧毀人的意志於無形。但想起以前的革命先烈,經歷那種酷刑都堅貞不屈,我還有什麼好說的呢?繼續跟你們干到底!我已不再是十年前的蒙童,只要你們繼續作惡,我這裡絕對沒有妥協,回擊你們的永遠只有拳頭和詛咒!別忘了,我們的真瓏棋局還沒下完。

我們先來談個生死問題。首先你們的生死不掌握在我手裡,咱們中國人都信天,相信打了這些年的交道,你們也該知道我背後的力量。我只是順天命行事,至於天是什麼 ?你可以理解為人民、可以理解為正義、可以理解為「道」。咱們再來看時局,被你們折騰著奄奄一息的國家,並沒有死掉。相反,被你們用腦控挾制的高層已經基本醒悟,刀把子不再掌握在你們手上了。或許這個時候只需要有人振臂一呼:「首惡必辦,脅從不問,受蒙蔽無罪,反戈一擊有功。」依照你們歷來所表現的無惡不做的累累罪行,絕對是死路一條!

命由己造,福自己求。首先我不是你們的救世主,別以為腦控了我,就抓住了救命稻草。只要你們繼續做惡,或許經我手,或許不經我手,都會有人送你們去地獄。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送一句真理給你們: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跟著我學了兩年的《論語》、《帛書老子》、《素書》、《易經》,反正我是覺得學了古聖先賢的學問之後,自己長進了,難道你們就沒有一點長進嗎?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場自我救贖,自贖之道我基本上找到了,你們卻還在地獄的邊緣苦苦掙扎。孔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孔子真是有先見之明。請看看近十年我看過的書,那就是自救之道。直白點說吧,那就是一開始就打算走正道!再送一句真理給你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多做些補益之事,救救陷入黑惡之淵的自己吧!

談了你們的生死之後,再談談我的生死。我現在是以自己為棋子,吸住了你們。相信你們也知道圍魏救趙,但你們也應該知道真瓏棋局(不知道的去看金庸小說《天龍八部》),我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了,我的戰略價值就是吸住你們。如果我沒了,你們也就沒有了價值,手拿刀把子的人不是也早想剷除你們嗎?說實話,我也想剷除你們,因為你們對人民所做的惡事,太遭人恨了!但想到你們這些人智謀超群,上天有好生之德,想給你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我放過我自己,也想放過你們;我不放過我自己,也不放過你們——這就是真瓏棋局的奧義。你們也算是有智謀的智者,那麼你們看清楚了當前的局勢了嗎?

看看現在外面的天氣,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天空慢慢起了霧。也相信你們能有所悟吧!先別著急考慮我的事情,我的事情自己考慮。多擔心擔心自己,如果感覺沒出路了,不妨看看我給你們指的「道」——走正道!

今天天氣不錯,挺風和日麗的

關於這次改革,我深表擔心。由於先前的妄為和折騰,現在我們已經陷入了塔西佗陷阱,如果繼續妄為和折騰,恐將會出現群雄四起的分裂局面。另一方面看,如果我們真的打算一切從新,回歸初心,積極改過,那麼我們將再現繁盛時期的周朝。我們是否決心回歸初心,改過自新?對於這個問題,我問天佔了一卦。

還是用物佔法。我以小區窗外可見範圍的車輛數量32為上卦,以當時的時間早上7:36為下卦。32除以8,餘數為0,為坤,為上卦;早上7:36為辰時,取數為5,為巽,為下卦,得到地風升卦。卦數並時數總和除以六取動爻,即上卦32加下卦5的和除6,餘數為1,一爻變,升卦一爻變後為地天泰卦。互卦為雷澤歸妹卦。

先看本卦升卦,本卦代表的是事物初始、開始階段的信息,或目前的情況。

卦辭: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譯文:升卦。元始亨通,得到大人物接見、任用、提攜,不要擔憂,往南前進吉利(南方為火)。

卦象: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譯文:地中生長出樹木,這就是升卦的卦象。君子看到升卦的景象,就要順理而進,遵循積小成大的道理,最終在修身和從政上變得成熟穩重,能成大事。

再看變卦泰卦,變卦為事情發展的結果。

卦辭:泰。小往大來,吉亨。譯文:泰卦。小的往去(陰氣往下走),大的到來(陽氣往上來),吉祥,亨通。

卦象: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譯文:天地陰陽二氣交合,這就是泰卦的卦象。君子由此得到的啟示,要裁製出符合天地運行的規律,輔助天地的安排,以此來指導民眾,扶植國計民生。

最後來看互卦歸妹卦,看看事物發展的過程,即我們應該怎麼順天行事?

卦辭:歸妹。征凶,無攸利。譯文:歸妹卦。征討就會有兇險,沒有什麼好處。

卦象: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譯文:雷在沼澤上震動轟鳴,這就是歸妹的卦象。君子觀察歸妹卦之象,就要永遠堅持陰陽生息之道,同時要知道陰陽不和之弊害,有所預防。

由此看來,學《孫子兵法》不是當務之急。老子說過:「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右介,而不以責於人。」有時間還是多學學《周易》和《經濟學》,做一些有益於時局的事情。

今天天氣不錯,挺風和日麗的。這也或許預示著我們這次改革有戲……

防火和滅火的基本原理

一、燃燒的條件

(一)燃燒的充分條件

1、可燃物

可以燃燒的物品稱為可燃物,如紙張、木材、煤炭、汽油、氫氣等。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種類繁多,若按化學組成不同,可分為有機可燃物和無機可燃物兩大類;按物理狀態不同,可分為固體可燃物、液體可燃物和氣體可燃物三大類。

2、助燃物

凡與可燃物相結合能導致和支持燃燒的物質,稱為助燃物(也稱氧化劑)。通常燃燒過程中的助燃物是氧,它包括遊離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氧。一般來說,可燃物的燃燒均是指在空氣中進行的燃燒,空氣中含有大約21%的氧,可燃物在空氣中的燃燒以遊離的氧作為氧化劑,這種燃燒是最普遍的。此外,某些物質也可作為燃燒反應的助燃物,如氯、氟、氯酸鉀等。也有少數可燃物,如低氮硝化纖維、硝酸纖維的賽璐珞等含氧物質,一旦受熱,能自動釋放出氧,不需外部助燃物就可發生燃燒。

3、引火源

凡使物質開始燃燒的外部熱源(能源),稱為引火源(也稱點火源)。引火源溫度越高,越容易點燃可燃物質。根據引起物質著火的能量來源不同,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溫物體、化學熱能、電熱能、機械熱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4、鏈式反應

有焰燃燒都存在著鏈式反應。當某種可燃物受熱,它不僅會汽化,而且其分子會發生熱裂解作用,從而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種高度活潑的化學基團,能與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應,使燃燒持續進行,這就是燃燒的鏈式反應。

(二)燃燒的充分條件

1、一定數量或濃度的可燃物

2、一定含量的助燃物

3、一定能量的引火源

4、相互作用

二、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防火的基本原理

根據燃燒條件理論,防火的基本原理為限制燃燒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的形成,即只要防止形成燃燒條件,或避免燃燒條件同時存在並相互結合作用,就可以達到預防火災的目的。

(二)防火的基本方法與措施

1、控制可燃物:

(1)用不燃或難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2)用阻燃劑對可燃材料進行阻燃處理,改變其燃燒性能

(3)限制可燃物質儲運量

(4)加強通風以降低可燃氣體、蒸氣和粉塵等可燃物質在空氣中的濃度

(5)將可燃物與化學性質相抵觸的其他物品隔離分開保存,並防止「跑、冒、滴、漏」等

2、隔絕助燃物:

(1)充裝惰性氣體保護生產或儲運有爆炸危險物品的容器、設備等

(2)密閉有可燃介質的容器、設備

(3)採用隔絕空氣等特殊方法儲存某些易燃易爆危險物品

(4)隔離與酸、鹼、氧化劑等接觸能夠燃燒爆炸的可燃物和還原劑

3、控制和消除引火源:

(1)消除和控制明火源

(2)防止撞擊火星和控制摩擦生熱,設置火星熄滅裝置和靜電消除裝置

(3)防止和控制高溫物體

(4)防止日光照射和聚光作用

(5)安裝避雷、接地設施,防止雷擊

(6)電暖器、爐火等取暖設施與可燃物之間採取防火隔熱措施

(7)需要動火施工的區域與使用、營業區之間進行防火分隔

4、避免相互作用:

(1)在建築之間設置防火間距,建築物內設置防火分隔設施

(2)在氣體管道上安裝阻火器、安全液封、水封井等

(3)在壓力容器設備上安裝防爆膜(片)、安全閥

(4)在能形成爆炸介質的場所,設置泄壓門窗、輕質屋蓋等

三、滅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滅火的基本原理

根據燃燒條件理論,滅火的基本原理就是破壞已經形成的燃燒條件,即消除助然物、降低燃燒物溫度、中斷燃燒鏈式反應、阻止火勢蔓延擴散,不形成新的燃燒條件,從而使火災熄滅,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的危害。

(二)滅火的基本方法與措施

根據滅火的基本原理,滅火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窒息滅火法、冷卻滅火法、化學抑制滅火法和隔離滅火法四種。火災時採用哪種滅火方法與措施,應根據燃燒物的性質、燃燒特點和消防器材性能以及火場具體情況等進行選擇。

1、窒息滅火法與措施

窒息滅火法是指通過隔絕空氣,消除助燃物,使燃燒區內的可燃物質無法獲得足夠的氧化劑助燃,從而使燃燒停止,如圖3-4-2所示。可燃物的燃燒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濃度以上才能進行,低於最低氧濃度,燃燒不能進行,火災即被撲滅。一般氧濃度低於15%時,就不能維持燃燒。因此,採用窒息法滅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用滅火毯、沙土、水泥、濕棉被等不燃或難燃物覆蓋燃燒物;二是向著火的空間灌注非助燃氣體,如二氧化碳、氮氣、水蒸氣等;三是向燃燒對象噴洒乾粉、泡沫、二氧化碳等滅火劑覆蓋燃燒物;四是封閉起火建築、設備和孔洞等。

2、冷卻滅火法與措施

冷卻滅火法是指將燃燒物的溫度降至物質的燃點或閃點以下,使燃燒停止。對於可燃固體,將其冷卻到燃點以下,火災即可被撲滅;對於可然液體,將其冷卻到閃點以下,燃燒反應就會中止。採用冷卻法滅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將直流水、開花水、噴霧水直接噴射到燃燒物上;二是向火源附近的未燃燒物不間斷地噴水降溫;三是對於物體帶電燃燒的火災可噴射二氧化破滅火劑冷卻降溫。

3、化學抑制滅火法與措施

化學抑制滅火法是指使滅火劑參與到燃燒反應過程中,抑制自由基的產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濃度,中斷燃燒的鏈式反應。其滅火措施是往可燃燒物上噴射七氟丙烷滅火劑、六氟丙烷滅火劑或乾粉滅火劑,中斷燃燒鏈式反應。

4、隔離滅火法與措施

隔離滅火法是指將正在燃燒的物質與火源周邊未燃燒的物質進行隔離或移開,中斷可燃物的供給,無法形成新的燃燒條件,阻止火勢蔓延擴大,使燃燒停止。採用隔離法滅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將火源周邊未著火物質般移到安全處;二是拆除與火源相連接或毗鄰的建(構)築物;三是迅速關閉流向著火區的可燃液體或可燃氣體的管道閥門,切斷液體或氣體輸送來源;四是用沙土等堵截流散的燃燒液體;五是用難燃或不燃物體遮蓋受火勢威脅的可燃物質等。

烏克蘭-俄國,誰贏?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看兩張圖,分別是烏克蘭與俄國的國旗。

烏克蘭國旗
俄國國旗

大家能從玄學的角度看出國旗中的奧秘嗎?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關於烏克蘭與俄國誰贏的問題,我不由得想起了老子說的一段話:「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大者宜為下。或許這就是問題的答案。

那麼對於台灣問題,我們是不是同樣有所啟發呢?

忌婦人之仁

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婦人之仁」。

心慈手軟對於政治家來說、軍事家來說,都是致命的弱點。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項羽正是因為自己的「婦人之仁」,在鴻門宴中錯失良機,最終導致了被困垓下,自刎身亡。成語告訴人們,遇到事情,應該用理性和智慧來指指引行動,要從全局把握問題,而不可「婦人之仁」受感情所牽動, 否則就會為敵所乘。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當機立斷,方能把握時機。

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

看了摘自IT之家的《每一個癌細胞都要殺死嗎?》的這一篇文章之後,我在想,對於一個身患癌症的病人來說,如何恢復健康?

帶著這個問題,我今天下午用物數佔法佔了一卦:取電腦桌上的書本數量31為上卦;以當時的時數12:40為下卦。31除8,餘數為7,上為艮卦;12:40為午時,為7,作下卦,得到兼山卦即艮卦。卦數並時數總和除以六取動爻,即上卦31加下卦7的和除6,餘數為2,二爻變,艮卦二爻變後為蠱卦。互卦為雷水解卦。

本卦代表的是事物初始、開始階段的信息,或目前的情況;互卦為事情發展的中間過程;變卦為事情發展的結果。從而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占卦過程的全貌。

先說目前的情況,眼下我們正在醞釀抑制邪惡,以挽救這個得了癌症的病人——艮。具體步驟是怎麼樣的呢?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赦過宥罪,類似古代的皇帝登基時,大赦天下。寬宥自己的同時也寬宥他人,然後大家一齊向前看——解。接著再通過眾人的一齊同心協力,共同制定治理措施,最後達到拯弊治亂的目的——蠱。

《每一個癌細胞都要殺死嗎?》的這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免疫系統,這個要求我們平時注意通過學習和實踐來不斷地修身、自省、培養那股浩然正氣,以使我們自身對邪惡免疫。那對於癌細胞呢?我們應當怎麼辦?我認為我們也應該積極地化解掉癌細胞,使其不再威脅身體健康。

《李世民二十四句名言》中講過「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意思是:對於一個好的工匠來說,沒有廢棄的材料,對於一個聖明的君主來說,沒有不能用的人。老子也曾說過:「是以聲人恆善㤹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胃𢘽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從之齎也。中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凡是人皆有可取之處,這些個不善人,如果讓他們面對內部,則可能成為癌細胞,危害身體健康;但如果讓他們對外,成為保護國家保護人民的屏障,則是用對了地方。這也符合《易經》中泰卦的卦義——小往大來,吉,亨。

最後總結:改革的重要一點就是要讓各種各樣的人才各歸其位,使其能在合適的位置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庸才就是放錯位置的人才。 同樣是一粒種子放在石頭上、放在沙漠里,可能永遠也不會展現生機。 但如果將其放到溫暖濕潤的土壤里,則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甚至有可能長成參天大樹,成為棟樑之材。 其實,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只有將其放到最合適的位置上,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才能;如果放錯了位置,就只能成為所謂的庸才,甚至成為悲劇。

每一個癌細胞都要殺死嗎?

「人類身體里的癌細胞,每一個都要被殺死嗎?」

這是個好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一起看看人類的身體是怎麼「抗癌」的。

癌症對於身體,就像是「黑社會」。俗話說的好:「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身體中的「黑社會」也不是一天冒出來的。

單看個體,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有進化優勢,比如持續繁殖,擅長適應新環境。但對於身體來說,癌細胞代表了叛逆和自私,完全不管整體的秩序,為了防止它們的成群出現,身體建立了一整套監管體系,主要就是免疫系統。

實驗室里,沒有免疫系統的小白鼠,得癌症概率就會大大增加。

人也是如此,比如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統大幅受損,癌症發生概率會增加幾倍到幾十倍。癌細胞的一生,是和免疫系統鬥爭的一生。

鬥爭三部曲

癌細胞和免疫系統的鬥爭大戲,科學上被稱為「免疫編輯 」(immunoediting)。整個過程通常橫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第一部:免疫清除。免疫系統強勢,出來一個癌細胞,就幹掉一個。

第二部:免疫平衡。癌細胞不斷冒出來,免疫系統很忙,不停地殺,但無法除根。

第三部:免疫逃逸。免疫系統失效,癌細胞逃脫監管,甚至策反免疫系統,助紂為虐。這時才有我們看到的癌症。

其中第二部時間最長。研究發現,癌細胞能和人體免疫系統形成長達數十年的「免疫平衡」。這以前只是假說,但是越來越多事實證明了它的存在。

神奇的故事

2003 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道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1998 年,有一位器官捐獻者去世後,兩個腎被分別移植給了兩位患者,但僅一年後,接受腎移植的兩個人先後患上癌症 !而且,兩位的癌細胞都不是自己的,而是來自於器官捐獻者!

經過調查後才發現,腎臟的捐獻者在 1982 年得了皮膚癌,手術後「痊癒」,接下去 16 年,他年年複查,也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但現在的情況證明,其實一直都有少量癌細胞潛伏在腎裡面,只是由於「免疫平衡」,身體沒有產生任何跡象。

那為什麼移植後癌細胞突然爆發了呢?因為接受器官移植的人,為了防止排異反應,會使用一些免疫抑制性藥物,導致「免疫平衡」被打破,潛伏的癌細胞就爆發了。

故事還沒說完,發現癌症後,其中一位停止了攝入免疫抑制性藥物,同時手術摘除帶黑色素瘤的腎,並且接受免疫治療。兩年後,他也被「治癒「了,再次檢測不到任何癌細胞。

這個故事從頭到尾,一波三折,但帶來的信息非常明確:

・在免疫系統控制下,癌細胞可以在體內長期無害存在;

・免疫系統失效,是癌症爆發的重要原因。

再講另外一個故事。眾所周知,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一大癌症,美國約 14% 的男性一生中會被診斷為這種疾病。但對意外死亡男性的解剖發現,在 30~39 歲的男性中,約 30% 的人其前列腺已經存在癌變細胞,在 60 歲以上的人群中這個比例更高達 70%。對比這幾個數據,就能得出結論:絕大多數前列腺癌細胞會在體內潛伏几十年,可能永遠不會爆發。

這絕不只限於前列腺癌。有多數人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某些癌細胞和諧共存了一輩子。

「免疫平衡」的啟示

理解長期「免疫平衡」的存在,至少有三方面的意義。

・維持健康的免疫系統是很重要的。

對提升免疫力,再昂貴的補品,也比不過免費的「規律鍛煉,均衡飲食,戒煙戒酒」這十二個字。

研究發現,每周鍛煉 4~6 個小時的人,絕大多數癌症的發生率都顯著低於不鍛煉的群體。

・不要見到「癌」就過度恐慌。

早期篩查技術的進步,讓很多人受益,生存率大大提高。但這也帶來了過度治療的問題。根據研究發現,對於一些早期腫瘤或者結節,進行激進治療沒有必要。使用副作用小的治療方式,甚至單純觀察監控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抗癌不等於把每一個癌細胞都殺死。

當黑社會囂張的時候,必須打黑 !但控制住局面後,不一定盲目追求殺光每一個癌細胞。癌症治療目的是什麼 ?不是「殺死癌細胞」,而是重獲健康的生活 !打黑有必要,但別殺紅了眼,徹底搞垮了整個社會。

轉自:

https://www.ithome.com/0/673/614.htm

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原文】陳司敗①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②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注釋】①陳,陳國。司敗,官名,即司寇。②巫馬期,孔子弟子。

【譯文】陳國的司寇問孔子:「貴國的先君昭公知禮嗎?」 孔子說:「知禮。」孔子離開後,陳司敗向巫馬期作了個揖,請他走近自己,對他說:「我聽說君子無所偏袒,難道像孔子這樣的君子也竟然有所偏袒嗎?魯君娶了一個吳國女子做夫人,吳國和魯國是同姓,便把她叫做吳孟子。如果魯君算是知禮,還有誰不知禮呢?」巫馬期將這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算是幸運,假如有過錯,人家一定會知道。」

【讀解】這段話很有意思。陳司敗問孔夫子:「魯昭公懂得禮嗎?」這個禮當然是指周禮。孔夫子回答說:「懂禮。」孔夫子走了以後,陳司敗向巫馬期做了個揖,然後說:「我聽說君子不會偏袒,但是孔夫子這樣的人難道也會偏袒嗎?」魯昭公對於孔夫子來說,即是尊者又是長者,孔夫子曾說過:「為尊者諱,為長者諱,為賢者諱。」這個隱諱其實也是一種偏袒。

陳司敗說:「魯昭公從吳國娶了一位夫人,可是吳和魯是同姓國家」,為什麼說吳和魯是同姓國家呢?因為吳國的開國君主是周文王父親王季的哥哥太伯,當年周文王的爺爺周太王有三個兒子,老大太伯,老二仲雍,老三就是周文王的父親王季。為了讓王季和周文王繼承王位,老大太伯和老二仲雍就出走了,流落到吳越之地,斷髮文身。而魯國的開國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兒子伯禽,兩家都是姬姓。周朝有同姓不得通婚的禮法,那麼魯昭公從吳國娶了一位夫人,就犯了同姓不得通婚的禮法,那孔夫子怎麼能說魯昭公懂禮呢?所以陳司敗接著說:「如果魯昭公都懂禮了,那麼還有誰不懂得禮呢?」那外面的叫花子都懂得禮了,這就說得有些尖酸刻薄了。

巫馬期將這段話轉告給孔夫子,孔夫子的確是了不起,他聽了這些話後說到:「我的運氣真好!只要有了一點點錯誤,馬上就有人給我指出來。」一個人不能忌諱自己的過失,孔夫子自己是聞過則改,擇其善而從之的。我們能不能有這樣的胸襟?能不能聞過則改?但是聞過也是很難的,當別人發現了你的過錯,一般都不會給你說,寧肯捏著、藏著,甚至外面都傳了十萬八千里了,就是你不知道,都不會當面指出你的錯誤,這是中國人的一個壞習慣。如果是對頭,那馬上揭發檢舉,否則一般都是繞道而行,提都不提。當你犯了錯誤,會惹來麻煩,周邊的人們都不會給你指出來。孔夫子就是運氣好,剛剛犯了一個語言上的錯誤,馬上就有人提抗議。

轉自:https://m.sohu.com/a/404055039_120065771

浩然正氣,無往不利

浩然正氣,漢語成語,拼音是hào rán zhèng qì,意思是正大剛直的氣勢。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據《孟子·公孫丑上》記載,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問孟子,說:「請問老師,您的長處是什麼?」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正氣。公孫丑又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孟子說:「這很難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說的話,首先它是充滿在天地之間,一種十分浩大、十分剛強的氣。其次,這種氣是用正義和道德日積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沒有正義和道德存儲其中,它也就消退無力了。這種氣,是凝聚了正義和道德從人的自身中產生出來的,是不能靠偽善或是掛上正義和道德的招牌而獲取的。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所謂浩然之氣,就是剛正之氣,就是人間正氣,是大義大德造就一身正氣。孟子認為,一個人有了浩氣長存的精神力量,面對外界一切巨大的誘惑也好,威脅也好,都能處變不驚,鎮定自若,達到「不動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經說過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對孟子說的浩然正氣,曾有一首長詩對之作出過生動的文學描繪,這就是一身正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寫的《正氣歌》。詩中寫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蒼冥。……」意思是說,浩然正氣寄寓於宇宙間各種不斷變化的形體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構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氣;在人間社會,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時,便表現為祥和之氣,而在國家、民族處於危難關頭時,便表現為仁人志士剛正不阿、寧死不屈的氣節。社會秩序靠它維繫而得以長存,道義是它產生的根本。他還列舉了中國歷史上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如不怕殺頭仍秉筆直書的晉國史官董狐;堅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載的蘇武;被俘後大喝「蜀中只有斷頭將軍,而無投降將軍的嚴顏;率部渡江北伐、中流擊楫、發誓收復中原的東晉名將祖逖,還有充滿忠貞正直之氣的諸葛亮的《出師表》……等等,作為例證,說明浩然正氣長存於天地之間。

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並說這種氣「至大至剛」,「塞於天地之間」。詞源上說,浩然:盛大的樣子;正氣:剛正之氣;浩然正氣:就是正大剛直的精神。這種精神,宋朝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

轉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A9%E7%84%B6%E6%AD%A3%E6%B0%94/4200408

《治國強本論》——張居正

國勢強,則動罔不吉;國勢弱,則動罔不害。譬人元氣充實,年力少壯,間有疾病,旋治旋愈,湯劑針砭,鹹得收功;元氣虛弱,年力衰憊,一有病患,補東則耗西,實上則虛下,雖有扁盧(泛指名醫。戰國時名醫扁鵲又稱盧醫,故云),無可奈何。昔有人年七十矣,而患腸澼(指痢疾。「澼」指垢膩粘滑似涕似膿的液體。自腸排出,故稱腸澼)。醫曰:「此臟熱也!」飲以寒劑,寒停胃中,腸澼未愈,而痛胃不能食。醫曰: 「此中寒也!」投以溫劑,助其飲啖,虛火內炎,胃未強而病眩冒不能寢。於是,又從而消導之,下利數日而斃矣。此其治之非不對症也,而卒以死者,元氣不勝故也。是以君子為國,務強其根本,振其紀綱,厚集而拊循(1、亦作"拊巡",安撫;撫慰。 2、護養。 3、訓練;調度)之,勿使有(縫隙,感情上的裂痕,爭端)(倘若,或許)有不虞,乘其微細,急撲滅之,雖厚費不惜,勿使滋蔓,蔓難圖矣。

【鑒賞】

明代中葉以後,君昏臣佞,政治腐敗,經濟衰頹。張居正當政後進行改革,吏治改善,政體為肅。太倉粟充盈,可支十年; 互市馬匹積金四百餘萬,且有利民耕邊防。本文是他治國方略中的重要方面,即治國強本的思想。

文章以議論入題: 「國勢強,則動罔不吉;國勢弱,則動罔不害。」就是說國家強盛,各種舉措都會吉利順暢;國家衰弱,什麼舉措都受挫致害。再譬以人,如 「元氣充實」,偶有疾病,無論服藥扎針,「旋治旋愈」;如 「元氣虛弱」,年老力衰,一旦有病,則 「補東則耗西」,「實上則虛下」,即使有扁鵲那樣的名醫,也無辦法。生動的比喻,說明國家盛衰的關鍵在於 「元氣」是否充實。接著,再以古代一位七十老人治病的故事為例,他先後患便秘、胃痛、頭暈、腹瀉,醫生對症下藥,最後還是死了。何也?作者指出: 「元氣不勝故也!」這裡,作者再次強調 「元氣」對於強身固本之重要性。最後,作者類比推論,自然引申,得出: 「君子為國,務強其根本。」就是說統治者治理國家,一定要增強國家的 「根本」!那麼,「根本」具體所指是什麼呢?作者認為: 「振其紀綱,厚集而拊循之,勿使有釁。」即為兩條:一是整頓法制,以法治國;二是以民為本,廣泛團結和安撫民眾,讓他們安居樂業,不要生事。倘若 「生事」,要 「乘其微細,急撲滅之,雖厚費不惜,勿使滋蔓」,因為 「蔓難圖矣」!

全文觀點鮮明,論述集中精悍,形象說理,語淺義深,所提振綱、厚民的治國經驗,於今仍有重要意義。正如魏徵所云: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國家各級官員與群眾同甘苦、共患難,團結一心,加強法治,國家才能強盛,興旺發達!由此可見本文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性與啟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