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強本論》——張居正

國勢強,則動罔不吉;國勢弱,則動罔不害。譬人元氣充實,年力少壯,間有疾病,旋治旋愈,湯劑針砭,鹹得收功;元氣虛弱,年力衰憊,一有病患,補東則耗西,實上則虛下,雖有扁盧(泛指名醫。戰國時名醫扁鵲又稱盧醫,故云),無可奈何。昔有人年七十矣,而患腸澼(指痢疾。「澼」指垢膩粘滑似涕似膿的液體。自腸排出,故稱腸澼)。醫曰:「此臟熱也!」飲以寒劑,寒停胃中,腸澼未愈,而痛胃不能食。醫曰: 「此中寒也!」投以溫劑,助其飲啖,虛火內炎,胃未強而病眩冒不能寢。於是,又從而消導之,下利數日而斃矣。此其治之非不對症也,而卒以死者,元氣不勝故也。是以君子為國,務強其根本,振其紀綱,厚集而拊循(1、亦作"拊巡",安撫;撫慰。 2、護養。 3、訓練;調度)之,勿使有(縫隙,感情上的裂痕,爭端)(倘若,或許)有不虞,乘其微細,急撲滅之,雖厚費不惜,勿使滋蔓,蔓難圖矣。

【鑒賞】

明代中葉以後,君昏臣佞,政治腐敗,經濟衰頹。張居正當政後進行改革,吏治改善,政體為肅。太倉粟充盈,可支十年; 互市馬匹積金四百餘萬,且有利民耕邊防。本文是他治國方略中的重要方面,即治國強本的思想。

文章以議論入題: 「國勢強,則動罔不吉;國勢弱,則動罔不害。」就是說國家強盛,各種舉措都會吉利順暢;國家衰弱,什麼舉措都受挫致害。再譬以人,如 「元氣充實」,偶有疾病,無論服藥扎針,「旋治旋愈」;如 「元氣虛弱」,年老力衰,一旦有病,則 「補東則耗西」,「實上則虛下」,即使有扁鵲那樣的名醫,也無辦法。生動的比喻,說明國家盛衰的關鍵在於 「元氣」是否充實。接著,再以古代一位七十老人治病的故事為例,他先後患便秘、胃痛、頭暈、腹瀉,醫生對症下藥,最後還是死了。何也?作者指出: 「元氣不勝故也!」這裡,作者再次強調 「元氣」對於強身固本之重要性。最後,作者類比推論,自然引申,得出: 「君子為國,務強其根本。」就是說統治者治理國家,一定要增強國家的 「根本」!那麼,「根本」具體所指是什麼呢?作者認為: 「振其紀綱,厚集而拊循之,勿使有釁。」即為兩條:一是整頓法制,以法治國;二是以民為本,廣泛團結和安撫民眾,讓他們安居樂業,不要生事。倘若 「生事」,要 「乘其微細,急撲滅之,雖厚費不惜,勿使滋蔓」,因為 「蔓難圖矣」!

全文觀點鮮明,論述集中精悍,形象說理,語淺義深,所提振綱、厚民的治國經驗,於今仍有重要意義。正如魏徵所云: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國家各級官員與群眾同甘苦、共患難,團結一心,加強法治,國家才能強盛,興旺發達!由此可見本文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性與啟示力!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