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法卜卦和數法卜卦的區別

「萬事萬物皆有定數」是一種古代哲學觀點,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受天意和命運的力量所控制,人們不能隨意改變或抵抗這些力量,只能在順應中得到平安和成功。 這裡的「定數」可以理解為一種前定的力量或者規律,它規定了萬事萬物的運行和發展,人類只能遵循和適應這種規律,而不能改變它的本質。

而我對「萬事萬物皆有定數」的解讀是: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數量。大到一個杯子,一張桌子;小到一個分子,一個原子。以前我用的占卜的方法是象法,通過象起卦來獲得啟示。這個方法時常給我帶來幫助和便利,但是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數字化年代,我更新了認知。我認為數法可能更方便、更有可能和現代科學技術結合起來而進行大規模運用。這時,我不禁有一個疑問:以象法卜卦和以數法卜卦,哪個更為準確呢?

以象法卜卦,之前我一直在用,這是一種傳統的手段。以數法卜卦,最典型的代表是曾仕強先生。下面是曾仕強先生的一段視頻講解,他講出了以數法卜卦的方法。

「我們現在從西方,學了很多東西回來,其實,有一樣叫做遊戲。動不動就說,我們來玩一個什麼遊戲,實際上啊,占卦也是一個遊戲,這個遊戲的名稱就叫由一、二、三、四(一個銅板,銅板有兩面,三個銅板,四種結果),推出六、七、八、九。聽起來也蠻有趣的,做起來那就更簡單了。我們先假設一個銅板,它有兩個面,實際上這是事實,我們假設一面是正面,一面是反面,隨便你說那個是正面,那個是反面,都可以,就是一陰一陽。一個銅板『一』,正、反兩面『二』,你看一、二出來了。現在呢,我們用三個銅板你看『三』又出來了。一個銅板是一,有兩面是二,現在一起同時用三個銅板,就得到三,這三個銅板你把它同時轉動起來,你轉動起來以後,如果是正面的代表三,如果是反面的代表二。那各位想想看,這三個銅板它加起來的總數是多少?一共只有四種變化,可見『四』又出來了,三個都是正面的,就是3+3+3=9;兩個是正面的,一個是反面的,就是3+3+2=8;一個是正面的,兩個是反面的,就是3+2+2=7;三個一看統統是反面的,就是2+2+2=6。你看六、七、八、九就出來了,我們是透過一、二、三、四來推出六、七、八、九。有一個銅板,一,每個銅板有兩面,二,三個銅板一起轉,三,然後就轉出四種結果,那四種結果是什麼數呢?就是六、七、八、九,那我人呢,就把六叫做老陰,把七叫做少陽,把八叫做少陰,把九叫做老陽。在《易經》裡面吶,它陰陽也有老少的分別,就是這個陽,它由少陽慢慢長大,到了老陽它才能變陰。因為陽要極才能變陰,那剛出來的陰叫做少陰,少陰再成熟了以後變成老陰,老陰再一變它就變少陽……」

那麼是傳統的以象卜卦的方法準確,還是以曾仕強先生的以數卜卦的方法準確呢?我決定採用實驗的方法進行對比驗證。

先來卜一個卦,我占問的問題是:「我在現在公司的發展結果會是怎樣的?」還是採用搖銅錢法,分別得到:正正反、正正正、正反反、正正反、正正反、反反反。

先採用我之前常用的傳統象法,分別得到本卦天雷無妄,互卦風山漸,變卦兌卦。卦象顯示的意思是:你現在正在遭受無妄之災,然後通過逐漸的磨合,最終愉快收場。我對自己還是有所了解的,如果有人時不時地主動找我麻煩,在超出自己忍耐範圍的情況下,最終很可能大家會以魚死網破告終,前面已有很多先例。這個卦讓我明白了他們的套路,那就是不斷的給我製造無妄之災。

然後再採用曾仕強先生的數法,即把抽象的事物具體為數字,然後得卦。然後把正面算作數字3,反面算作數字2,會分別算得8、9、7、8、8、6,然後得到本卦地風升,互卦雷澤歸妹,變卦兼山艮。這個卦的意思是:我現在正在自我學習提升的階段,中間會出嫁,最終從現在公司離開(止)。從過往經歷來看,這個比較準確。這無妄之災(在我不妄為的情況下,給我製造麻煩)用在我身上有三個目的:一、想讓我屈服,逼我就範;二、試探我的能力和抱負;三、為了彼此磨合,好把我收為己用。如果說我身上沒有他們需要的,他們也不會在我身上費那麼大的勁。他們的最終目的還是想把我收為己用。但我還是那句話:先修「道」,我唯「道」,不唯領導。什麼時候你們有「道」了,不用你們逼迫,我自然會去。如果你們無「道」,那我去了不是送死?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接著我又拿過往的卜卦經歷來重新用數法算了一遍,就拿上次20231230的卜卦經歷來說吧。20231230那次卜卦分別用搖銅錢法分別搖到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正反、正反反。

用傳統的象法,得到一個靜卦——澤地萃。這卦的意思是要我和他們聚合。但當時他們在不斷的給我製造麻煩,在這種情況下,我肯定不會跟他們聚合的。這個卦雖然最終沒有應驗,但是這個卦讓我明白了他們的目的。

再用曾仕強先生的數法得卦,也得到一個靜卦——山天大畜。意思是:你要廣泛學習並記取前賢往哲的言行,以畜養自己的道德。這非常符合當時我所處的情境和我內心的想法。

綜合分析和比較,象法和數法都可以給我們帶來啟示,但用曾仕強的數法推算結果更為準確。人要不斷的更新和提高自己的認知,今天這又是一個實例。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