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人生智慧50句

南懷瑾一生勤讀不輟,廣泛涉獵經史子集、諸子百家、天文曆法、醫藥武藝、詩詞曲賦,對儒釋道經典皆有很深體悟。南師的著作雖然天馬行空、旁徵博引,但一言一語無不體現出那種貫通全盤、直達根本的氣質。我們從中挑選出了極具眼界和人生智慧的50段話,但願大家能從中對中國文化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感知,對人生的修行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1、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2、儒家是糧店,道家是藥店,佛家是百貨店

中國文化歷史,在秦漢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籠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後,換了一家,成為儒釋道三家。這三家又籠罩著中國文化思想,一直到中華民國立國初期。迨發生了五四運動,當時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國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陣漪漣,一度有所變化,又影響了幾十年。

佛學像百貨店,有錢有閑,可去逛逛,逛了買東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會需要它;道家像藥店,它包括了兵家、縱橫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醫藥,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這個藥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糧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國文化歷史的演變、將來怎麼辦,就要研究四書。

3、漢字是中國文化的靈魂

我們祖先曉得語言三十年一變,所以把語、文分開,把語言變成獨立文字,因此中國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來,兩年功夫,只要學通中國字,就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都懂了。中國方塊字,康熙字典里大約五萬個,一個中國人,如果認得2500個,哦喲!這個學問是非常大嘍!國文教授還認不到1500。

4、升官發財未必是好事

作一個中國人,我常常問,你發財為了什麼?以中國文化來講,任何一個人發了財,要注意一件事:一家溫飽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你發了財,很多老百姓會怨恨的,眼睛歪著看,格老子怎麼會發?讀書出來做官,做了幾十年的官,也同時造就了不少惡業。我老祖母就不讓我去做官,一代做官九代牛啊(九代投生為牛)。

5、多讀歷史

我還有個主張,希望大家為了國家民族的前途,研究經濟政治問題,要多讀歷史才好。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我們小時候讀歷史是最重要的課。要了解現在時代的趨勢,必須要懂得自己古代的歷史。觀察個人事業的成功失敗,要拿古代做鏡子,古代每個時代,怎麼失敗的?怎麼成功的?沒過去就沒現在。

6、何為中華道統

譬如孟子的話「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告訴我們:一個知識分子,如果倒霉,就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別管外面的事,至於職業做什麼都可以,職業跟學問根本是分開的。學問不是知識,做人做事都是學問。如果有機會叫你出來做事,那就不是為個人,是為整個國家社會做貢獻,這是孟子的教育。

7、有缺陷才是正常

佛學叫這個世界「娑婆世界」,譯為「堪忍」,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經》也說這個世界是缺陷的,讓你有錢就不給你學問,有學問就沒有錢;給你子孫滿堂,就不給你別樣了,所以總是有缺陷不圓滿的。

8、有寂寞才有境界

一個人先要養成會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

9、易、老、庄、佛,都為醫心

《莊子》是醫心的,不管西醫中醫,都只是醫身體的。心是個什麼東西?思想情緒這個心很難醫。……老莊講的內容,就是醫藥。所有思想病、政治病、經濟病,各種病,在《莊子》裡頭提的非常多了,只看大家如何去研究。釋迦牟尼佛的佛法,老莊以及《易經》,都是治心的葯,也是治心的方法。一般醫生能夠治身體的病,卻不能治心。

10、知生滅便是覺悟

生命就是這樣,年年都有個春天,年年也有個冬天,這是生滅兩頭的現象;念頭、細胞乃至一切物質也是有生有滅,永遠都是這樣。找到了生命能生能滅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證得菩提。……為什麼佛教到中國,很容易就被吸收呢?因為中國文化的老祖宗《易經》,也講過這個道理。

11、生活即是修行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需要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12、文以載道,道以化人

中國古人不輕易寫書寫文章。今日很多的文章、戲劇、新聞,寫的是社會壞的一面,對小孩子有很壞的影響,這種文字對社會的影響比殺人還厲害。其實寫的人未必有心教人學壞,也有寫正面的,但是接受的人不看正面。古人對人類這種心理非常了解,所以下筆非常嚴謹。

13、每當時代無可救藥,總是道家出來撥亂反正

凡是對任何一樣東西,立場不同,觀點就兩樣。自己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印象就各異。我們看中國歷史,漢、唐、宋、元、明、清開基立業的鼎盛時期,都是由三玄之學出來用世。而且在中國歷史文化上,有一個不易的法則,每當時代變亂到極點,無可救藥時,出來「撥亂返正」的人物,都是道家的人物。

不過,他們有他們的一貫作風——「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幫助人家打好天下,成功了,然後自己飄然而去。如商湯時候的伊尹、傅說,周朝開國時的姜太公,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漢朝開國時的張良、陳平,三國時的諸葛亮,都是道家人物。姜太公與范蠡,完全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張良則差一點,最後欲退而不能,本事不算大。至於諸葛亮,他的立身處事,完全是儒家。

14、英雄與聖賢之別

英雄能夠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聖賢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將自己的煩惱交給別人去挑起來,聖人自己挑盡了天下人的煩惱。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傳統精神,希望每個人能完成聖賢的責任,才能成為偉大的政治家。

15、古代經典要從小開始背

當年我讀四書五經,都是要背的。小朋友們要放學了,心裡高興,一邊嘴裡唱著一邊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這樣讀書,心裡會記住,一輩子忘不了。想起來的時候心裡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能有這麼好的學問,我都實實在在告訴人家,這都是我十三歲以前熟背這些古書的效果。

16、萬物有理,大道至簡

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

17、吃得了苦,才能享得了福

實際上,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面而已,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假使說,好事他能夠真丟掉開的話,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侯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得開,那是不可能的。

18、佛家只說兩個字——無常

佛學為什麼講無常?因為世界上的事沒有永恆的。人的慾望,永遠貪求永恆,想永遠保持存在,那是永遠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訴你,積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墮落,合會終須別離……那是必然的道理,這是大原則。

19、中華文明的基本模式

我們過去的文化歷史,始終在帝王專制政體中,「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一個模式之下,度過了兩千多年。也使孔孟的道統精神,依草附木式地攀附在帝王政體之下,綿延存續了兩千多年。

20、憂患意識是中國文化大傳統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最怕一輩子太享福,太順利,太平安了。沒有憂患意識,象吃了毒藥一樣,把自己毒死了。

21、把人做好、把事做對,就是學問

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作人好,做事對,絕對的好,絕對的對,這就是學問。

22、能利人才是事業

什麼叫做事業呢?孔子《易經·系傳》叫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對社會大眾有貢獻,對國家民族,對整個的社會,都是一種貢獻,這才算是事業。

23、君子不怨天尤人

人能夠真正做到了為學問而學問,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問自己,為什麼我站不起來?為什麼我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自己的學問、修養、做法種種的問題。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內心裡並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拿現在的觀念說,這種心理是絕對健康的心理,這樣才是君子。

24、要讀歷史,也要讀小說

光讀正面的歷史是不夠的,還要看小說。所謂歷史,常常人名、地名、時間都是真的,內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說,是人名、地點、時間都是假的,但那個故事卻往往是真的。

25、行善即是菩薩

我常說,中國宋明以後的理學家講規規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莊道家是佛教的禪宗,講解脫的。舉這些例子,你說菩薩在哪裡?不一定在廟裡,不一定在宗教中,社會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薩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聽聞佛法的人,卻做不到。社會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肅然起敬,他們真是菩薩。

26、學佛是大丈夫事

古人說:學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為。因為他的境界、氣派、胸襟與眾不同。這種不同的境界從那裡來呢?從實相般若而來,是道體上所產生的,自然而來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開發是無窮盡的,佛學的名辭叫做無師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倉庫打開了,不是老師傳授給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發了,天上天下,無所不知。這就是境界般若。

27、做什麼都有境界

一個人修道,或者讀書,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個學藝術的人,今天有了一個新的靈感,或者畫一張畫,特別有一種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個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磚頭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別平,心裡頭很舒服,原來這樣砌才好,這是他做水泥工時侯的境界。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兩分的成就,就有兩分的不同。換句話說,人修到了某一種境界,人生的境界就開朗到某一種程度。

28、一切修養方法,都只是三個字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好好照應你的心念,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應你自己的思想。

29、人有三個基本的錯誤不能犯

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30、出身不重要,器度才重要

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往往由於心理的陰影,會導致變態的偏差。這種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上的次要現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31、做好自己就夠了

「終身逌然,不知榮辱之在彼也,在我也」,這就是人生哲學。人為什麼要外面人講你好,你才覺得自己好呢?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認為好就好,愛笑就笑,愛哭就哭,跟別人毫不相干。

32、只有淡泊才能寧靜

諸葛亮的千古名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只有先肯淡泊,而又甘於淡泊,甚至享受淡泊,做到孔子所講的「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才能到達寧靜的境界。

33、人不自欺,天下無敵

任何一個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死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天下聰明都相等,誰也騙不了誰,別人看你,你看別人,都是很明顯的,尤其不能裝假,明眼人一看,便會把你的心肝肺臟都看透了似的。人,因為有「自欺」,才會「欺人」,最後當然要「被人欺」。人不自騙,誰又能騙了你呢?換言之,人要自愛,才能愛人,最後自然可被人愛。也可以說,人要自尊,才能尊人,這樣才能使人尊你。

34、好情緒就是最好的養生

養生學理論認為,「憤怒傷肝,恐懼傷腎,好樂傷心,憂患傷肺。」即,容易發怒、容易發脾氣或脾氣不好的人,便是肝氣不平和的現象。容易害怕,膽小怕事,便是腎氣不平和。嗜好過分,特別如飲食、男女方面過分,可使心臟有問題。多愁善感,或遇家庭問題,其他等等事故,心多憂患,便由肺氣不平和開始,影響內臟健康。

35、古來聖賢皆寂寞

古今中外,許多被後世認為是多麼偉大,能影響千秋萬世的人物,在當時,大多數都是那麼凄涼寂寞的。因為他們在生前不重視短見的唯利是圖,對自己個人,對國家大事,都是以如此的人品人格來為人處世的。

36、任何時代,都是現實者多超脫者少

許多人都在感嘆這個社會、這個時代,太重現實。其實,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人活在世間,就要生存;漸漸的,慢慢的,不知不覺就會重視現實。只有少數的人能超脫現實,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棄自我而為天下人著想,不顧自己短暫一生的生活現實,而為千秋萬代著眼。因此,也就受到人們一種超越的崇敬,稱他為「聖人」了。

37、固執己見,做不了大事

我們研究歷史上一些成功和失敗人物的性格,會發現很有趣的對比。有些人的性格,喜歡接受別人更好的意見。不過,能立刻改變,馬上收回自己的意見,改用別人更好意見的人太少,劉邦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而項羽對於自己的主意,就絕對不會改變,絕對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38、成敗悲喜,只是自然

以《易經》的道理去看人生,一舉一動,都有相對、正反、交錯,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贊成就有人反對。人事物理都一定是這樣的,離不開宇宙這個大原則。

39、少吹牛皮,多做實事

古今中外,人類心理都是一樣的,多半愛吹牛,很少見諸於事實;理想非常高,要在行動上做出來就很難。所以,孔子說,真正的君子,要少說空話,多做實在的事情。

40、先有態度,才有學問

講到學問,就須兩件事,一是要學,一是要問。多向人家請教,多向人家學習,接受前人的經驗,加以自己經驗中得來的,便是學問。這裡所講的孔門的學問,不是知識,而是做人做事,要拿人生修養來體驗,隨時隨地來學習。文學、科學、哲學才是知識。要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個友」。

41、好為人師是大毛病

孟子有句話講的極好:「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每個人都有傲慢好勝的心理,想比人家好,想教訓別人,都想指導別人,這是人的毛病。

42、人最高的智慧

《易經》上告訴我們兩個重點,科學也好,哲學也好,人事也好,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兩件事情,就是「時」與「位」,時間與空間。

很好的東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時,一切都沒有用。還有就是得其「位」,如某件東西很名貴,可是放在某一場合便毫無用處;假如一個美玉的花瓶,放在廁所里,這個位置便不太對。人生一切最好就是得其時、得其位。時就是運氣。光有運氣,沒有位也不行。等於人家請客吃飯,請帖上請到你,你跑錯了地方,那個房間沒你的座位,照樣吃不到東西。

人最高的智慧要做到對自己、對人、對事,知道機會到了,要把握機會,應該做的就做。

43、所有宗教的教主都是東方人

我常常告訴西方人,你們講宗教,世界上哪有你們的宗教?五個教主都是東方人!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佛,東方人;耶穌、穆罕默德,是中東人,也是東方,沒有一個你們西方人。你們西方拚命反對東方,其實你們的文化思想大多是東方人所給的。

44、養生最應該重視的是腳底

衰老、死亡是先從腳底開始的,以前講「寒從足底生」,老人冬天那個腳底心還發燙的,就會長壽。所以,我經常叫你們加衣服,尤其女人,褲子要穿厚些。我們小的時候看到祖母,兩個褲腿都綁起來,所以婦科的病少。現在穿個三角褲,又穿裙子,要美麗,不怕凍,所以婦科病特別多。寒從足底生,精也從足底生,兩腿、兩足是非常重要的。

45、兩兩相忘才是真

天堂固然好,但卻有人偏要死也不厭地獄。極樂世界固然使人羨慕,心嚮往之,但卻有人願意永遠沐浴在無邊苦海中,以苦為樂。與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馳。不如兩兩相忘,不執著於真假、善惡、美醜,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遙自在了。

46、中國傳統教育的真諦

中國幾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謀生,是教我們做一個人,職業技術則是另外學的。而且教育從胎教開始,家教最重要,然後才是跟先生老師學習。人格教育、學問修養是貫穿一生的。所以,社會除了政治力量、財富力量以外,還要有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品格修養,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47、不平凡不是真正的涵養

一個人是應該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為了標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犧牲。那就大可不必,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養的精神。

48、打開中國文化大門的鑰匙

我們中國文化的財產太大了,古文不懂,繁體字不懂等於丟了鑰匙,這個財庫的門打不開了。

49、中國文化中的人生最高修養

中國文化對於人生最高修養的一個原則是:樂天知命。樂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則,合乎自然;知命就是也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諦,乃至自己的生命價值。

50、命運可以改變

命不好自己可以改變,方法很簡單,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人定可以勝天,命運是靠自己的。

德經39-昔之得一者

昔之得(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這裡的意思為「對立統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níng,安定;平靜),神得一以(同「靈」,靈驗),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爲天下(糾正;改正;匡正),其(推極、窮究)(出)也。

胃天毋(同「以」,因為,由於)清,將恐(「艹」就是一橫把二豎連串起來,即連貫起來的意思。「連」有二個意思,一為相接;二為聯合。連貫起來就是聯接);胃地毋已寧,將恐發;胃神毋已霝,將恐(休息);胃浴毋已盈,將恐渴;胃侯王毋(同「以」,因為)(原因,緣故)高,將恐(jué,通「蹶」,跌倒)

(這;那)(倘若,假如)貴而以賤爲本,必高矣而以下爲基。夫是以侯王自胃孤、寡、不𥞤,此其賤(作為賓語前置的標誌,相當於「是」)(同「歟」)!非也?

(求取;獲得)(shuò,屢次;頻頻)(讚許,獎賞)無與,是故不欲祿(祿,福也)祿若玉,(luò,山上的大石)硌若石。

註解:

往昔曾得到「一」的有: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寧靜,神得到「一」而靈驗,水谷得到「一」而充盈,侯王得到「一」而使得天下得到匡正,這是窮究出來的。

說天不是因為清明,恐怕將要和地聯接成一體;說地不是因為安寧,恐怕將要發生地震或火山噴發;說神不是因為靈驗,恐怕將要休息;說水谷不是因為充盈,恐怕將要乾涸;說侯王不是因為被人們所尊貴的原因而身居高位,恐怕將要跌倒。

那倘若要想被尊貴就要以地位卑賤的人為根本,倘若想要居高位就要以底下的人為根基。因此侯王自稱「孤」、「寡」、「不𥞤」,這是其把卑賤的人看做是根本!不是嗎?

那求取頻頻讚許卻(最終)沒有讚許,因此不想要福祿如寶玉,而想要平凡如山石。

德經38-上德不德

上德不(通「得」,取得,獲得),是以有德;下德不(錯過、縱放)德,是以無德。

(崇尚,提倡)無爲(遵循自然規律,不妄為)而無(目的在於)(為,治也;治理)也;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𤻮(簡體字為「應」,回應。古體字外面「疒」表示有病的人才回應)也,則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奮)(這樣,如此)之。

(這;那)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通「薄」,輕微;不厚道)也,(並且)亂之(開端、開始)也。

(認識;見識;知識)者,道之(浮華)也,而(笨傻、不聰明)之首也。是以大丈夫(當,占,處於)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誠也;真實;誠實。內心與言行一致,不虛假)而不居其(繁盛,虛浮華靡)。故去(同「彼」,指「泊」和「華」;另一個是本意淺薄虛浮)取此。

註解:

上等的品德(做了有德之事)不營求取得,因此有德;下等的品德(做了有德之事)不忘記取得,因此無德。

崇尚「德」的人順應自然不妄為且不有意去作為;崇尚「仁」的人有所作為但不有意去作為;崇尚「義」的人有所作為且有意去作為;崇尚「禮」的人有所作為但得不到回應(有病的人才回應),於是就捋起袖子露出胳膊鼓動大家照著樣子做。

那失了道,而後重視德;失了德,而後重視仁;失了仁,而後重視義;失了義,而後重視禮。這「禮」,是忠信的淺薄(之象),並且是禍亂的開端。

(我們)前面的認知,不過是「道」的浮華部分,並且是愚昧的開端。因此大丈夫應當立身於敦厚,而不當立身於淺薄;應當立身於誠實,而不當立身於浮華。那捨棄淺薄、浮華,而採取敦厚、誠實。

論語-子罕

子罕(談論)(利益)(隨從;隨著)命,與仁。

孔子很少談論利和益,他隨從天命,隨從仁道。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堅決避免四種品格缺陷:不主觀臆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己見,不自以為是。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同「歿」,死),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指文化或文人)也,後死者不得(yù,參與)(取)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奈,怎麼)(「予」假借為「余」,我)何?」

孔子一行在匡地遇險,(情況緊急,弟子們都很緊張),孔子說:「文王已經死了,文王的文化不都保存在我們這裡嗎?如果上天要滅亡這些文化,那麼我們中間後死去的人不得再參與和獲取文化,如果上天沒有意向滅亡這些文化,匡人其奈我何呢?」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表示加強、加重的語氣,有「並」的意思)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社會普通民眾從事的工作)。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問子貢:「孔子是聖人吧?怎麼這麼多技能呀!」子貢說:「固然是上天有意讓他成為聖人,同時使他多能。」孔子聽到後說:「太宰了解我呀!我少時貧賤,所以學會了很多謀生技能。君子的技能多嗎?不多啊!」

牢曰:「子云:『吾不(試,用也),故藝』。」

牢說:「孔子說過:『因為我(少時)沒有被任用參與政事,所以學會較多技藝。』」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人品鄙陋、見識淺薄的人)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兩端,猶言兩頭。言終始、本未、上下、精粗,無所不盡)(悉;全)焉。」

孔子說:「我是有知之人嗎?無知啊!有見識淺薄的人問我一個問題,我就腦袋空空,不知道怎麼辦;我推敲來推敲去也沒悉數弄明白。」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孔子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難逢盛世明君),我恐怕要完了!」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視也)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

顏淵喟然感嘆說:「(先生的學問)抬頭仰望,愈望愈高;用心鑽研,愈鑽愈堅。看似在眼前,忽而又發現就在身後。先生教人循循善誘,以文化令我學識廣博,以禮樂制度約束我。(先生學問的魅力),使我想停止學習都無法做到。我已盡了全力,但它仍然高聳於前,我雖然想繼續攀登,卻找不到攀登的的途徑。」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藏在柜子里)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子貢說:「這裡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放在櫃了里藏起來?還是尋找識貨的商人把它賣掉?」孔子說:「賣掉它!賣掉它!我自己也在等待識貨的商人。」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想去九夷之地居住。有人說:「那裡條件簡陋,如何居住!」孔子說:「君子居住在那裡,條件簡陋又有什麼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站在河上說:「逝去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流逝。」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像好色那樣好德的人呀!」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古代盛土的筐子),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孔子說:「譬如以土築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如果停下來,那我就止步於成功;又譬如以土平地,雖然只覆下一筐土,如果堅持下去,那我就會接近成功。」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孔子評論顏淵說:「顏淵真是可惜呀!我只見他一直前進,未見他停止。」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說:「年輕人不可輕視,怎麼知道後來的他們不如今天的我們呢?但如果四五十歲了,還未取得成就,聞名於世,這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子曰:「法語(指合乎禮法的言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恭順之意)與之言,能無(通「悅」,愉悅)乎?(yì,繹,抽絲也。抽出,理出頭緒)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孔子說:「合乎禮法的話,能不聽從嗎?聽從之後能夠改正才最可貴。順耳的話,聽了能不高興嗎?但高興之餘能夠理出頭緒、分析真意才最可貴。只知高興,不加分析;只知聽從,不加改正,那我也已經不能奈何得了他了。」

子曰:「三軍可(喪失,削除)帥也,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不可奪志也!」

孔子說:「軍隊可以被削除統帥,但男子漢不可以被削除志向啊!」(如何判斷「有志」?有志不是固執已見。有志主要體現在重大非原則問題上,在巨大壓力面前,甚至在生死考驗之前,能不能堅持自己的正義立場,果如此,才算有志向。)

子曰:「衣(破)(舊絮)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zhì,害,嫉妒,指因嫉妒而起傷害之心)(索取,貪的意思),何用不(zāng,善,好)?』」子路終身(又)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孔子說:「穿著破絮袍,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恥的,大概只有仲由了吧!正如《詩經》所說『不嫉妒,不貪求,什麼行為不好呢?』」子路於是又經常吟誦這兩句詩。孔子說:「是個辦法啊!(這樣)什麼都足以做好。」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子說:「歲暮天寒,然後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落的。」

子曰:「知者不(糊塗,人頭腦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指事物混亂不清),仁者不(憂,愁也),勇者不懼。」

孔子說:「智者不糊塗;仁者不憂愁,勇者不畏懼。」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往,歸向)道;可與適道,未可與(堅守);可與立,未可與(變通,不依常規)。」

孔子說:「可與之共同學習文化的,不一定能與之一同歸從大道;能與之一同歸從大道的,不一定能與之一同堅守大道;能與之一同堅守大道的,不一定能與之一同實行權變。」

「康棣之華,(表示時間,相當於「只」、「單單」)(往返於…之間)(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豈不(如此;這樣)思?室是遠而。」子曰:「未(用於強調或補足語氣,無義)思也,夫何遠之有?」

古代有一首詩這樣寫道:「像唐棣的花朵,單單來回搖擺罷了,豈不是這樣思念的嗎?房子是離得遠罷了。」孔子說:「沒有甚是思念啊,這有什麼遠的呢?」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

每當讀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名言的時候,就想到宋朝的范仲淹。我的記憶里,他的一段對話同樣讓我記憶深刻。

北宋仁宗年間,因官僚隊伍龐大,行政效率低下,人民生活困苦,社會積貧積弱加上遼國和西夏威脅著北方和西北邊疆等因素的影響,社會矛盾不斷激化,農民起義和兵變在各地相繼爆發,當時的形勢正如歐陽修所說「一年多於一年,一夥強於一夥」,嚴重的社會問題已威脅到北宋政權統治的根基。為了國泰民安,穩定局勢,革除陋習,確保北宋江山能夠世代相傳,以范仲淹、富弼、韓琦、歐陽修等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大聲疾呼,慷慨陳詞,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並進行改革,史稱「慶曆新政」。

在給宋仁宗《答手詔條陳十事疏》中,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項改革主張,史稱「條陳十事」。具體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澄清吏治,包括明黜涉、抑僥倖、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二是富國強兵,具體內容包括厚農桑、減徭役、修武備。三是厲行法制,內容包括重命令、推恩信等。其中「明黜陟」,就是改革官員的升遷罷黜制度,這是針對北宋王朝庸官冗官貪官數量太多的弊端而採取的措施。

抑僥倖,主要將矛頭直指造成冗官泛濫的「蔭官」制度。擇官長,其實是「明黜陟」的具體實施措施,選擇優秀的官員,淘汰庸官貪官和懶官。在實行「慶曆新政」的過程中,朝廷選派一批精明能幹、正直清廉的官吏巡察全國,檢視地方官吏的為政情況,並據實報告朝廷。受朝廷之命,范仲淹在巡察的過程中,根據每個人的政績、才能和品德,對不稱職者一律降黜,不徇私情;對精明能幹、政績卓著者加以遷賞。

有一天,范仲淹接到了各地按察使的報告,翻開各路官員的花名冊,看到缺德少才、害民敗政的轉運使,便秉筆直揮,把名字勾掉了,重新安排德才兼備的有為之士。同僚富弼平時對范仲淹十分尊敬,「素以丈事公」,這時見他毫不留情地罷免不稱職官吏,不免有點擔心,從旁勸止說:「您一筆勾掉很容易,但是這一筆之下可要使他一家人痛哭啊!」(富弼曰:十二丈則是一筆,焉知一家哭耶!)(「十二丈」即范仲淹),范仲淹回答說:「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路為宋代大行政區名;一路哭,指一個地區的人民受害)。

我們為什麼出現道德滑坡

今天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出現道德滑坡?於是百度了一下「人道德為什麼會滑坡」。網路上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先來看幾條:

有一個部落,因為人為的原因,劃分到了兩個部落。他們彼此爭鬥多年,仍無法彌合。如果他們覺得彼此已經爭鬥太久了,或許就能握手言和。這個時候,解決問題的方式,道德比起一切的方式來的更加有效。」盧梭談到道德的作用時說了這番話。

星雲大師說:「不因為你有錢就能有道德,不因為你有才能就是道德,即使貧窮、失業、一時的失敗,只要不失去做人的原則,對社會、他人能有貢獻,還是被認為是有道德的。有規則的是道德,好比汽車有車道、火車有軌道、飛機有航道,一旦偏離則後果不堪設想。不道德的行為,小則影響自己處世的態度,大則侵犯別人的權益,但是人往往不容易察覺。說理而不認錯、無恥而不反省、愚昧而不自知。常人最大的毛病莫過於不肯認錯,只管說理,譬如吩咐的事情沒有做好,推說是時間不夠;打破東西,不願承認自己的冒失,卻責怪東西沒放好。心裡頭總是別人不好、東西不好,自己才是對的。道德就是一個人要有慚愧心、羞恥心,經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星雲大師認為道德不分貧賤身份,重要的是能有貢獻,道德是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一旦偏離就會造成嚴重後果。他從社會發展到個人處世,談到了道德的廣泛存在性,讓我們了解到道德隨處可見。隨後,他舉了生活中豐富的例子來說明道德缺失的現象,告訴我們:道德就是有羞恥心,懂得反思自己。這番話有實例,又層層遞進,把道德的含義揭示了出來。

王蒙說:「社會上發生了不少人們普遍關注的事情,『復旦投毒案』,『清華大學朱令鉈中毒案』等等,還有明星吸毒的事情接連發生,引爆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歸根到底,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折射的是執政者的道德水平。當官員們貪污腐敗成風,草菅人命,司法公正屢屢被突破,社會風氣又怎麼會好呢?正所謂,其身不正,何以正人?國人的冷血,其實是政府腐敗的必然結果!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標誌著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而對待工人農民的態度則考驗這個民族的良心。前段時間,國家大力反腐,抓了一批貪污腐敗分子。這是好事,痛快人心的事情。如果不抓好上層的道德問題,只抓社會的道德滑坡,就緣木求魚,不得其所了。」作為文化界泰斗,王蒙擲地有聲地指引人們,不要只關注社會道德滑坡問題,更要把目光放到道德滑坡的根本上——執政者的道德水平。因為官員們都不能以道德正己,又怎麼能要求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圍呢?王蒙另闢蹊徑,為人們深刻認識道德滑坡的問題,提供了新穎的角度。這番話,敢為人先,體現的是王蒙為民代言和一腔熱血。

莫言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終端,發出我們對社會的看法。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批評別人,還很少觸及自我。有一次,我與太太散步遇到一位摔倒的老人,無人搭理,太太看到後要上前去扶,我一把拉住她,太太說這位老人是認識的人,是一位戰士的家屬。但是我還是要求等到一輛軍車經過,用軍車將老人送去醫院。後來這位戰士提著水果登門感謝。我感到很慚愧,我覺得我應該像太太學習。但是這種人還是少數,即便是遇到,還是要扶,因為到處都有攝像頭,可以還自己清白,即便沒有攝像頭,也沒有關係,還有社會公義,還有善念。善念從來不是脫離危險存在的,在巨大的危險面前,善念才會感天動地,千百萬普通人的善念會形成一個巨大的道德力量,看起來是無形的,但實際上是可以觸摸的,所謂的天理良心,就是千百萬人的善念構成的。」談到道德的形成過程,莫言拿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說起,因為害怕惹麻煩,就沒有扶那位摔倒的老人。莫言由現象到本質,指出道德的力量是由無數人的善念共同組成的,是在面臨潛在危險的情況下,仍然堅守善念。莫言用這番質樸的話,告誡我們,即使面臨一定的風險,也應該堅守內心深處的善念,這樣才能形成巨大的道德力量,形式社會的正義。

于丹說:「如果『狼』是企業,『羊』是消費者、百姓,那麼制度便是保護羊群的『羊圈』,狼突破羊圈進入羊群,傷害了羊群,是責怪狼還是責怪羊圈不牢?牧羊者和維修羊圈的人去哪了?我們都生活在兩條線的系統之內,最低一條是以社會的法律為核心的制度體系,最高一條是以個人和家庭倫理為核心的道德體系。有學生曾經問過孔子,以德報怨,何如?有人對不起我,傷了我,我用美德去回報他,我做的挺好吧?孔子反問他一句話,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那別人都把你傷成這樣,你還老是用美德去回報,如果沒有一個原則和底線的話,等到有美好的時候,你還剩下什麼回報?後來孔子說了八個字『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一個人用正直去解決這種傷害就可以了。什麼是直?你看我們過去,木匠用墨線一彈是直的,我們總說繩之以法,直的東西,其實就是一種制度,規章。」于丹拿亡羊補牢的典故,比喻道德滑坡現象,把問題的實質點了出來:歸根到底在於制度體系的不健全。于丹把道德和法律比作兩條線,用孔子的話來做例證,告訴我們,只有最低一條的制度體系得到完善,得到重視,最高一條的道德體系才能發揮出作用來。于丹這番話形象生動,偏僻入里,巧妙分析了解決道德滑坡的方法,那就是用制度來保障。

道德來自於哪裡?教化?這是傳統的說法。真正的道德,來自公民自由而負責任的生活。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命運感到乏力時,自我負責的意識就會下降,道德束縛就會瓦解。同樣,當一個人對他人的自由缺乏尊重時,事實上也是在將對方往道德敗壞的路上推。

我們目前最迫切的不是如何保持經濟的增長率,而是如何構建社會的誠信體系,只要使人與人之間建立起基本的「信任」關係,信任是一個社會結構的基石,它是社會運作的效率提高的根本保證。未來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信用破產」,信用一旦破產將會一敗塗地,而只要你還有信用在,一定可以貴人相助、四方支援。馬雲說過一句話:中國下一個紅利是「信任」。一旦中國建立一個強大的信任體系,這就意味著社會有了一個公共、公平、合理的遊戲規則,人人都在遵守這個規則的前提下去創新和競爭。一旦人人遵守規則、互相信任,那麼道德自然就會興起!這才是中國復興應該走的道路。

我也借用《論語》中開篇第一句話來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以東方的哲學來善用西方的科技

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認為「技術都是死的,我們才是製造者與使用者。所謂的 AI 道德,最後反映的是我們的道德,是我們的價值觀。」人工智慧再往前發展,不管進展怎樣、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它背後的原理永遠是「AI+HI」(人工智慧加人類智慧)。

微軟1998年提出了人工智慧的相關原則(「Responsible AI」),要求以負責任的方式設計人工智慧。其中,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合法與主權。對數據及人工智慧治理而言,今天很多規則性的內容都會變成將來的法律規範。微軟作為一家跨國公司,在任何國家或地區經營都要保證合法性、尊重其主權。第二是負責,任何技術和產品都有其設計製造者,要對技術和產品的部署和運營承擔責任,包括法律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責任。第三是透明,設計製造者要能夠解釋程序如何設計,尤其是數據的收集,更需要透明化。比如當攝像頭被安置在公共場所搜集數據的時候,需要提前告知數據被收集對象,進入數據收集區域其頭像信息可能會被採集。第四是包容,做任何東西都需要考慮到所有的人,也要求我們創造的技術能夠服務每個人,包括少數族群,殘障人士,所以開發這些人工智慧技術的時候需要考慮如何保證它的包容性。第五是隱私與保障,有些人利用互聯網或者 AI 在網路上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比如說「黑客」、「釣魚」,對於系統或平台而言,很重要的時要保障用戶不受網路騷擾、身份信息不被竊取,以及避免產生一些實質性的災難;第六是可靠和安全,任何 AI 系統都不可能萬無一失。例如一個 GPS 系統,即使只要有萬分之一的機會把司機引到懸崖,那也是不安全的。所以怎樣做到安全可靠在 AI 領域中非常重要。機器學習都會存在一定誤差。問題在於,存在誤差的時候如何預防風險,如何提供更進一層的安全保障。第七是公平,坦言之很難做到,因為沒有絕對的公平。在現實條件下存在很多偏差或偏見,這些偏見或偏差可能來自數據,可能來自我們的固有認知,可能屬於一種社會偏見,毫無疑問,每個人都存在偏見,問題在於怎樣不把偏見帶到我們所製造的東西里、怎麼樣避免這些偏見。

最後,技術都是死的,我們才是製造者與使用者。所謂的 AI 道德,最後反映的是我們的道德,是我們的價值觀。對於科技工作者而言,需要把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納入技術語言中進行表達,但即使這樣還不夠,還需要跨領域的合作,需要法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等都參與進來,才有可能把這個做得盡量完善。

以曾仕強說過的一句話來總結概括:以東方的哲學,來善用西方的科技。

linux核心索引

線上查詢及幫助命令 (2 個)
man 查看命令幫助,命令的詞典,更複雜的還有 info,但不常用。
help 查看 Linux 內置命令的幫助,比如 cd 命令。

文件和目錄操作命令 (18 個)
ls 全拼 list,功能是列出目錄的內容及其內容屬性信息。
cd 全拼 change directory,功能是從當前工作目錄切換到指定的工作目錄。
cp 全拼 copy,其功能為複製文件或目錄。
find 查找的意思,用於查找目錄及目錄下的文件。
mkdir 全拼 make directories,其功能是創建目錄。
mv 全拼 move,其功能是移動或重命名文件。
pwd 全拼 print working directory,其功能是顯示當前工作目錄的絕對路徑。
rename 用於重命名文件。
rm 全拼 remove,其功能是刪除一個或多個文件或目錄。
rmdir 全拼 remove empty directories,功能是刪除空目錄。
touch 創建新的空文件,改變已有文件的時間戳屬性。
tree 功能是以樹形結構顯示目錄下的內容。
basename 顯示文件名或目錄名。
dirname 顯示文件或目錄路徑。
chattr 改變文件的擴展屬性。
lsattr 查看文件擴展屬性。
file 顯示文件的類型。
md5sum 計算和校驗文件的 MD5 值。

查看文件及內容處理命令(21 個)
cat 全拼 concatenate,功能是用於連接多個文件並且列印到屏幕輸出或重定向到指定文件中。
tac tac 是 cat 的反向拼寫,因此命令的功能為反向顯示文件內容。
more 分頁顯示文件內容。
less 分頁顯示文件內容,more 命令的相反用法。
head 顯示文件內容的頭部。
tail 顯示文件內容的尾部。
cut 將文件的每一行按指定分隔符分割並輸出。
split 分割文件為不同的小片段。
paste 按行合併文件內容。
sort 對文件的文本內容排序。
uniq 去除重複行。
wc 統計文件的行數、單詞數或位元組數。
iconv 轉換文件的編碼格式。
dos2unix 將 DOS 格式文件轉換成 UNIX 格式。
diff 全拼 difference,比較文件的差異,常用於文本文件。
vimdiff 命令行可視化文件比較工具,常用於文本文件。
rev 反向輸出文件內容。
grep/egrep 過濾字元串,三劍客老三。
join 按兩個文件的相同欄位合併。
tr 替換或刪除字元。
vi/vim 命令行文本編輯器。

文件壓縮及解壓縮命令(4 個)
tar 打包壓縮。
unzip 解壓文件。
gzip gzip 壓縮工具。
zip 壓縮工具。

信息顯示命令(11 個)
uname 顯示操作系統相關信息的命令。
hostname 顯示或者設置當前系統的主機名。
dmesg 顯示開機信息,用於診斷系統故障。
uptime 顯示系統運行時間及負載。
stat 顯示文件或文件系統的狀態。
du 計算磁碟空間使用情況。
df 報告文件系統磁碟空間的使用情況。
top 實時顯示系統資源使用情況。
free 查看系統內存。
date 顯示與設置系統時間。
cal 查看日曆等時間信息。

搜索文件命令(4 個)
which 查找二進位命令,按環境變數 PATH 路徑查找。
find 從磁碟遍歷查找文件或目錄。
whereis 查找二進位命令,按環境變數 PATH 路徑查找。
locate 從資料庫 (/var/lib/mlocate/mlocate.db) 查找命令,使用 updatedb 更新庫。

用戶管理命令(10 個)
useradd 添加用戶。
usermod 修改系統已經存在的用戶屬性。
userdel 刪除用戶。
groupadd 添加用戶組。
passwd 修改用戶密碼。
chage 修改用戶密碼有效期限。
id 查看用戶的 uid,gid 及歸屬的用戶組。
su 切換用戶身份。
visudo 編輯 / etc/sudoers 文件的專屬命令。
sudo 以另外一個用戶身份(默認 root 用戶)執行事先在 sudoers 文件允許的命令。

基礎網路操作命令(11 個)
telnet 使用 TELNET 協議遠程登錄。
ssh 使用 SSH 加密協議遠程登錄。
scp 全拼 secure copy,用於不同主機之間複製文件。
wget 命令行下載文件。
ping 測試主機之間網路的連通性。
route 顯示和設置 linux 系統的路由表。
ifconfig 查看、配置、啟用或禁用網路介面的命令。
ifup 啟動網卡。
ifdown 關閉網卡。
netstat 查看網路狀態。
ss 查看網路狀態。

深入網路操作命令(9 個)
nmap 網路掃描命令。
lsof 全名 list open files,也就是列舉系統中已經被打開的文件。
mail 發送和接收郵件。
mutt 郵件管理命令。
nslookup 互動式查詢互聯網 DNS 伺服器的命令。
dig 查找 DNS 解析過程。
host 查詢 DNS 的命令。
traceroute 追蹤數據傳輸路由狀況。
tcpdump 命令行的抓包工具。

有關磁碟與文件系統的命令(16 個)
mount 掛載文件系統。
umount 卸載文件系統。
fsck 檢查並修復 Linux 文件系統。
dd 轉換或複製文件。
dumpe2fs 導出 ext2/ext3/ext4 文件系統信息。
dump ext2/3/4 文件系統備份工具。
fdisk 磁碟分區命令,適用於 2TB 以下磁碟分區。
parted 磁碟分區命令,沒有磁碟大小限制,常用於 2TB 以下磁碟分區。
mkfs 格式化創建 Linux 文件系統。
partprobe 更新內核的硬碟分區表信息。
e2fsck 檢查 ext2/ext3/ext4 類型文件系統。
mkswap 創建 Linux 交換分區。
swapon 啟用交換分區。
swapoff 關閉交換分區。
sync 將內存緩衝區內的數據寫入磁碟。
resize2fs 調整 ext2/ext3/ext4 文件系統大小。

系統許可權及用戶授權相關命令(4 個)
chmod 改變文件或目錄許可權。
chown 改變文件或目錄的屬主和屬組。
chgrp 更改文件用戶組。
umask 顯示或設置許可權掩碼。

查看系統用戶登陸信息的命令(7 個)
whoami 顯示當前有效的用戶名稱,相當於執行 id -un 命令。
who 顯示目前登錄系統的用戶信息。
w 顯示已經登陸系統的用戶列表,並顯示用戶正在執行的指令。
last 顯示登入系統的用戶。
lastlog 顯示系統中所有用戶最近一次登錄信息。
users 顯示當前登錄系統的所有用戶的用戶列表。
finger 查找並顯示用戶信息。

內置命令及其它(19 個)
echo 列印變數,或直接輸出指定的字元串
printf 將結果格式化輸出到標準輸出。
rpm 管理 rpm 包的命令。
yum 自動化簡單化地管理 rpm 包的命令。
watch 周期性的執行給定的命令,並將命令的輸出以全屏方式顯示。
alias 設置系統別名。
unalias 取消系統別名。
date 查看或設置系統時間。
clear 清除屏幕,簡稱清屏。
history 查看命令執行的歷史紀錄。
eject 彈出光碟機。
time 計算命令執行時間。
nc 功能強大的網路工具。
xargs 將標準輸入轉換成命令行參數。
exec 調用並執行指令的命令。
export 設置或者顯示環境變數。
unset 刪除變數或函數。
type 用於判斷另外一個命令是否是內置命令。
bc 命令行科學計算器

系統管理與性能監視命令 (9 個)
chkconfig 管理 Linux 系統開機啟動項。
vmstat 虛擬內存統計。
mpstat 顯示各個可用 CPU 的狀態統計。
iostat 統計系統 IO。
sar 全面地獲取系統的 CPU、運行隊列、磁碟 I/O、分頁(交換區)、內存、 CPU 中斷和網路等性能數據。
ipcs 用於報告 Linux 中進程間通信設施的狀態,顯示的信息包括消息列表、共享內存和信號量的信息。
ipcrm 用來刪除一個或更多的消息隊列、信號量集或者共享內存標識。
strace 用於診斷、調試 Linux 用戶空間跟蹤器。我們用它來監控用戶空間進程和內核的交互,比如系統調用、信號傳遞、進程狀態變更等。
ltrace 命令會跟蹤進程的庫函數調用, 它會顯現出哪個庫函數被調用。

關機 / 重啟 / 註銷和查看系統信息的命令(6 個)
shutdown 關機。
halt 關機。
poweroff 關閉電源。
logout 退出當前登錄的 Shell。
exit 退出當前登錄的 Shell。
Ctrl+d 退出當前登錄的 Shell 的快捷鍵。

進程管理相關命令(15 個)
bg 將一個在後台暫停的命令,變成繼續執行 (在後台執行)。
fg 將後台中的命令調至前台繼續運行。
jobs 查看當前有多少在後台運行的命令。
kill 終止進程。
killall 通過進程名終止進程。
pkill 通過進程名終止進程。
crontab 定時任務命令。
ps 顯示進程的快照。
pstree 樹形顯示進程。
nice/renice 調整程序運行的優先順序。
nohup 忽略掛起信號運行指定的命令。
pgrep 查找匹配條件的進程。
runlevel 查看系統當前運行級別。
init 切換運行級別。
service 啟動、停止、重新啟動和關閉系統服務,還可以顯示所有系統服務的當前狀態。

論語-泰伯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絞,縊也。——《說文》。段注:「兩繩相交而緊謂之絞。」,總的來說,「絞」使人感到不舒服)。君子篤(dǔ,厚待;忠實,不虛偽)於親(親近的人),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刻薄、不厚道)

恭敬但不合禮,就會空勞煩人;謹慎但不合禮,就會膽小怯懦;勇敢但不合禮,就會為非作亂;率直但不合禮,就會尖刻傷人。君子厚待親近的人,民眾就會向仁;君子不遺故舊,民風就會淳厚。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祭祀之事。籩豆,禮器,竹製為籩,木製為豆。籩,念「biān」),則有司存。」

曾子病急,孟敬子去探問。曾子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要重視三件事:儀容合禮,就可避免暴慢不敬;態度莊重,就會得到誠信相待;言談得體,就可避免粗野無理。至於祭祀等儀禮之事,由主管官吏負責。」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曾子說:「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請教,見識多卻向見識少的請教。有而自覺如無,實而自覺如虛,(態度誠懇謙虛),受到詰難侵犯也不回擊,過去我的朋友就是這樣做的。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失去父母的小孩),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可託付孤子,可託付國家大政,在面臨國家安危的重大關節,其志堅定不可奪,這是不是君子呀?這就是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曾子說:「士,必須胸襟寬廣,意志堅強,因為責任重大,路途遙遠。以宣傳仁道、貫徹仁道為已任,難道責任不重嗎?為宣傳仁道、貫徹仁道而奉獻終身,難道不是路途遙遠嗎?」

子曰:「民可使(使喚;役使;支使)(任用)之;不可使,(掌管、主持;管理)之。」

民眾可以差遣,就任用他們;不可以差遣,就管理他們。

子曰:「好勇(恨)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太,過)甚,亂也。」

好勇怨貧之人,是亂源。對於不仁的人,厭惡太甚(使之無所容),也會形成亂源。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即使有周公那樣美的才能,如果他既驕橫自大又吝嗇小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看了。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求學三年,還沒有為官受祿的念頭,這是很難得的。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堅定信念,勤奮好學,以生命堅持理想的實現(或堅持仁道的實現)。不進入具有禍亂危險的國家,不在禍亂國家中居住。天下有道,就出來做事,天下無道,就歸隱山林。國家清明有道,自己卻仍然貧賤,這是可恥的;國家昏亂無道,自己卻既富且貴,這也是可恥的。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曰:「狂而不直,侗(tóng,幼稚,無知)而不願(忠厚、謹慎),悾悾(kōng,老實無能的樣子)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志向大,進取心強,卻不正直,愚鈍無知卻不謹慎厚道,老實無能卻又不講信用,這種人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習要像(追趕什麼似的),生怕趕不上,(趕上了的),又生怕失去。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偉大啊!舜和禹!擁有天下,卻不以為私有。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fú miǎn,古時祭服);卑宮室,而儘力乎溝洫(田間水道,借指農田水利)。禹,吾無間然矣!」

禹,我挑不出他的毛病。他自己飲食粗疏,祭祀鬼神卻很豐盛;自己衣著簡樸,朝衣祭服卻很華美;自己家居簡陋,卻盡全力於農田水利。禹,我挑不出他的毛病。

德依於力、依於智才有光芒。

虛擬機和主機文件共享的方法

我的台式機系統裝的統信UOS系統家庭版,在安裝了vmware虛擬機後,接著在虛擬機里裝了DEBIAN系統。問題來了,如何實現主機UOS和虛擬機DEBIAN之間的文件共享呢?在網上一陣搜索後,終於找到了答案。實現虛擬機與主機文件共享的最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虛擬機自帶的共享功能實現共享,三步即可實現,方法如下:

1.先在主機設置好要共享的文件夾。

2.在vmware里依次VM->settings->Options->Shared Folders 添加剛才在主機里設置的共享文件夾。

3.然後到虛擬機系統里的 /mnt/hgfs下可以找到要共享的文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