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出現道德滑坡

今天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出現道德滑坡?於是百度了一下「人道德為什麼會滑坡」。網路上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先來看幾條:

有一個部落,因為人為的原因,劃分到了兩個部落。他們彼此爭鬥多年,仍無法彌合。如果他們覺得彼此已經爭鬥太久了,或許就能握手言和。這個時候,解決問題的方式,道德比起一切的方式來的更加有效。」盧梭談到道德的作用時說了這番話。

星雲大師說:「不因為你有錢就能有道德,不因為你有才能就是道德,即使貧窮、失業、一時的失敗,只要不失去做人的原則,對社會、他人能有貢獻,還是被認為是有道德的。有規則的是道德,好比汽車有車道、火車有軌道、飛機有航道,一旦偏離則後果不堪設想。不道德的行為,小則影響自己處世的態度,大則侵犯別人的權益,但是人往往不容易察覺。說理而不認錯、無恥而不反省、愚昧而不自知。常人最大的毛病莫過於不肯認錯,只管說理,譬如吩咐的事情沒有做好,推說是時間不夠;打破東西,不願承認自己的冒失,卻責怪東西沒放好。心裡頭總是別人不好、東西不好,自己才是對的。道德就是一個人要有慚愧心、羞恥心,經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星雲大師認為道德不分貧賤身份,重要的是能有貢獻,道德是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一旦偏離就會造成嚴重後果。他從社會發展到個人處世,談到了道德的廣泛存在性,讓我們了解到道德隨處可見。隨後,他舉了生活中豐富的例子來說明道德缺失的現象,告訴我們:道德就是有羞恥心,懂得反思自己。這番話有實例,又層層遞進,把道德的含義揭示了出來。

王蒙說:「社會上發生了不少人們普遍關注的事情,『復旦投毒案』,『清華大學朱令鉈中毒案』等等,還有明星吸毒的事情接連發生,引爆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歸根到底,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折射的是執政者的道德水平。當官員們貪污腐敗成風,草菅人命,司法公正屢屢被突破,社會風氣又怎麼會好呢?正所謂,其身不正,何以正人?國人的冷血,其實是政府腐敗的必然結果!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標誌著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而對待工人農民的態度則考驗這個民族的良心。前段時間,國家大力反腐,抓了一批貪污腐敗分子。這是好事,痛快人心的事情。如果不抓好上層的道德問題,只抓社會的道德滑坡,就緣木求魚,不得其所了。」作為文化界泰斗,王蒙擲地有聲地指引人們,不要只關注社會道德滑坡問題,更要把目光放到道德滑坡的根本上——執政者的道德水平。因為官員們都不能以道德正己,又怎麼能要求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圍呢?王蒙另闢蹊徑,為人們深刻認識道德滑坡的問題,提供了新穎的角度。這番話,敢為人先,體現的是王蒙為民代言和一腔熱血。

莫言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終端,發出我們對社會的看法。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批評別人,還很少觸及自我。有一次,我與太太散步遇到一位摔倒的老人,無人搭理,太太看到後要上前去扶,我一把拉住她,太太說這位老人是認識的人,是一位戰士的家屬。但是我還是要求等到一輛軍車經過,用軍車將老人送去醫院。後來這位戰士提著水果登門感謝。我感到很慚愧,我覺得我應該像太太學習。但是這種人還是少數,即便是遇到,還是要扶,因為到處都有攝像頭,可以還自己清白,即便沒有攝像頭,也沒有關係,還有社會公義,還有善念。善念從來不是脫離危險存在的,在巨大的危險面前,善念才會感天動地,千百萬普通人的善念會形成一個巨大的道德力量,看起來是無形的,但實際上是可以觸摸的,所謂的天理良心,就是千百萬人的善念構成的。」談到道德的形成過程,莫言拿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說起,因為害怕惹麻煩,就沒有扶那位摔倒的老人。莫言由現象到本質,指出道德的力量是由無數人的善念共同組成的,是在面臨潛在危險的情況下,仍然堅守善念。莫言用這番質樸的話,告誡我們,即使面臨一定的風險,也應該堅守內心深處的善念,這樣才能形成巨大的道德力量,形式社會的正義。

于丹說:「如果『狼』是企業,『羊』是消費者、百姓,那麼制度便是保護羊群的『羊圈』,狼突破羊圈進入羊群,傷害了羊群,是責怪狼還是責怪羊圈不牢?牧羊者和維修羊圈的人去哪了?我們都生活在兩條線的系統之內,最低一條是以社會的法律為核心的制度體系,最高一條是以個人和家庭倫理為核心的道德體系。有學生曾經問過孔子,以德報怨,何如?有人對不起我,傷了我,我用美德去回報他,我做的挺好吧?孔子反問他一句話,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那別人都把你傷成這樣,你還老是用美德去回報,如果沒有一個原則和底線的話,等到有美好的時候,你還剩下什麼回報?後來孔子說了八個字『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一個人用正直去解決這種傷害就可以了。什麼是直?你看我們過去,木匠用墨線一彈是直的,我們總說繩之以法,直的東西,其實就是一種制度,規章。」于丹拿亡羊補牢的典故,比喻道德滑坡現象,把問題的實質點了出來:歸根到底在於制度體系的不健全。于丹把道德和法律比作兩條線,用孔子的話來做例證,告訴我們,只有最低一條的制度體系得到完善,得到重視,最高一條的道德體系才能發揮出作用來。于丹這番話形象生動,偏僻入里,巧妙分析了解決道德滑坡的方法,那就是用制度來保障。

道德來自於哪裡?教化?這是傳統的說法。真正的道德,來自公民自由而負責任的生活。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命運感到乏力時,自我負責的意識就會下降,道德束縛就會瓦解。同樣,當一個人對他人的自由缺乏尊重時,事實上也是在將對方往道德敗壞的路上推。

我們目前最迫切的不是如何保持經濟的增長率,而是如何構建社會的誠信體系,只要使人與人之間建立起基本的「信任」關係,信任是一個社會結構的基石,它是社會運作的效率提高的根本保證。未來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信用破產」,信用一旦破產將會一敗塗地,而只要你還有信用在,一定可以貴人相助、四方支援。馬雲說過一句話:中國下一個紅利是「信任」。一旦中國建立一個強大的信任體系,這就意味著社會有了一個公共、公平、合理的遊戲規則,人人都在遵守這個規則的前提下去創新和競爭。一旦人人遵守規則、互相信任,那麼道德自然就會興起!這才是中國復興應該走的道路。

我也借用《論語》中開篇第一句話來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