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經38-上德不德

上德不(通「得」,取得,獲得),是以有德;下德不(錯過、縱放)德,是以無德。

(崇尚,提倡)無爲(遵循自然規律,不妄為)而無(目的在於)(為,治也;治理)也;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𤻮(簡體字為「應」,回應。古體字外面「疒」表示有病的人才回應)也,則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奮)(這樣,如此)之。

(這;那)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通「薄」,輕微;不厚道)也,(並且)亂之(開端、開始)也。

(認識;見識;知識)者,道之(浮華)也,而(笨傻、不聰明)之首也。是以大丈夫(當,占,處於)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誠也;真實;誠實。內心與言行一致,不虛假)而不居其(繁盛,虛浮華靡)。故去(同「彼」,指「泊」和「華」;另一個是本意淺薄虛浮)取此。

註解:

上等的品德(做了有德之事)不營求取得,因此有德;下等的品德(做了有德之事)不忘記取得,因此無德。

崇尚「德」的人順應自然不妄為且不有意去作為;崇尚「仁」的人有所作為但不有意去作為;崇尚「義」的人有所作為且有意去作為;崇尚「禮」的人有所作為但得不到回應(有病的人才回應),於是就捋起袖子露出胳膊鼓動大家照著樣子做。

那失了道,而後重視德;失了德,而後重視仁;失了仁,而後重視義;失了義,而後重視禮。這「禮」,是忠信的淺薄(之象),並且是禍亂的開端。

(我們)前面的認知,不過是「道」的浮華部分,並且是愚昧的開端。因此大丈夫應當立身於敦厚,而不當立身於淺薄;應當立身於誠實,而不當立身於浮華。那捨棄淺薄、浮華,而採取敦厚、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