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塗了之?

之前一直使用國產辦公軟體,如金山WPS,永中OFFICE。但近一年來發現,在升級這些軟體之後,打開文檔後經常顯示異常,最簡單粗暴的就如下圖這種:

文字都被塗抹成黑坨坨了……
文字都被塗抹成黑坨坨了……

文字都被塗抹成黑坨坨了……
文字都被塗抹成黑坨坨了……

反正他們不想看到的,或者是不想讓大眾看到的,都一塗了之!簡單粗暴、省時省力。直接從雲端可以控制全網的文檔或文件,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程安全可控。

學學《孫子兵法》吧,他說你想造反;學學《鬼谷子》吧,他說你耍陰謀;學學《黃石公》吧,他說你揭他的短;學學《帛書老子德道經》吧,他說你罵他無道;學學《周易》吧,他說你搞封建迷信……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學術環境!

是不是我們都把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智慧都拋棄,你才會覺做得對?或者說你就是所有人的天花板,誰都不能超越?或者說這些東西只能你來學,你來研究,誰都不能僭越?

我已經很低調了,低調到只是默默地在家學習和研究這些東西,並沒有大肆推廣和宣傳。因為我知道這些學問,大部分人即使學了也可能沒有用武之地,只有你們這些人都學會了才有可能發揮它們的治世之用。所以你們用腦機介面連接我的大腦,我並沒有做過多的反抗,相反還一絲不苟地努力註解出這些古聖賢的智慧。

這些古聖賢的智慧,越多人掌握越好;僅憑少數人學了,極有可能改變不了什麼。用電影《黃河大俠》里的一句台詞來說:我到現在才明白,一把劍是救不了百姓的,我想出去把劍術傳給更多的人!

在最後,希望某些頑固不化的人,不要過於自私自利,不要試圖玩弄和蒙蔽人民,不然受害的終將會是自己!

AI對「禽獸」的理解

為什麼沒有良心的人會被稱為禽獸?

AI生成

「禽獸」這個詞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原本是用來指代鳥類和獸類的動物。但隨著語言的發展,它被賦予了更多的比喻和引申含義。在形容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時,如果用「禽獸」來形容,通常是批評這個人沒有道德,缺乏人類應有的同情心和倫理良知,其行為舉止與動物相似,只受本能驅使,不顧社會倫理和道德規範。

將沒有良心的人稱為「禽獸」,反映的是社會對於人的道德行為有一定的期待,認為人應當有高於一般動物的道德標準。以下是幾個原因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1. 道德期望:人類社會強調道德規範,人們普遍認為,作為社會成員,應當遵守一定的道德準則,如誠實、善良、公正等。不遵守這些準則的人,就被認為是不符合人的道德標準。
  2. 文明與野蠻的對比:禽獸通常被認為是缺乏文明的象徵,它們的行為完全受本能驅使,沒有道德法律的約束。因此,用「禽獸」來形容那些道德淪喪的人,實際上是將他們的行為與文明的道德標準相對比。
  3. 情感色彩:這種說法帶有強烈的譴責和貶低的情感色彩,旨在表達對那些行為不端、違背社會倫理的人的強烈不滿和譴責。
  4. 教化目的:在傳統文化中,通過這種帶有貶義的說法,可以起到警示和教化的作用,鼓勵人們遵守社會規範,不做違背倫理的事。

當然,這種說法在現代社會也可能被認為是不尊重動物,因為動物也有它們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行為準則,而「禽獸」這個詞語在貶低人的同時,也可能無意中傳達了對動物的誤解和偏見。因此,在現代社會交流中,更推薦使用更為準確和尊重的語言來表達對某些不良行為的批評。

請提供一些關於禽獸行為的例子。

AI生成

在道德和文化的語境中,”禽獸行為”通常指的是那些被認為違反人類社會倫理和道德標準的行為。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視為”禽獸行為”的例子:

  1. 暴力行為
    • 無故攻擊他人,導致身體傷害。
    • 家庭暴力,對家庭成員進行身體或心理虐待。
  2. 性侵犯
    • 強姦或性騷擾,無視他人的意願和尊嚴。
    • 利用權力或地位進行性剝削。
  3. 殘忍和無情
    • 對動物進行虐待,比如無端的殘忍殺害或折磨動物。
    • 對他人的痛苦視而不見,甚至在他人遭受苦難時加以嘲笑或利用。
  4. 背叛和欺騙
    • 在人際關係中嚴重背叛信任,如婚外情或對朋友的背叛。
    • 通過欺詐和欺騙他人獲取利益。
  5. 極端的自私
    • 完全不考慮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只關心個人利益。
    •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搶奪或囤積資源,不顧他人的生存需求。
  6. 社會不公
    • 利用職權進行貪污腐敗,損害公共利益。
    • 明知是非法或不道德的行為,卻為了個人利益而故意違反。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行為並不是真實動物的行為,而是人類社會中某些個體行為的極端負面表述。實際上,動物行為通常是本能驅使,並不涉及道德判斷。上述例子中的”禽獸行為”是相對於人類社會所期望的道德標準而言的。在現代社會,我們應當更加準確地描述和批評不當行為,避免對動物進行不恰當的負面比喻。

禽獸行為與人類行為的界限在哪裡?

AI生成

禽獸行為與人類行為的界限通常是基於道德、倫理、法律和社會規範來劃分的。以下是一些區分這兩者的關鍵點:

  1. 道德和倫理標準
    • 禽獸行為:通常指那些違背了人類社會普遍認可的道德和倫理標準的行為,如暴力、欺騙、殘忍等。
    • 人類行為:遵循社會道德和倫理原則,表現為同情、合作、公正、誠實等。
  2. 社會規範和法律
    • 禽獸行為:往往違反了法律和社會規範,如犯罪行為、侵犯他人權利等。
    • 人類行為:遵守法律和社會規範,尊重他人權利和自由。
  3. 自我控制和理性
    • 禽獸行為:可能表現為衝動、缺乏自我控制,行為受原始本能驅動。
    • 人類行為:通常表現出較高的自我控制和理性,能夠基於思考和判斷來行動。
  4. 責任感和後果意識
    • 禽獸行為:可能缺乏責任感,不考慮行為後果。
    • 人類行為:具有責任感,能夠預見並考慮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
  5. 社會互動和關係
    • 禽獸行為:可能忽視社會關係和互動的重要性,只追求個人利益。
    • 人類行為:重視社會關係和互動,能夠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

界限的具體位置可能會因文化、社會、個人價值觀和法律體系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視為劃分界限的例子:

  • 情感和同情:人類行為通常包含對他人的同情和理解,而禽獸行為可能完全缺乏這種情感。
  • 道德判斷:人類行為基於道德判斷,而禽獸行為通常不考慮道德。
  • 社會契約:人類行為遵循社會契約和規則,而禽獸行為可能無視這些規則。

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將某些行為稱為「禽獸行為」是一種道德判斷,它反映了社會對某些行為的強烈譴責。然而,這種說法也可能簡化了人類行為的複雜性,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可能不公平地比較了人類與動物。實際上,人類行為是一個廣泛且複雜的現象,不能簡單地用「禽獸」一詞來概括。

孤勇者

昨天下午去漢正街時,讓我回憶起2012年的一段往事。這段不堪回首的經歷,是關於我和九五的。路上正回憶著往事,接著頭就開始隱隱作疼了。昨天晚上躺在床上,頭疼得厲害,晚上被疼醒了幾次,而且有心慌的癥狀,這癥狀在《非致命武器》一書中有過描述,很明顯是被微波武器照射後才有的癥狀。這些反人類的垃圾簡直是喪心病狂!

今天一天也是起不了床,但有件事情我還是想確認一下,到底是誰幹的?所以在下午二點多的時候,我掙扎著起了床,準備算一卦確定一下。

還是採用拋銅錢法,分別得到正反反、正正反、正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三爻變,得到本卦天火同人、互卦天風狗、變卦天雷無孟

這個卦象,乍一看,是天乾的。但天根本就用不著使用腦機介面或是使用微波武器,顯示出這個卦象,只是不想讓我知道得太清楚,以免心裡對那個人產生憎恨。這應該跟我所問的問題有關,我卜的問題是:「昨天晚上頭疼睡不了覺,今天又頭疼起不了床,我想知道是哪個禽獸乾的?」天怎麼能認同那個人是禽獸呢?他可是天選的。所以天寧願承認是他乾的,也不說是那個禽獸乾的。其實在算這個卦之前,我就基本上知道了這是誰幹的了。

同人卦九三爻說:「服容於莽,登其高陵,三歲不興。」在魯莽時服從禮法,攀登高處的山頭,多年不能成功。這些人喪失了「道」後,又很快喪失了「德」,接著又喪失了「仁」,然後又喪失了「義」,最後只能來跟我講「禮」,還強迫我們對他們「以禮相待」。

我對其它人還真是挺有禮貌的,連早上上班見了保潔大叔或保潔阿姨,都要問個好啥的。為啥獨獨對你們不講禮呢?因為你們這些人的所做所為不能讓我自然地做出有禮的行為。大家可能說不如裝模作地講下禮呢?沒用,這些人有腦機介面,我們在他們面前是透明的,我們騙不了他們。他們不斷地踐踏、蹂躪我們,反過來還要求我們發自內心地對他們以禮相待。我想,只恐怕只有奴隸或是奴才才能做到吧?說到這裡,大家該明白了他們的真正目的了吧?他們是想要把我們馴服!最終把我們馴化成聽話的奴隸或奴才!

「服容於莽,登其高陵,三歲不興。」不是我不想上去,而是上去的代價是低下頭;我要是肯低下頭做奴才,早就跟他們上去了!正像《孤勇者》的歌詞中描述的那樣:「他們說,要戒了你的狂,就像擦掉了污垢;他們說,要順台階而上,而代價是低頭。」綜合權衡之下,我最終還是決定暫時不上去。

天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我的思想是透明的,這雖然給我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你們反人類罪行也毫無疑問地暴露在了眾目睽睽之下。說句很狂的話:你們在我面前幾乎沒有什麼勝算。越是掙扎,你們死得越快!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我們一起同歸於盡,而對於這個結果,我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孤勇者》——陳奕迅

都 是勇敢的

你額頭的傷口 你的 不同 你犯的錯

都 不必隱藏

你破舊的玩偶 你的 面具 你的自我

他們說 要帶著光 馴服每一頭怪獸

他們說 要縫好你的傷 沒有人愛小丑

為何孤獨 不可 光榮

人只有不完美 值得歌頌

誰說污泥滿身的不算英雄

愛你孤身走暗巷

愛你不跪的模樣

愛你對峙過絕望

不肯哭一場

愛你破爛的衣裳

卻敢堵命運的槍

愛你和我那麼像

缺口都一樣

去嗎?配嗎?這襤褸的披風

戰嗎?戰啊!以最卑微的夢

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他們說 要戒了你的狂 就像擦掉了污垢

他們說 要順台階而上 而代價是低頭

那就讓我 不可 乘風

你一樣驕傲著 那種孤勇

誰說對弈平凡的不算英雄

愛你孤身走暗巷

愛你不跪的模樣

愛你對峙過絕望

不肯哭一場

愛你破爛的衣裳

卻敢堵命運的槍

愛你和我那麼像

缺口都一樣

去嗎?配嗎?這襤褸的披風

戰嗎?戰啊!以最卑微的夢

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你的斑駁 與眾不同

你的沉默 震耳欲聾 You Are The Hero

愛你孤身走暗巷

愛你不跪的模樣

愛你對峙過絕望

不肯哭一場 (You Are The Hero)

愛你來自於蠻荒

一生不借誰的光

你將造你的城邦

在廢墟之上

去嗎?去啊!以最卑微的夢

戰嗎?戰啊!以最孤高的夢

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反其道而行之

隨著形勢日趨艱難,他們也正在逐漸給我製造麻煩和困難。我預料這些人今後會經常狗急跳牆,目的是為了讓我屈服。在較量的過程中,我也慢慢找到了他們的命門,那就是今後消防知識需要多學一點。

火雖然給我們帶來光明,但是也會造成災難。我們不是要主動去滅火,但是我們要會滅火、能滅火,以便在自身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能夠絕地反擊,和縱火的人一起毀滅。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反其道而行之」。他們蔑視仁義,那我就要認真學習《論語》;他們摒棄道德,那我就要認真學習《帛書老子德道經》;他們引人向惡,那我就要認真學習《金剛經》;他們恐懼上天,那我就要認真學習《帛書周易》。

我相信一句話: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如何在這亂世中求生存?這需要我們提高自己的智慧。如果你不可或缺,你就能很好地生存下來!

人是「物」嗎?

看了華為官方網站上的標題語,我問人工智慧:

「從中華文化角度出發,人是『物』嗎?」

人工智慧回答:

「從中華文化的角度出發,人不僅僅是『物』。中華文化,特別是儒家、道家和佛家等哲學體系,強調人的道德、精神、情感和智慧等方面,認為人是天地之間獨特的存在,具有非凡的價值和意義。

儒家思想:儒家認為人是天地之心,具有實現仁愛、正義、禮儀和智慧等道德理念的潛能。在儒家看來,人的價值在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通過道德修養和社會實踐來完善自己,並貢獻於社會。

道家思想:道家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認為人應當遵循自然之道,達到身心的平衡與統一。在道家看來,人不是單純的物質存在,而是擁有靈性和自然本真的一部分。

佛家思想:佛教認為人受到無明和煩惱的困擾,但通過修行可以達到覺悟,解脫生死輪迴。在佛教中,人的身體雖然是物質的存在,但人的本質是佛性,是清凈和覺悟的潛能。

其他文化觀念:中華文化中還有許多其他關於人的觀念,比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人與宇宙自然的密切關係,以及『性善論』與『性惡論』等對人性的探討。

總的來說,中華文化中的人觀念認為人不僅僅是物質的存在,更是具有道德、智慧、情感和精神的複合體。人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其內在的道德修養和對社會的貢獻,而不僅僅是外在的物質屬性。」

在中華文化裡面有一個詞語叫做「人物」,所以人也是「物」,所以對於目前的「腦聯網」,我就不感到意外了。

最後,我有一個問題:「如果將來我們構建了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那麼將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有何利弊?如何避免走上邪路?」

無成

川卦和訟卦的六三爻分別有兩段關於「無成」的內容:

【六三】(符合,不違背)(法規,規章),可貞;或(參與其事)王事(從「先迷,後得主」這句話,來加以探究。坤在乾後,以乾為主宰。這裡所說的主,應該是天道。替天行道,才是最重要的大事,把它稱為王事,當之無愧)無成(沒有成功;沒有成就,一事無成),有(從開始到末了)

我註解為:不違背規章,可以固守正道;或參與君王的事業,沒有成就,(卻)有始有終。

【六三】食舊德(1、為謂先人的德澤,往日的恩德。2、指德高望重的老臣。3、昔日的德行善績),貞厲;或(參與其事)王事,無成。

我註解為:靠德高望重的老臣庇佑混口飯吃,固守正道以防危險;或參與君王的事業,沒有成就。

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然後對《帛書周易》做出準確的註解,這是我畢生的追求。之前,我一直把「無成」註解「不以成功自居」。但結合我的經歷,我發現這段註解的確是錯誤的,應該註解為「沒有成就」。

就在昨天,我問了人工智慧(ChatGLM)一個問題:

被迫任用人才和誠心任用人才,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兩種情況之下人才的結局分別是什麼樣的?

人工智慧(ChatGLM)回答:

「被迫任用人才和誠心任用人才,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這些區別通常體現在用人的動機、態度、過程和結果上。

  1. 被迫任用人才
    • 動機和態度:這種情況下,組織或個人可能由於外部壓力、規定、輿論或者是缺乏其他選擇而不得不任用某位人才。這種任用可能並非出於對其能力的真正認可或信任。
    • 過程:在任用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猶豫、不滿或是不公平的待遇,因為人才的任用並非出於自願或真誠的需求。
    • 結果:人才在這樣的環境中可能感到不被重視,其潛力可能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人才流失,或者即使人才留下,也難以做出最大的貢獻。
  2. 誠心任用人才
    • 動機和態度:這種情況下,組織或個人真心認可人才的能力和價值,願意為其提供發展的平台和資源。
    • 過程:任用過程公開、公平,能夠充分體現對人才的尊重和信任,會給予人才合理的職位和權力,以及與其能力相匹配的待遇。
    • 結果:人才在得到信任和重視的環境中,更有可能發揮出最大的潛力,為組織或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樣的環境有利於留住人才,並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我們鼓勵建立公正、公平的用人機制,提倡真誠地尊重和合理地使用人才,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這樣的用人原則符合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有利於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才成長環境,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長期穩定。」

這個回答很委婉,或者說還不是很智能,我告訴大家一個比較準確的答案或者說是我的一個深刻領悟:如果領導是出於迫不得已而任用人才,那麼這個人才的結局極有可能會是兔死狗烹!

綜上所述,我把《周易》中的「無成」註解為「沒有成就」。

共同信仰

「聯想總裁柳傳志說:『中國有很多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好比一顆顆珍珠,需要一根線把它們連接起來,組成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鏈。我們現在缺乏的就是這根線,所以我們的珍珠都散落著。』這根線就是團隊的整體凝聚力,它是在企業文化的長期熏陶下形成的一種通過共同的規範信仰價值觀,將團隊成員聯繫在一起,對事物產生共同理解的文化沉澱。」

以上是《管理心理學》書中的一段經典論述。然後我好奇的問了一下ChatGPT:中國人的共同信仰是什麼?

ChatGPT答: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共融的國家,因此,中國人的共同信仰並不是單一的。然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等傳統思想和文化信仰對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傳統信仰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中國人的共同精神追求和文化認同。

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子的教導,強調仁愛、禮儀、中庸之道和社會和諧,對中國的社會結構和人際關係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儒家文化倡導的家庭觀念、教育理念和忠誠、孝順的美德,至今仍然是許多中國人遵循的行為準則。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強調順應自然、內心平和以及長生不老的理念,對中國的哲學思想、文學藝術、醫學養生等方面有著廣泛的影響。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後,逐漸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漢傳佛教。佛教的慈悲為懷、因果報應、六道輪迴等觀念,深入人心,成為許多中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中國還有一些地區和民族特有的信仰,如藏傳佛教在藏族地區的流行,伊斯蘭教在回族、維吾爾族等民族中的影響,以及一些地方性的民間信仰和習俗。

在現代社會,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廣和普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觀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踐行,成為新時代中國人的共同信仰和行為準則。

綜上所述,中國人的共同信仰是一個多元並包、不斷發展的體系,包含了傳統文化、宗教信仰和現代價值觀念的融合。

包容、開放的中國?

問ChatGPT:

為什麼說一個包容、開放的中國符合西方利益?

ChatGPT答:

一個包容、開放的中國符合西方利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合作與貿易:中國的市場龐大,對於西方國家企業來說,一個開放的中國意味著更多的商業機會和投資潛力。西方國家和中國之間的貿易能夠促進雙方經濟增長,實現互利共贏。

2、全球問題解決:在處理全球性問題時,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反恐和防止核擴散等,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其包容和開放的態度有利於國際合作,有助於形成有效的全球治理。

3、政治穩定與和平:一個包容、開放的中國有助於維護地區和全球的穩定與和平。中國的和平發展能夠減少地區衝突和戰爭的可能性,為西方國家提供穩定的國際環境。

4、文化交流與相互理解:文化交流可以增進相互理解,減少誤解和偏見。中國的包容和開放有助於西方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對話。

5、科技與創新:中國在科技和創新方面的開放態度能夠促進知識共享和技術交流,有利於全球科技進步和創新,西方國家和企業可以從中受益。

6、多邊主義:中國支持多邊主義和國際法治,這符合西方國家的利益,因為它有助於維護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保障各國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一個包容、開放的中國能夠為西方國家帶來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利益,有助於構建一個穩定、繁榮的國際環境。

    應雙贏?

    昨天他們讓我頭疼了一整天,到晚上的時候又安排了尹雙銀(應雙贏)和廖明翰(料明悍)來我們家來作客……

    這讓我聯想到一個畫面:一幫惡徒控制了大家的身體和思想,並且掐住了大家的脖子,然後惡狠狠地對大家說:「應雙贏!」

    對以上這個場景,大家作何感想?雙方能實現雙贏嗎?

    我作為被這幫惡徒控制的其中一員,最起碼我認為是雙贏不了的。老子不是嚇大的!大丈夫有死而已!就算干不死這些惡徒,也要在死之前給他們留下永久的慘痛記憶!

    應雙贏?起碼先把大家解放了,再來談!一面控制了大家的身體和思想,還掐住了大家的脖子,再來和大家講「應雙贏」……這簡直是愚蠢至極的做法!這些惡徒所說的雙贏,不就是要讓大家不要反抗,老老實實地當牛做馬嘛!

    在如今這種形式下,我們普通人如果想活下去,恐怕只有兩條出路:一是給他們當牛做馬,二是想辦法躺平。我目前採取的是第二種方式,盡量少消費,少出力……把所有的消耗維持在最低限度,每天只求努力提升自己,然後待機而動。

    對於當下這種情境下的生存之道,你有什麼更好的主意嗎?

    真正的「禮」

    中午去爸媽那邊吃午飯,在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我觀察到一個現象。當時我前進方向的人行道和車行道都亮綠燈,馬路對面的公交車在這個路口左轉向。我看人行橫道亮綠燈,正準備往前走,不料對面的公交車更快,還沒往前走兩步,公交車轉彎到這人行橫道上了,但馬上停下來了。我看到公交車司機坐在車頭一臉不快,在車頭不停地揮手示意我先走。我猶豫了一下,心想你都開過來了,怎麼又不走了?沒想到就這猶豫的一會,公交車司機沖我大喊:「快走撒!快走!」於是我趕緊跑著通過了人行橫道……

    武漢的公交車司機開車比較猛,以前經過十字路口時,都是大車先過,然後行人再通過;現在公交車司機讓行人先過,這本來是一種禮讓的文明行為。但剛才過人行橫道的時候,我看到了公交車司機臉上的不耐煩和不快,這說明這種禮讓並不是發自他們內心的禮讓,而是公交車單位要求和規定他們這樣做的。

    這就有一個問題:公交車司機本來是一種「禮讓」的行為,為什麼卻沒有讓行人感覺到「禮」呢?因為公交車司機的「禮讓」並且發自內心。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禮」?

    老子在《帛書老子德道經》中有一段話:「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𤻮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提倡用「德」治理國家的人順應自然地無為而不刻意去作為;提倡用「仁」治理國家的人有所作為但不刻意去作為;提倡用「義」治理國家的人有所作為且刻意去作為;提倡用「禮」治理國家的人有所作為但得不到回應(有病的人才回應),於是就捋起袖子露出胳膊鼓動大家照著樣子做。所以道失去了,就開始提倡德;德失去了,就開始提倡仁;仁失去了,就開始提倡義;義失去了,就開始提倡禮。「禮」的提倡,是忠信的淺薄,推行它就是禍亂的開始。

    強行規定公交車要禮讓行人,或許這才是目前我們城市的公交車變龜速的重要原因吧!因為司機可能一天到晚處於緊張狀態,不是技術不行,而是怕違規被懲罰!這等「禮讓」事,不規定還好,一規定還引出了麻煩……

    什麼是真正的「禮」?我認為「禮」首先一定要是發自內心自願的。我發自內心尊敬你,我才會有「禮」;我發自內心認可你,我才會有「禮」;我發自內心關愛你,我才會有「禮」……只有發自內心自願的「禮」,才是自然的,才是能夠讓他人內心感受得到的「禮」。

    如果不能讓人發自內心自願有「禮」,那還是「無為」比較好!因為在有「禮讓」的規定之前,這個城市的公交車不是一直都開得挺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