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同人13+

同人:(会合、聚集)人于(周代距王城百里谓之郊,三百里谓之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人》卦象征与人聚合:在旷远的原野与人聚合,亨通,利于涉越大河巨流,利于君子守持正固。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彖传》说:与人聚合,譬如柔顺者处得正位、守持中道又能上应刚健者,所以能够和同于人。和同于人,强调“在宽阔的原野与人聚合,可获亨通,利于涉越大河巨流”,这是表明刚健者的求同心志在施行。禀性文明而又强健,行为中正而又互相应和,这是君子聚合于人的纯正美德。只有君子才能会通统一天下民众的意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象传》说:天、火相互亲和,象征与人聚合;君子因此领悟要同类而相族聚,判別事物的情况。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出门与人聚合,无害。(走出门与人聚合,打破门户之见,不分亲疏远近,求同存异,其行为大公无私,符合同人卦的卦义,所以没有咎错。)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责罚、怪罪)也!

《象传》说:出门与人聚合,又有谁会怪罪呢!

【六二】同人于宗,吝。

在宗族内部与人聚合,会有恨惜。(同人卦中,五个刚爻都想与六二柔爻相聚合,而六二只想亲近位于君位的九五,违背了同人卦“同人于野”的精神,有“同人”褊狭之象,未免憾惜,所以称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象传》说:“在宗族内部与人聚合”,这是导致“恨惜”之道。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潜伏兵戎在草莽间,登上高处察观形势,三年没有采取行动。(六二本可以与九三相亲相比,却舍近求远,专门攀附九五结好,这引起了九三的忌恨。九三欲夺取与九五正应的六二,其横亘于六二、九五之间,埋下伏兵,伺机而动,但忌惮九五实力雄厚,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如此过了三年,仍然没有采取行动,所以爻辞中不言结果)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象传》说:“潜伏兵戎在草莽间”,是因为敌人刚强;“三年没有采取行动”,怎敢冒然行动呢?

【九四】(追逐、进攻)(城池的墙垣),弗克攻,吉。

进攻敌方城墙,未能攻克,吉祥。(此爻阳刚而居阴位,不中不正,有刚阳之质而兼具阴柔之德;处上卦之下位,与初九不能成正应,势单力孤,故于攻而不胜之时能反躬自省。九四与初九不应,也想与唯一阴爻六二相聚合,但被九三所阻隔,九四居于九三之上,所以说“乘其墉”,也想以武力争取六二。九四攻而不能取,自知行为不合理,所以反躬自省,及时回归于正道,因面能得吉祥。)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标准权衡器)也。

《象传》说:“进攻敌人城墙”,意思是未能攻克;它的“吉祥”之处,则是困陷不通时能够回过头来权衡。

【九五】同人,先号(táo,同“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与人聚合,先是号啕大哭,然后欣喜欢大笑,(原来是)大军攻克了敌人,志同者相遇会合了。(此爻阳居阳位,刚阳之气充盈,又居上卦之正中尊位,故而得中得正,阳刚而中正;然虽与本卦之唯一一阴爻六二成相应关系,却为九三、九四相阻隔,所以九五为之痛哭。为了争夺阴爻六二,九五准备与九三、九四作战,而九三、九四终究因为实力不足、行为不合义理而退避。九五最终能战胜九三、九四而与六二聚合,所以破涕为笑。)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象传》说:与人聚合时起先痛哭号咷,说明九五中正诚直;大军相遇,说的是九五与敌对者交战获胜。

【上九】同人于(周代距王城百里谓之郊,三百里谓之野),无悔。

在荒远的郊外与人聚合,没有悔恨。(此谓上九居卦终极,“同人”道穷,遂有处于荒外、难觅同志之象;但远避内争,超然自乐,也不觉悔恨。)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象传》说:“在荒远的郊外与人聚合”,说明上九与人和同的志向未能实现。

作者: 张津东

群而不党,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