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經48-聞道者日雲

為學者日益,(接受)道者日(通「芸」,眾多),雲(而)(通「又」)雲,以至於無為(1、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2、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無為而無以為。

取天下也,恆無事(順其自然,不妄生事端)(待,等到)(將,將要)有事(指軍事,即用兵)也,不足以取天下。

註解:

做學問的人日漸增加,接受「道」的人日漸增多,(做學問和接受「道」的人)多了而且又越來越多,以至於我順其自然地無為,無為到沒有什麼可以去刻意作為的。

取得天下,常常要順乎自然,不妄生事端;待到將要用兵打仗了,就不足以取得天下。

德經47-弗為而成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通「窺」,窺察)於牖,以知天道。其出(mí,更加)(多,指差距大),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實際地做)而知,不見而(通「明」,明白),弗為而成。

註解:

不用走出門戶,便可推理知曉天下的狀況;不用窺察窗外,便可了解宇宙「天道」的運行規律。生出的(慾望)越遠離(道),智慧和認知就越少(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

所以有道德的統治者不用親身實踐,就能知曉天下的運行規律;不用親眼去看,就能明白天下的運行狀態;不用親力親為,就能功成事遂。

德經46-知足之足,恆足矣

天下有道,(què,退還;拒絕;迴轉;去除)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距國百里為郊)

(1、辠,犯法也。2、過失;錯誤)莫大於(能夠;可以)(欲,貪慾也。——《說文》)(遭難、受害)莫大於不知足,(jiù,咎,災也;災禍)(cǎn,慘痛;傷痛)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註解:

天下治理有「道」,(就可以做到太平安定,)能走的馬都退還(到田間)產糞肥田;天下治理無「道」,(連懷胎的母馬也要送上戰場,)戰馬在郊外的戰場生下馬駒子。

最大的罪過莫過於能夠放縱自己的貪慾,最大的禍患莫過於不知道滿足,最慘痛的災禍莫過於貪慾得到滿足。

所以知道滿足的富足,永遠是富足的。

德經45-請靚可以為天下正

大成(好像)缺,其用不(敝,破舊;棄;敗壞。巾,以衣被車謂之巾;這裡指巾車,即有帷幕的車子);大盈若𥁵(沖通「盅」,空虛。《玉篇•水部》:沖,沖虛。皿通「盈」,滿器也),其用不𡩫(qióng,同「窮」,貧窮;盡)

(爽快,坦率)(qū,彎曲;屈服;嘴笨;戛然而止的樣子;盡,窮;短縮),大巧如(zhuō,笨拙,不靈活;粗劣;粗俗;短淺;倒霉;質樸無華),大贏如(nèn,內心的怒火)

(zào,同「躁」,動)勝寒,(jìng,1、通「靜」,幽靜)(jiǒng,1、光、光亮、明亮。2、熱)(1、求。2、通「情」,情況,實情)(通「靜」,使安定)可以(使)天下(治理)

註解:

大的成就好像欠缺,它的作用可以使後代事業不敗壞;大的盈滿好像虛滿,它的作用可以使後代功業不窮盡。(人道忌全,天道忌滿。若業必求全,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大的直率,好似婉轉(以迂為直);大的靈巧,好似笨拙(大智若愚);大的勝利,好似內火中燒(使對方生出報復之心)。

躁動能克服寒冷,幽靜能克服(太陽的)光熱,求得局面安定(平靜正常,沒有波折或騷擾)可以使天下得到治理。

德經4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名與(品格、修養;品格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它決定了這個人回應人生處境的模式)孰親?身與貨孰(重,與「輕」相對)?得與亡孰(損害,禍害)?甚愛必大費,多藏必(深,重zhòng,濃,多)(失去)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註解:

名聲和品格比起來哪個更親切?品格和財貨比起來哪個重要的多?得到名利和喪失品格比起來哪個更有損害?過於愛惜名聲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過多積斂財貨必然會失去很多(別的東西)。

所以知道滿足才不會遭受屈辱,知道適可而止才不會有危險,如此才可以保持長久的平安。

德經43-五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

天下之至柔,馳騁(形容自由地或隨意地到處走動)於天下之致堅;無有入於無間,(1、五,即𠄡;從二,從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錯,陰陽在天地之間交午也。2、假借為「吾」,我)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

不言之(訓誨、誘導),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註解:

天下最柔軟的力量,可以自由隨意遊走於最堅硬的事物之間;無形的力量能夠透入並影響到沒有間隙的事物,(陰陽在天地之間互相交錯,兩股力量互相制衡,)我因此認知到「無為」是有益的。

實行不用言教的身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榜樣,對人進行教育),發揮無為的益處,天下很少有人能做到啊!

德經42-強良者不得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叄,通「參」),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通「沖」,猛烈地撞擊)氣以為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𥞤,而王公以自名也。(不)(或,有也——《小爾雅·廣言》)敗之而益,益之而敗?

故人之所教,夕(選擇)而教人。

故強(良善;百姓)者不(助動詞。能,能夠)(歸天),我將以為(學,教也)(通「甫」,開始)

註解:

「道」創立了渾沌未分的和合一體,混沌未分的和合一體分化產生了陰(地)和陽(天),陰(地)和陽(天)互相參合進而形成第三種「參和「的狀態,天下萬物就在這種「參和」的狀態中產生。萬物附靠陰(地)生存而喜向陽(天)生長,陽陰在互相激蕩中得以調和。

天下所厭惡的,只是「孤」、「寡」、「不𥞤」,但是王公用以自稱。不有點減損它卻反而得到增益,增益它卻反而得到減損的意思?

先輩們用來教導我的,晚些時候我也選擇用它來教導眾人。

強迫良善的人不能夠歸天(宇宙人生如同旅途,最終我們都將踏上歸途,道家視死如歸),(這一點)我將作為教導眾人的開始。

德經41-有生於無

(1、相反的,對立的。2、通「返」,返回,回歸。3、反覆。4、往返於……之間)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註解:

往相反的對立面轉化,然後物極必反又返回,如此不斷地循環往複發展,這是道的運動規律;柔弱微細,這是道的作用方式。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德經40-大音希聲

上士(聽說;知道)道,(jǐn,1、通「謹」,慎也。2、通「勤」,努力從事)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通「忘」);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

是以建言(通過口頭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見)有之曰:明道如(1、通「拂」,逆,違背。2、「弗」的意思是不;「貝」指古代用貝殼做的貨幣;上下組合成「費」指不要錢財,這與世俗的觀念相違背),進道如退,(平,平坦)道如(瑕疵;毛病;缺點)

上德如(泉出通川為谷,泛指水流),大白如(污黑),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質真如(改變,違背)。大(方正,人行為、品性正直無邪)(通「愚」。1、戇,愚蠢,側重於迂直、不知變通。2、欺騙、矇騙。)大器(可堪大用能擔負重任的人)免成(「免」有三重意思:1、同「勉」,勉勵,努力。2、脫掉,脫落。3、不被某種事物所涉及。再結合上下文合起來的意思是:真正的大器是通過自身努力脫掉愚昧之後渾然天成,非人為造就),大(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說文》)(假借為「稀」,稀少,罕見)(聲,說出來讓人知道,揚言,宣稱)

天象(指日月星辰在天幕上有規律的運動現象)(通「形」,形容,形體),道褒,穿著寬大的衣服)(通「明」,明白;懂得)。夫唯道,善(滋生)且善成。

註解:

悟性好的人聽說了道,保持謹慎且能夠努力地去踐行;悟性一般的人聽說了道,像是記住了又像是忘記了;悟性差的人聽說了道,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稱之為「道」了。

因此有人提出建言說:光明之道好似(與世俗相)逆背;進取之道好似後退;平坦之道好似多纇節。

最崇高的德,好像水流一般謙卑處下(尚德者虛懷若水流,不以功自恃,視有若無,道自來居);最純凈的潔白,好像滿是污黑(真正高潔廉明的,往往是被栽贓和污名化的);最寬廣的德,好像仍有不足(正是因為上士功成而不居,永遠不滿足,雖然德廣,仍覺不足,才能道蒞天下,德化於世);最具建樹的德,好像偷偷摸摸(修道建德,出於自然,不求人知,偷偷去做,生怕被人發現,陰德報得厚);最純真的品質,好像變化無常(修道之人質樸純真,純任自然,其本性至真,反而好像變化無常)。最大的方正是不愚蠢(知變通)且不被矇騙,能擔負重任的人是通過自身努力脫掉愚昧之後渾然天成的,(這些)振聾發聵的心裡話很少有人說出來。

天象沒有固定的形態,「道」像被寬大的衣服包裹一樣讓人無法看懂。這隻有「道」,善於滋生萬物並且善於成就成物。

德經39-昔之得一者

昔之得(1、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2、陽。2、純。3、全。4、同。5、合。這裡的意思為:和合)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níng,安定;平靜),神得一以(同「靈」,靈驗),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糾正;改正;匡正),其(推極、窮究)(出)也。

胃天毋(同「以」,因為,由於)清,將恐(「艹」就是一橫把二豎連串起來,即連貫起來的意思。「連」有二個意思,一為相接;二為聯合。連貫起來就是聯接);胃地毋已寧,將恐發;胃神毋已霝,將恐歇;胃浴毋已盈,將恐渴;胃侯王毋(同「以」,因為)(原因,緣故)高,將恐(jué,通「蹶」,跌倒)

(倘若,假如)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孤、寡、不𥞤,此其賤(1、承接上文得出結論,相當於「則」、「就」。2、作為賓語前置的標誌,相當於「是」)(同「歟」)!非也?

(求取;獲得)(shuò,屢次)(讚許,獎賞)無與。是故不欲祿(祿,福也)祿若玉,(luò,山上的大石)硌若石。

註解:

往昔曾得到「和合」的有:天得到「和合」而清明,地得到「和合」而寧靜,神得到「和合」而靈驗,河谷得到「和合」而充盈,侯王得到「和合」而使得天下得到匡正,這是窮究出的。

說天不是因為清明,恐怕要塌陷而與地聯接成一體;說地不是因為安寧,恐怕要發生地震或火山噴發;說神不是因為靈驗,恐怕要歇菜;說水谷不是因為充盈,恐怕要乾涸;說侯王不是因為被人們所尊貴的原因而身居高位,恐怕要栽跟頭。

所以倘若要想被尊貴就要以地位卑賤的人為根本,倘若想要居高位就要以底下的人為根基。因此侯王自稱「孤」、「寡」、「不𥞤」,這是其把卑賤的人看做是根本!不是嗎?

所以追求屢次獲得讚賞,最終卻得不到讚賞。所以不想要福祿如寶玉,而想要平凡如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