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幹部的一點自我認知

下面根據我的工作經歷來說一點我對「幹部」這一角色的個人體會。

作為幹部最重要的是:既要把自己當人看,也要把部屬當人看。人具有感恩心和愛人之心。首先要有感恩心,要感謝部屬的辛苦付出,肯定他們的貢獻;其次要有愛心,要尊重部屬,善待部屬,同情他們的難處;最後要有仁心,以仁愛之心去輔助部屬,成就部屬,想辦法解決他們的困難,想辦法協助他們完成目標。只有幹部自己做到了這些,你才有資格去要求部屬。

再一個是要虛心,要能接受批評,並善待提出批評的人。柏拉圖曾說過:「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溫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如果溫和的批評也不被允許,沉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許,讚揚不夠賣力將是一種罪行。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基本上就是謊言。」

什麼是烏合之眾?

一百多年前的一幕:譚嗣同等被押赴刑場時,路邊圍滿看熱鬧的群眾,他們往譚等人身上扔爛菜葉臭雞蛋,吐口水,義憤填膺地痛罵他們是賣國賊……

被斬時,興緻勃勃地圍觀群眾中,有很多拿著事先準備好的饅頭,準備蘸血吃……

當時譚嗣同被用鈍刀「鋸」了三十多刀才死的,這過程是痛入骨髓的。但圍觀群眾的表現,應該是讓他更為心痛,悲涼……

「本愛丘山」的寥寥數語讓人背脊寒顫!無數冰山排山倒海回返寒武紀!

烏合之眾的愚昧是罪惡的深淵,或許連上帝也無力拯救!無力把他們從沼澤中拽出!最深的深淵是烏合之眾們無法看清自己身陷泥沼、以及與外部世界的關係,烏合之眾被無知愚昧固化,被無情循環操縱,分不清是是非非,反而反噬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引領光明、用生命祭獻光明的人,把那些用生命朝拜真理的人看成十惡不赦的敵人,從而自掘更深的墳墓、更深的深淵!

一切滑向深淵的墜落皆是烏合之眾自己賦予的!一切救贖不是他人也不是個體英雄造就,是自己,自我救贖往往遙不可及!

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STATE OF MIND:超人類主義下的二元分裂世界

前言

如果一款遊戲,試圖向你灌輸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這些高深的學問,你是否會覺得無所適從?

這或許就牽扯到遊戲的媒介作用,它是不是一定就要指向娛樂性呢?那倒不一定,不同的開發者對於遊戲介質的思考是不一樣的,跟他們自身的認知和價值取向表達有關。因此,這個問題到不必過於糾結。作為玩家的我們,自然能潛移默化地抓住一些東西,這在傳播效力中並不少見。

Daedalic Entertainment 的新作 State of Mind 看似有著故弄玄虛的主題,但實際上,它所要探討的點並不高深,不過是藉以不同的角度或者更淺顯的方向來展開對晦澀主題的探討。比如,人生的價值、分裂和統一的二元命題等。

超人類主義

STATE OF MIND 直譯過來是心境、思想狀態的意思,暗含了遊戲對於思維意識上的表達訴求。

它的設定特殊之處在於,遊戲通過存儲在實體介質的記憶作為人生價值的衡量標準,浸透著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的哲學思想。

在近未來的2048年的柏林,人類的身體和意識,從虛擬到現實,皆被「公司王國」(corporatocracy)所掌控。

乍看之下,STATE OF MIND 引入了一些很陌生、很奇詭的概念,他們對於玩家理解遊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如,「超人類主義」。「超人類「意味著,超越人類自身的極限。因此,它的主訴求是通過改進人類自身條件,尤其是希望開發和製造各種廣泛可用的技術來消除殘疾、疾病、痛苦、衰老和死亡等不利於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消極問題。同時,技術對於人類發展的危害,也包括在研究方向之內。

又比如,「公司王國」,這是一個由全球正義運動(Global Justice Movement)支持者發明的新詞,用來形容屈從於組織實業壓力的政府。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一個凌駕於傳統體制之上,具有超然地位的巨大壟斷體,從經濟到政治都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這兩個概念之間有一種從屬關係,即「公司王國」作為強大的實體,對於人類生存的影響,也就是前者對於「超人類主義」的具體實踐。

由此看來,這個高級的背景可以分解為:當政府屈從於寡頭(「公司王國」)之後,不再是傳統認知上的秩序維護者和民眾福祉的保障者,反而藉由「公司王國」的技術實力,引領人類和社會朝著新的方向發展。

但是,它的影響同樣作用於正、反兩個方面,當公民的個體價值、生活意義全被封裝在物理介質當中,那麼,這究竟是好還是壞?是整體利益的提升還是禁錮民眾的自由思潮呢?超人類主義在探討改進人類基礎素質之外,也同樣對新技術帶來的危害表達了聚焦。

二元分化世界

以上只是一個方面,它代表了遊戲不可妥協、不可將就的部分,開發者認為遊戲能夠承載更多的東西。

回到現實,我們同樣對遊戲有接地氣的需求,比如,玩法和娛樂性。一旦我們撕開這些讓遊戲蒙上的神秘色彩的標籤,STATE OF MIND 實際上是一款泛科幻類型的 3D 冒險遊戲,同時還加入了驚悚元素(thriller)。

STATE OF MIND 包含兩個分裂的世界。一個是數字網路空間(cyberspace),一切都是那麼光鮮亮麗,代表著烏托邦(utopian);而另一個則是現實世界——混亂黑暗,充斥著反烏托邦(dystopian)的思潮。

「這是一個二元分化的世界,在反烏托邦的現實柏林,有著不完美的角色。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完全相反的世界形態。「為遊戲劇情執筆的德國作家 Martin Ganteföhr 指出。

玩家扮演的角色理查德•諾蘭(Richard Nolan)是來自柏林最大的媒體工作室之一 Voice 的首席記者,同時也是一位父親。儘管他的職業生涯看似非常成功,但是,個人生活卻一團亂麻:他愛上了一個已婚的女人。遊戲開始於一場重大的事故,諾蘭與同事對此展開調差,最終卻發現受困於醫院。結果顯示,所有人都是由於大腦遭遇黑客攻擊,而引發了健忘症。

諾蘭從開始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分裂性之外,就便開始積極地尋求拯救之法。他的目標與家人團聚,尋回自己失去的記憶。在冒險的過程中,他逐漸意識到,這並不僅僅只是關於他自己,而是關係到人類的未來。

STATE OF MIND 有多達6個角色可玩,這大概算得上多角色操控遊戲的一個極限。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動機和故事,而彼此之間的關聯又造就了群像式的體驗。比如,其中的女性角色 Lydia,則跟諾蘭有染。

外媒 Gamereactor 曾在去年5月發布了遊戲的初體驗文章,他們指出,玩家在遊戲中探索、解謎時,會使用到角色切換,並同時與不同的對象交互。「隨著遊戲的推進,玩家可以黑入(hack)無人機、技術設備等。「

據悉,STATE OF MIND 的時長約有20小時,故事的進展會遇到很多「分岔」,也就意味著,玩家必須做出自己的決定,最終的結局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多樣化。

在哲學化大背景的覆蓋之下,STATE OF MIND 融入了更多寬泛的議題,使得整款遊戲呈現出一種 The Matrix (《黑客帝國》)和 Black Mirror (《黑鏡》)的即視感。

Low-poly

除此之外,STATE OF MIND 在美學上亦有著不俗的追求,更好地服務遊戲的主題。

遊戲整體採用了 Low-poly 低多邊形美學,並吸取了賽博朋克的特色,演繹出了一個分裂的柏林都市,從科技感的城市到光影的渲染,都能看出這種融合性的科幻色彩。

Daedalic Entertainment 指出,Low-poly 的美學是對遊戲中這個破碎的(shattered)、賽博朋克式(cyberpunk-ish)的反烏托邦(dystopian)世界的隱喻(metaphor)。

Low-poly 本身就是一種從現實抽象出來的藝術風格。而 STATE OF MIND 中的世界被切割成虛擬和現實、烏托邦和反烏托邦,從風格到蘊含的深意,使得兩者產生出了貼切而互相滲透的關係。

結語

老實講,當一款遊戲牽扯到了這些哲學系的概念之後,會給人一種高級感。這種高級意味著「不夠接地氣」,因此會營造出一種雲里霧裡、晦澀艱深的體驗語境。我在文首也提到,遊戲高深理念並不為所有人所接受,但是無可厚非的是,對於遊戲媒介本身而言,這是實現了自我表達的訴求。

從玩家的立場出發,我們每個人都不是木頭,或多或少也能揣摩出開發者試圖想要展示的內容,即使是朦朧而不具象的,但這種疏離反而會讓人好奇入戲,揭開探索和發現的序幕。

因此,我個人並不擔心 STATE OF MIND 最終的成品會「曲高和寡」,反而會調高個人的期待值,畢竟,隨著大家對於遊戲的追求也一直在發生變化。

最後,STATE OF MIND 將於2018年上架,具體日期尚不明確,敬請關注 indienova 的後續報道!

中國的文化要正本清源

讀了近一半的老子的《道德經》,又讀了《黃帝陰符經》,發現這二本書的通行版本(流傳版)竟然是假的。以至於後人讀不懂,甚至誤解。

先說老子的書。《帛書老子》,出土於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用不同字體的朱絲欄墨形式抄寫《德》《道》兩篇文章的合稱。分甲乙兩個版本。經整理復原後人們發現,該版本與當下流行的《道德經》,存在數百處差異,部分差異甚至是顛覆性的。從玄學的角度以及工作生活實踐的經驗來看,通行版《道德經》完全是被篡改過的,目的很明顯,就是通過愚民以便於統治百姓。有關《道德經》註解的書我買了不下十本,只有高明老師撰寫的,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帛書老子校注》讓我眼前一亮,上半本《德》經快讀完了,也憑著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總結進行了逐篇翻譯。從中悟到了很多老子的智慧,受到了很大啟發,老子真是聖人!

再說一下黃帝的書。《黃帝陰符經真本》是我翻牆從維基百科網站得到的,看過一遍後,如獲至寶。之前背過的《陰符經》流傳版是閹割版的,完全不能表達出黃帝的思想。讓閹割後的《黃帝陰符經》流傳在世上,做這種事情的人真是禍害中華文化千年,可恥!看了《黃帝陰符經真本》以後,你就能明白黃帝為什麼能位列三皇五帝之列了。他的一些治國之道可供現今參考。因為歷史不斷地在輪迴,我們現在所處的境況與黃帝所處的世道有相似之處。

總之,如果努力的方向不對,你永遠也不可能成功!看老子的書,一定要看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真得感謝這些考古學家);看黃帝的書,一定要看《黃帝陰符經真本》,這真本現在在國內網站搜不到,可以參照我站的《黃帝陰符經真本》

中國的現狀是由中華文化造就的,病根在傳統文化上。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只有正本清源,讓古代聖賢們的精華思想流傳於世,中國才會保持強盛繁榮。文化強,中國強!

無為,不爭,後其身

今天休息,但下午還是去參加了馬老師組織的《督導人員的角色》的培訓,我想通過此次培訓對過往的工作進行一個總結。在培訓過程中,馬老師的一段公司企業文化的講述讓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要無為?為什麼要不爭?為什麼要後其身?

回想之前我的做法,遇到自己非常想做或是認為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時,往往無處不顯出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銳氣。後面雖然事情雖然做成功了,但費力不討好,領導不高興,同事也不喜歡,到頭來自已反而被搞得孤立和被動。今天我突然明白了原因,因為在我內心深處,一向是有為、爭強好勝、先其身,所以二十幾年來一直在工作上沒什麼長進和突破。

在培訓結束後,我又重新理解了一下老子的無為、不爭、後其身:

無為:一是不違事物規律去為;二是順其自然不強為,不過多干涉別人;三是自己盡量不要有想法和主意,有別人提出的想法和主意就夠了,學會用問問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以無為而有為。

不爭:一是不要與愚人、蠢人爭,天下的愚人、蠢人很多,不要與他們爭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二是不與領導和同事爭功勞,避免受到打擊和孤立。

後其身:一是能而示之不能,先讓那些示之能的人去做,他們做不了的時候,你才出來做,咱不爭先也不恐後;二是有好處的時候要先人後己。

在今天的培訓結尾,馬老師提了一個重點重溫:由明天起你會開始實行哪一項日常工作而之前一直也沒有做的?你真的會做嗎?

我回來的路上,我認真反思了一下自己,並且在心裡對馬老師的問題有了答案——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無為、不爭、後其身。自勝者強,我一定會做到。

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

曰:「一言而喪邦,有諸?」

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yú同「余」,我)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即莫違予)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陰陽捭闔吉凶

陰含陽內,弗如相對。陰有正邪,陽分善惡。陰者隱匿秘謀,陽者顯明畫算。陰謀善正為德,陽謀惡邪為罪。再戰蚩猶魔獸遺禍而得其志者,可知陰謀合化之妙,此謂《陰符》。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內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觀人的七條途徑

一、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即從是非的判斷來考察其將來的志向,看看是否胸有大志。

二、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提出尖銳的問題對其詰難,看其觀點有什麼變化,能否隨機應變。

三、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即就某方面的問題諮詢其看法和對策,看其知識經驗如何,具不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即觀察其在困難面前的表現,看其有沒有知難而進的勇氣和處事不驚的良好心理素質。

五、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即以美酒款待,看其個人品德如何,是否二兩三刀,陽奉陰違。

六、臨之以利而觀其廉。即觀察其在金錢財富面前的表現,看其是否能經得住物質利益的誘惑,是否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

七、期之以事而觀其信。即託付其辦事以視其信用如何,是一諾千金,還是信口開河。

知雄守雌

趙簡子以襄子為後,董閼於曰:「無恤賤,今以為後,何也?」簡子曰:「是為人也,能為社稷忍羞。」異日,知伯與襄子飲而批襄子之首,大夫請殺之。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為社稷忍羞,豈曰能刺人哉!」處十月,知伯圍襄子於晉陽,襄子疏隊而擊之,大敗知伯,破其首以為飲器。故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其為天下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