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就應該在垃圾桶

昨天晚上準備幫同事把AUTOCAD文件導出PDF格式,當時碰到點困難,就求助於搜索引擎,沒想到沒搜索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後面懷疑被搜索引擎過濾了。於是換上換IP軟體,果然發現我的IP被搜索引擎過濾了,所以搜索不到任何自己想要的內容。想到家裡的電腦、網路老是被干擾,現在連搜索引擎也被特殊過濾了,心裡特彆氣憤,這些個不幹人事的垃圾。聯想起最近在網路上爆火的唐山黑惡勢力事件,更是印證了一句話:當一隻蟑螂暴露在陽光下時,就說明黑暗中的蟑螂已經擠不下了。

看著民智漸開,有些垃圾就想著通過高科技手段來控制網路、甚至腦控來控制民眾的思想,來愚民。老子說過: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其實我也想看看這句話是否是真理,那就交給時間,待我們一起看看這些人的下場。

對待這些垃圾,就應該把它們放在應該呆的地方!法律是我們最後的防線,對待惡勢力,如果難以感化,那唯有用拳頭說話,來教它們怎麼做人!

重新註解《帛書老子甲本》

這段時間擴展閱讀了一些其它學者註解的《老子》,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戴建業教授註解的《戴建業精讀老子》。戴老師能把被人為篡改後流傳下來的通行版《道德經》解析到如此境界,讓我十分地佩服!後來我對網站中的《帛書老子甲本》註解進行了改進,吸收了一些戴老師註解中的精華。試想一下,如果戴老師讀了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甲本》,相信他更能提升一個境界,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去關注《帛書老子甲本》

由於是第一次註解《帛書老子甲本》,加上個人水平有限,導致現有的註解中有不少錯誤和紕漏。我打算在今後的二三個月內,對《帛書老子甲本》註解進行逐句逐篇地完善,盡自己最大可能完成一篇集大成的、能最大程度地反映老子初衷的精典註解。

接著在後面會延伸閱讀關尹子的《文始真經》和莊子的《南華經》,以核驗《帛書老子甲本》與《文始真經》、《南華經》的關聯性,也就是檢驗《帛書老子甲本》是否為正宗的老子思想。讀書做學問也應當謹慎小心,我註解《帛書老子甲本》時如履薄冰,生怕自己誤導眾人;但是從先前註解過程中的天人合一現象來看,選擇《帛書老子甲本》就是老天給我們的指點,不會有錯。

總之,今年還是以扎紮實實地學好道家的思想為主,為明年進入《易經》的學習階段打好基礎。

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註解:

扁鵲進見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會兒,扁鵲說:「您在肌膚紋理間有些小病,不醫治恐怕會加重。」蔡桓公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後,蔡桓公說:「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本領。」 過了十天,扁鵲再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時醫治將會更加嚴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鵲離開後,蔡桓公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再一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腸胃裡了,不及時治療將要更加嚴重。」蔡桓公又沒有理睬。扁鵲離開後,蔡桓公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遠遠地看見桓侯,掉頭就跑。蔡桓公於是特意派人問他。扁鵲說:「小病在皮膚紋理之間,湯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膚裡面,用針灸可以治好;病在腸胃裡,用火劑湯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轄的事情了,醫生是沒有辦法醫治的。現在病在骨髓裡面,我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過了五天,蔡桓公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蔡桓公於是病死了。

論「惡」的根源及如何得救

惡(惡),由「亞(亞)」和「心」組成,亞的解釋為:1、次一等;2、少;3、丑,難看;4、同「壓」,壓抑,抑制。5、掩,閉。上「亞」加下「心」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次一等的、有缺陷的、被壓抑的、自我封閉的心。

根據身邊的案例和個人的人生經歷,我認為惡的根源在於貪婪和怨恨。無休止的慾望(對物質財富的追求和貪婪,追求權力也是重要表現形式)、被踐踏的自尊而引起的心中的怨恨可以讓自己陷入難以自拔的惡的痛苦循環。

如何得救?三種方法供參考:

一、修心。少私寡慾,讓自己更完善而少缺陷,邪惡自然無空可鑽。你愛財,財就是你的弱點,邪惡就可以通過財來控制你;你愛名,名就是你的弱點,邪惡就可以通過名來控制你;你愛權,權就是你的弱點,邪惡就可以通過權來控制你……不要做慾望的奴隸,讓自己陷入邪惡的魔爪之中。

二、寬恕,放下,自在,快樂。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讓自己快樂。快樂是一種能力!

三、及時改過。過能改,歸於無;及時止損,與惡劃清界限,可以避免越陷越深。具體的方法,推薦袁了凡的改過之法

總結一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黑是黑,惡是惡

黑在五行之中代表「智」,代表「水」,是一個智慧的象徵。關於「惡」,我專門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得到以下解釋:1、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2、不好;3、兇狠;4、倫理上認為侵害他人的正當權益的行為就是惡;5、人的自由被暴力干涉;6、指傷害他人的身體或心靈的行為。

關於惡的這幾條解析,我全部都親身見識和領教過。在一開始,我有殺光天下惡人,以惡制惡的想法;但現在,我不這樣想了。我還是比較認同孔子的「以直(公正)報怨,以德報德。」

老子說:「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解釋起來就是:對於善良的人,我善待於他;對於不善良的人,我也本著公正公平的態度善待他(即易經中的「咸臨」)。

老子又說:「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解析起來就是:善人是善人的老師,不善人是給善人的保護屏障。如果不尊崇他的老師,不愛護他的保護屏障,縱使絕頂聰明也是個大糊塗,這叫「眇要(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老子說的第一條,讓我們善待惡人,其實壓壓性子不難做到。但讓我們去愛這些惡人,可以說非常的難。原因在哪裡?還是「時」和「位」的因素。做到第一條講「時」,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化解掉自已心中的惡念或化解惡人心中的惡念,對不善人也能做到一視同仁。做到第二條得講「位」,老子所寫的內容,都是寫給侯王和統治者看的。那些惡人可以成為統治者的爪牙,有統治者有用,所以統治者可以做到。但你讓我們一個普通老百姓做到「愛惡人」,顯然是很難的,因為惡人只會欺軟怕硬,坑害良善的老百姓從而引起老百姓的憤怒,但老百姓不是聖人,做不到「以德報怨」。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老百姓可以輕鬆地做到「愛惡人」,把惡人當成自己的屏障和防護呢?只有那些「善良正義」的侯王和統治者。對此,孔子也是相同的觀點。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所以只有舉直錯諸枉,讓「善良正義」的統治者領導著惡人們,這些惡人們才不會害民、坑民,才有可能成為人們的保護屏障。

說到這些,好像有些偏離了話題。話說回來,曾幾何時,「黑」成了「惡」的代名詞,我們所說的「黑惡勢力」說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控制、壓迫良善、愚民文化等都無不體現了惡,更要命的是,這些還大行其道。老百姓都敢怒不敢言,就像我的一位同事發泄的一句:「生活就像強姦!」我聽了這句話以後,剛開始還不覺得,越到後來越覺得好有道理。小學教材里已經刪除了《劉胡蘭》、《狼牙山五壯士》、《誰是最可愛的人》、《董存瑞炸碉堡》等能喚起人們血性的精典文章,難道要把全中國的人都變成小綿羊、小白兔才好嗎?

「黑」是智慧的象徵,如果為了少數人的一已之私,將所有人變成容易統治的愚民,那到最後我們的文明很可能被外部敵對勢力所滅亡。這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這樣做顯然有違「智慧」的象徵。

最後用一句話總結我的觀點:黑是黑,惡是惡,不要黑惡,要以黑化惡!

我們的文學真能使人類的貪慾有所收斂嗎

本文是莫言在東亞文學論壇上的演講

演講題目是:《哪些人是有罪的》

有人說,僅憑這篇演講,莫言就應該獲得諾獎

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那些暴發戶們、投機者們、掠奪者們、騙子們、小丑們、貪官們、污吏們,大家都在一條船上,如果船沉了,無論你身穿名牌、遍體珠寶,還是衣衫襤褸不名一文,結局都是一樣的。

感謝而且佩服日本朋友們,為論壇選擇了這麼一個豐滿的議題。人類社會鬧鬧哄哄,亂七八糟,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看上去無比的複雜,但認真一想,也不過是貧困者追求富貴,富貴者追求享樂和刺激——基本上就是這麼一點事兒。

中國古代有個大賢人司馬遷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中國的聖人孔夫子說過:「富與貴,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

中國的老百姓說:「窮在大街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無論是聖人還是百姓,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文盲,都對貧困和富貴的關係有清醒的認識。

為什麼人們厭惡貧困?因為貧困者不能盡情地滿足自己的慾望。無論是食慾還是性慾,無論是虛榮心還是愛美之心,無論是去醫院看病不排隊,還是坐飛機頭等艙,都必須用金錢來滿足,用金錢來實現。

當然,如果出生在皇室,或者擔任了高官,要滿足上述慾望,大概也不需要金錢。

富是因為有錢,貴是因為出身、門第和權力。當然,有了錢,也就不愁貴,而有了權力以後似乎也不愁沒錢。因為富與貴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併為一個範疇。

貧困者羨慕並希望得到富貴,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當的慾望。這一點孔夫子也給予肯定,但孔夫子說:

儘管希望富貴是人的正當慾望,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的富貴是不應該享受的。

貧困是人人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手段擺脫貧困是不可取的。

時至今日,聖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導,早已變成了老百姓的常識,但現實生活中,用不正當的方式脫貧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當的方式脫貧致富但沒受到懲罰的人比比皆是,雖然痛罵著那些用不正當的方式脫貧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機會也會那樣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這就是所謂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古之仁人君子,多有不羨錢財,不慕富貴者。像孔夫子的首席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三國時高人管寧,鋤地見金,揮鋤不顧。同鋤者華歆,撿而視之,復擲於地,雖心生慾望,但能因為面子而擲之,已屬不易。

莊子垂釣於濮水,楚王派兩個使臣請他去做官,他對兩個使臣說:楚國有神龜,死後被楚王取其甲,用錦緞包裹,供於廟堂之下。但對神龜來說,是被供在廟堂之上好呢?還是活著在爛泥塘中搖尾巴好呢?

使臣說,那當然還是活著在爛泥塘中搖尾巴好。

莊子的這則寓言,飽含著退讓避禍的機心。

儘管古人為我們樹立了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道德榜樣,但卻收效甚微。人們追名逐利、如蚊嗜血、如蠅逐臭,從古至今,釀成了無數悲劇,當然也演出了無數喜劇。

文學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形式,當然會把這個問題作為自己研究和描寫的最重要的素材。

文學家大多也是愛財富逐名利的,但文學卻是批判富人、歌頌窮人的。

當然,文學中批判的富人是為富不仁、或通過不正當手段致富的富人,文學中歌頌的窮人,也是雖然窮但不失人格尊嚴的窮人。

我們只要稍加回憶,便能想出許許多多的文學中的典型人物,作家在塑造他們的性格時,除了給予生死的考驗和愛恨情仇的考驗之外,經常使用的手段,那就是把富貴當成試金石,對人物進行考驗,經過了富貴誘惑的自然是真君子,經不住富貴誘惑的便墮落成小人、奴才、叛徒或是幫凶。

當然,也有許多的文學作品,讓他的主人公,借著金錢的力量,復了仇,雪了恨,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有的文學作品,讓自己的善良的主人公,有了一個富且貴的大團圓結局,這就又從正面肯定了富貴的價值。

人類的慾望是填不滿的黑洞,窮人有窮人的慾望,富人有富人的慾望。

漁夫的老婆起初的慾望只是想要一隻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後,她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當貴婦人,當了貴婦人,她又要當女皇,當上了女皇,她又要當海上的女霸王,讓那條能滿足她慾望的金魚做她的奴僕,這就越過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過大,必然爆破。

凡事總有限度,一旦過度,必受懲罰,這是樸素的人生哲學,也是自然界諸多事物的規律。

民間流傳的許多具有勸誡意義的故事都在提醒人們剋制自己的慾望。據說印度人為捕捉猴子,製作一種木籠,籠中放著食物。猴子伸進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來。要想拿出手來,必須放下食物,但猴子絕對不肯放下食物。

猴子沒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嗎?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有的人有的時候有,有的人有的時候沒有。

有的人能抵擋金錢的誘惑但未必能抵擋美女的誘惑,有的人能抵擋金錢美女的誘惑,但未必能抵擋權力的誘惑,人總是會有一些捨不得放下的東西,這就是人的弱點,也是人的豐富性所在。

中國的哲學裡,其實一直不缺少這樣的理性和智慧,但人們總是「身後多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貪婪是人的本性,或者說是人性的陰暗面。依靠道德勸誡和文學的說教能使人清醒一些,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於是,佛教就用「萬事皆空,萬物皆無」來試圖扼制人的貪慾,因為貪慾是萬惡之源,也是人生諸般痛苦的根源。於是,就有了《紅樓夢》里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要控制人類的貪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還是法律,法律如同籠子,慾望如同猛獸。

人類社會千百年來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學與人的貪慾的搏鬥。

儘管不時有猛獸衝出牢籠傷人的事件,但基本上還是保持了一種相對的平衡。

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係,需要剋制慾望才能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和平關係,也只有克制慾望才能實現。一個人的慾望失控,可能釀成兇殺;一個國家的慾望失控,那就會釀成戰爭。

由此可見,國家控制自己的慾望,比每個人控制自己的慾望還要重要。

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那些暴發戶們、投機者們、掠奪者們、騙子們、小丑們、貪官們、污吏們,大家都在一條船上,如果船沉了,無論你身穿名牌、遍體珠寶,還是衣衫襤褸不名一文,結局都是一樣的。

在人類社會中,除了金錢、名利、權勢對人的誘惑之外,另有一最大的也是致命的誘惑,就是美色的誘惑。這問題似乎與女性無關,但其實也有關。

歷史上曾經爆發過因為爭奪一個美女而發生的戰爭,也曾經因為美女,而讓某些統治者丟掉了江山社稷。

絕對地否定色慾當然不對,因為沒了這慾望,人類社會也就無法延續。

中國曆朝歷代的統治者,對人的性慾基本上是持否定態度的,但他們多半是口是心非,儘管深宮中妻妾成群,但民間卻要存天理滅人慾,男女之情,被視為洪水猛獸。這樣的觀念,體現在封建王朝的法律和道德中。

對於人類貪婪的財富慾望和權勢慾望,文學與法律、道德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但對於性慾,尤其是升華為愛情的性慾,文學作品卻經常地另唱別調,有時甚至扮演吹鼓手的角色。

中國有《牡丹亭》、《西廂記》、《紅樓夢》,外國有《卡特萊夫人的情人》。

這也是一個文學的永恆的主題,沒有男女之間的慾望,沒有情與愛,似乎也就沒有了文學。

毫無疑問,貧富與慾望,依然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人類痛苦或者歡樂的根源。

但時至今日,我感到人類面臨著的最大危險,是日益先進的科技與日益膨脹的人類貪慾的結合。

在人類貪婪慾望的刺激下,科技的發展已經背離了為人的健康需求服務的正常軌道,而是在利潤的驅動下瘋狂發展以滿足人類的——其實是少數富貴者的病態需求。

人類正在瘋狂地向地球索取。我們把地球鑽得千瘡百孔,我們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氣,我們擁擠在一起,用鋼筋和水泥築起稀奇古怪的建築,將這樣的場所美其名曰城市,我們在這樣的城市裡放縱著自己的慾望,製造著永難消解的垃圾。

與鄉下人比起來,城裡人是有罪的;與窮人比起來,富人是有罪的;與老百姓比起來,官員是有罪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官越大罪越大,因為官越大排場越大慾望越大耗費的資源就越多。

與不發達國家比起來,發達國家是有罪的,因為發達國家的慾望更大,發達國家不僅在自己的國土上胡折騰,而且還到別的國家裡,到公海上,到北極和南極,到月球上,到太空里去瞎折騰。

弄得地球四處冒煙,渾身顫抖,大海咆哮,沙塵飛揚,旱澇不均等等。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的文學其實擔當著重大責任,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責任。

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人們,尤其是那些用不正當手段獲得了財富和權勢的富貴者們,他們是罪人,神靈是不會保佑他們的。

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那些虛偽的政治家們,所謂的國家利益並不是至高無上的,真正至高無上的是人類的長遠利益。

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那些有一千條裙子,一萬雙鞋子的女人們,她們是有罪的;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那些有十幾輛豪華轎車的男人們,他們是有罪的;我們要告訴那些置買了私人飛機私人遊艇的人,他們是有罪的。儘管在這個世界上有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但他們的為所欲為是對人類的犯罪,即便他們的錢是用合法的手段掙來的。

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那些暴發戶們、投機者們、掠奪者們、騙子們、小丑們、貪官們、污吏們,大家都在一條船上,如果船沉了,無論你身穿名牌、遍體珠寶,還是衣衫襤褸不名一文,結局都是一樣的。

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向人們傳達許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蓋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果房子蓋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們要讓人們記起來,在人類沒有發明空調之前,熱死的人並不比現在多。在人類沒有發明電燈前,近視眼遠比現在少。在沒有電視前,人們的業餘時間照樣很豐富。有了網路後,人們的頭腦里並沒有比從前儲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沒有網路前,傻瓜似乎比現在少。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讓人們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們失去了旅遊的快樂,通訊的快捷使人們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過剩使人們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們失去戀愛的能力。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沒有必要用那麼快的速度發展,沒有必要讓動物和植物長得那麼快,因為動物和植物長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沒有營養,就含有激素和其他毒藥。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在資本、貪慾、權勢刺激下的科學的病態發展,已經使人類生活喪失了許多情趣且充滿了危機。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悠著點,慢著點,十分聰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給子孫。

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人們,維持人類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質是空氣、陽光、食物和水,其他的都是奢侈品。人類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當人們在沙漠中時,就會明白水和食物比黃金和鑽石更珍貴,當地震和海嘯發生時,人們才會明白,無論多麼豪華的別墅和公館,在大自然的巨掌里都是一團泥巴;當人類把地球折騰得不適合居住時,那時什麼國家、民族、股票,都變得毫無意義,當然,文學也毫無意義。

我們的文學真能使人類的貪慾有所收斂嗎?結論是悲觀的。

儘管結論是悲觀的,但我們不能放棄努力。

因為,這不僅僅是救他人,同時也是救自己。

轉自:https://new.qq.com/omn/20220422/20220422A0136900.html

標本兼治,治病救人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對於如何預防邪惡的政治,孔子的答案是選擇做一個「正」的領導,起表率作用。

對於那些已經變邪惡的官員,怎麼處理?是約法三章還是怎麼辦?老子提出: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在目前這種投鼠忌器,一損俱損的膠著狀態下,約法三章可能不是好辦法。今天註解了《老子》的道經37篇,老子他老人家給出了建議:濁而情之餘清,女以重之餘生。並給出了終極辦法:闐之以無名之楃。

老子的方法不殺一人,標本兼治,既治病又救人,真可謂是有智慧。

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秦二世是個無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趙高,而且還殺了許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生活得很不好,因此,到處都有人起來反抗暴秦。

楚懷王的軍隊中有兩個後來影響歷史的人。一個名叫劉邦,另一個名叫項羽。一天,楚懷王對他們說:「你們誰要是先進入關中,誰就可以稱王。」於是,劉邦和項羽分別帶著軍隊向西路和北路出發。一路上,劉邦沒有受到什麼阻力,還打了幾場勝仗。

公元前207年,劉邦領兵搶先由中原進入秦川到達秦王朝國都咸陽,秦王子嬰出城獻國璽投降,秦朝正式滅亡。

劉邦入城後,秋毫無犯將秦朝的宮廷重地及財寶物資府庫予以保護或封存,將十萬大軍撤駐城外霸上。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他們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如今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除此之外,秦朝的繁律苛法均可全部廢除!各級官吏都各自按原任職務堅守崗位,執行公務。」父老、豪傑們對此都表示擁護。接下來,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使約法三章家喻戶曉。

三秦之地的老百姓們十分高興,紛紛送牛羊酒食慰問劉邦的軍隊將士,劉邦一再推辭不肯收下,說:「倉庫里糧食很多,士兵們並沒有挨餓,我不想再給父老鄉親們添麻煩,讓大家破費財物了!」當地的老百姓們聽到劉邦這番體貼人心的話,更加歡喜地宣傳:「如果劉沛公(劉邦)能留在關東,我們老百姓就有好日子過了。」唯恐劉邦不在三秦大地為王。而所有的秦廷官吏和以前一樣,平安無事,也都很高興。

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分享幾點關於讀書的經驗

這陣子在家註解鬼谷子的《本經陰符七術》,中間碰到一些麻煩,我發現之前購買的二本《鬼谷子》是假書,裡面的重要內容被刻意地篡改了。發現了這個問題後,我除了鄙視之外,別無他言。這跟那些為了愚民而篡改《老子》、《黃帝陰符經》的人有啥區別?人民有學習傳統文化的權利,如果覺得中華傳統文化都有威脅,那我們還能說什麼?只准你們武裝頭腦,就不允許人民武裝頭腦,這是什麼道理?民智漸開,是某些人開始害怕了嗎?

氣憤之餘,靜下心來想了想我們應該如何讀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一、讀書就要優先讀那些聖賢的書,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像孔子、老子、孫子、鬼谷子、釋迦牟尼、柏拉圖等聖人的著作,都應該優先地、用心地去讀。孔子說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沒有人能反駁孔聖人說的這話。

二、讀書是門學問,既然是學問,就要在學的過程中帶著疑問,盡信書不如無書。像我的買的幾本假的《鬼谷子》,如果不假思索地全盤吸收了,豈不是要走不少彎路?另外,如果對一些姦邪的歪理邪說不加思考地全盤吸收,那後果是更可怕的。孔子說過:「學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學則殆。」對聖人的著作,我們也要帶著正確的心態去讀。因為時間和空間的環境不一樣,那些聖人畢竟是在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環境下寫下了他們的經驗,適用於他們那個時代的環境;而拿到現代,也不一定完全適用。所以學習他們的著作時,也要先了解他們那個時代的背景和文化因素,抱著邊思考邊吸收的心態去學(這也是我為什麼要獨立註解《老子》等聖人經典著作的原因)。

三、黃帝在《黃帝陰符經》里說過:「諸世萬般,何為首道?傳承優進,天之大道。」我們要傳承前輩們的智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在此基礎上發揚和進步。所以讀書的時候,最好抱著超越前人的信念去讀書。立意要高,讀書的收穫才會多。

以上是我讀書學習的一點經驗,這三點經驗幫助我克服了讀書學習中的一些困難,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推薦給大家。

絕學無憂

昨天在家裡註解了一天的《本經陰符七術》,註解完了以後,雖然感覺到增長了智慧,但心裡不由得生起憂慮。因為我想起了兩幅圖:

老子下山的時候,是騎著青牛的;鬼谷子下山的時候,坐下騎著老虎,這是兩位聖人的真實寫照。是做一個有道者,還是做一個智者?又是一道選擇題。眼下世道混亂,傷人的老虎很多,這些老虎已經把我們的下一代拉下了死局。沒有智慧,根本無法自保或是保護身邊的人。但有了智慧這把神劍,能制服眼下的老虎,也可能因無法剋制自己而步他們的後塵把自己成為新的老虎。兩難!

今天早上起來註解老子的德經19篇,找到了答案:絕學無憂——最好的學問能讓人不再憂慮。目前學習《老子》,是感覺很舒暢的,所以目前要以學習《老子》為主。但老子的精華領悟了以後,還是會繼續學習鬼谷子的學說。以「道」御「智」,才不會有危險和憂慮。目前自己能做的就是忍耐,沉下心來儘快領悟老子的「道」的精華。

天道輪迴,那些吃人的老虎,上天總有一天會收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