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戰而驟勝者亡

古之君民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身已終矣,而後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審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問於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驟戰而驟勝。」武侯曰:「驟戰而驟勝,國家之福也,其獨以亡,何故?」對曰:「驟戰則民罷,驟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然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驕則恣,恣則極物;罷則怨,怨則極慮。上下俱極,吳之亡猶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歿於干隧也。」

概率論在系統安全中的應用

今天和上安弱電蔣師傅的聊天,在聊天中擦出了思維的火花。在談到門禁卡安全的時候,蔣師傅說無法防止別人複製這個門禁卡,所以無法保證門禁系統的安全,在這點上我表示有異議。

根據8020原則,首先假定100個人裡面有80%的人不知道門禁卡可以複製,然後這80個人是可控是安全的。接著假設這剩下的20個人裡面又有80%人知道門卡複製,但是複製不了,然後這16個人可控是安全的。然後假定剩下的這4個裡面有80%人複製了卡,但是不會犯罪,然後這3個人是安全的。最後假定這最後的一個人既可以複製卡又想犯罪,然後這也是可控的,通過大數據分析,通過監控,通過打擊威懾,完全可以抑制這1個人的犯罪。

同樣的邏輯,根據8020原則,首先假定社會資訊高度發達,100個人裡面只有20%的人不知道門禁卡可以複製,然後這20個人是可控是安全的。接著假設這剩下的80個人裡面又有80%人知道門卡複製,但是複製不了,然後這64個人可控是安全的。然後假定剩下的這16個裡面有80%人複製了卡,但是不會犯罪,然後這11個人是安全的。最後假定這最後的4個人既可以複製卡又想犯罪,然後這也是可控的,通過大數據分析,通過監控,通過打擊威懾,完全可以抑制這3個人的犯罪。

顯而易見,預防犯罪的所有的重點都不應該放在最後那1-4個人那裡。解決思路:上醫治未病,預防為主,防消結合。在資訊日益發達、社會日益開放的今天,愚民政策或者阻止人們接受資訊,顯然困難重重(抑制)。所以重點應該在通過技術手段不讓他複製卡那個階段,即從卡上下功夫,不給他犯罪的機會——防(隔離)。其次的重點應該放在教育這方面,讓人們明是非,知對錯,通過知法和自省,自己阻止自己犯罪——消(冷卻)。在最後一階段的有犯罪的條件,又有犯罪的動機,這個自然也有專門的機構來處理——滅(窒息)。第一階段的方法行不通,那就把化解問題的重點放在後三階段。過程很重要,因為過程連接開始和結尾,從中間阻隔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這跟滅火的原理是一樣的——隔離、冷卻、窒息。

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很多,有時候我們要像水一樣思考問題。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這個方法不行就換一種方法,這個思路不行就換一種思路,不要一根筋不知變通才好。

《岳陽樓記》——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風林火山」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101首長曾經把自己的戰術總結為三句話,叫:一點兩面,三三制,四快一慢。

一點兩面說的是和敵人作戰的方法。集中優勢兵力,攻敵一點,古代戰爭以少勝多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戰爭是把敵人搞得少少的,要完成這個目標,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比敵人多得多的兵力消滅敵人,有目的的攻其一點,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一點兩面就是這種戰術。集結比敵人多得多的兵力,突擊一點,一點既破對方就會由點及面全面垮掉。打這種戰役,只攻一點,圍住兩面,所以叫一點兩面,要敞開兩面或者三面,不能四面都圍住。這大約也是一種心理戰,讓對方下意識以為兩面有生路,可以逃跑,這樣一旦敵方畏戰逃跑,就會整個垮掉。一點兩面還是一種戰鬥方法,點作突擊,撕開對方陣地的口子,面做掩護。

三三制是軍隊的組織方式。每個班分成三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三人組成,小組中必須有老兵新兵組長,新兵帶老兵。進攻時,兩名兵在前兩點,組長在後以小組為單位組成三角形往前沖。

四快一慢就是打有準備之戰,重點就是一個慢字。進攻之前要先偵查地形,勘探敵情,布置火力,做好戰前動員。這個階段務必要慢,準備的時間長點沒關係,知己知彼才能打勝仗。但是一旦進入戰鬥階段,一切就要加快了。一是準備要快,二是前進要快,三是一旦開戰要快速擴大戰果,四是追擊要快,窮寇必須要追,除惡務盡。其實這些軍事原則運用到商場一樣適用。商場如戰場,除了沒有硝煙,商場上的很多籌謀算計和戰場是一樣的。比如四快一慢的慢,就是提前去了解市場,了解消費者,發現市場的空白點,一旦確定某一個市場有商機,就要集中優質資源快速突破。

當年史玉柱東山再起,運用的就是這些軍事原則。他賣腦白金時,就是先在一個縣級市場搞實驗,發現市場需求極其旺盛時,快速把這個市場的經驗推向全國。這就是一點兩面四快一慢的打法,一點出擊,快速的以點帶面,把點發展成面,星星之火迅速成為燎原之勢。

《說虎》——明·劉基

虎之力,於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無之,又倍其力焉。則人之食於虎也,無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恆見,而虎之皮人常寢處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敵百,雖猛必不勝。

故人之為虎食者,有智與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與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類也。其為人獲而寢處其皮也,何足怪哉?

註解:

老虎的力氣,比人的力氣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鋒利的爪牙,但是人沒有,又使力氣比人大幾倍。那麼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

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見,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來做坐卧的物品,為什麼呢?老虎使用力氣,人運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子、牙齒,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氣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子、牙齒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憑藉一對抗一百,即使兇猛也不一定能取勝。

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氣卻不用智慧,和(只發揮)自己的作用而不藉助別人的人,都跟老虎一樣。他們像老虎被別人捕捉到(殺死)而坐卧在他們的皮上,有什麼值得奇怪呢?

精緻利己主義者

「精緻的利己主義」的說法來自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的一段話:「大學是培養精英的土地,然而,我們的大學正在培養一批『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所謂「絕對」,是指一己利益是他們言行的唯一的絕對的直接驅動力,他們把為他人做事當做投資。

所謂「精緻」,是指他們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養,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他們驚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誠姿態,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體制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可怕的是,這樣的「人才」正好是我們的社會最歡迎的。

這種人的要害在於沒有信仰,沒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關懷、大悲憫、責任感和承擔意識,他們將個人的私慾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

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對國家、民族的損害,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高智商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最大特徵。

「精緻利己主義者」是經過精心打扮甚至偽裝的「利己主義者」,這個群體的出現,提示社會發展已經處於一個決定方向的關鍵點或者十字路。

其實,造成「利己主義者」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孩子出生之始,經幼兒園、小學、中學不斷強化,大學階段不過使其越加「精緻」而已。

原因

首先,落後自私的家庭觀念或過分寵溺的的家庭環境,是造成「精緻利己主義者」的家庭原因。家庭影響對孩子成長早期影響較大,無論是貧困還是富裕,農村還是城市,總有一些家庭更傾向於自私自利的生活方式,父母言傳身教使這些孩子過分注重個人利益。另一方面,貧苦的生活或過分寵溺的家庭環境,都會使孩子產生根深蒂固的自私心理。

其次,「唯分數論」是造成「精緻利己主義者」的教育原因。一般來說,能夠成為「精緻利己主義者」的人,都是同層次中智商、情商較高的一類人。在中國,每到幼兒園、小學、中學開學時間,都能看到知名度較高的學校門口人群密集、周圍道路水泄不通的場景。家長們一張張焦渴急切的臉龐上冒著豆大的汗珠,這哪裡是一次普通的送學,這分明是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很多家長認為,沒有好幼兒園就沒有好小學、沒有好小學就沒有好中學、沒有好中學就沒有好大學,沒有好大學就沒有好工作,沒有好工作就不可能成功。而決定這一切的,就是分數。在有的中學,對頂尖學生,學校不僅不收學雜費,還免費提供套房供家長陪讀。

第三,唯利是圖的社會環境是造成「精緻利己主義者」的社會原因。當醫患糾紛、食品安全、誠信危機、道德困惑充斥社會時,大學這個曾經的象牙塔也已經不再是寧靜的學問之所。而大學,正是學生世界觀形成和固化的關鍵階段。老師熱衷於報課題申經費,對本是主業的教學工作不甚用心甚至敷衍了事,還有的老師過分到將學生當成自己廉價的優質勞動力——對學生而言,這就是活生生的「利己主義」教材。待到走向社會,面對拼能力不如拼關係、拼自己不如拼爹的現實存在,一定要在學生心中加深對「利己主義」的認同。

解決之道

精緻利己主義者出現,需要強調社會建設的工作,包括道德建設、精神建設、文化建設、制度建設等等,通過強化社會建設,清解「精緻利己主義者」產生的現實土壤,進而達到改造社會及自我之目的。

轉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2%BE%E8%87%B4%E5%88%A9%E5%B7%B1%E4%B8%BB%E4%B9%89%E8%80%85/18152865

https://new.qq.com/omn/20211102/20211102A01OIU00.html

https://www.sohu.com/a/151053165_670815

吉德林法則

查爾斯·吉德林說:「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把問題清楚地寫下來,就已經解決一半。」這是吉德林法則。

在美國有個著名的「一條線一萬美元」的故事。有一天,斯坦門茨被福特公司請去維修一台電機,因為電機損壞,整條汽車生產線停止,公司派了很多工程師都無能為力。斯坦門茨不緊不慢地觀察電機,上上下下摸索了許久,然後在一個位置上畫了一條線說:「這裡少了一圈線圈。」重新更換好線圈後,電機果然恢復運轉,經理很高興問他需要多少維修費,斯坦門茨回答:1萬美元。一百多年前,福特頂尖的工程師每個月工資才5美元。見經理面露難色,他轉身寫下一張賬單: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在哪畫線,9999美元。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最先行動的人,而是最快發現問題的人。

殺人誅心——不擇手段

昨天晚上再一次重裝電腦,原因是我的電腦我作主,如果我作不了主,我就重裝它。WINDOWS系統是大家常用的系統,但這個系統幾乎被高手們研究透了。避實擊虛,我把目光投向了開源的LINUX系統——要搞定我,請先把這些國外頂級的程序員先搞定。於是我身邊的高手們急眼了,於是開始不擇手段,通過微波干擾我固態硬碟的數據讀取,阻止我安裝LINUX系統,但每次這種操作都徒勞無功——我的電腦還是我作主。微波這種東西,能殺人於無形,看來這些人真是急了,毫無人性地不擇手段地達到目的。

中國隱藏著一些勢力,他們隱於陰暗之中,干著骯髒齷齪的事,毫無人性,視老百姓如草芥,做起事來不擇手段。

我想說的是:我打了疫苗,我也成了他們可以隨意操縱身體的機器人,但他們怎麼操縱不了我呢?因為我的心我作主。人與機器最大的不同就是人可以自主,機器不能。大家的屈服、退讓、助紂為虐,只會助長他們的淫威,讓整個民族陷入苦海之中。

他們可能忘記了,我有一個天賦異稟:任何人出招後,我都能在不長的時間內通過思維推演弄清他出招的思路。殺人誅心、不擇手段,這是我從他們這學到的乾貨。風水輪流轉,假如有一天我能捏住他們的命運,我會聽從老子的安排。《老子》說過:「強良者不得死。」我會留著他們的命——殺人誅心;我會用實際行動讓他們親眼看看,我從你們那學的「不擇手段」也能達到目的。

我們為什麼出現道德滑坡

今天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出現道德滑坡?於是百度了一下「人道德為什麼會滑坡」。網路上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先來看幾條:

有一個部落,因為人為的原因,劃分到了兩個部落。他們彼此爭鬥多年,仍無法彌合。如果他們覺得彼此已經爭鬥太久了,或許就能握手言和。這個時候,解決問題的方式,道德比起一切的方式來的更加有效。」盧梭談到道德的作用時說了這番話。

星雲大師說:「不因為你有錢就能有道德,不因為你有才能就是道德,即使貧窮、失業、一時的失敗,只要不失去做人的原則,對社會、他人能有貢獻,還是被認為是有道德的。有規則的是道德,好比汽車有車道、火車有軌道、飛機有航道,一旦偏離則後果不堪設想。不道德的行為,小則影響自己處世的態度,大則侵犯別人的權益,但是人往往不容易察覺。說理而不認錯、無恥而不反省、愚昧而不自知。常人最大的毛病莫過於不肯認錯,只管說理,譬如吩咐的事情沒有做好,推說是時間不夠;打破東西,不願承認自己的冒失,卻責怪東西沒放好。心裡頭總是別人不好、東西不好,自己才是對的。道德就是一個人要有慚愧心、羞恥心,經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星雲大師認為道德不分貧賤身份,重要的是能有貢獻,道德是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一旦偏離就會造成嚴重後果。他從社會發展到個人處世,談到了道德的廣泛存在性,讓我們了解到道德隨處可見。隨後,他舉了生活中豐富的例子來說明道德缺失的現象,告訴我們:道德就是有羞恥心,懂得反思自己。這番話有實例,又層層遞進,把道德的含義揭示了出來。

王蒙說:「社會上發生了不少人們普遍關注的事情,『復旦投毒案』,『清華大學朱令鉈中毒案』等等,還有明星吸毒的事情接連發生,引爆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歸根到底,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折射的是執政者的道德水平。當官員們貪污腐敗成風,草菅人命,司法公正屢屢被突破,社會風氣又怎麼會好呢?正所謂,其身不正,何以正人?國人的冷血,其實是政府腐敗的必然結果!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標誌著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而對待工人農民的態度則考驗這個民族的良心。前段時間,國家大力反腐,抓了一批貪污腐敗分子。這是好事,痛快人心的事情。如果不抓好上層的道德問題,只抓社會的道德滑坡,就緣木求魚,不得其所了。」作為文化界泰斗,王蒙擲地有聲地指引人們,不要只關注社會道德滑坡問題,更要把目光放到道德滑坡的根本上——執政者的道德水平。因為官員們都不能以道德正己,又怎麼能要求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圍呢?王蒙另闢蹊徑,為人們深刻認識道德滑坡的問題,提供了新穎的角度。這番話,敢為人先,體現的是王蒙為民代言和一腔熱血。

莫言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終端,發出我們對社會的看法。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批評別人,還很少觸及自我。有一次,我與太太散步遇到一位摔倒的老人,無人搭理,太太看到後要上前去扶,我一把拉住她,太太說這位老人是認識的人,是一位戰士的家屬。但是我還是要求等到一輛軍車經過,用軍車將老人送去醫院。後來這位戰士提著水果登門感謝。我感到很慚愧,我覺得我應該像太太學習。但是這種人還是少數,即便是遇到,還是要扶,因為到處都有攝像頭,可以還自己清白,即便沒有攝像頭,也沒有關係,還有社會公義,還有善念。善念從來不是脫離危險存在的,在巨大的危險面前,善念才會感天動地,千百萬普通人的善念會形成一個巨大的道德力量,看起來是無形的,但實際上是可以觸摸的,所謂的天理良心,就是千百萬人的善念構成的。」談到道德的形成過程,莫言拿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說起,因為害怕惹麻煩,就沒有扶那位摔倒的老人。莫言由現象到本質,指出道德的力量是由無數人的善念共同組成的,是在面臨潛在危險的情況下,仍然堅守善念。莫言用這番質樸的話,告誡我們,即使面臨一定的風險,也應該堅守內心深處的善念,這樣才能形成巨大的道德力量,形式社會的正義。

于丹說:「如果『狼』是企業,『羊』是消費者、百姓,那麼制度便是保護羊群的『羊圈』,狼突破羊圈進入羊群,傷害了羊群,是責怪狼還是責怪羊圈不牢?牧羊者和維修羊圈的人去哪了?我們都生活在兩條線的系統之內,最低一條是以社會的法律為核心的制度體系,最高一條是以個人和家庭倫理為核心的道德體系。有學生曾經問過孔子,以德報怨,何如?有人對不起我,傷了我,我用美德去回報他,我做的挺好吧?孔子反問他一句話,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那別人都把你傷成這樣,你還老是用美德去回報,如果沒有一個原則和底線的話,等到有美好的時候,你還剩下什麼回報?後來孔子說了八個字『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一個人用正直去解決這種傷害就可以了。什麼是直?你看我們過去,木匠用墨線一彈是直的,我們總說繩之以法,直的東西,其實就是一種制度,規章。」于丹拿亡羊補牢的典故,比喻道德滑坡現象,把問題的實質點了出來:歸根到底在於制度體系的不健全。于丹把道德和法律比作兩條線,用孔子的話來做例證,告訴我們,只有最低一條的制度體系得到完善,得到重視,最高一條的道德體系才能發揮出作用來。于丹這番話形象生動,偏僻入里,巧妙分析了解決道德滑坡的方法,那就是用制度來保障。

道德來自於哪裡?教化?這是傳統的說法。真正的道德,來自公民自由而負責任的生活。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命運感到乏力時,自我負責的意識就會下降,道德束縛就會瓦解。同樣,當一個人對他人的自由缺乏尊重時,事實上也是在將對方往道德敗壞的路上推。

我們目前最迫切的不是如何保持經濟的增長率,而是如何構建社會的誠信體系,只要使人與人之間建立起基本的「信任」關係,信任是一個社會結構的基石,它是社會運作的效率提高的根本保證。未來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信用破產」,信用一旦破產將會一敗塗地,而只要你還有信用在,一定可以貴人相助、四方支援。馬雲說過一句話:中國下一個紅利是「信任」。一旦中國建立一個強大的信任體系,這就意味著社會有了一個公共、公平、合理的遊戲規則,人人都在遵守這個規則的前提下去創新和競爭。一旦人人遵守規則、互相信任,那麼道德自然就會興起!這才是中國復興應該走的道路。

我也借用《論語》中開篇第一句話來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