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遺弓,楚人得之

「楚人遺弓,楚人得之」,楚國人丟失的弓,仍被楚國人拾得。比喻失掉的利益並沒有外流。這是一個從古時便流傳至今的故事。

在漢時《說苑·至公》一書中記載,昔日春秋之時,楚共王與臣下一同去雲夢澤狩獵,期間共王不慎遺失了自己的寶弓,於是臣下們紛紛想要替他尋回。然而,這一理所當然的舉動,卻被楚王給制止了。

楚王說:「楚人遺失了他的寶弓,撿到它的,必定也是楚人,又復何求呢?」

「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

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這便是「楚人遺弓,楚人得之」的典故。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得以窺見楚共王豁達的胸襟,不以自身利益為牽掛,進而對集體利益作考量。

恰是此種寬闊的心態,能使人捨棄暫時的眼前利益,進而作出更有益於長遠的抉擇。

就好比人們平日里做買賣,如果能捨棄掉一時宰客的暴利,進而懷抱著一種「我失利益,顧客得之」的豁達想法,那麼這個人的生意,必然能做的長遠、安隱,口碑與回頭客與日俱增。

如此行為,從長遠去看,反而是更輕鬆的、更雙贏的。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