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永遠只能接近真理

宇宙的終極答案到底是什麼?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所有學者都想要知道的答案。從古至今,有無數的學者都曾經嘗試去回答這個問題。那麼,這個問題到底有答案嗎?

每當有人問起宇宙的終極答案時,都會有人直接回答:42。甚至在國外的一些搜索引擎上,曾有一段時間搜「宇宙的終極答案是什麼」或者「一切的答案是什麼?」,搜索的結果顯示就是:42。宇宙終極答案是「42」?

出於好奇,我也在我的網站里搜索了一下「42」,看能不能找出終極答案,結果出來二篇經文。一篇是《易經》中的第42卦——益卦,一篇是《帛書老子》中的《德經42-強良者不得死》

第42卦益卦的《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德經42》中最重要的句子是: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

最佳答案:唯物主義不可能洞悉真理,但可以不斷靠近真理,靠的就是科學。通過歸納法,演繹法,邏輯推導的方式提出認識客觀世界的理論,用實證的方式證明或證偽之,再通過更大信息量的整頓提出更接近真理的理論,再證偽之,循環往複,無始無終,直至人類滅絕,文明消亡。

放棄註解《鬼谷子》,避免傳播

今天上午睡了一上午,天一直睛著。中午吃完飯之後,覺得這麼好的天氣應該做點事情,於是按照之前的計劃,註解《鬼谷子》。誰知剛一打開電腦,拿起書,就發現外面下雨了。回想起這種奇特的事情,已經發生第三次了,去年和前年,我也曾經打算註解過《谷鬼子》,但也是因為天降異象而放棄,今天,又發生了一次。

按照祖先的說法,《鬼谷子》是「智慧之禁果,曠世之奇書」,在古代它就是一本禁書。老子也說過:「人多知,而何物茲起。」翻譯過來就是:人們的偽詐心機越多,邪風怪事越會興起。聯想到最近全國範圍內呈多點狀暴發的奇怪病毒,正是這種偽詐心機的體現。想到這裡,我突然覺得我在懸崖邊上剎住了車。

老子說過:「絕學無憂。」《鬼谷子》的確不是一門絕學,它只是屬於「術」之類。我學了《鬼谷子》以後,認為其中的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謀篇》中的:「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於此之義,則可與語。由能得此,則可與谷遠近之誘。」翻譯過來就是:運用計謀不僅要求忠、信、仁、義,還要求內心中正、合乎不偏不倚的正道罷了;能夠通達這個道理的人,才值得與他談論計謀。能夠懂得這些道理,就能夠像山谷匯聚水流一樣讓遠近的人都來臣服。《鬼谷子》如果被一些邪惡之人學了,就可能給社會製造災禍和麻煩。想到這裡,我決定佔一卦問天,以驗證我的想法是否合理。

還是採用物佔法,我以電腦桌上的水彩筆的數量79支為上卦,以現在的時辰13:31(未時)為下卦。上卦為79/8=9餘數為7,上卦為艮卦;未時為8,下卦為坤卦,上下加起來得到了一個主卦剝卦。(79+8)/6=14餘數為3,剝卦的三爻變,得到了變卦艮卦。互卦為坤卦。這卦算到了這裡,意思再明顯不過了……還是要順天,還是依照祖制,讓《鬼谷子》成為一本禁書,放棄註解《鬼谷子》,放棄這把雙刃劍的網路傳播。

算完了這個卦,我打開窗戶往外一看,外頭雨停了,天氣轉為陰天……

再談習得性無助

1975年塞里格曼用人當受試者,結果使人也產生了習得性無助。實驗是在大學生身上進行的,他們把學生分為三組: 讓第一組學生聽一種噪音,這組學生無論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組學生也聽這種噪音,不過他們通過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組是對照,不給受試者聽噪音。當受試者在各自的條件下進行一段實驗之後,即令受試者進行另外一種實驗: 實驗裝置是一隻 「手指穿梭箱」,當受試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側時,就會聽到一種強烈的噪音,放在另一側時,就聽不到這種噪音。實驗結果表明,在原來的實驗中,能通過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以及未聽噪音的對照組受試者,他們在 「穿梭箱」 的實驗中,學會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組受試者,也就是說在原來的實驗中無論怎樣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他們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處,聽任刺耳的噪音響下去,卻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

然後根據這個心理學實驗,再聯繫到我們現在的工作環境。我們平時是在消防控制中心工作,公司的消防控制中心有兩個辦公室,一個在商場區域,一個在寫字樓區域。在寫字樓區域的消防控制中心,平時是安靜狀態,偶爾會有一些報警的聲音,但是你只用在消防主機上點擊「複位」就能消除掉報警聲音。但是在商場區域的消防控制中心,一直都會有機器的報警噪音,你點擊消防主機的複位鍵後仍舊還是會有,就是說這些噪音你無法人為地消除。於是在商場區域的消防分中心工作,時間久了,你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因為即使你不斷地嘗試去複位消音,也無濟於事,於是不再做任何努力和嘗試。這就與之前探討的習得性無助案例之中的塞利格曼的狗一樣,如何破解?

我之前給的參考答案是這樣的。智者的做法是:忍耐並示以柔順,積極查出做試驗的邪惡,找准機會趁它病要它命。勇者的做法是:保持強大的意志力和內驅力,積極反抗;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最優的辦法是保持初心,在複雜的環境中不迷失自我,在鬥智斗勇中磨鍊自己,讓自己既智又勇,逐漸地強大起來。某一天你無比強大了,那些邪惡自然俯首。

在學習了國學並受到國學的影響以後,我發現自己不由自主地用上述的最優方法破解了這個習得性無助。這就用到了《周易》裡面的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也用到了《孫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在鬥智斗勇中,我以對手為磨刀石,磨練出了自己的「道」。現在這些噪音對我來說僅僅是隨心變動的環境。因為我做到了「靜」,在我專心工作、專心看書學習的時候,我聽不到這些強大的干擾噪音;但是當我需要聽到火警報警聲音的時候,我又能聽到聲音,這些干擾噪音都被我用意志力克服掉了。

人生處處是道場,生活處處是修鍊。只要你用心觀察和思考,就能找到破解之道。我的心得是:學習國學,學習古人的智慧,可以讓你無往而不利。

易經中「三不佔」——玄學中的潛規則

《尚書‧洪範》列出治國九疇,其中有一項是「稽疑」,要考察及辨明疑惑。當天子面臨重大決策時,要怎麼做呢?

「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處理軍國大事時,天子必須自己先想清楚,再徵詢主管其事的官員,並且參考百姓的意見。這三點是「人」的考慮,可謂相當完備,甚至有些民主色彩。

但是正如我們常說「人算不如天算」,許多事情的發展,會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因為人所能想到的主要是過去的經驗與眼前的情況,但未來是充滿無限可能的。那麼,如何預測未來呢?所以接著要「謀及卜筮」,通過人算與天算的配合,達到決策的最優。

天子決策之時,有各種方式。我們普通人,遇到問題又該怎麼辦呢?

《易經》中開宗明義:「無有師保,如臨父母」,「人謀鬼謀,百姓與能」。人到一定年齡以後,往往既沒有老師,也沒有保護者,這時遇到疑難該怎麼辦呢?此時,用《易經》卜測,如同面對父母一樣,可以得到相應的智慧和建議。通過人的智慧與神明之助的巧妙結合,百姓藉由「易經」,也能明曉天地造化之規律。

但是學習《易經》,要遵守「三不佔」原則:不誠不佔、不疑不佔、不義不佔。

一、不誠不佔

孔子說:敬神如神在。當你敬拜神靈的時候,就好像神靈真的在面前。卜筮通於神明,需要澄澈本心,方可斷吉凶,決猶疑,察陰陽之變化,述天地之玄機。心誠則靈,也不應該僅僅是說占卜,更應該是對待生活的態度。

二、不疑不佔

指所佔問的事,如果沒有疑惑,或者按常理就可推測出來,就不必占問。

三、不義不佔

這裡的「義」是指「適宜、適當、正當」,也就是說不正當的事情不要佔問,比如盜竊、窺私之事。義或不義,不是一成不變的,義不在書本,而是在我們心中,這個也就是易經(簡易、變易、不易)的精華所在!

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象數和義理,一陰一陽,博採並用,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轉自:https://m.toutiao.com/is/Sbm11uS/

黃老道家與陸賈的治國理念

黃老道家還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勞、清凈無為、萬民自化、因俗簡禮、休養生息、依法治國、寬刑簡政、刑德並用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張,讓民眾發展自組織,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學的精華。除此之外,黃老道家還提出了天下為公和用法律來約束君權的主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專制政治的反思和批判。

陸賈是漢代第一位力倡儒學的思想家,他針對漢初特定的時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為本、融匯黃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義、法先聖,禮法結合、無為而治」,為西漢前期的統治思想奠定了一個基本模式。

●行仁義、法先聖

陸賈是漢代第一位力倡儒學的思想家,其思想主要融匯黃老道家及法家思想,而最後歸本於儒家的仁義觀,對儒家思想做出了新的發展,在西漢初期儒學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由先秦儒學向漢代儒學轉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鏈環。

儒家力倡「人主天下之儀錶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 ,強調君主在國家政治、道德生活中必須起到表率作用,認為國家的命運與君主的道德修養水平密切相關。陸賈繼承了先秦儒家的這套德化理論,認為秦亡就是因為不施仁義、專任刑罰, 驕奢靡麗以及重用趙高等奸佞之臣所致,因此他認為漢家王朝要想不重蹈秦亡之覆轍,就必須反秦道而行之:「行仁義而輕刑罰; 閉利門而尚德義; 鋤佞臣而求賢聖」,定下了帶有強烈儒學色彩的三大為政原則。

同時,為了使儒家學說更加適應漢初政治統治的需要,他在堅持儒家基本思想傾向的同時,已經公開地從道家、陰陽家、法家等諸子各家中吸取合理的思想資料以充實儒家的思想體系,開啟了漢代儒學重構的先河。

●無為而治、不廢有為

陸賈的「夫道莫大於無為」的思想來源於道家黃老之學。 陸賈的無為並不是由作為宇宙本根的道的無為推演出來的,而是從秦王朝驟亡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是與秦始皇的濫用刑罰的有為相對立的。他用道家的思想原則把法家和儒家思想進行了改造和糅合,使得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更加貼近實際,更能解決問題。

陸賈並不排斥有為,他認為如果沒有人為的努力,社會就不能進步; 既然聖人都有為,那麼君子當然也要有為;有為不是妄為,而必須以道為準。主張對一切凡人力所能為、又必須為的事,均應該儘力而為之。

在陸賈思想中,無為和有為是有機的統一,是治道的一體兩面,以有為求無為,在有為的基礎上,達到無為的最高境界,即要求君王積極有為,依仗自身修養制定出一套社會秩序,然後將這套政治社會秩序落實在實際生活中,制禮定樂,教化天下。

●文武並用、德刑相濟

陸賈同時也改進了法學,他批評秦「法治」太過,主張「文武並用,德刑相濟」,減廢秦法,但仍然堅持治國必須依靠「法治」,只不過”法治”不再是治國之本,而是治國之末。陸賈還進一步提出減免賦稅徭役,讓利於民。要與民休息,不幹民,不擾民,不加賦,做到「國不興無事之功,家不藏無用之器,稀力役而省貢獻」。

在歷史觀方面,陸賈繼承了法家韓非的觀點,把人類社會的發展分為 先聖 、 中聖 、 後聖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陸賈不僅意識到了人類物質文明的進步,而且還接觸到了國家和法律的起源。陸賈在繼承與發揮法家理論基礎上形成的這種權變學說,表達了漢初地主階級在奪取政權後積極鞏固和發展封建統治的新制度的願望,具有積極的意義。

●天人感應、規限人君

陸賈天人學說中的陰陽災異思想來源於陰陽家。陸賈一方面繼承與發揮了《易傳》與《荀子》的唯物主義觀點,但同時也吸收進了陰陽家的一些天人感應、陰陽災異的迷信思想。 陸賈雖從天人相分的角度要求君主握道而治,依德而行,但是在封建社會中君主是人間最高的權威,君主可以統治萬民,但卻沒有人能制約君主,因此只有借這種可與人感應的天來警戒、威嚇人君,使其因天變而正其失,理其端而正其本 ,而起到一種規勸和限制人君胡作非為的作用。

總之,陸賈不僅為儒學在漢初的復興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為儒學在漢代的發展指出了方向,因此他是上承孟子、荀子,下啟賈誼、董仲舒的漢代重要儒家人物,他的思想是由先秦儒學發展到董仲舒的今文經學的一個中間環節。這種天人感應說,在漢代肇端於陸賈。陸賈和賈誼的這些天人感應的思想,後來被董仲舒發展成天人合一的神學目的論。

明朝滅亡前,官員們個個「哭窮」

由於,朱元璋是最底層的老百姓出生當的皇帝,所以,他對於官員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臉色。覺得給你發了養家糊口的工資,就已經是對你莫大的厚待了。這就形成了:一邊是官員「哭窮」,要求漲工資。一邊是皇帝表示錢給的夠多了,誰敢貪污,剝皮實草。但貪官是殺不盡的,無論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到了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大同,北京岌岌可危。同年三月,農民軍包圍了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被迫在煤山自縊殉國。都知道,崇禎帝繼位時,明廷已是大廈將傾。於是,這位極好面子的皇帝,為了挽救家國付出了最後的努力:朱由檢放下了皇帝之尊,讓各位大臣們向朝廷捐款,以求度過一劫。

但諷刺的是,就在這個時候那些整日里叩謝皇恩的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卻端起了「架子」,一個個都在皇帝面前「哭窮」。

那麼,崇禎帝亡國前究竟經歷了什麼,這些一毛不拔的官員最後都是什麼下場呢?

其實,崇禎帝朱由檢算是歷史上最具悲劇色彩的帝王之一了,雖然,他勤政愛民,可最終,他還是背負了亡國的巨大痛楚,「無力回天」之感幾乎貫穿了他一生。正所謂,國難當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崇禎在發出這樣的捐款號召後,只得到了一位六旬老頭的回應。

這個老頭捐出了自己畢生的積蓄——四百兩,有感於此,崇禎帝賞了他「錦衣千戶」的官職。相較於這位老頭,朝廷百官的捐獻行為,就有些尷尬了。身為內閣首輔的魏藻德只捐了五百兩,大太監王之心捐了一萬兩……之後,憂心如焚的崇禎思慮了一番,不得不找岳父周奎求救。

在當時的崇禎看來,國難當頭,即使周奎再摳門,也應與明廷利益休戚與共。於是,在這樣的考慮下,他派太監徐高拜訪了周奎。

上門之初,徐高就傳達了崇禎帝為其封侯的旨意,並表示皇帝希望他捐十萬兩白銀起個表率作用。可是,當時的周奎如何回應呢?他馬上又哭又鬧地表示:「老臣安得多金?」試圖將自己形容為一個清廉節儉的官員,還誇張地表示:自己家裡窮的只能吃發霉的米。於是,在百般推脫下,周奎只捐了一萬兩。

當時,聽到周奎捐了一萬兩的消息,崇禎又鬱悶又無奈。雖然,他不好逼岳父太深,但還是將數額從十萬兩降到了兩萬兩。而另一邊的周奎眼看無法搪塞,便進宮找了做皇后的女兒周氏求援。在周皇后拿出五千兩白銀後,周奎才出了三千兩。

除此之外,崇禎帝還向朝廷權貴們發出了捐款號召,前後共募捐了約二十萬兩。但是,即使如此,捐款數額也遠遠不能滿足要求。可以說,崇禎帝最後真的絕望了。因為,他身為帝王,明知官員中飽私囊,富得流油,卻除了號召捐款外再無他法了。

其實,對比歷代王朝,明末君臣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常奇葩的。君臣無信,除了皇帝,文武百官幾乎無一人堪當大任。當時,崇禎皇帝哭窮,百官也哭窮,人人心照不宣。在這種情況下,幾乎大部分官員都清楚國家的財政狀況,也明白皇帝走投無路。

那麼,他們為何不能擔起家國大任呢?

簡單來說,就是官員們心中都認為:明朝姓朱,是朱由檢的天下,即使不幸丟了,與我也無任何關係。所以,便沒有非出錢不可的理由。於是,百官們除了不積極捐錢外,連基本的謀劃職能都全然喪失了。

就拿明廷最後一任首輔魏藻德來說,狀元出身,受命於危難之間,崇禎皇帝對其寄予厚望。在破城前三天,皇帝問他對李自成有何對策,並表示只要他開口,自己一定照辦。可是,魏藻德卻是畏畏縮縮地跪在地上,一聲不吭。等到李自成打入皇城後,魏藻德直接投了降。

當李自成問他為何不與崇禎帝一道殉國時,魏藻德竟無恥地答道「方求效用,那敢死?」由此可見,其無恥之度簡直是人神共憤。

朝中官員如此,坊間的百姓更是肆無忌憚,人人都擺出了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此外,守城的士兵因為皇帝無法派發軍餉,便發出了「為何要賣命?」的質疑。據史籍記載,闖王李自成包圍北京城之際,城內的明廷守軍無不倒卧城頭。可見,明軍的軍紀何等散漫。

當初,在崇禎帝的逼迫下,只捐了五百兩的內閣首輔魏藻德,雖然想投降,但是,卻被李自成拒絕了。當時,大將劉宗敏直指其誤國。面對斥責,魏藻德還大言不慚地聲稱:「崇禎不懂政事,因無道才亡了國。」聽後,劉宗敏怒罵其忘恩負義,並命人掌其嘴巴數十下。

可是,被打耳光,僅是魏藻德痛苦的開始。之後,他又被劉宗敏抓入大牢,被夾棍夾斷了十根手指,被迫上繳了數萬兩白銀。但是,即使如此,劉宗敏依舊不相信他僅有這麼點錢。經過一個個酷刑折磨後,魏藻德最終死在了獄中。魏藻德死後,他的兒子魏追征也未能倖免。

即便他「苦口婆心」地對劉宗敏說「家亦罄盡」,但最後還是被毫不留情地砍了腦袋。所謂「父在,猶可丐諸門生故舊。今已死,復何所貸?」魏藻德從前擁有的一切都轉瞬即成空。

這期間,同樣哭窮的明廷重臣陳演,在被劉宗敏抓入大牢後,主動上繳了近四萬兩白銀,最後被釋放了。但等到四天後,李自成出京作戰之際,因害怕前朝舊臣趁機作亂,殺掉了一批投降的官員,其中,就包括剛獲自由的陳演。更諷刺的是,那些曾在崇禎帝面前哭窮的「鐵公雞」們,在李自成的嚴刑拷打下,都交出了全部的身家財富,有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可是,即便苟延殘喘至此,他們也未能保住自己的性命。當時的京城,棍杖狂飛,目光所及之處儘是挖眼割腸的血腥場面,城內四處環繞著明朝舊臣的哀嚎之聲。而當初只拿出一萬兩白銀的國丈周奎,因受不住嚴刑拷問,更是交出了幾十車奇珍異寶,僅現銀便有五十三萬兩之多。

由此可見,明朝是真的該亡國了。

參考資料:

【《明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庄烈帝一》、《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傳》】

轉自:https://new.qq.com/rain/a/20210526A00JIX00

也許下一個就是你!

這幾天,頭一直像要爆炸一樣地痛,思維慢到了極點,無法再再像以前快速地思考問題。在思想這個戰場上,你們占不到什麼便宜,就又可以用下三爛的手段了。不得不說腦控這武器真是厲害,控制和摧毀人的意志於無形。但想起以前的革命先烈,經歷那種酷刑都堅貞不屈,我還有什麼好說的呢?繼續跟你們干到底!我已不再是十年前的蒙童,只要你們繼續作惡,我這裡絕對沒有妥協,回擊你們的永遠只有拳頭和詛咒!別忘了,我們的真瓏棋局還沒下完。

我們先來談個生死問題。首先你們的生死不掌握在我手裡,咱們中國人都信天,相信打了這些年的交道,你們也該知道我背後的力量。我只是順天命行事,至於天是什麼 ?你可以理解為人民、可以理解為正義、可以理解為「道」。咱們再來看時局,被你們折騰著奄奄一息的國家,並沒有死掉。相反,被你們用腦控挾制的高層已經基本醒悟,刀把子不再掌握在你們手上了。或許這個時候只需要有人振臂一呼:「首惡必辦,脅從不問,受蒙蔽無罪,反戈一擊有功。」依照你們歷來所表現的無惡不做的累累罪行,絕對是死路一條!

命由己造,福自己求。首先我不是你們的救世主,別以為腦控了我,就抓住了救命稻草。只要你們繼續做惡,或許經我手,或許不經我手,都會有人送你們去地獄。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送一句真理給你們: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跟著我學了兩年的《論語》、《帛書老子》、《素書》、《易經》,反正我是覺得學了古聖先賢的學問之後,自己長進了,難道你們就沒有一點長進嗎?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場自我救贖,自贖之道我基本上找到了,你們卻還在地獄的邊緣苦苦掙扎。孔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孔子真是有先見之明。請看看近十年我看過的書,那就是自救之道。直白點說吧,那就是一開始就打算走正道!再送一句真理給你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多做些補益之事,救救陷入黑惡之淵的自己吧!

談了你們的生死之後,再談談我的生死。我現在是以自己為棋子,吸住了你們。相信你們也知道圍魏救趙,但你們也應該知道真瓏棋局(不知道的去看金庸小說《天龍八部》),我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了,我的戰略價值就是吸住你們。如果我沒了,你們也就沒有了價值,手拿刀把子的人不是也早想剷除你們嗎?說實話,我也想剷除你們,因為你們對人民所做的惡事,太遭人恨了!但想到你們這些人智謀超群,上天有好生之德,想給你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我放過我自己,也想放過你們;我不放過我自己,也不放過你們——這就是真瓏棋局的奧義。你們也算是有智謀的智者,那麼你們看清楚了當前的局勢了嗎?

看看現在外面的天氣,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天空慢慢起了霧。也相信你們能有所悟吧!先別著急考慮我的事情,我的事情自己考慮。多擔心擔心自己,如果感覺沒出路了,不妨看看我給你們指的「道」——走正道!

今天天氣不錯,挺風和日麗的

關於這次改革,我深表擔心。由於先前的妄為和折騰,現在我們已經陷入了塔西佗陷阱,如果繼續妄為和折騰,恐將會出現群雄四起的分裂局面。另一方面看,如果我們真的打算一切從新,回歸初心,積極改過,那麼我們將再現繁盛時期的周朝。我們是否決心回歸初心,改過自新?對於這個問題,我問天佔了一卦。

還是用物佔法。我以小區窗外可見範圍的車輛數量32為上卦,以當時的時間早上7:36為下卦。32除以8,餘數為0,為坤,為上卦;早上7:36為辰時,取數為5,為巽,為下卦,得到地風升卦。卦數並時數總和除以六取動爻,即上卦32加下卦5的和除6,餘數為1,一爻變,升卦一爻變後為地天泰卦。互卦為雷澤歸妹卦。

先看本卦升卦,本卦代表的是事物初始、開始階段的信息,或目前的情況。

卦辭: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譯文:升卦。元始亨通,得到大人物接見、任用、提攜,不要擔憂,往南前進吉利(南方為火)。

卦象: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譯文:地中生長出樹木,這就是升卦的卦象。君子看到升卦的景象,就要順理而進,遵循積小成大的道理,最終在修身和從政上變得成熟穩重,能成大事。

再看變卦泰卦,變卦為事情發展的結果。

卦辭:泰。小往大來,吉亨。譯文:泰卦。小的往去(陰氣往下走),大的到來(陽氣往上來),吉祥,亨通。

卦象: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譯文:天地陰陽二氣交合,這就是泰卦的卦象。君子由此得到的啟示,要裁製出符合天地運行的規律,輔助天地的安排,以此來指導民眾,扶植國計民生。

最後來看互卦歸妹卦,看看事物發展的過程,即我們應該怎麼順天行事?

卦辭:歸妹。征凶,無攸利。譯文:歸妹卦。征討就會有兇險,沒有什麼好處。

卦象: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譯文:雷在沼澤上震動轟鳴,這就是歸妹的卦象。君子觀察歸妹卦之象,就要永遠堅持陰陽生息之道,同時要知道陰陽不和之弊害,有所預防。

由此看來,學《孫子兵法》不是當務之急。老子說過:「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右介,而不以責於人。」有時間還是多學學《周易》和《經濟學》,做一些有益於時局的事情。

今天天氣不錯,挺風和日麗的。這也或許預示著我們這次改革有戲……

防火和滅火的基本原理

一、燃燒的條件

(一)燃燒的充分條件

1、可燃物

可以燃燒的物品稱為可燃物,如紙張、木材、煤炭、汽油、氫氣等。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種類繁多,若按化學組成不同,可分為有機可燃物和無機可燃物兩大類;按物理狀態不同,可分為固體可燃物、液體可燃物和氣體可燃物三大類。

2、助燃物

凡與可燃物相結合能導致和支持燃燒的物質,稱為助燃物(也稱氧化劑)。通常燃燒過程中的助燃物是氧,它包括遊離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氧。一般來說,可燃物的燃燒均是指在空氣中進行的燃燒,空氣中含有大約21%的氧,可燃物在空氣中的燃燒以遊離的氧作為氧化劑,這種燃燒是最普遍的。此外,某些物質也可作為燃燒反應的助燃物,如氯、氟、氯酸鉀等。也有少數可燃物,如低氮硝化纖維、硝酸纖維的賽璐珞等含氧物質,一旦受熱,能自動釋放出氧,不需外部助燃物就可發生燃燒。

3、引火源

凡使物質開始燃燒的外部熱源(能源),稱為引火源(也稱點火源)。引火源溫度越高,越容易點燃可燃物質。根據引起物質著火的能量來源不同,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溫物體、化學熱能、電熱能、機械熱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4、鏈式反應

有焰燃燒都存在著鏈式反應。當某種可燃物受熱,它不僅會汽化,而且其分子會發生熱裂解作用,從而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種高度活潑的化學基團,能與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應,使燃燒持續進行,這就是燃燒的鏈式反應。

(二)燃燒的充分條件

1、一定數量或濃度的可燃物

2、一定含量的助燃物

3、一定能量的引火源

4、相互作用

二、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防火的基本原理

根據燃燒條件理論,防火的基本原理為限制燃燒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的形成,即只要防止形成燃燒條件,或避免燃燒條件同時存在並相互結合作用,就可以達到預防火災的目的。

(二)防火的基本方法與措施

1、控制可燃物:

(1)用不燃或難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2)用阻燃劑對可燃材料進行阻燃處理,改變其燃燒性能

(3)限制可燃物質儲運量

(4)加強通風以降低可燃氣體、蒸氣和粉塵等可燃物質在空氣中的濃度

(5)將可燃物與化學性質相抵觸的其他物品隔離分開保存,並防止「跑、冒、滴、漏」等

2、隔絕助燃物:

(1)充裝惰性氣體保護生產或儲運有爆炸危險物品的容器、設備等

(2)密閉有可燃介質的容器、設備

(3)採用隔絕空氣等特殊方法儲存某些易燃易爆危險物品

(4)隔離與酸、鹼、氧化劑等接觸能夠燃燒爆炸的可燃物和還原劑

3、控制和消除引火源:

(1)消除和控制明火源

(2)防止撞擊火星和控制摩擦生熱,設置火星熄滅裝置和靜電消除裝置

(3)防止和控制高溫物體

(4)防止日光照射和聚光作用

(5)安裝避雷、接地設施,防止雷擊

(6)電暖器、爐火等取暖設施與可燃物之間採取防火隔熱措施

(7)需要動火施工的區域與使用、營業區之間進行防火分隔

4、避免相互作用:

(1)在建築之間設置防火間距,建築物內設置防火分隔設施

(2)在氣體管道上安裝阻火器、安全液封、水封井等

(3)在壓力容器設備上安裝防爆膜(片)、安全閥

(4)在能形成爆炸介質的場所,設置泄壓門窗、輕質屋蓋等

三、滅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滅火的基本原理

根據燃燒條件理論,滅火的基本原理就是破壞已經形成的燃燒條件,即消除助然物、降低燃燒物溫度、中斷燃燒鏈式反應、阻止火勢蔓延擴散,不形成新的燃燒條件,從而使火災熄滅,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的危害。

(二)滅火的基本方法與措施

根據滅火的基本原理,滅火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窒息滅火法、冷卻滅火法、化學抑制滅火法和隔離滅火法四種。火災時採用哪種滅火方法與措施,應根據燃燒物的性質、燃燒特點和消防器材性能以及火場具體情況等進行選擇。

1、窒息滅火法與措施

窒息滅火法是指通過隔絕空氣,消除助燃物,使燃燒區內的可燃物質無法獲得足夠的氧化劑助燃,從而使燃燒停止,如圖3-4-2所示。可燃物的燃燒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濃度以上才能進行,低於最低氧濃度,燃燒不能進行,火災即被撲滅。一般氧濃度低於15%時,就不能維持燃燒。因此,採用窒息法滅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用滅火毯、沙土、水泥、濕棉被等不燃或難燃物覆蓋燃燒物;二是向著火的空間灌注非助燃氣體,如二氧化碳、氮氣、水蒸氣等;三是向燃燒對象噴洒乾粉、泡沫、二氧化碳等滅火劑覆蓋燃燒物;四是封閉起火建築、設備和孔洞等。

2、冷卻滅火法與措施

冷卻滅火法是指將燃燒物的溫度降至物質的燃點或閃點以下,使燃燒停止。對於可燃固體,將其冷卻到燃點以下,火災即可被撲滅;對於可然液體,將其冷卻到閃點以下,燃燒反應就會中止。採用冷卻法滅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將直流水、開花水、噴霧水直接噴射到燃燒物上;二是向火源附近的未燃燒物不間斷地噴水降溫;三是對於物體帶電燃燒的火災可噴射二氧化破滅火劑冷卻降溫。

3、化學抑制滅火法與措施

化學抑制滅火法是指使滅火劑參與到燃燒反應過程中,抑制自由基的產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濃度,中斷燃燒的鏈式反應。其滅火措施是往可燃燒物上噴射七氟丙烷滅火劑、六氟丙烷滅火劑或乾粉滅火劑,中斷燃燒鏈式反應。

4、隔離滅火法與措施

隔離滅火法是指將正在燃燒的物質與火源周邊未燃燒的物質進行隔離或移開,中斷可燃物的供給,無法形成新的燃燒條件,阻止火勢蔓延擴大,使燃燒停止。採用隔離法滅火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將火源周邊未著火物質般移到安全處;二是拆除與火源相連接或毗鄰的建(構)築物;三是迅速關閉流向著火區的可燃液體或可燃氣體的管道閥門,切斷液體或氣體輸送來源;四是用沙土等堵截流散的燃燒液體;五是用難燃或不燃物體遮蓋受火勢威脅的可燃物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