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有哪些潛規則讓你細思恐極

1、動上層的利益如同奪他們的生命。改底層的觀念如同掘他們的祖墳。而底層觀念正是上層利益的來源。試圖說透這一切的人,是雙方共同的敵人。

2、所有人都喜歡你,直到你成了他們的競爭者。

3、越是和你親近的人,越是受不了你突然的變好。

4、狼與狼之間再怎麼撕咬,對羊的態度是一致的。

5、酒桌上不用和主角敬酒的人,一般都是主角的親信。

6、能量不比神佛大的人,不要輕易讓賣慘的人接近自己。

7、沒有人能抵擋利益的誘惑。如果有,那就是因為利益不夠大。

8、聽精神病院的醫生說,男病人都想干大事,女病人都想被人愛。

9、錢包和鏡子,能回答生活中大部分的「為什麼」和「憑什麼」。

10、一束光照進房間,房間里的骯髒齷齪被顯現,這束光便有了罪。

11、江湖的規矩就是人走茶涼,默契散場。不要問,問就是不懂規矩。

12、建立穩固合作的基礎是有穩定的利益基礎。人品保證不了穩定合作。

13、在很多時候,客氣不是用來表達禮貌和修養的,而是用來製造距離的。

14、關係越近,越覺得對方沒什麼了不起,距離才能產生神秘感和崇拜感。

15、當你的見識與見解超過大多數人的時候,你絕對不會是一個很受歡迎的人。

16、所有的人脈都是假象,想要和老闆做朋友,必須擁有同等的財富和同頻的智慧。

17、天底下只有一種方法,可以讓別人心甘情願聽你的話,那就是給他想要的東西。

18、沒感覺就是嫌你丑,不合適就是嫌你窮,沒什麼道理可講,做事情之前先看看自己手上的籌碼。

19、好為人師是一種炫耀,潛意識告訴別人你比他強,這種姿態只要一出來,別人的反感就會生出來。

20、在人際關係方面,全世界都是幫親不幫理的,過分追求理想、客觀、公平,很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

21、很少有男人把外貌當成資本,如果說女人的世界裡,年齡和容貌是最殘酷的事,那麼在男人的世界裡就是金錢。

22、重蹈覆轍的下場就是自取其辱,失而復得的東西根本回不到當初,重讀一本書可能會有新的感悟,但不會有新的結局。

23、抱著交易的本質去接觸人和事,結局都不會差。而用陪伴、嘮嗑堆積出來的感情,一旦跟利益掛鉤,立刻就會分崩離析,原形畢露。

24、社會默認規則就是囂張跋扈的大多不長久。所以優秀的人大多低調而謹慎,平和而理性,越活越保守。因為是既得利益者,不小心的話早就被人盯上了。

25、學校不會教你搞錢的學問。搞錢的學問,要麼有貴人帶,要麼自己開悟。這兩個的大前提都是要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多跟別人交流,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裡。

26、不要在蠢人面前自嘲,他會當真。

27、有時候你只能看著身邊的人誤入歧途,無可奈何。試圖伸出援手不但費力不討好,反而容易招致仇恨。最終你會發現,你什麼都做不了。你能做的,只有過好自己的生活。

28、精明的人,會在親朋好友面前低調,而不是炫耀。明明工作很好、收入很高,卻把自己的工作說得一無是處:白加黑、無雙休、不是人乾的,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不被嫉妒和算計。

29、剋制自己去糾正別人的慾望,成年人只能篩選不能教育。伴侶、朋友、合伙人,皆是如此。收起自己改造他人的執著,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因為人是叫不醒的,人只有痛醒。

30、一個人不容易動怒,說明他手裡的王牌比較多。相反,如果一個人動不動就發脾氣,說明他手裡已經沒有什麼王牌了,也就只剩下發脾氣這一點能耐了。人之所以會情緒激動發脾氣,那都是因為沒辦法後的無奈之舉。

彈性及其應用

彈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給量對某某種決定因素的變動的反應程度的指標。

需求價格彈性衡量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很大,我們就說這種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很小,我們就說這種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

根據經驗,我們可以總結出來某些決定需求價格彈性的經驗法則:相近替代品的可獲得性、必需品與奢侈品、市場的定義、時間範圍。

1、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的需求往往較富有彈性,因為消費者從這種物品轉向其他物品較為容易。

2、必需品的需求往往缺乏彈性,而奢侈品的需求往往富有彈性。一個物品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並不取決於物品本身固有的物質,而取決於購買者的偏好。

3、任何一個市場的需求彈性取決於我們如何劃定市場的邊界。狹窄定義的市場的需求彈性往往大於寬泛定義的市場的需求彈性,因為狹窄定義的市場中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

4、物品的需求往往在長期內更富有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需求量變動百分比/價格變動百分比。

當彈性大於1,即需求量變動的比例大於價格變動的比例時,需求是富有彈性的。當彈性小於1,即需求量變動的比例小於價格變動的比例時,需求是缺乏彈性的。當彈性正好等於1,即需求量與價格同比例變動時,我們說需求具有單位彈性。

通過給定一點的需求曲線越平坦,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大;通過給定一點的需求曲線越陡峭,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小。

總收益:一種物品的買者支付從而賣者得到的量,用該物品的價格乘以銷售量來計算。

總收益如何沿著需求曲線變動呢?答案取決於需求價格彈性。如果需求是缺乏彈性的,那麼價格上升將引起總收益增加。換言之,從以更高價格出售中獲得的額外收益抵消了由於出售數量減少而引起的收益減少而有餘。如果需求富有彈性,我們得出相反的結論:價格上升引起總收益減少。由於需求富有彈性,需求量減少得如此之多,以至於需求量的減少足以抵消價格的上升而有餘。

如果需求缺乏彈性(價格彈性小於1)時:如果價格上升,總收益增加。
如果需求富有彈性(價格彈性大於1)時:如果價格上升,總收益減少。
如果需求是單位彈性的(價格彈性正好等於1)時:當價格變動時,總收益保持不變。

一條線性需求曲線的斜率是不變的,但它的彈性並不是不變的。在價格低而數量多的各點上,需求曲線是缺乏彈性的;在價格高而數量少的各點上,需求曲線是富有彈性的。線性需求曲線的例子說明,在一條需求曲線上各點的需求價格不一定是相同的。固定的彈性是可能的,但並不總是這樣。

需求收入彈性衡量消費者收入變動時需求量如何變動。需求收入彈性=需求量變動百分比/收入變動百分比。

大多數物品是正常物品:收入提高,需求量增加。由於需求量與收入同方向變動,所以正常物品的收入彈性為正數。少數物品是低檔物品:收入提高,需求量減少。由於需求量與收入呈反方向變動,所以低檔物品的收入彈性為負數。

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衡量一種物品需求量對另外一種物品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物品1的需求量變動百分比/物品2的價格變動百分比。

交叉價格彈性是正數還是負數取決於這兩種物品是替代品還是互補品。替代品是指通常可以互相替代使用的物品,其交叉價格彈性是正數。互補品是指通常要一起使用的物品,其交叉價格彈性是負的。

供給價格彈性衡量供給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如果供應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很大,就說這種物品的供給是富有彈性的;如果供給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很小,就說這種物品的供給是缺乏彈性的。

供給價格彈性取決於賣者改變他們所生產的物品量的靈活性。

在大多數市場上,決定供給價格彈性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所考慮的時間長短。供給的彈性在長期中通常都大於短期。

供給價格彈性=供給量變動百分比/價格變動百分比。

在一些市場上,供給彈性並不是不變的,而是沿著供給曲線變動。比如在某製造行業,企業擁有的生產能力是有限的。在供給量水平很低時,供給彈性很高,表明企業會對價格變動做出相當大的反應。在這一範圍內,企業存在未被利用的生產能力,例如全天或部分時間處於閑置狀態的廠房和設備。價格的小幅上升使得企業利用這種閑置的生產能力是有利可圖的。隨著供給量的增加,企業逐漸接近其最大生產能力。一旦其生產能力得到完全利用,要想再增加產量就需要建立新工廠。要使企業能承受這種額外支出,價格就必須大幅度上升,因此供給變得缺乏彈性。

德經66-非以其無爭與

江海之所以能爲(所有;一切;凡)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爲百浴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願意)(念zhǔn,通「凖」,「凖」的簡體字為準,意思為「允許」)而弗(同「厭」,憎惡,嫌棄)也。非以其無爭與?故天下莫能與爭。

註解:

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眾水谷之王,是因為其善於處在天下的最低處,因此能成為眾水谷之王。因此有道德的統治者要想被民眾推舉在上面,就必須在言辭上對他們謙下;要想被民眾推戴在前面,就必須把自身(的利益)置於他們的後面。

那有道德的統治者處在民眾之前,然而民眾不會感受到妨害;處在民眾之上,然而民眾不會感受到重累。天下願意和准許被他統治而不厭惡,不是因為其無爭嗎?那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相爭。

德經65-爲道者非以明民也

故曰:爲道者,非(目的在於;在、於)明民(表示判斷或肯定的語氣)(必,必定)(用)(愚,戇也。愚蠢,側重於迂直、不知變通,即「憨厚而剛直」)之也。民之難治也,(在、於)(通「智」,巧詐。這裡指通過耳目及高科技手段讓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透明化)也。故以知(zhī,主持;管理)邦,邦之(敵人,仇敵)也。以不知知邦,邦之(恩惠,恩德)也。恆知此兩者,亦稽式(準則;法式)也。恆知稽式,此胃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他人,眾人)反矣,乃至大(和順)

註解:

那就是說:用「道」來治理(邦國)的統治者,不在於使民眾透明(指通過耳目或高科技手段讓民眾思想和行為透明化),必定採用使之戇直(憨厚而剛直)的辦法。民眾難治理,在於其巧詐。那採用(讓民眾思想和行為透明化的)巧詐來管理邦國,是邦國的仇敵。以不巧詐(的大智慧)來管理邦國,是邦國的恩德。常常知曉這兩種治國方式的區別,也是治國的準則。時常懂得這個準則,這稱為「天德」。

天德在於深得民心,在於用有遠見的智慧為民眾設計美好的未來,這與眾人的追求是相反的,以至於大為和順!

德經64-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爲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事物發生前的徵候或跡象,預示)也,易謀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爲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通「久」)成之臺,作於(通「累」,堆積)土;(通「百仞」,八尺為仞。百仞,形容極深或極高)之高,(通「始」,起點、開端)於足下。爲之者敗之,(控制;統御)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爲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

民之從事也,恆於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

是以聖人慾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回歸,還原)衆人之(虛字,置在動詞前,暗示動作達到的事物)(通「禍」,作禍;危害,使受災殃);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爲。

註解:

安定時,容易掌控;沒有出現徵兆時,容易圖謀;脆弱時,容易破除;微小時,容易消散。在尚未形成隱患之時就做好預案,在尚未產生危亂之時就治理妥當。

合抱粗的大樹,長於細小的萌芽;築了很久的高台,起於微小的泥土;登上百仞的高台,始於足下每一步。妄為了的人失敗了,控制了(天下)的人失去了(天下)。因此有道德的統治者順應自然不妄為,那就沒有失敗;不控制,那就不會失去。

民眾在處理事情時,常在其即將成事時卻失敗了;那如同剛開始時一樣慎重收尾,則沒有失敗的事情啊!

因此有道德的統治者以不生貪慾作為自己的慾望,而不重視難得的財貨;學習(這部)不曾學過的絕學,並且還原眾人所作下的禍患;能夠輔助萬物自然演化,而不敢妄為。

德經63-報怨以德

(治理,處理)無爲,(做,治)無事,(體會,研究)(將來)。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籌劃;設法對付)難乎(表示祈使。當、可、應該,表示期望)易也,爲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通「終」,始終,總。表始終全過程)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最終)無難。

註解:

以順應自然不妄為的心態去作為,以不妄生事端的方式來處事,研究還沒有發生但將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把出現的小問題當作大問題來對待,對待個別、局部出現的問題要放在普遍的、全局的角度來重視,以品德回報怨恨(不要心存報復而讓自己陷入怨恨的黑淵)。

圖謀難事當從容易處著手,做大事當從細微處著手。天下的難事起於原本好辦的易事,天下的大事起於原本細微的小事,因此有道德的統治者始終不做大事(而是關注於剛萌芽的易事、小事),那就能夠成就其大事。

這輕易許諾(由於對困難的估計不足而未必能履行諾言)的人必定很少能守信,經常用輕忽的態度去處理事情必然會碰到很多的困難,因此有道德的統治者總是對困難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那就最終沒有困難。

為 WordPress 創建 HTML 站點地圖頁面

WordPress HTML 站點地圖是 SEO 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網站訪問者提供了用戶友好的導航,並為網頁建立了清晰的結構。為 WordPress 站點創建 HTML 站點地圖的最簡單方法是安裝插件。

一、安裝 WP Sitemap Page 並激活插件。

二、前往儀錶盤 -> 頁面 -> 新建頁面在 WordPress 網站上創建一個新頁面。要將 WordPress 站點地圖添加到現有頁面,請選擇頁面部分下的頁面。也就是說,我們建議您創建一個新頁面。

三、以插入「簡碼」的方式添加 HTML 站點地圖代碼:[ wp_sitemap_page ]:

四、單擊發布, WordPress HTML 站點地圖將在您的網站上可用。

供給與需求的市場力量

市場是由某種物品或服務的買者與賣者組成的一個群體。買者作為一個群體決定了一個產品的需求,而賣者作為一個群體決定了一種產品的供給。

競爭市場:有許多買者與賣者,以至於每個人對市場價格的影響都微乎其微的市場。

假設市場是完全競爭的。為了達到這種競爭的最高形式,一個市場必須具備兩個特徵:(1)可供銷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2)買者和賣者人數眾多,以至於沒有任何一個買者或者賣者可以影響市場價格。由於完全競爭市場上的買者與賣者必須接受市場決定的價格,所以他們被稱為價格接受者。

一些市場只有一個賣者,並且由這個賣者決定價格,這樣的賣者被稱為壟斷者。

一種物品的需求量是買者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該種物品的數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一種物品的價格上升,對該物品的需求量減少;一種物品的價格下降,對該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需求表:表示一種物品的價格與需求量之間關係的表格。

需求曲線:表示一種物品的價格與需求量之間關係的圖形。

需求表是表示每種價格水平下的需求量的表。根據需求表畫出的需求曲線表示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如何隨其價格變動而變動。由於價格下降時需求量增加,因此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

市場需求曲線表示在所有影響消費者想購買原數量的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時,一種物品的總需求量如何隨該物品價格的變動而變動。

使每一種價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增加的任何變動,都會使需求曲線向右移動,我們稱之為需求增加。使每一種價格水平下的需求量減少的任何變動都會使需求曲線向左移動,我們稱之為需求減少。

影響買者的變數:價格、收入、相關物品的價格、愛好、預期、買者的數量。

正常物品: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或收入減少引起需求量減少的物品。

低檔物品: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減少或當收入減少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替代品:一種物品價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種物品需求量增加或一種物品價格下降引起另一種物品需求量減少的兩種物品。

互補品:一種物品價格上升引起另一種物品需求量減少或一種物品價格下降引起另一種物品需求量增加的兩種物品。

供給量:賣者願意並且能夠出售的一種物品的數量。

供給原理: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一種物品價格上升,該物品供給量增加;一種物品價格下降,該物品供給量減少。

供給表:表示一種物品的價格與供給量之間關係的表格。

供給曲線:表示一種物品的價格與供給量之間關係的圖形。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是因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價格越高意味著供給量越多。

市場供給是個人供給之和。

使每一種價格水平下的供給量都增加的任何一種變動,都會使供給曲線向右移動,我們稱之為供給增加。同樣,使每一種價格水平下的供給量都減少的任何一種變動,都會使供給曲線向左移動,我們稱之為供給減少。

影響賣者的變數:價格、投入品價格、技術、預期、賣者的數量。

均衡:市場價格達到使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時的狀態。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交於一點,這一點被稱為市場均衡。

均衡價格:使供給與需求平衡的價格。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交時的價格被稱為均衡價格。

均衡數量:均衡價格下的供給量與需求量。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交時的數量被稱為均衡數量。

均衡價格時,買者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物品量正好與賣者願意並且能夠出售的數量相平衡。均衡價格有時也被稱為市場出清價格。因為在這一價格水平下,市場上的每一個人都得到了滿足:買者買到了他想買的所有東西,而賣者賣出了他想賣的所有東西。

過剩:在現行價格下,供給者不能賣出他們想賣的所有物品。過剩有時也被稱為超額供給的狀態。

短缺:在現行價格下,需求者不能買到他們想買的所有物品。短缺有時也被稱為超額需求的狀態。

在大多數自由市場中,由於價格最終要變動到均衡水平,所以過剩和短缺都只是暫時的。實際上,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因此被稱為供求定理:任何一種物品的價格都會自發調整,使該物品的供給與需求達到平衡。

供給曲線的移動被稱為供給變動,而需求曲線的移動被稱為需求變動。沿著一條固定供給曲線的變動被稱為供給量的變動,而沿著一條固定需求曲線的變動被稱為需求量的變動。

經濟是由許多從事各種相互依存活動的人組成的群體。用什麼來避免分散決策陷入混亂呢?用什麼來協調千百萬有不同能力與慾望的人的行動呢?用什麼來保證需要完成的事情實際上能夠得以完成呢?用一個詞來回答,那就是價格。

德經62-道者,萬物之注也

道者,萬物之(附著;安放)也,善人之(艹,表示把兩點意思串起來。王,統治天下,稱王;呆,同「保」,戰國六國文字和《說文》古文「保」,省「人」,保佑、保護)也,不善人之所也。

美言可以(求取),尊行可以(讚許;附和)人。人之不善也,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通「拱」,斂手也;雙手相合,臂的前部上舉,以示恭敬 )之璧以先(通「駟」,古代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馬,不若(就坐)(奉上;呈上)此。

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不(通「為」,因為)求以得,有罪(仰賴、憑藉)免與!故爲天下貴。

註解:

道,是萬物的寄託,是善人統治天下的保障,也是不善人之所能統治天下的保障。

美好的言辭可以換來自己想求取的,尊貴的行為可以讓自己見重於人。人群中的不善之輩啊,有什麼可拋棄的呢?

那在立天子、封三公的時候,雖有拱之壁在先、駟馬在後的獻禮儀式,不如坐下來呈奉「道」(給他們)。

自古以來之所以重視這個(道)是為什麼呢?不因為求它可以得到滿足,有了罪過憑藉它可以得到赦免嗎!那就為天下所重視。

德經61-大邦者下流也

大邦者下流(河流的下游)也,天下(取用)(雌性,與「牡」相對),天下之(來往、往來相好)也。

牝恆以(通「靜」,淑靜,溫柔文靜)(克制)牡,爲其靚也,故宜爲下。

大邦(因為,由於)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故大邦者,不過欲兼(培養;培植)人;小邦者,不過欲(參加,加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大者宜爲下。

註解:

大邦要像居於河流的下游那樣,對天下其它的邦國要採取雌性的方式,對天下其它的邦國要採取友好往來的方針。

(雌雄相爭的時候,)雌性常常以溫柔文靜克制雄性,是因為雌性溫柔文靜,那(我們)應當採取謙下(即謙遜,屈己待人)的態度。

大邦因為對小邦謙下,則可以取得小邦(的尊敬和歸附);小邦因為對大邦謙下,則可以取得大邦(的包容和庇護)。那有時是大邦對小邦謙下以取得小邦(的尊敬和歸附),有時是小邦對大邦謙下而取得大邦(的包容和庇護)。

那大邦,不過是想兼并小邦或培植小邦;小邦,不過是想參加大邦或事奉大邦。(通過「謙下」)這都可達到自己的目的,大邦尤其應當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