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事物發生前的徵候或跡象,預示)
也,易謀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爲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通「久」)
成之臺,作於羸(通「累」,堆積)
土;百仁(通「百仞」,八尺為仞。百仞,形容極深或極高)
之高,台(通「始」,起點、開端)
於足下。爲之者敗之,執(控制;統御)
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爲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
民之從事也,恆於其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
是以聖人慾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復(回歸,還原)
衆人之所(虛字,置在動詞前,暗示動作達到的事物)
過(通「禍」,作禍;危害,使受災殃)
;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爲。
註解:
安定時,容易掌控;沒有出現徵兆時,容易圖謀;脆弱時,容易破除;微小時,容易消散。在尚未形成隱患之時就做好預案,在尚未產生危亂之時就治理妥當。
合抱粗的大樹,長於細小的萌芽;築了很久的高台,起於微小的泥土;登上百仞的高台,始於足下每一步。妄為了的人失敗了,控制了(天下)的人失去了(天下)。因此有道德的統治者順應自然不妄為,那就沒有失敗;不控制,那就不會失去。
民眾在處理事情時,常在其即將成事時卻失敗了;那如同剛開始時一樣慎重收尾,則沒有失敗的事情啊!
因此有道德的統治者以不生貪慾作為自己的慾望,而不重視難得的財貨;學習(這部)不曾學過的絕學,並且還原眾人所作下的禍患;能夠輔助萬物自然演化,而不敢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