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有哪些潜规则让你细思恐极

1、动上层的利益如同夺他们的生命。改底层的观念如同掘他们的祖坟。而底层观念正是上层利益的来源。试图说透这一切的人,是双方共同的敌人。

2、所有人都喜欢你,直到你成了他们的竞争者。

3、越是和你亲近的人,越是受不了你突然的变好。

4、狼与狼之间再怎么撕咬,对羊的态度是一致的。

5、酒桌上不用和主角敬酒的人,一般都是主角的亲信。

6、能量不比神佛大的人,不要轻易让卖惨的人接近自己。

7、没有人能抵挡利益的诱惑。如果有,那就是因为利益不够大。

8、听精神病院的医生说,男病人都想干大事,女病人都想被人爱。

9、钱包和镜子,能回答生活中大部分的“为什么”和“凭什么”。

10、一束光照进房间,房间里的肮脏龌龊被显现,这束光便有了罪。

11、江湖的规矩就是人走茶凉,默契散场。不要问,问就是不懂规矩。

12、建立稳固合作的基础是有稳定的利益基础。人品保证不了稳定合作。

13、在很多时候,客气不是用来表达礼貌和修养的,而是用来制造距离的。

14、关系越近,越觉得对方没什么了不起,距离才能产生神秘感和崇拜感。

15、当你的见识与见解超过大多数人的时候,你绝对不会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

16、所有的人脉都是假象,想要和老板做朋友,必须拥有同等的财富和同频的智慧。

17、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别人心甘情愿听你的话,那就是给他想要的东西。

18、没感觉就是嫌你丑,不合适就是嫌你穷,没什么道理可讲,做事情之前先看看自己手上的筹码。

19、好为人师是一种炫耀,潜意识告诉别人你比他强,这种姿态只要一出来,别人的反感就会生出来。

20、在人际关系方面,全世界都是帮亲不帮理的,过分追求理想、客观、公平,很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21、很少有男人把外貌当成资本,如果说女人的世界里,年龄和容貌是最残酷的事,那么在男人的世界里就是金钱。

22、重蹈覆辙的下场就是自取其辱,失而复得的东西根本回不到当初,重读一本书可能会有新的感悟,但不会有新的结局。

23、抱着交易的本质去接触人和事,结局都不会差。而用陪伴、唠嗑堆积出来的感情,一旦跟利益挂钩,立刻就会分崩离析,原形毕露。

24、社会默认规则就是嚣张跋扈的大多不长久。所以优秀的人大多低调而谨慎,平和而理性,越活越保守。因为是既得利益者,不小心的话早就被人盯上了。

25、学校不会教你搞钱的学问。搞钱的学问,要么有贵人带,要么自己开悟。这两个的大前提都是要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跟别人交流,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26、不要在蠢人面前自嘲,他会当真。

27、有时候你只能看着身边的人误入歧途,无可奈何。试图伸出援手不但费力不讨好,反而容易招致仇恨。最终你会发现,你什么都做不了。你能做的,只有过好自己的生活。

28、精明的人,会在亲朋好友面前低调,而不是炫耀。明明工作很好、收入很高,却把自己的工作说得一无是处:白加黑、无双休、不是人干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被嫉妒和算计。

29、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伴侣、朋友、合伙人,皆是如此。收起自己改造他人的执着,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因为人是叫不醒的,人只有痛醒。

30、一个人不容易动怒,说明他手里的王牌比较多。相反,如果一个人动不动就发脾气,说明他手里已经没有什么王牌了,也就只剩下发脾气这一点能耐了。人之所以会情绪激动发脾气,那都是因为没办法后的无奈之举。

弹性及其应用

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某某种决定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我们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我们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根据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来某些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经验法则: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市场的定义、时间范围。

1、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的需求往往较富有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

2、必需品的需求往往缺乏弹性,而奢侈品的需求往往富有弹性。一个物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并不取决于物品本身固有的物质,而取决于购买者的偏好。

3、任何一个市场的需求弹性取决于我们如何划定市场的边界。狭窄定义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宽泛定义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因为狭窄定义的市场中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

4、物品的需求往往在长期内更富有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当弹性大于1,即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当弹性小于1,即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变动的比例时,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弹性正好等于1,即需求量与价格同比例变动时,我们说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通过给定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通过给定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总收益:一种物品的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总收益如何沿着需求曲线变动呢?答案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价格上升将引起总收益增加。换言之,从以更高价格出售中获得的额外收益抵消了由于出售数量减少而引起的收益减少而有余。如果需求富有弹性,我们得出相反的结论:价格上升引起总收益减少。由于需求富有弹性,需求量减少得如此之多,以至于需求量的减少足以抵消价格的上升而有余。

如果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弹性小于1)时:如果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
如果需求富有弹性(价格弹性大于1)时:如果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
如果需求是单位弹性的(价格弹性正好等于1)时:当价格变动时,总收益保持不变。

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不变的,但它的弹性并不是不变的。在价格低而数量多的各点上,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在价格高而数量少的各点上,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线性需求曲线的例子说明,在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需求价格不一定是相同的。固定的弹性是可能的,但并不总是这样。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消费者收入变动时需求量如何变动。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大多数物品是正常物品:收入提高,需求量增加。由于需求量与收入同方向变动,所以正常物品的收入弹性为正数。少数物品是低档物品:收入提高,需求量减少。由于需求量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动,所以低档物品的收入弹性为负数。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外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1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

交叉价格弹性是正数还是负数取决于这两种物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替代品是指通常可以互相替代使用的物品,其交叉价格弹性是正数。互补品是指通常要一起使用的物品,其交叉价格弹性是负的。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供应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就说这种物品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就说这种物品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

供给价格弹性取决于卖者改变他们所生产的物品量的灵活性。

在大多数市场上,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所考虑的时间长短。供给的弹性在长期中通常都大于短期。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在一些市场上,供给弹性并不是不变的,而是沿着供给曲线变动。比如在某制造行业,企业拥有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在供给量水平很低时,供给弹性很高,表明企业会对价格变动做出相当大的反应。在这一范围内,企业存在未被利用的生产能力,例如全天或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的厂房和设备。价格的小幅上升使得企业利用这种闲置的生产能力是有利可图的。随着供给量的增加,企业逐渐接近其最大生产能力。一旦其生产能力得到完全利用,要想再增加产量就需要建立新工厂。要使企业能承受这种额外支出,价格就必须大幅度上升,因此供给变得缺乏弹性。

德经66-非以其无争与

江海之所以能为(所有;一切;凡)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浴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愿意)(念zhǔn,通“凖”,“凖”的简体字为准,意思为“允许”)而弗(同“厌”,憎恶,嫌弃)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争。

注解: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众水谷之王,是因为其善于处在天下的最低处,因此能成为众水谷之王。因此有道德的统治者要想被民众推举在上面,就必须在言辞上对他们谦下;要想被民众推戴在前面,就必须把自身(的利益)置于他们的后面。

那有道德的统治者处在民众之前,然而民众不会感受到妨害;处在民众之上,然而民众不会感受到重累。天下愿意和准许被他统治而不厌恶,不是因为其无争吗?那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德经65-为道者非以明民也

故曰:为道者,非(目的在于;在、于)明民(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必,必定)(用)(愚,戆也。愚蠢,侧重于迂直、不知变通,即“憨厚而刚直”)之也。民之难治也,(在、于)(通“智”,巧诈。这里指通过耳目及高科技手段让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透明化)也。故以知(zhī,主持;管理)邦,邦之(敌人,仇敌)也。以不知知邦,邦之(恩惠,恩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准则;法式)也。恒知稽式,此胃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他人,众人)反矣,乃至大(和顺)

注解:

那就是说:用“道”来治理(邦国)的统治者,不在于使民众透明(指通过耳目或高科技手段让民众思想和行为透明化),必定采用使之戆直(憨厚而刚直)的办法。民众难治理,在于其巧诈。那采用(让民众思想和行为透明化的)巧诈来管理邦国,是邦国的仇敌。以不巧诈(的大智慧)来管理邦国,是邦国的恩德。常常知晓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区别,也是治国的准则。时常懂得这个准则,这称为“天德”。

天德在于深得民心,在于用有远见的智慧为民众设计美好的未来,这与众人的追求是相反的,以至于大为和顺!

德经64-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预示)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通“久”)成之台,作于(通“累”,堆积)土;(通“百仞”,八尺为仞。百仞,形容极深或极高)之高,(通“始”,起点、开端)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控制;统御)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回归,还原)众人之(虚字,置在动词前,暗示动作达到的事物)(通“祸”,作祸;危害,使受灾殃);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注解:

安定时,容易掌控;没有出现征兆时,容易图谋;脆弱时,容易破除;微小时,容易消散。在尚未形成隐患之时就做好预案,在尚未产生危乱之时就治理妥当。

合抱粗的大树,长于细小的萌芽;筑了很久的高台,起于微小的泥土;登上百仞的高台,始于足下每一步。妄为了的人失败了,控制了(天下)的人失去了(天下)。因此有道德的统治者顺应自然不妄为,那就没有失败;不控制,那就不会失去。

民众在处理事情时,常在其即将成事时却失败了;那如同刚开始时一样慎重收尾,则没有失败的事情啊!

因此有道德的统治者以不生贪欲作为自己的欲望,而不重视难得的财货;学习(这部)不曾学过的绝学,并且还原众人所作下的祸患;能够辅助万物自然演化,而不敢妄为。

德经63-报怨以德

(治理,处理)无为,(做,治)无事,(体会,研究)(将来)。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筹划;设法对付)难乎(表示祈使。当、可、应该,表示期望)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通“终”,始终,总。表始终全过程)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最终)无难。

注解:

以顺应自然不妄为的心态去作为,以不妄生事端的方式来处事,研究还没有发生但将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把出现的小问题当作大问题来对待,对待个别、局部出现的问题要放在普遍的、全局的角度来重视,以品德回报怨恨(不要心存报复而让自己陷入怨恨的黑渊)。

图谋难事当从容易处着手,做大事当从细微处着手。天下的难事起于原本好办的易事,天下的大事起于原本细微的小事,因此有道德的统治者始终不做大事(而是关注于刚萌芽的易事、小事),那就能够成就其大事。

这轻易许诺(由于对困难的估计不足而未必能履行诺言)的人必定很少能守信,经常用轻忽的态度去处理事情必然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因此有道德的统治者总是对困难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那就最终没有困难。

为 WordPress 创建 HTML 站点地图页面

WordPress HTML 站点地图是 SEO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网站访问者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导航,并为网页建立了清晰的结构。为 WordPress 站点创建 HTML 站点地图的最简单方法是安装插件。

一、安装 WP Sitemap Page 并激活插件。

二、前往仪表盘 -> 页面 -> 新建页面在 WordPress 网站上创建一个新页面。要将 WordPress 站点地图添加到现有页面,请选择页面部分下的页面。也就是说,我们建议您创建一个新页面。

三、以插入“简码”的方式添加 HTML 站点地图代码:[ wp_sitemap_page ]:

四、单击发布, WordPress HTML 站点地图将在您的网站上可用。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市场是由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买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个产品的需求,而卖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产品的供给。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为了达到这种竞争的最高形式,一个市场必须具备两个特征:(1)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者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买者与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所以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并且由这个卖者决定价格,这样的卖者被称为垄断者。

一种物品的需求量是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需求表是表示每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的表。根据需求表画出的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如何随其价格变动而变动。由于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因此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市场需求曲线表示在所有影响消费者想购买原数量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一种物品的总需求量如何随该物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增加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我们称之为需求增加。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减少的任何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我们称之为需求减少。

影响买者的变量: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爱好、预期、买者的数量。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或收入减少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或当收入减少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或一种物品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或一种物品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原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

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价格越高意味着供给量越多。

市场供给是个人供给之和。

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供给量都增加的任何一种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我们称之为供给增加。同样,使每一种价格水平下的供给量都减少的任何一种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我们称之为供给减少。

影响卖者的变量: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

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被称为市场均衡。

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时,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物品量正好与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平衡。均衡价格有时也被称为市场出清价格。因为在这一价格水平下,市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满足:买者买到了他想买的所有东西,而卖者卖出了他想卖的所有东西。

过剩:在现行价格下,供给者不能卖出他们想卖的所有物品。过剩有时也被称为超额供给的状态。

短缺:在现行价格下,需求者不能买到他们想买的所有物品。短缺有时也被称为超额需求的状态。

在大多数自由市场中,由于价格最终要变动到均衡水平,所以过剩和短缺都只是暂时的。实际上,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被称为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供给曲线的移动被称为供给变动,而需求曲线的移动被称为需求变动。沿着一条固定供给曲线的变动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而沿着一条固定需求曲线的变动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经济是由许多从事各种相互依存活动的人组成的群体。用什么来避免分散决策陷入混乱呢?用什么来协调千百万有不同能力与欲望的人的行动呢?用什么来保证需要完成的事情实际上能够得以完成呢?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价格。

德经62-道者,万物之注也

道者,万物之(附着;安放)也,善人之(艹,表示把两点意思串起来。王,统治天下,称王;呆,同“保”,战国六国文字和《说文》古文“保”,省“人”,保佑、保护)也,不善人之所也。

美言可以(求取),尊行可以(赞许;附和)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通“拱”,敛手也;双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以示恭敬 )之璧以先(通“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马,不若(就坐)(奉上;呈上)此。

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通“为”,因为)求以得,有罪(仰赖、凭借)免与!故为天下贵。

注解:

道,是万物的寄托,是善人统治天下的保障,也是不善人之所能统治天下的保障。

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自己想求取的,尊贵的行为可以让自己见重于人。人群中的不善之辈啊,有什么可抛弃的呢?

那在立天子、封三公的时候,虽有拱之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不如坐下来呈奉“道”(给他们)。

自古以来之所以重视这个(道)是为什么呢?不因为求它可以得到满足,有了罪过凭借它可以得到赦免吗!那就为天下所重视。

德经61-大邦者下流也

大邦者下流(河流的下游)也,天下(取用)(雌性,与“牡”相对),天下之(来往、往来相好)也。

牝恒以(通“静”,淑静,温柔文静)(克制)牡,为其靓也,故宜为下。

大邦(因为,由于)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故大邦者,不过欲兼(培养;培植)人;小邦者,不过欲(参加,加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注解:

大邦要像居于河流的下游那样,对天下其它的邦国要采取雌性的方式,对天下其它的邦国要采取友好往来的方针。

(雌雄相争的时候,)雌性常常以温柔文静克制雄性,是因为雌性温柔文静,那(我们)应当采取谦下(即谦逊,屈己待人)的态度。

大邦因为对小邦谦下,则可以取得小邦(的尊敬和归附);小邦因为对大邦谦下,则可以取得大邦(的包容和庇护)。那有时是大邦对小邦谦下以取得小邦(的尊敬和归附),有时是小邦对大邦谦下而取得大邦(的包容和庇护)。

那大邦,不过是想兼并小邦或培植小邦;小邦,不过是想参加大邦或事奉大邦。(通过“谦下”)这都可达到自己的目的,大邦尤其应当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