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至五年學會《易經》

接觸易經一年多了,之前只是受到同事的影響而對易經感到好奇,並且嘗試著去接觸了一下。後面慢慢地,逐漸被易經的魅力所吸引,再到這二個月來的深入研究。先說說這二個月來研究易經的心得體會:

一、易經有三個含義在內,即不易、變易、簡易。易經爻辭簡短,一句話就可以進行註解,但要弄懂它與其它爻之間多變的關係與聯繫,是不容易的,需要認真仔細地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易經中那些不變的東西,即變和不變的規律,找到了這個規律,就等於抓住了易經的靈魂,學習就會變得簡易。

二、易經可以用來推測事物發展演變的規律。這一點我嘗試過幾次,這個很有實戰意義,可以在人生重要關口指導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因為這幾次嘗試都是跟著感覺走,並沒有總結出清晰的套路,所以說只是學到了一點皮毛,甚至一點皮毛都算不上。今後還需要多演練,多多總結套路。

三、易經中蘊含著很多做人、做事的大道理,需要我們每一個學易經的人認真體悟。弄懂並學會了裡面的道理,一定會讓我們受益無窮。

四、學易經是要付出時間和心血的。如標題所說用三到五年學會易經,我覺得這只是一個理想化的計劃,學易經是需要我們終身進行學習的,因為它太博大精深了,或許我們窮盡一生,只能學會其中的一部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報著最好的希望,付出足夠的努力和心血,相信我們一定能學有所成。

五、學易經最好報著裒多益寡的心態。為了學習易經,我習了很多關於易經的書籍,關於註解易經的,就不下五本。每本書有每本書的精華所在,並且學習中一定要抱著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態度去學習。易經也是來源到古人的生活實踐智慧的總結,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閱歷,加上認真、審慎的思考,擇其善者而從之(人生就是在做一道道選擇題),這樣就可以儘可能地避免誤解易經。在學習易經的過程中,最遺憾的是身邊缺少志同道合的學習易經的人,缺少能一起交流的人。所以只能以書為友,與書的作者對話交流,向其學習。不過好酒不怕巷子深,只要自己真正學有所得,相信身邊的良師益友會多起來。

如何搞好安全生產?

搞好安全生產「十關鍵」
安全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字眼,是一個只有起點而沒有終點的永恆話題,是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一切工作的基石。安全警鐘長鳴,安全要年年講、月月講、時時講,但是光掛在嘴邊是不行的,必須記在心中,落實在工作、生活中。
一、關鍵在於領導;
二、關鍵在於安全員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
三、關鍵在於安全經費的投入;
四、關鍵在於重視安全宣傳、教育、培訓;
五、關鍵在於堅持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六、關鍵在於有高素質的職工隊伍;
七、關鍵在於轉變思想觀念,進一步提高安全意識;
八、關鍵在於落實安全規章制度;
九、關鍵在於強化安全防範措施;
十、關鍵善於總結經驗教訓。

安全生產「四不傷害」
一、不傷害自己。
(一)保證正確的工作態度及良好的身體心理狀態,保護自己的責任主要靠自己。
(二)掌握所操作設備的危險因素及控制方法,遵守安全規則,使用必要的保護用品,不違章作業。
(三)任何活動或設備都可能存在危險性,請確認無傷害危險後再實施,三思而後行。
(四)積极參加安全教育培訓提高識別和處理危險的能力。
(五)杜絕僥倖、自大、逞能想當然等心理,莫以患小而為之。
(六)虛心接受他人對自己不安全行為的糾正。
二、不傷害他人。
(一)你的活動隨時會影響他人的安全,尊重他人的生命,不製造安全隱患。
(二)對於不熟悉的活動、設備、環境要多聽、多看、多問,必要的溝通協商後再做。
(三)操作設備尤其是啟動、維修、清潔、保養時,在確保他人在免受影響的區域。
(四)你所知道的、造成的危險及時告知受影響的人員,加以消除或予以標識。
(五)對所接受到的安全規定、標識、指令,認真理解後執行。
(六)管理者對危害行為的默許縱容是對他人最為嚴重的威脅,安全表率是其職責。
三、不被他人傷害。
(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保持警惕,及時發現並報告危險。
(二)你的安全知識及經驗與同事共享,幫助他人提高事故的預防技能。
(三)不忽視已經標識的、潛在危險並遠離之,除非得到充足防護及安全許可。
(四)糾正他人可能危害自己的不安全行為,不傷害生命比不傷害情面更重要。
(五)冷靜處理所遭遇的突發事件,正確應用所學的安全技能。
(六)拒絕他人的違章指揮,即使是你的主管所發出的,不被傷害是你的權利。
四、 保護他人不被傷害。
(一)任何人在任何地方發現任何事故隱患,都要主動告知或提示他人。
(二)提示他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三)提出安全建議,互相交流,向他人傳遞有用的信息。
(四)視安全為集體的榮譽,為團隊貢獻安全知識,與他人分享經驗。
(五)關注他人身體、精神狀況等異常變化。
(六)一旦發生事故,在保護自己的同時,要主動幫助身邊的人擺脫困境。

事故處理「四不放過」原則
一、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
二、當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過。
三、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
四、責任者未受到處理不放過。

安全生產「八安八險」
一、以遵章守紀為安,以違章蠻幹為險。
二、以謙虛謹慎為安,以逞強好勝為險。
三、以精力集中為安,以心神不定為險。
四、以勞保齊全為安,以麻痹大意為險。
五、以防微杜漸為安,以心存僥倖為險。
六、以現場整潔為安,以器具雜亂為險。
七、以事前預防為安,以事後搶救為險。
八、以嚴格要求為安,以鬆鬆垮垮為險。

安全生產「十二忌」
一忌盲目操作,不懂裝懂;
二忌馬虎操作,粗心大意;
三忌急躁操作,忙中出錯;
四忌只顧操作,不顧相關;
五忌忙亂操作,顧此失彼;
六忌心慈手軟,擴大事端;
七忌程序不清,次序顛倒;
八忌單一操作,監護不力;
九忌不章不循,胡干蠻幹;
十忌不分主次,輕重緩急;
十一忌情緒波動,帶入工作;
十二忌麻痹大意,輕視隱患。

《經法》篇-君正

一年從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發號令,五年而以刑(1、整治。2、匡正),六年而民畏敬,七年而可以正。一年從其俗,則知民則(人們行為的準則,指當地人民的是非善惡、好惡取捨的標準、準則);二年用其德,民則(勤;致力,努力);三年無賦斂,則民有得;四年發號令,則民畏敬;五年以刑正,則民不幸;六年民畏敬,則知刑罰;七年而可以正,則朕強(dí,專主,作主)

君主為政治國的方針應是,第一年遵從百姓的風俗,第二年選拔有德能的人授與官職,第三年要使民富足,第四年的便可以發號施令了,第五年可以用法律來治理百姓,第六年百姓就會有了敬畏心理,第七年便可以指揮百姓從戎出征了。第一年遵從百姓的風俗習慣,可以掌握他們是非善惡、好惡取捨的標準是什麼。第二年擢用其中的賢德之人,百姓就都會努力爭取向上。第三年免去賦稅征斂,百姓就會生活富足。第四年君主發號施令,百姓都會敬畏服從。第五年用法律來治理,百姓就不敢有僥倖心理。第六年百姓有了敬畏心理,便會懂得刑罰律令而不敢觸犯。第七年率民出征,便能鎮壓強大的對手。

俗者,順民心殹。德者,愛勉之殹。有得者,(fèi,通「廢」,崩壞;停止)(《説文》:拕,曳也。從手,它聲)關市之(征)殹。號令者,連為什伍,(選)(通「揀」,選擇)賢不宵有別殹。以刑正者,罪殺不赦殹。畏敬者,民不犯刑罰殹。可以正者,民死節殹。

第一年遵從百姓的風俗是為了是順應民心。第二年選拔賢德之人為官吏,是通過施愛於民以激勵其奮勉。第三年要使民富足是要廢除排它之禁及關口市場的徵稅。第四年要想有效地發號令,就要以嚴密的單位形式將人們組織起來,並挑選人才去管理他們,使賢與不賢的人各有等差。第五年以法律治理百姓,有罪必罰,不可姑息。第六年百姓有了敬畏心理便不敢再去觸犯刑罰。到了第七年便可以率民出征並戰勝強敵,這是因為百姓會出死效力。

若號令發,必(jiù,聚合;聚集)而上(通「仇」,合,猶應也),壹道同心,上下不(chè,乖離,分裂),民無它志,然後可以守(戰)矣。號令發必行,俗也。男女勸勉,愛也。動之靜之,民無不聽,時也。受賞無德,受罪無怨,當也。貴賤有別,賢不宵(cuī,等次,等級,等差)也。衣備不相(緰貲、逗。布也。謂布名。急就篇。服瑣緰㠿與繒連。師古曰。緰㠿、緆布之尤精者也。㠿貲同。從糸。俞聲。),貴賤等也。國無盜賊,詐偽不生。民無邪心,衣食足而刑(1、伐,殺也。——《廣雅》。2、伐,擊也。——《說文》)必也。以有餘守,不可拔也。以不足攻,反自(敗壞,損傷)也。

若號令傳下,百姓必應聲集結而上合君意,齊心一致,上下同心同德,民無異心,這樣就可以據國防守或出兵征戰了。號令發出,百姓必定執行,這是因為服從命令已經養成習慣。百姓爭相勉力,這是因為君上施愛的緣故。召之應戰,或令之務農,民皆聽命,這是君主遵循天時的緣故。百姓受賞不戴德,受罰不含怨,這是因為賞罰得當的緣故。貴賤有區別,賢與不賢人就會分出等級來。衣服制度都有一定的規格不能僭越,這是因為它標誌著人們的身份等級。國家沒有了盜賊,奸詐虛偽之心不生,民無邪念,這是由於百姓富足且刑殺律令得到了堅決的執行。以充足的國力據國防守,國家就不會被攻取。而國力不足卻要先進攻他國,結果反而是自取滅亡。

天有生死之時,國有生死之(通「政」,政治,政事)。因天之生也以養生,胃之文。因天之殺也以伐死,胃之武。文武並行,則天下從矣。

天道有生殺之時,國家有生殺之政。順天道而生是文,順天道殺伐是武,文武生殺皆不可偏廢,如此天下就會順從。

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時,時之用在民,民之用在力,力之用在節。知地宜,須時而樹。節民力以使,則財生。賦斂有度則民富,民富則有(èr,相次,隨後),有佴則號令成俗,而刑伐不犯,號令成俗而刑伐不犯則守固單勝之道也。

使用土地的根本在於因地制宜,恰當地種植適於該地生長的農作物。適宜農作物生長的關鍵還在於準確地掌握耕種的時間和季節,準確地掌握農時,還在於如何使用百姓。使用百姓的關鍵在於使其各自儘力其事。使用民力的關鍵,在於適度。要了解土地適宜於種植什麼,並且根據時令來種植五穀。適度地使用民力,就能有效地創造財富。賦斂適度,則百姓富足。百姓富足,則會選擇跟隨。百姓選擇跟隨則習慣於服從命令並且不敢觸犯刑罰。百姓習慣於聽令,又不敢觸犯刑罰,這便是守國則牢,伐國則勝的原理所在。

法度者,正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亂也。而生法度者,不可亂也,精公無私而賞罰信,所以治也。

法度,是至為公正的。以法度來治理國家,而不能任意妄為。創製法度,不能變化不一。依法辦事,公正無私,賞罰分明便能取信於民,這是治理天下的大道所在。

苛事,節賦斂,毋奪民時,治之安。無父之行,不得子之用。無母之德,不能盡民之力。父母之行備,則天地之德也。三者備,則事得矣。能收天下豪(傑)(驃)雄,則守御之備具矣。審於行文武之道,則天下賓矣。號令(合)於民心,則民聽令。兼愛無私,則民親上。

省去煩瑣的政事,有節度地徵收賦斂,不要侵佔百姓的農時,國家的政治才能安定。君主如果沒有像父母一樣的嚴威慈愛,就不能使子民有效地為之效力。君主若具備了待民如子的德行,便是德如天地一樣廣大。如果做到了去苛事、節賦斂、毋奪時(或譯為賞罰相濟,恩威並施),那麼萬事都可以成功。如果能廣招天下豪傑驍健之士,那麼就如同具有了最好的防禦武備。懂得了實行文武共舉之道,那麼天下就都會歸順了。發號施令能夠合於民心,人民才能自覺地聽從命令。君主如能德施廣溥,秉公執法,那就會得到百姓的愛戴擁護。

什麼是思無邪?

我問一位茅山老道長:什麼是思無邪?是不是不想歪門邪道的事,不想邪惡的事情。而只想真善美的事情。

老道長回答說:思無邪,並不是說一個人沒有邪念。而是說一個人可以做到不隨著邪念跑,不被邪念捆綁,不被邪念影響。

換句話說就是無思無念。什麼又是無思無念呢?那就是不管是邪念還是其他念,都不隨著他們跑。

我問:不隨著邪念跑,我能理解,如果善念也不隨著跑,那人不是就不會去做善良的事了嗎?

他說:任何念你隨著跑你就不在思無邪的境界當中了。

你一隨著跑就等於你的自我失去控制了。就變成思維的機械化奴隸。

所以思無邪其實就是思維意識,不隨便搖動。

我問:那如何才能做到思無邪呢?

他說:比如一個人天天都在做糾察隊長不斷的糾察自己。這個人終有一天會被累死。

因為他太緊張,不允許自己有任何的邪念惡念和不好的念頭。

他這樣的方法只會造成恐慌,造成心理壓力。最後人可能變得很善良很正直,但靈妙清明的真性卻失去了。

真正的正行正念就是放鬆自然,相信自己。

不管是什麼念頭,只要你發現他在影響你,你都去自然察覺他即可。永遠保持你內心的篤定。

只要你不跟著他跑,你就不會讓邪惡的種子發芽。

其實思無邪是在詩經中的一句話。他講的就是那種天真的本來狀態。

他並不是說一個人強制性的要求自己保持真善美。他說的就是人的原始純粹。

就是那一份簡簡單單。不被外境引誘,不被外境擾亂的簡單。

我們道家叫做清靜。

始終都能保持那一份清明澄澈,這就是思無邪。

一個人能夠做到思無邪。就可以稱之為真人。真人就是沒有分別性的本真狀態之人。

莊子在《德充符》裡面說,魯國有一個人叫王駘,追隨他的人和追隨孔子的人幾乎是平分秋色。這個人不怎麼說話,也不教人學問技能,可是見到他的人都可以受益良多滿載而歸。

有人就去問孔子,這是怎麼回事?孔子說王駘呀,我都想領著天下人一起去追隨他,只是沒來得及罷了。

孔子說像王駘這樣的人,能視萬物為一體,從未喪失本真之心。

也可以說他是絕對做到了思無邪的人。

老子倡導我們回到最初。

回到最初並不是說要變得越來越年輕,變成天山童姥,而是說把心回到最初回到那個最樸實最簡單最純粹的心態。

作為一個純粹的人,簡單的人,便可以享受思無邪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