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雲筆記2

我們不能安貧,要理直氣壯地維護自己基本的物質利益。但是也要認識到,金錢並非萬能,物質不能窮盡人性之根本。過分追求物質,人就失去了自由,就會被物慾所遮蔽,而失去人的本性。兩者都要有,只是需要一個平衡。具體到個人,總是有所偏至:如果偏重於精神追求,在物質上就要有所犧牲;如果一門兒心思追求物質,就不要總覺得空虛。

曾經的孔夫子奔走於各國,尋找賞識他的思想、學問,給他以實踐機會的明君。結果,他失敗了,成了一隻「喪家犬」。但是,正是這種失敗最終讓孔夫子成為一位獨立的知識分子,並且開創了中國獨立知識分子的傳統:——始終堅持理想,「有學問道德,卻無權無勢,敢於批評當世權貴」、「不滿現實」,高揚「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精神。「獨立、自由、批判、創造」這種獨立知識分子的傳統,才是我們真正應該繼承和發揚的。

我們研究傳統文化,既要「進得去」,更要「走出來」。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理解的越深入,就越容易被折服,這本也正常。但如果由折服變為頂禮膜拜,就會被俘虜,失去獨立思考的願望,也就成了 「傳統之奴」,失去了研究的意義。

當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以尖銳的形式突然呈現在面前,如果想同時兼顧二者,就要把理想劃分為兩個層面的理想。一個層面是現實條件已經具備,努力就能實現的目標;另一個層面的理想是現實條件還不具備,需要長期的等待和努力準備才能實現。如果一個人只有未來的理想,沒有現實目標,就變成了空想;一個人只有現實的目標,而沒有理想,就會滿足於現狀。

社會的進步是靠精英來推動的,但精緻利己的精英只會損害社會,真正的知識精英,要能超越一己私利。

錢先生(錢理群)稱,其家庭出身決定了其的研究的基本立場:「因為我的家庭成員中,既有國民黨員,也有共產黨員,而且我的感覺中,他們都是好人,甚至我敢說他們都是中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歷史就是這樣,在20年代初中期最優秀的知識分子站到國民黨那邊,三四十年代最優秀的到共產黨這邊來。我父親為了救國,加入國民黨,我哥哥姐姐為了爭取民主自由加入共產黨。我要寫出歷史的複雜性。」

一把刀子,要是在兇手手裡,就會殺人。要是在醫生手裡,就會救人。

切記,一定不要在發怒的時候做任何決策,否則,一定會受人所制。

李光耀說:一人一票必須建立在全民高度開智和富裕的情況下,否則一人一票一定會淪為資本買票;同時一個任期短暫的政黨,其核心利益一定是維護其短期目標,而不能用更長遠的發展模式建設國家。

換位,可化干戈為玉帛,解決世間一切矛盾。

誰都沒有錯,只是以偏概全而已。

解決矛盾最高明的方法,就兩個字——換位。

很多偏見與隔閡的產生,往往都是源於我們站錯了地方。

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到的只是片面;站在自己的角度,往往無法解決矛盾。

人若總想著改變別人,不懂得反思自己,只會加劇現存的問題,惡化彼此矛盾。

佛家講:「改變自己就是佛,改變別人就是魔。」

陽光比水重要,水當然也很重要,但陽光和水若是調配不當,就會釀成大禍。

要是我離世的時候也能說一句「生活如此美麗」,那麼其他的也就不再重要。

既然他不怕死,存心找死,那麼訣竅就在於,讓他唯獨不想死在你的手裡。他害怕的事情只有一件——不是死亡,而是他或許會死在你手裡,到那個時候,他就完全屬於你了。

你的正義將得到伸張。有一天——或許永遠不會有這一天——我會請你報答我,幫忙辦點小事。在那天之前,就當這份正義是禮物吧。

唐.柯里昂招待每個人都同樣熱情,無論對方是窮是富,位高權重或者微不足道。他不怠慢任何一位。這就是他的性格。

偉大的人並非生而偉大,而是越活越偉大。維托.柯里昂就是明證。

讓朋友低估你的優點,讓敵人高估你的缺點。

不要憎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我花了一輩子,就學會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夠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離你的朋友近些,但離你的敵人要更近,這樣你才能更了解他。

但凡男女之間的那點「意思」,常常是從「不好意思」開始,到「真沒意思」結束。

把人類看做蟲子的三體人似乎忘記了一個事實:蟲子從來沒有被戰勝過。

在瘋狂面前,理智是軟弱無力的。

在宇宙中,你再快都有比你更快的,你再慢也有比你更慢的。

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所有。

死亡不是你的敵人,永恆才是。

我有一個夢,也許有一天,燦爛的陽光能照進黑暗森林。

沒有什麼能永遠存在,即使是宇宙也有滅亡的那一天,憑什麼人類就覺得自己該永遠存在下去。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註:這句話只有部分道理,但不是全部道理,注意不要以偏蓋全,忘記了文化的重要性)

人們寧願去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願意了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道德經》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說天下的人都認為美好的東西是美好的時候,這就變成醜惡的了;都認為善良的東西是善良的時候,這就是不再善良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當天下的人都認為某一樣事物是美的,都挖空心思地去追求的時候,醜惡就產生了。

歷史上著名的「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典故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女性的苗條本來是美的,但因為楚王喜歡,宮女們害怕體胖失寵,於是紛紛惡性節食,因此香消玉殞,本來美好的事情變成了醜惡的事情。天下大美不是人人都去追求一種美,而是各種各樣的美都有人欣賞,這樣世界才能實現動態平衡。

當天下的人都知道善良是什麼樣的時候,善良就隱匿不見了,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善良只能發自內心,出於良知,卻不能定義。把善良標準化、模式化的結果不但無助於道德教化,反而容易滋長打著善良旗號沽名釣譽的現象。真正的善良是發自內心不求回報的,是自然而然的發生的,一旦人人都知道助人為樂是善、施捨財物是善,善往往就會變成了有目的的衡量、計劃和行動,那麼善也就失去了善的意義,反而助長了邪念的滋生。

這裡我要提一下自然,我對自然的理解有三個層面,第一層叫「放任自然」,實際上很多人講的順其自然實際是放任自然,這是很糟糕的事情,第二層才是「順其自然」,其核心在「其」上,指的是天也,指的是本心。第三層是「道法自然」,什麼叫道法自然?就是孔子講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已經進入的道層面,心在道中,步步為道,這是自然的最高的境界。

實際上《道德經》不是簡簡單單的一部政治學問,也不是兵法書,首先它是一部先天的道家經典,第二它在運用上面涵蓋了各個方面,「明體」方能「達用」,學以致用的前提是要明體,「知其白,守其黑」,「白」就是體,要明體,如果不能知其白,何以能夠守其黑?

最後,我要用道家丹經裡面有一句話來結束《道德經》的講述,「在世若不修道德,如入寶山空手回」,就是說人生一世如果不去悟道、明道、修道,這一生就算白來了,所以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轉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123518596937470

精緻利己主義者

「精緻的利己主義」的說法來自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的一段話:「大學是培養精英的土地,然而,我們的大學正在培養一批『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所謂「絕對」,是指一己利益是他們言行的唯一的絕對的直接驅動力,他們把為他人做事當做投資。

所謂「精緻」,是指他們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養,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他們驚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誠姿態,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體制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可怕的是,這樣的「人才」正好是我們的社會最歡迎的。

這種人的要害在於沒有信仰,沒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關懷、大悲憫、責任感和承擔意識,他們將個人的私慾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

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對國家、民族的損害,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高智商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最大特徵。

「精緻利己主義者」是經過精心打扮甚至偽裝的「利己主義者」,這個群體的出現,提示社會發展已經處於一個決定方向的關鍵點或者十字路。

其實,造成「利己主義者」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孩子出生之始,經幼兒園、小學、中學不斷強化,大學階段不過使其越加「精緻」而已。

原因

首先,落後自私的家庭觀念或過分寵溺的的家庭環境,是造成「精緻利己主義者」的家庭原因。家庭影響對孩子成長早期影響較大,無論是貧困還是富裕,農村還是城市,總有一些家庭更傾向於自私自利的生活方式,父母言傳身教使這些孩子過分注重個人利益。另一方面,貧苦的生活或過分寵溺的家庭環境,都會使孩子產生根深蒂固的自私心理。

其次,「唯分數論」是造成「精緻利己主義者」的教育原因。一般來說,能夠成為「精緻利己主義者」的人,都是同層次中智商、情商較高的一類人。在中國,每到幼兒園、小學、中學開學時間,都能看到知名度較高的學校門口人群密集、周圍道路水泄不通的場景。家長們一張張焦渴急切的臉龐上冒著豆大的汗珠,這哪裡是一次普通的送學,這分明是對孩子未來的期待。很多家長認為,沒有好幼兒園就沒有好小學、沒有好小學就沒有好中學、沒有好中學就沒有好大學,沒有好大學就沒有好工作,沒有好工作就不可能成功。而決定這一切的,就是分數。在有的中學,對頂尖學生,學校不僅不收學雜費,還免費提供套房供家長陪讀。

第三,唯利是圖的社會環境是造成「精緻利己主義者」的社會原因。當醫患糾紛、食品安全、誠信危機、道德困惑充斥社會時,大學這個曾經的象牙塔也已經不再是寧靜的學問之所。而大學,正是學生世界觀形成和固化的關鍵階段。老師熱衷於報課題申經費,對本是主業的教學工作不甚用心甚至敷衍了事,還有的老師過分到將學生當成自己廉價的優質勞動力——對學生而言,這就是活生生的「利己主義」教材。待到走向社會,面對拼能力不如拼關係、拼自己不如拼爹的現實存在,一定要在學生心中加深對「利己主義」的認同。

解決之道

精緻利己主義者出現,需要強調社會建設的工作,包括道德建設、精神建設、文化建設、制度建設等等,通過強化社會建設,清解「精緻利己主義者」產生的現實土壤,進而達到改造社會及自我之目的。

轉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2%BE%E8%87%B4%E5%88%A9%E5%B7%B1%E4%B8%BB%E4%B9%89%E8%80%85/18152865

https://new.qq.com/omn/20211102/20211102A01OIU00.html

https://www.sohu.com/a/151053165_670815

論語-子路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子路問為政之道。孔子說:「要以身作則,並要教百姓勤勞。」子路請孔子進一步說明。孔子說:「不要懈怠。」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仲弓任季氏家總管。問孔子為政之道。孔子說:「明確職責,各司其職,寬容小的失誤,選拔任用賢才。」仲弓說:「怎麼知道誰是賢才而去任用他呢?」孔子說:「只管任用你知道的賢才,你不知道的,別人也不會捨棄他。」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百姓就不知該怎麼辦。所以君子正名時一定要考慮言順問題,言順了則一定要考慮是不是可以行得通。君子說話,一定不能隨便亂說。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

在上位的人好禮,則百姓不敢不敬;在上位的人好義,則百姓不敢不服;在上位的人好信,則百姓不敢不以真心和實情對待。如果能夠做到這些,四方百姓就會用襁褓背著孩子來歸附。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孔子說:「熟讀詩經,授以政事,辦不通。出使他國,不能機變應對完成使命。詩讀得再多,又有何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到衛國去,冉有駕車。孔子說:「人口真多呀!」冉有說:「人口多了,然後怎麼辦?」孔子說:「讓他們富裕。」冉有說:「富裕了之後怎麼辦?」孔子說:「再教化他們。」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孔子說:「『善待人民可以為國百年,也可以消除殘暴,免除殺戮』。這話說得真對!」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三十年為一世)而後仁。」

孔子說:「如有聖王出現,經過三十年治理,必可成仁政。」

定公問:「一言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葉公問為政之道。孔子說:「使本國人民歡悅,使外國人民歸附。」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子夏要去莒父做行政長官,問為政之要。孔子說:「不要著急圖快,不要看重小利。越是想快越是達不到目的,看重小利就辦不成大事。」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平時要恭恭敬敬,辦事要盡心儘力,待人要忠誠信實。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要放棄這些原則。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說出的話不必句句守信,想做的事情不必事事成功,只看是否符合道義。

君子貞而不諒。

君子堅守正道,不拘泥於不辨是非的小信。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志向高遠而積極進取者)進取,狷者(小心謹慎而潔身自好者)有所不為也。」

孔子說:「如果不能與堅守中道的人相處共事,那至少也要同狂者和狷者相處共事了,狂者有進取心,狷者能夠潔身自好。」

不恆其德,或承之羞。

不能恪守德操,就會遭致羞辱。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子貢問:「當地的人都說他好,怎麼樣?」孔子說:「未必就好。」「當地的人都說他壞,怎麼樣?」孔子說:「未必就壞。不如當地的善人都說他好,當地不善的人都說他壞。」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孔子說:「君子易於共事而難於取悅,如果取悅他不走正道,他不會高興。等到他用人時,則是量才使用。小人難於共事而易於取悅,即使取悅他不走正道,他也會高興。等到他用人時,則是求全責備。」

子曰:「剛、(毅,有決也)、木、(訥,言難也),近仁。」

孔子說:「堅強、果決、質樸、慎言,這些品德接近於仁。」

這段時間明白了幾個道理

人都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成長,這段時間我慢慢地感悟了一些道理:

一、不要悲天憫人,有些人遭受著厄運,往往是由自身造成的。不要同情心泛濫,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二、如果覺得某人讓自己不快,盡量避開他,離他遠遠的,沒必要與爛人爛事糾纏,影響自己的心情。

三、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還有一種說法是無知者無畏,用曾仕強的話說:「我們沒有權力說真話。」替他人保守秘密,不告訴他人真相,不去打破他人內心的平靜,有時候卻是在積陰德。

四、《易經》上講:「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古人的經驗是對的,積善去惡,惡其跡者須避之,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

五、一個人會惹眾怒,肯定有他的因造成了這種果,要冷眼旁觀,置身事外才是明智的選擇,沒弄清楚情況就去貿然施以援手,是愚蠢的做法,要剋制自己的同情心。

六、自己做錯了事,要及時承認自己的錯誤,要能接受別人的批評,要對指出自己錯誤的人或批評你的人心懷感激,更重要的是及時改過。忠言逆耳,感恩幫助自己成長的人。

七、試著讓自己做到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無欲則剛,提升自己的修養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八、有朋友發給我一個小故事,讓我記憶深刻。有一個小和尚問老和尚:「師父,您得道之前做什麼?」 老和尚說:「我得道之前砍柴、擔水、做飯。」 小和尚說:「那您得道之後呢?」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小和尚說:「那何謂得道呢?」 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著挑水,挑水時惦念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就是砍柴,擔水就是擔水,做飯就是做飯。」原來得道即是破解之道。

吉德林法則

查爾斯·吉德林說:「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把問題清楚地寫下來,就已經解決一半。」這是吉德林法則。

在美國有個著名的「一條線一萬美元」的故事。有一天,斯坦門茨被福特公司請去維修一台電機,因為電機損壞,整條汽車生產線停止,公司派了很多工程師都無能為力。斯坦門茨不緊不慢地觀察電機,上上下下摸索了許久,然後在一個位置上畫了一條線說:「這裡少了一圈線圈。」重新更換好線圈後,電機果然恢復運轉,經理很高興問他需要多少維修費,斯坦門茨回答:1萬美元。一百多年前,福特頂尖的工程師每個月工資才5美元。見經理面露難色,他轉身寫下一張賬單: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在哪畫線,9999美元。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最先行動的人,而是最快發現問題的人。

國內腦機介面公司NeuraMatrix完成A輪融資

11 月 23 日消息,國內腦機介面平台公司寧矩科技(NeuraMatrix)宣布完成總額達億元人民幣的 A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蓋資本領投,風投基金 Prosperity7 Ventures 及經緯中國跟投。

在完成 A 輪融資後,NeuraMatrix 表示將會加大晶元研發及量產方面的投入,推進軟硬體開發,並加速醫療及科研設備的量產。

NeuraMatrix 成立於 2019 年 11 月,是由清華大學孵化的一家初創企業,今年 3 月剛完成數百萬美元的 Pre-A 輪融資。該公司目標是打造從材料、晶元、硬體設備到軟體一體化的腦機介面平台。

NeuraMatrix 的技術重心為可置於腦區內的侵入式腦機介面,侵入式腦機介面由於能夠獲取從低頻到高頻更全面的高質量信號,伴隨著設備小型化及植入技術、材料方面的進步,被認為更能夠滿足醫療、智能交互方面的需求。

據悉,NeuraMatrix 自研的雙向腦機介面商用晶元已完成流片,預計明年初實現搭載自研晶元設備的量產,其首個無線侵入式腦機介面設備樣機也已開始供客戶使用。

目前 NeuraMatrix 已與多家科研院所、醫院及葯企簽訂了上千萬元設備採購意向訂單,其主要合作對象也集中在科研院校及醫院,如正在與清華大學附屬長庚醫院、天壇醫院、宣武醫院等醫療機構展開合作,內容包括運動康復、神經電刺激治療帕金森和癲癇、脊髓癱瘓和面癱等方面。

轉自:https://www.163.com/dy/article/GPGHVA7605118HA4.html

debian系統的安裝步驟

一、在安裝開始界面里選擇advanced options

二、然後選擇graphical expert install

三、一直點擊「繼續」,直到「配置區域」這一項時,點選「utf-8」選項,然後點擊「繼續」

四、一直點擊「繼續」,直到「從安裝介質中載入安裝程序的組件」這一步時,將所有選項全部點選,然後點擊「繼續」

五、一直點擊「繼續」,直到「設置並啟動PPPOE連接」這一項時,如果無法向前,則點擊返回,直接跳過這一步,然後選中下一步操作——配置網路,點擊「繼續」

六、一直點擊「繼續」,直到「選擇Debian倉庫鏡像」這一步時,選擇「mirrors.ustc.edu.cn」,然後點擊「繼續」

七、 一直點擊「繼續」,直到「磁碟分區」這一步時,取消默認的「否」,選擇「是」,然後點擊「繼續」

八、 一直點擊「繼續」,直到「配置軟體包管理器」這一步時, 取消默認的 「否」, 選擇「是」,然後點擊「繼續」

九、 一直點擊「繼續」,直到「軟體選擇」這一步時, 取消默認的 「GNOME」,點選「KDE plasma」,然後點擊「繼續」

十、 一直點擊「繼續」,直到「安裝GRUB啟動引導器」這一步時,選擇「當前安裝的硬碟」,然後點擊「繼續」

十一、一直點擊「繼續」,直到最後重啟後完成安裝。

有道雲筆記1

兵家文武二德。文德是以不戰為戰,止戈為武。武德是指禁止強暴、消滅戰爭、保持強大、鞏固功業、安定百姓、和順大眾、豐富財物,這是兵家七德。

當我們考慮問題遇到瓶頸的時候,首先要把自己考慮在外,在不添加任何主觀思想時,我們就能看透事情的本質;然後從事情的本質出發,再把自己考慮在內,看看這件事情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影響,再以此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不要做對手希望你去做的事情,逼對手去做他不願意去做的事情。

要學會塑造你的對手,限制住你對手的選擇餘地,要把控制權掌握在你的手中。

高明的戰略家總是把敵人拉到對我有利的戰場。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如果你同你的對手想的一樣,就等於你沒有思考。

最致命的一擊,往往不來自正面。正:在預期的地點和預期的時間以預期的方式發起的進攻。奇:攻其不備,出奇不意。正代表常規的思路,奇代表創新的思路。

費曼學習法:確立目標——理解目標——輸出——回顧——簡化。

在關鍵點上,形成你絕對的優勢,你就能取勝,這是取勝原理的核心中的核心。

我們在論功行賞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賞那些戰功卓著的一些戰將,能打天下的人,但我們往往忽視了那些在默默無聞中把我們的危機化為無形的人,這些無名英雄。所以你在論功行賞、在確立激勵機制的時候一定要關注這一條。

佩戴勳章最多的將軍不是最好的將軍(參考扁鵲三兄弟的故事)。

危機管理最高的層次是沒有危機。

先勝而後求戰,控制住競爭的進程與結局,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重視根據地,重視基礎,波浪式地向前發展,重視基本面。

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

伐謀、伐交為一種不爭之爭,是一種最高明的競爭,要把制勝點抬高。

攻城就是硬打,沒多少智慧。攻城就是一種同質競爭,同質化的一種競爭。最典型的就是價格戰,價格戰只能給你帶來短期的優勢,對手馬上仿效和報復,那麼你的優勢迅速消失。

伐兵一個最典型的模式是什麼?差異化。通過差異化來發揮你的比較優勢。

用兵的上策是挫敗敵人的戰略,其次是挫敗敵人的外交,再次是挫敗敵人的軍隊,下策才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全勝就是不戰而勝的意思,戰爭的最高境界是和平,對手活,你也活。

知兵體現在知害、知利,對於風險的這種了解、理解遠遠超出一般人,這是戰略家不同於常人的所在。

你的戰略擴張,一定要跟你的資源有一個匹配,你的戰略計劃,你的發展,一定要建立在你的資源的基礎上。你的資源的邊界,你的力量的邊界就是你擴張的邊界,要學會停下來,要學會節制,知道到哪個地方為止。

在敵人最脆弱的時間最脆弱的地點去攻擊他,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決定性的戰果,這就是制勝之道的全部奧秘。

變強大敵人為虛弱之敵,變不好打之敵為好打之敵,變有組織之敵為無組織之敵。

執行:不令之進,不得進;不令之退,不得退。將死鼓,御死轡,百吏死職,士大夫死行列。

作為指揮戰爭的人,一定要有高度的理智、高度的清醒、高度的節制。

有陰就有陽,有寒就有暑,這個天時是會變化的,如果你僅僅把你的企業的成功關鍵的因素寄托在一個機會的基礎上的話,那麼機會的壽命就是企業的壽命。所以我們說,完全建立在機會基礎上的這種成功,是非常脆弱的。

智能發謀,信能賞罰,仁能附眾,勇能果斷,嚴能立威。——(宋)梅堯臣

孫子最基本的哲學信條是:如果你能夠仔細規劃好的戰略,那麼你就能夠獲得勝利。而且,如果你能夠擁有一個真正偉大的戰略,你甚至可以不戰而勝。這種東方的側重於用戰略智慧來擊垮對手的戰略思想與西方大不相同,後者強調行動(比如說發動大的戰役)來取得勝利。東方講以智克力,西主講以力克力。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中國文化四大支柱:《論語》、《道德經》、《孫子兵法》、《易經》。

無事如有事,時提防,可以彌意外之變;有事如無事,時鎮定,可以消局中之危。

戰略把握宏觀,戰術把握微觀;戰略關照全局,戰術關照局部;戰略著眼長遠,戰術著眼近前;戰略強調理念,戰術強調操作;戰略偏重想像,戰術偏重實際;戰略做對的事情,戰術把事情做對;戰略舉重若輕,戰術舉輕若重;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戰術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強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王者用人非難,盡其才為之難。觀太宗之責任也,謀斯從,言斯聽,才斯奮,洞然不疑。

願望思維:人們在接收信息時總是趨於避開自己不願意聽到和看到的事情,他是有選擇性地去看待他接收來的信息。願望思維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另一種事物的可能性。把決策建立在僥倖之上,一旦另一個結果出現了,另一種可能出現了,往往猝不及防,束手無策,吃了大虧。

霍布斯認為,國家,即偉大的利維坦——是一個人工模造的人。其中,主權是它的靈魂,官員是它的關節,獎懲是它的神經,財富是它的實利,安全是它的事業,顧問是它的記憶,公平法律是它的理智,和平是它的健康,動亂是它的疾病,而內戰則是它的死亡。

當人都想獲取一件東西,但是卻不願意跟別人分享的時候,彼此一定會成為仇敵。——國家與國家間的關係。

願你有追求卓越的能力和韌勁,更有接受平凡的智慧和勇氣。

如果孩子只是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我們是不是愛他一如當初。

觀察、判斷、決策、行動這四個環節,戰爭中誰能更快完成這一循環,並打亂敵方的循環,誰就能贏得主動和勝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為人真實坦誠,必然會有極大的感召力。

要把個人智力優勢轉化為群體的智力結構。

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才能真正獲得部屬,獲得士兵的擁護與愛戴,人家才跟著你去干。

凡事一定要當機立斷,不能瞻前顧後,不能患得患失,認準的事就去干,別自找麻煩。

為將者一定要變通,不能死心眼一根筋,不能軸,不能犯犟脾氣;要有安之若素的定力,要有虛心接受他人意見的胸懷,要有果斷的意志和主見。

兩個人以上相互之間的愛就是仁。

開會時可以爭論,但出了會議室要一個聲音。

領導力有兩種,仁愛的領導力和恐怖的領導力。只有愛,沒有恐怖,這兵就不能用。

仁愛的王者,致力於成就全天下的所有人,還要成就天地萬物,讓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空氣土壤,都成就在最佳狀態,這就是明君聖主。

領導力的關鍵,在於成就他人,首先讓每一個人感受到你發自內心的關心和愛,他真的想成就他們,你才有資格領導他們。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對賢才,你是要大用,還是要小用?要大用,你就聽他的話。要小用,你就讓他聽你的話,那就是把人家的大材砍小了用。

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不可有利必趨,有害必避。

人能自助,然後別人才能幫你。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了自己,所有人都會放棄你。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你用我,我就行道於天下,不用我,我一身本身卷而藏之,帶進棺材也不遺憾。

「聖人甚禍無故之利。」無功無勞,無緣無故,突然有人給你送上巨大利益,聖人認為是禍,不能接受。

有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千金市骨的故事,也是儒家思想。近悅遠來,又叫悅近來遠。

治理國家的原則,就是以有利於人民為本,從事政治工作的原則,就是令行禁止。施行恩德先從地位低賤的人開始,推行法令先從親貴的人開始。

時詘舉贏:在困難的時候而做出奢侈的事情。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一千人人唯唯諾諾,不如有一個人敢說真話)

事情成不成,取決於領導者的決心和意志力,不取決於所謂「實際困難」。

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一般人見識短淺,安於現狀,習於常態,害怕改變。你要跟他們商量,他們千顧慮萬問題,啥都不能改。但是,你只要逼著他們幹了,他們得到了好處,自然高興。德行高尚的人,講的話往往和世俗不同,成就大事業的人,只會小範圍討論決策,不跟一大堆人商量。聖人之所以能富國強兵,就是因為能改革,不墨守成歸舊法。)

看一個人,一看他平時親近的人,二看他富貴時資助的人,三看他顯達時保舉的人,四看他遇困難時有所不為之事,五看他貧窮時有所不取之利。這五個方面,就足以看透一個人。

君仁則臣直。

一個人屢犯過失,結下的冤讎不在明處,不能因為看不見就不加防備。君子能在小事上謹慎,才沒有大患。

安慰劑效應指的是由於個體對於治療會產生良好效果的信念而導致的健康的增強。

有效的管理者應該始終督促他人,以保證應該採取的行動事實上已經在進行,保證他人應該達到的目標事實上已經達到。

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

上帝給了人們有限有力量,但卻給了人們無限的慾望。

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則只是被淋濕。

人生應該刪繁留簡,任世事搖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此去不經年,後會必有期。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要有大大小小的期待,生活才不會百無聊賴。

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一無所知的世界,走下去才有驚喜。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卻看到人心的淺薄。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

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天空是永遠寧靜的湖水,湖水是永難平靜的天空。

我這個人走得很慢,但是我從來不後退。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非煙塵人間。

即使我上了年紀,也請不要遺棄我。

當你遇見大海,也就不會在意池塘的是非了。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未知全貌,不予評價,出言有尺,做事有餘。

少年最好的地方就是,嘴裡說著要放棄,心裡都憋著一口氣。

慢也好,步子小也好,是在往前走就好。

悲喜自渡,他人易誤難悟。

聖人甚禍無故之利(聖人把無緣無故獲得的利益看作是嚴重的禍患。說明應以正當方式獲利;發橫財,會招致災禍)。——《史記·趙世家》

公羊博弈論

有個獨木小橋,下面是萬丈深淵。有一天來了兩隻羊,一隻紅羊,一隻黑羊。它們在獨木橋上相遇,但是獨木橋一次只能過一隻羊。這兩個羊呢,頭頂著,腳對著腳,誰都不讓誰。如果他們一直僵持下去,天黑以後筋疲力盡,兩隻羊都會掉到萬丈深淵。

所以公羊博弈的結論就是必須有一方讓步,那麼到底是黑羊讓步,還是紅羊讓步呢?很難回答是吧?

這時候再給一個信息。假設黑羊生活困頓,剛得了絕症,還能活一個星期。紅羊豐衣足食,又中了五千萬大獎,明天就要娶美女結婚。請問是得絕症的讓路,還是中大獎的讓路啊?

答案不言自明:紅羊讓路。因為「犧牲成本」懸殊:紅羊的未來有更幸福的人生,黑羊已經被不幸湮沒。

其實,公羊博弈還有一個升級版,叫做破釜沉舟。什麼意思?小心那些「亡命之徒」。他們可以了無牽掛,自絕後路,你何必和他們硬拼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