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衰退期,市場需求下降、競爭加劇、利潤萎縮,企業需要通過合理的營銷策略延緩衰退、挖掘剩餘價值或有序退出市場。以下是典型的衰退期營銷策略:
1. 收縮策略(集中策略)
- 聚焦核心市場:收縮資源到仍有盈利能力的細分市場(如特定地區或忠誠客戶群),放棄低效渠道。
- 精簡產品線:淘汰表現不佳的型號或變體,保留少數高利潤產品,降低運營成本。
- 示例:柯達在傳統膠捲衰退期聚焦專業攝影和醫療影像市場。
2. 收割策略(榨取剩餘價值)
- 減少投入:大幅削減營銷、研發和新產能投資,依靠品牌剩餘忠誠度維持銷售。
- 提價或降本:對忠誠客戶小幅提價,或通過廉價原材料/簡化包裝降低成本。
- 示例:某些藥品專利到期後,藥廠停止推廣但維持生產,賺取邊際利潤。
3. 創新轉型策略
- 產品改進:通過功能簡化、性價比提升或環保設計延長生命周期(如諾基亞推出低價功能機)。
- 重新定位:尋找新用途或新用戶(如碳酸飲料轉向烘焙調料市場)。
- 技術升級:融合新技術(如傳統手錶智能化)。
4. 退出策略
- 有序退出:逐步減產,清理庫存,轉移售後服務,避免品牌損傷。
- 出售業務:將產品線或技術出售給競爭對手或新興市場企業。
- 示例:IBM將PC業務出售給聯想,轉向高利潤服務領域。
5. 低價清倉策略
- 促銷清庫存:通過折扣、捆綁銷售快速回籠資金,避免積壓。
- 轉移市場:將庫存銷往對價格敏感的新興市場(如歐美過季服裝轉售東南亞)。
6. 維持策略(等待競爭對手退出)
- 保持現狀:若預計競爭對手會率先退出,可維持基本運營以接管剩餘需求。
- 示例:某些化工產品在行業整合後因供給減少價格回升。
關鍵注意事項
- 避免「沉沒成本謬誤」:及時止損,而非因前期投入強行續命。
- 維護品牌聲譽:即使退出,也需妥善處理客戶售後和渠道關係。
- 分析衰退原因:區分行業性衰退(如數碼替代膠捲)還是暫時低迷(如經濟周期)。
衰退期的策略選擇需結合企業資源、市場剩餘價值及競爭動態。靈活組合上述策略(如收縮+收割)往往比單一策略更有效。
——本文轉自deep 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