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大學開發智能DNA納米機器

由血栓造成的血管阻塞性疾病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是威脅人類的頭號殺手。靜脈注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tPA)是臨床上治療缺血性卒中、肺栓塞(PE)和其他血栓相關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案。

然而,由於tPA存在出血併發症高風險、循環半衰期短和靶向性差等缺點,只有有限比例的患者(不足7%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能夠從溶栓中獲益。精確地將tPA遞送到血栓部位並按需釋放以減少脫靶和過量效應,是溶栓治療面臨的主要障礙。

在臨床前模型中,納米載體已被證明可以維持tPA的活性並增加其循環時間。通過靶向配體或磁場,血栓靶向給葯可以提高tPA在血栓形成部位的濃度。一系列外源性或內源性的刺激(包括磁場、超聲波、剪切應力和H2O2等)被用來觸發納米載體釋放tPA。儘管該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在動物模型中溶栓效果有限,部分原因是納米載體的結構異質性和溶栓藥物的裝載不明確,導致生物分布和葯代動力學失控。此外,由於血栓形成生物標誌物(例如凝血酶或纖維蛋白)在不同生理過程中濃度動態變化,目前的策略存在傳遞準確性差的問題。

理想的納米載體不僅要能夠靶向,還要能夠識別生物標誌物的局部濃度,從而只在確定血栓形成部位時才觸發tPA的釋放。因此,通過納米載體精確控制tPA的負載、遞送和釋放,也就是實現tPA的精準給葯,仍然極具挑戰性。

2024年3月6日,南京郵電大學汪聯輝教授、高宇副教授、晁潔教授等在Nature子刊Nature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An intelligent DNA nanodevice for precision thrombolysi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智能DNA溶栓納米機器,可在血管內複雜病生理環境下識別血栓的生物標誌物凝血酶,並通過針對凝血酶濃度的邏輯運算區分血栓和傷口凝塊,實現靶向血栓的精準給葯。

近年來,研究人員通過理性設計和製造結構明確的DNA納米結構作為藥物遞送平台,實現藥物分子和功能基團在化學計量和空間上的整合。基於DNA摺紙納米技術,可以構建具有均勻形狀和尺寸的DNA納米結構,並用於開發腫瘤靶向和刺激響應遞送的抗癌藥物和疫苗。

而目前還沒有研究將DNA納米結構用於體內溶栓治療藥物的遞送。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基於DNA摺紙技術構建了90×60納米的矩形納米片,每個DNA納米片表面可精確地安排一定數量的tPA分子,並精確控制其位置,從而實現對tPA分子在空間和數量上的精準可控裝載。

通過與預先設計的連鎖DNA三鏈結構雜交,矩形DNA納米片被封閉成管狀DNA納米器件,並屏蔽tPA分子在循環過程中的暴露。通過調節凝血酶適配體交聯鏈和鎖鏈之間的互補鹼基數量,可實現可調閾值控制器對凝血酶濃度的不同響應範圍。在靜脈注射tPA-DNA溶栓納米機器後,能夠按照設定順序自動執行針對凝血酶的追蹤識別、邏輯運算和響應打開的系列任務。由於凝血酶與凝血酶適配體之間的高親和力,它促進了tPA-DNA溶栓納米機器在血栓形成部位的積累。只有當凝血酶的濃度超過閾值(即正常凝血和血栓之間的差異時)DNA溶栓納米機器才會被激活,連鎖的DNA三鏈結構解離,暴露出tPA分子進行溶栓。

基於DNA納米技術的智能DNA溶栓納米機器

接下來,研究團隊在缺血性卒中模型和肺栓塞模型中驗證了該DNA溶栓納米機器的溶栓效果。

相較於臨床溶栓藥物tPA,該研究開發的智能DNA溶栓納米機器在缺血性卒中及肺栓塞的溶栓效率分別提高了3.7倍和2.1倍, 完全溶栓所需的劑量相較於tPA降低了6倍,且 顯著降低了臨床溶栓藥物導致的凝血異常,從而將腦中風的治療窗口期從癥狀發生後的3小時延長到6小時,有望顯著提高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療並獲益的人數。

智能DNA溶栓納米機器在 肺栓塞小鼠模型中的治療效果

總的來說,該研究開發了一種DNA溶栓納米機器,可精確地給葯tPA用於精準溶栓治療。其通過 選擇性地跟蹤和靶向血栓形成部位並根據凝血酶濃度按需釋放溶栓劑,從而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最小化副作用。

研究團隊表示,DNA溶栓納米機器由人體的鹼基構成,可由人體內酶降解並經肝腎代謝,因此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臨床轉化前景好。研究團隊計劃在未來3至5年內完成該智能DNA溶栓納米機器在大型動物模型中的藥效及安全性評估、成藥性研究及規模化生產工藝優化,並積極申報臨床試驗并力爭獲得臨床試驗批件。

南京郵電大學汪聯輝教授、晁潔教授、高宇副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南京郵電大學博士生印珏王思雨王嘉輝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4-01826-y

本文轉自: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TPK80A053296CT.html

20240309卜卦二

誰在「教化」我們?這個問題之前思考過幾回,但是都只觸及到表面,今天才探求到了根本——我們的師傅是亞洲最年長的男人。那麼,如何與千里之外的這個歷經滄桑的年長男人打交道呢?帶著這個疑問,我決定卜卦問一下天。

還是採用搖銅錢法,分別得到:正反反、正正正、正正反、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接著把正面算為數字3,反面算為數字2,分別得到7、9、8、7、7、7,最後得到本卦天澤禮、互卦風火家人、變卦天雷無孟,二爻變。

本卦天澤禮的九二爻說:「禮道亶亶,幽人貞吉。」意思是:以禮相待之路誠然信然,幽禁之人守持正固吉祥。禮卦的卦辭說:「禮虎尾,不真人,亨。」意思是:對虎尾以禮相待,不怨恨(折騰自己的)人,亨通。

結合九二爻爻辭和卦辭可以知道現在自己該怎麼做:師傅的虎尾就在我們身邊,對身邊的施姓者以禮相待,不怨恨(折騰自己的)人,亨通;自身保持誠信,守持正固會吉祥。

互卦風火家人說的是後續發展的過程,「利女貞」的意思是:利於你守持正固。是說以禮相待對待虎尾,利於我守持正固。

天雷無孟說的是後面的結果,「無孟,元亨,利貞;非正有省,不利有攸往」的意思是:無敢鹵莽,至為亨通,利於守持正固;不守正道的人會有災難,不利於迅速前往。是說在師傅的教化下,最後我會改變鹵莽的缺點。

20240309卜卦一

這幾日領導有些想用謀略壓服我的意思,這激起我內心本能的抗拒。但相對來說,他還算是一個不錯的領導,所以暫時也沒打算翻臉。

早上的時候,我用微信跟領導發了這樣一段信息:「帝王局又叫觀過局,我們都在這個局裡,咱們都是聰明人,就不多說了。我是那種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人。你不會試圖在我這碰碰釘子吧?根據你之前的表現,我還是打算輔助你的,所以請收起你的謀略,多表現出你的真誠,這樣別人才好幫你!」

上午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作為領導,掌握著絕對權力時,是否還需要包容不同意見並且包容提出不同意見的人?」因為沒有了不同的聲音,整個組織就不會有變化,沒有變化,就不會有進步。所以趁休息的時候,我決定算一卦,還是採用搖銅錢法,分別得到:正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正正正;接著把正面算為數字3,反面算為數字2,分別得到9、7、7、7、8、9,最後得到本卦火天大有,互卦澤天夬,變卦雷風恆;初爻和上爻變。

火天大有的初九爻說:「無交害,非咎,根則無咎。」意思是:沒有互相傷害,就可以躲避災禍;杜絕(互相傷害)則沒有災禍。這是提醒我在和領導或其他人打交道的時候,注意不要互相傷害,這樣就沒有災禍。想來自己也是有錯的,對領導說話過於直率,搞得領導沒面子,所以才動了整人的心思。這個說話直率、口無遮攔的缺點,今後要逐漸有所改變。

火天大有的上九爻說:「自天右之,吉,無不利。」意思是:從上天降下佑助,吉祥,沒有不利。這是說如果領導在掌握著絕對權力的情況下,還能包容不同意見並且包容提出不同意見的人,就會「吉,無不利」。這個只有領悟到什麼是「天」的人,才能真正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孤陰不長,獨陽不生

孤陰不長,獨陽不生。這句話泛指單憑一方面的因素或條件促成不了新事物的生長或出現。此句出自清朝程允升《幼學瓊林·夫婦》:「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

陰和陽之間,並不是孤立和靜止不變的,而是存在著相對,依存、消長、轉化的關係。

(一)陰陽的相對性:陰陽是說明事物的兩種屬性,是代表矛盾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聯繫的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如天為陽、地為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上為陽、下為陰;熱為陽、寒為陰;陽電與陰電等。諸如此類,說明了不論任何事物,都是對立存在宇宙間的,但是,事物的陰陽屬性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必須根據互相比較的條件而定。就人體而言體表為陽,內臟為陰;就內臟而言,六腑屬陽,五臟為陰;就五臟而言,心肺在上屬陽、肝腎在下屬陰;就腎而言,腎所藏之「精」為陰,腎的「命門之火」屬陽。由此可見,事物的陰陽屬性是相對的。

(二)陰陽的互根:古代醫學家稱為「陰陽互根」。中醫學有「陽根於陰,陰根於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和「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等論點。意思是說,陽依附於陰,陰依附於陽,在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的關係,即任何陽的一面或陰的一面,都不能離開另一面而單獨存在。以自然界來說,外為陽、內為陰;上為陽,下為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如果沒有上、外、白天,也就無法說明下、內、黑夜。以人體生理來說,機能活動屬陽,營養物質(津液、精血等)屬陰。各種營養物質是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有了足夠的營養物質,機能活動就表現得旺盛。從另一方面來說,營養物質的來源,又是依靠內髒的功能活動而吸取的。 以上說明二者是相互依傍、存亡與共的,如果沒有陰,也就談不上有陽。如果單獨的有陰無陽,或者有陽無陰,則勢必如《內經》所說:「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則一切都歸於靜止寂滅了。

(三)陰陽的消長:指陰陽雙方是在對立互根的基礎上永恆地運動變化著,不斷出現「陰消陽長」與「陽消陰長」的現象,這是一切事物運動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例如:四季氣候變化,從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漸變熱,是一個「陰消陽長」的過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熱逐漸變寒,又是一個「陽消陰長」的過程。由於四季氣候陰陽消長,所以才有寒熱溫涼的變化。萬物才能生長收藏。如果氣候失去了常度,出現了反常變化,就會產生災害。 臨床上常常以陰陽偏盛偏衰(即陰陽消長)來說明臨床的不同證候。例如,寒屬陰,陰盛則見寒證,如受冷後出現的胃寒腹痛、腹瀉等;熱屬陽,陽盛則見熱證,如一般的急性肺炎,有高熱口渴、皮膚紅等急性熱病癥狀。有些虛弱的病症,其發病機制不是因為陰或陽的偏盛,而是因為偏虛。如果某臟腑的陰偏虛,稱為「陰虛」,此為陰消,而「陽」則相對突出,因為熱屬陽,故陰虛現熱證,這種現象稱為「虛熱」。如果某臟腑的陽偏虛,此為陽消,稱為「陽虛」,此時「陰」相對突出,因寒屬陰,故陽虛現寒證,這種現象稱為「虛寒」。 在正常情況下,陰陽常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如果「消長」關係超出一定的限制,不能保持相對平衡時,便將出現陰陽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導致疾病的發生。

(四)陰陽的轉化:指同一體的陰陽,在一定的條件下,當其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雙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轉化,陰可以轉為陽,陽可以轉為陰,稱之為「陰陽轉化」。 如果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過程的話,則轉化便是一個質變的過程。《素問》所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極」時,便有可能向熱的方向轉化,熱「極」時,便有可能向寒的方向轉化。如某些急性熱病,由於邪熱極重,大量耗傷機體正氣,在持續高熱的情況下,可以突然出現體溫下降,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一派陰寒危象,這種病症變化,即屬由陽轉陰。若搶救及時,處理得當,使正氣恢復,四肢轉溫,色脈轉和,陽氣恢復,為由陰轉陽,病情好轉。此外,臨床上常見的各種由實轉虛、由虛轉實、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病證變化,也是陰陽轉化的例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係。其共性是矛盾存在於一切過程中,並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矛盾即是運動,即是事物,即是過程,也即是思想。否認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認了一切。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同一性、統一性、一致性、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賴(或依存)、互相聯結或互相合作,這些不同的名詞都是一個意思,說的是如下兩種情形:第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這些就是所謂同一性。 矛盾著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沒有和它相對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 一切矛盾著的東西,互相聯繫著,不但在一定條件之下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之下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義。

轉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孤陰不長,獨陽不生/2412253

老一輩打天下的目的

老一輩打天下的目的,我想人工智慧看的比我們更清楚。

問人工智慧:

老一輩打天下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代享受榮華富貴嗎?

ChatGPT答:

老一輩打天下的動機和目的可能因人而異,但一般來說,他們的行動是出於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對未來後代的期許以及對自身理想的追求。他們可能希望通過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為後代創造更好的生活和發展機會,確保國家的繁榮穩定,讓後代能夠享受榮華富貴、和平安定的生活。因此,老一輩打天下的目的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以及為了後代的美好未來。

抖音豆包答:

老一輩打天下的動機和目的可能因人而異,不能簡單地歸結為讓自己的後代享受榮華富貴。在歷史上,許多老一輩的人們參與戰爭或奮鬥,是出於各種不同的原因。

一些人可能是為了追求自由、平等、公正和民主,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後代創造一個更公平、更平等的社會環境,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發展和追求自己的夢想。

另一些人可能是為了保衛國家、民族或宗教的利益,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尊嚴和權利。他們可能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願意為之奮鬥甚至犧牲。

當然,也不能排除一些人可能有個人的動機,比如追求權力、財富或名譽。但這樣的人往往只是少數,而且他們的行為可能並不代表整個老一輩的意願。

總的來說,老一輩打天下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不能一概而論。他們的努力和奮鬥對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後代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和機會。然而,後代也應該以自己的努力和奮鬥,繼續推動社會的發展,為自己和他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看完了人工智慧的回復,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到底在堅守著什麼?還是在堅守先輩的志向嗎?

偏執型人格障礙的成因及治療

偏執型人格障礙的成因

偏執型人格障礙的成因是多因素的,包括遺傳因素、生物學因素和環境因素。以下是可能導致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一些因素:

一、遺傳因素: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在偏執型人格障礙的發展中起著一定作用。如果一個人的家族中有人患有偏執型人格障礙,那麼他患病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二、生物學因素:神經生物學的研究發現,腦部結構和功能異常可能與偏執型人格障礙有關。例如,與偏執型人格障礙相關的大腦區域可能存在功能異常或結構異常。

三、環境因素:早年的生活經歷、家庭環境、社會壓力等環境因素也可能對偏執型人格障礙的發展起到影響作用。例如以下幾點:

1、早期失愛。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絕的家庭環境之中。缺乏母愛,經常被指責和否定。單親家庭更易出現有偏執型人格的兒童。

2、後天受挫。成長中連續地遭受生活打擊,經常遇到挫折和失敗。如經常受侮辱或冤屈。

3、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標準極高,並與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間構成尖銳的矛盾。但是從不公開承認自身的某些缺陷。如個子不高、長相不出眾、才能不突出等,其實,意識深層正為此自卑。

4、處境異常。某些異常的處境也使人偏執。如沒有學歷的人,厭惡別人談論學歷,經濟狀況不好的人,迴避談論經濟收入問題,單親家庭的孩子,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

綜合來看,偏執型人格障礙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是遺傳因素、生物學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治療偏執型人格障礙時,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偏執型人格障礙的心理治療

偏執型人格治療心理治療的基本原理在於由心理諮詢師針對來訪者的癥狀用心理學的原理進行解釋,來協助患者能對自己的心理動態與病情,特別是壓抑的慾望,隱蔽的動機,或不能解除的情結有所領悟與了解。治療的範圍要包括內在的精神,人際關係,現實的適應。其最終目標乃在促進自我性格的成熟。

一、認知提高法。由於患者對別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會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與他們建立信任關係,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交流情感,向他們全面介紹其自身人格障礙的性質、特點、危害性及糾正方法,使其對自己有一正確、客觀的認識,並自覺自愿產生要求改變自身人格缺陷的願望。這是進一步進行心理治療的先決條件。家庭作業是認知治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最後的諮詢階段,家庭作業應服務於預後和複發預防。

二、交友訓練法。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交友活動,在交友中學會信任別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訓練的原則和要領是:

1、真誠相見,以誠交心。本人必須採取誠心誠意、肝膽相照的態度積極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數人是友好的和比較好的,可以信賴的,不應該對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見和不信任態度。必須明確,交友的目的在於克服偏執心理,尋求友誼和幫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礙;

2、交往中盡量主動給予知心朋友各種幫助。這有助於以心換心,取得對方的信任和鞏固友誼。尤其當別人有困難時,更應鼎力相助,患難中知真情,這樣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賴和增強友誼

3、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客原則」。性格、脾氣的相似和一致,有助於心理相容,搞好朋友關係。另外,性別、年齡、職業、文化修養、經濟水平、社會地位和興趣愛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問題。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條件是思想意識和人生觀價值觀的相似和一致,所謂「志同道合」。這是發展合作、鞏固友誼的心理基礎;

三、自我療法。具有偏執型人格的人喜歡走極端,這與其頭腦里的非理性觀念相關聯。因此,要改變偏執行為,偏執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須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觀念。

四、敵意糾正訓練法。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易對他人和周圍環境充滿敵意和不信任感,採取以下訓練方法,有助於克服敵意對抗心理:

1、經常提醒自己不要陷於「敵對心理」的旋渦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處世待人時注意糾正,這樣會明顯減輕敵意心理和強烈的情緒反應;

2、要懂得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學會對那些幫助過你的人說感謝的話,而不要不疼不癢地說一聲「謝謝」,更不能不理不睬;

3、要學會向你認識的所有人微笑。可能開始時你很不習慣,做得不自然,但必須這樣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4、要在生活中學會忍讓和有耐心。生活在複雜的大千世界中,衝突糾紛和摩擦是難免的,這時必須忍讓和剋制,不能讓敵對的怒火燒得自己暈頭轉向,肝火旺旺。

轉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偏執型人格障礙/10090064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引用了該典故。

典故解析

原文: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

釋義:政權之所以能興盛在於順應民心,政權之所以廢弛則因為違逆民心。

在中國古代的政統里,天下從來不是一家一姓永久擁有的,而是「有德者居之」。判斷政權是否「有德」的標準,即在於人民是否安居樂業。先秦時代,管仲已經意識到,政權要穩定長久,就必須推行順乎民心的政策。在今天,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做的,是了解「民心」在想什麼。老百姓有什麼困難、什麼需求,這是要深入基層調研、走訪才能知道的,而不是坐在辦公室里拍腦袋想出來的。

道德弱者的犯罪

認知學派的理論是關於人類認知過程及其對社會行為關係的理論,代表性的有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的發生認識論與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L.Kohlberg)的道德認知論。

皮亞傑的突出貢獻在於對兒童思維發展及道德判斷的研究,建立了著名的發生認識論:他主張智慧的本質就是適應,適應是在圖式、同化、順應基礎上的機體與環境之間平衡;智慧是主體建構發展的(結構論);智慧的發展分為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與抽象運算四個階段。對於個體道德判斷的發展,皮亞傑通過間接故事法研究後提出,與個體的認知發展相平行,兒童的道德發展進程可以在他們的認知發展中找到根據;個體道德判斷的發展遵循著從他律向自律的路線:前道德階段(5歲以前)、他律道德階段(6—9歲的道德實在論階段)、自律道德階段(9-11歲開始進入道德主觀主義階段)。
科爾伯格在皮亞傑認知理論(尤其是道德判斷研究)的基礎上,以「道德兩難故事」方法研究個體道德認知發展的規律。1969年在其著作《道德思想與行動發展的階段》中提出了三級水平六階段的道德認知發展模式。

科爾伯格的研究方法是「道德兩難故事法」,其中最經典的一個故事是「漢斯偷葯」。故事的主要情節是這樣的:歐洲有個婦人得了癌症,生命垂危。醫生認為只有本城一個藥劑師發明的葯才能治好她。病婦的丈夫漢斯找到藥劑師,卻被索價2000元,這個價格足足高出了成本價的十倍。漢斯只能到處借錢,可最後只湊夠1000元。漢斯不得已,只好懇求藥劑師,便宜一點賣給他或者允許他賒賬,以便能快點救活妻子。但藥劑師一口回絕他,說:「不成!我研製此葯就是為了賺錢。」漢斯因此走投無路,於是乎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在月黑風高的晚上,撬開藥劑師的門,為妻子偷來了葯。故事講完以後,研究者會向被試提出問題:這個丈夫應該這樣做嗎?科爾伯格帶著問題,採用縱向法,對72名10-26歲男孩(或男人)的道德判斷進行長達10年的跟蹤測量,並將所得結果在其他國家進行驗證。最終,科爾伯格於1969年提出三水平六階段道德發展理論,如下:

1、前習俗水平(0-9歲)

這一水平的人的道德判斷著眼於人物行為的具體結果和自身的利害關係,包括兩個階段:

(1)服從與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人以懲罰與服從為導向,由於害怕懲罰而盲目服從成人或權威。道德判斷的根據為是否受到懲罰,認為凡是免受懲罰的行為都是好的,遭到批評、指責的行為都是壞的,缺乏是非善惡的觀念。所以這個階段的人會回答不該去偷葯,因為偷葯會受到懲罰,是不好的。

(2)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人對行為的好壞的評價首先是看能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有時也包括是否符合別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但把這種關係看成類似買賣的關係,認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所以他們在回答之前會想知道漢斯的妻子對他好不好。如果好,他們就覺得漢斯應該偷葯,因為把妻子救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如果不好,他們就覺得漢斯不應該偷葯,因為不符合他的利益。

2、習俗水平(9-16歲)

這一水平的人的特點是:能了解、認識社會行為規範,意識到人的行為要符合社會輿論的希望和規範的要求,並遵守、執行這些規範。包括以下兩個階段:

(1)尋求認可(或好孩子)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人以人際關係的和諧為導向,對道德行為的評價標準是看是否被人喜歡,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是否會受到讚揚。為了贏得別人的贊同、當個好孩子,就應當遵守規則。所以這個年齡段的人會想知道其他人是怎麼看的。如果大多數人都支持漢斯偷葯,那麼他們就覺得應該偷葯,因為偷葯符合大家的意見;如果大部分人都反對漢斯偷葯,那麼他們也會覺得不應該偷葯,因為偷葯不符合大家的意見。

(2)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人以服從權威為導向,服從社會規範,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守法。所以處在這個階段的人會回答不該偷葯,因為偷葯觸犯了法律,是不好的。

3、後習俗水平(16歲之後)

該水平的特點是:道德判斷超出世俗的法律與權威的標準,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則和良心為行為的基本依據。包括以下兩個階段:

(1)社會契約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人認識到法律、社會道德準則僅僅是一種社會契約,是大家商定的、可以改變的,一般他們不違反法律和道德準則,但不會用單一的規則去評價人的行為,會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所以他們會覺得既然漢斯偷葯救人會觸犯法律,那麼說明現在的法律考慮得還不夠多,應該進一步修改。

(2)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個體判斷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規則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帶有普遍意義的道德原則,如正義、公平、平等、個人的尊嚴、良知、生命的價值、自由等為依據。在這個階段的人會認為人類普遍的道義高於一切,沒有什麼是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的,所以他們會認為漢斯無論如何也該去偷葯。

科爾伯格認為,人類道德發展的順序是固定的,發展階段既不能前後倒置,也不能倒退,但並不是所有的人在同樣的年齡都能達到同樣的發展階段,每個人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也存在差異。許多人永遠無法達到道德判斷的最高水平,有些成人的道德認知也仍然處於前習俗水平。科爾伯格進一步研究了行為人的道德發展水平與犯罪行為之間的內在關係。

認知學派的犯罪心理學理論以犯罪人與非犯罪人的智力差異比較為開端開啟了犯罪的認知研究,如早期的犯罪人「低能論」,進而探索以智慧發展為基礎的道德水平(道德認知、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發展對犯罪心理、犯罪行為的影響。道德發展滯後理論是當代犯罪認知學派的代表性理論。

科爾伯格及其他一些研究者在皮亞傑道德判斷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了行為人道德認知水平與犯罪行為之間關係的研究,而形成了道德發展滯後說。即道德發展與違法犯罪之間存在複雜的關係;道德認知與道德情感發展的相對落後與低水平可能直接或者間接地成為犯罪行為發生的(隱蔽的)內在動力。

行為人的道德認知發展處於較低水平與其犯罪行為之間存在相關

1969年,科爾伯格通過讓法官判斷犯罪人對其犯罪行為的道德評價,發現所有犯罪人的道德發展都處於道德認知發展理論中的第一級與第二級水平。1973年,他在題為「青少年犯罪人中的道德判斷」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對比社會背景相同的犯罪和非犯罪人後,發現大部分少年犯罪人道德發展處於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而大部分(75%)非少年犯罪人則處於第三階段、第四階段。

心理學學者阿巴里諾(J.Arbuthnot)等人在對比研究19項使用科爾伯格研究方法對犯罪人與非犯罪人道德認知發展的研究之後指出,少年犯罪人的道德發展存在延緩的現象,他們的道德成熟度低於守法的少年:在年齡、性別、智商和社會經濟地位相同的情況下,少年犯罪人的道德談話成熟度得分明顯低於守法少年的得分。

道德水平與犯罪行為的關係與犯罪類型之間存在著交互影響

桑頓(D.Thornton)等在研究中發現,與輕率性的犯罪(如不涉及物質利益的傷害)相比,進行深思熟慮的犯罪(搶劫、夜間偷盜)的累犯的道德推理更可能處於前習俗水平。也即深思熟慮的犯罪與較低道德認知水平有關,而輕率性犯罪則與道德認知發展水平的關係不大。我國有學者使用科爾伯格的研究方法,對88名服刑犯人進行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結論:罪犯的道德認知近乎全部(98.8%)處於第一級和第二級水平;罪犯道德認知水平與犯罪類型有關:暴力犯罪、盜竊犯罪與較低的道德認知水平有關(他們處於道德發展第一階段的比例達到43.2%)。

當然,也有研究認為,道德思維與道德行為之間並不是一種簡單的關係,也不是一種直接的關係。詹寧斯(W.S.Jenning)等人指出,由於道德認知水平與犯罪行為之間的關係過於複雜,以至於現有研究不能證明原因性主張的正當性,這種關係充其量提供了一種必要的但不充分的條件。少年犯罪並不是不道德行為的同義詞;道德發展階段與身份犯罪(即因為少年的特定身份而被法律規定為犯罪,如美國多數州規定18歲以下飲酒行為屬於違法犯罪行為)之間的關係、道德推理與道德推理削弱時發生的犯罪行為之間的關係仍然不清楚。

——本文摘自《犯罪心理分析》

「無為而治」的操作要點

問ChatGPT人工智慧:

請介紹一下「無為而治」的操作要點?

ChatGPT人工智慧答:

“無為而治”是一種哲學和管理理念,強調在一些情況下,不做過多干預和干涉,反而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和達到目標。以下是「無為而治」的操作要點:

一、放下執念:要學會放下對事物的執念和控制欲,接受事物的自然發展和變化。

二、知行合一:在不做過多干預的情況下,要能夠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以行動來回應問題和挑戰。

三、以柔克剛:不是通過強硬的干預來解決問題,而是通過柔性的方式,適應事物的變化和發展。

四、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規律和節奏,不要過度干預和改變自然的發展軌跡。

五、知易行難:雖然「無為而治」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可能會面臨挑戰和困難,需要不斷實踐和調整。

總的來說,「無為而治」強調的是在某些情況下,不做過多干預和干涉,反而能夠更好地達到目標,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領悟。

20240228卜卦

昨天腦袋疼了一天,在家裡躺了一天。感覺整個人快要腦死亡了,腦控這武器果然厲害!在吃了連花清瘟顆粒之後,慢慢地腦袋疼的問題得到了緩解。今天早上醒來後,感覺還可以,於是照例早起背《孫子兵法》。早上送娃上學後,忙了一陣子家務,總算可以清靜下來。於是打算就這段發生的事情卜卦占問:「以眼下的形勢,我該怎麼辦?」

還是採用搖銅錢法,分別得到:正正正、正反反、反反反、反反反、正正正、正正反;接著把正面算為數字3,反面算為數字2,分別得到9、7、6、6、9、8,最後得到本卦水澤節,互卦山雷頤,變卦雷風恆

本卦代表的是事物初始、開始階段的信息,或目前的情況。所佔之事,一般參考本卦的變爻。

節卦的初九爻說:「不出戶牖,無咎。」意思是:不跨出家門,沒有災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已於2024年2月27日(昨天)修訂通過,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以後還是少談論國事,免得惹麻煩。

節卦的六三爻說:「不節若,則嗟若,無咎。」意思是:不調濟,就會嗟嘆自悔,但沒有災禍。再平衡戰略將在這自己身上繼續施行,以求達到雙方信息對稱。但自身語言、待人接物方面會追求柔和,不再剛強,以期讓自己做到外柔內剛。

節卦的六四爻說:「安節,亨。」意思是:緩慢調濟,亨通。到今年5月1日前,要通過緩慢的調濟讓自身得以改變。

節卦的九五爻說:「甘節,吉;往有尚。」意思是:自願調濟,吉祥;這樣下去會得到尊崇。不錯,我是自願調濟的,也希望能得以吉祥。

互卦為事情發展的中間過程。頤卦的卦辭說:「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頤》卦象徵頤養,守持正固吉祥,觀察萬物的頤養之道,可知自求口中食物(自食其力)的道理。言外之意是我將在現在的單位自食其力,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事。

變卦為事情發展的結果。恆卦的卦辭說:「恆,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恆》卦象徵恆久,亨通,沒有災禍,利於守持正固,利於有所前往。言外之意是我最終將度過危險的局面。

以上這些總結起來就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環境,那隻能改變自己,讓自己逐漸去適應惡劣的環境,這樣才能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