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性多還是獸性多?

莫言到北京大學演講,一位漂亮的女大學生犀利提問:都說您是文學泰斗,可我讀了您的書,都是露骨大膽的描述,只敢躲被窩裡看,難登大雅之堂,那麼請問,您和愛人,是人性多還是獸性多?

話音剛落,北大講堂里頓時鴉雀無聲,現場的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

其實,莫言的作品,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擺到明面上來提問,實在讓人下不來台。

就在這時,莫言卻用一句話,換來了雷鳴般的掌聲。

莫言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出生農村,紮根農村多年,又經歷過三年困難時期,因為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所以他的作品尖銳大膽,語言露骨直接,將人性的黑暗和醜陋揭露的淋漓盡致,讓讀者在他的作品中酣暢淋漓。

其實,莫言作品風格的形成,跟他的婚姻和兩段感情經歷,脫不開關係。

莫言15歲時,因為家貧,不得不輟學在家,但繁重的勞動沒有熄滅莫言一顆想讀書的心。

聽說鄰村泥瓦匠家有一本《封神演義》,莫言軟磨硬泡想要借書看。

但泥瓦匠卻說,書不外借,但如果你幫我家干一上午活,可以換兩個小時看書時間。
莫言想也沒想就答應了,為了防止莫言弄壞書,泥瓦匠的女兒小芳特意盯著他看書。

如果小芳心情好,看書的時間可以無限拉長,如果心情不好,則光陰似箭。

為此,莫言就變著法討小芳的歡心。

在日積月累的相處中,莫言漸漸喜歡上了小芳,大著膽子跟她表白,誰料卻被小芳諷刺了一頓:你簡直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等哪天你也能寫出一套像《封神演義》這樣的書,再來我家提親吧。

雖然窮小子最後沒有娶到富家千金,而小芳也嫁給了門當戶對的鐵匠,還生了三個孩子。

但小芳的這句話,卻改變了莫言的人生軌跡,為他種下了一顆文學創作的種子。

1973年,莫言在縣棉花廠工作時,認識了女工杜勤蘭。

此時的莫言,對感情的認知更加深入真實,他用了三年時間打動杜勤蘭,兩人終於修成正果,沒多久就生下了女兒笑笑。

在妻子的支持下,莫言的創作靈感井噴式爆發,他開始拿起筆,寫下了《春夜雨霏霏》、《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豐乳肥臀》等一系列令人叫好的作品。

2012年,莫言更是憑藉作品《蛙》斬獲了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一躍成為了備受矚目的知名暢銷書作家。

莫言成名後,女粉絲為他打抱不平,認為杜勤蘭只是一個小學二年級畢業的半文盲,配不上文學泰斗。

但莫言卻回懟,愛情和學識地位無關,而是與內在深處的靈魂有關,糟糠之妻,是我相伴一生的人。

莫言儘力保護妻子,但誰知北大一次講座上,他卻被北大女學生當面質問:您的作品露骨大膽,細節豐富,是跟你的生活有關嗎?請問您跟您的愛人,是人性多一點,還是獸性多一點?

面對質疑,莫言十分冷靜,他說:「你們都還是處世不深的年輕學生,經歷的少,只看到了大膽露骨的文字,卻沒有看到文字背後隱藏的複雜人性。人性是貪婪的,不擇手段的,而獸性是殘忍的,不留後路的。人類都褪毛這麼多年了,自然是人性多一些。

一席話,讓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們都是普通人,又何必對人間真實的煙火氣,心存潔癖呢?

《晚熟的人》是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第一部作品,靈感來源於陪伴了他三十多年的妻子杜勤蘭。

莫言在書中寫到: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他們是被劣人催熟的。

當別人聰明伶俐時,他們又傻又呆,當別人權衡利弊時,他們一片赤誠,當別人心機用盡時,他們靈魂開竅,後來雖然開竅了,但內心還是會保持善良與赤城,他們不斷的尋找同類,最後卻變成了最孤獨的一個。

莫言的作品樸實無華,卻有真實大膽,年輕人讀,也許只能讀懂表面的愛情故事。可有了生活閱歷的人去讀,也許從中能看見滄桑而現實的人生,引起內心的共鳴。

如果你喜歡讀原汁原味,真實大膽的作品,不放去左下角看一看莫言老師的代表作,帶你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體會人性的複雜和純真,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相信你會從中獲得啟示和收穫。

轉自:https://m.toutiao.com/is/iFgPAyPC/

我國科學家利用光學腦機介面實現斑馬魚「全腦操控」

人民網北京3月20日電 (記者趙竹青)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蒿傑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杜久林研究組、穆宇研究組合作研究開發了一套實感智能計算-控制平台,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對斑馬魚全腦十萬級神經元的實時監測與閉環腦機控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雜誌。

該平台能夠在高時空解析度數據帶寬下快速提取和分析解碼斑馬魚的全腦神經元活動,並控制外部器件進行神經閉環調控,實現腦機控制。在這個從感知到行為控制的完整迴路中,研究人員不僅能觀察斑馬魚全腦活動,還能根據監測結果實時自動調整刺激,進而控制行為。

依託大數據流的實時分析和高通量全腦成像技術,研究團隊未來將進一步研究篩選適合光學腦機介面的神經群體活動特徵,以揭示其機制,開發出更高效的光學腦機介面技術,推進腦科學研究範式的發展。

斑馬魚與人體的基因親緣高達87%,很多人類具有的特徵及反應均具有。這一技術突破,也為更多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研究範式,對於解讀大腦的工作原理、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偏癱等都有著巨大的潛在價值。

轉自:

https://m.gmw.cn/2024-03/20/content_1303691002.htm

我國科學家利用光學腦機介面實現斑馬魚「全腦操控」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0320/c1004-40199764.html

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

「曲突徙薪」,是一個成語,「曲」意思為彎,「突」指煙囪,「徙」意思為遷移,「薪」指柴草,總的意思是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旁邊的柴草搬走,防止發生火災。

《資治通鑒》記載,西漢宣帝時,大臣霍光的家族掌握朝廷大權。茂陵人徐福三次上書,「霍氏奢侈」,應採取措施遏制,都沒有迴音。後來,霍光死,霍山等人謀劃政變,致使「霍氏誅滅」。事後,「告霍氏者皆封」,唯獨沒有徐福。有人上書宣帝,講了一則故事:「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徒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燒)爛者在於上行(坐),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向使主人聽客之害,不費牛酒,終亡大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漢宣帝領悟,乃重賞徐福。

後來,人們以「曲突徙薪」比喻事先採取措施,防患未然。

無為

因為長時間的為家庭操勞,丈母娘的膝關節磨損得厲害,現在住院了打算做手術。雖然我們在幾百公里外的武漢,但老婆還是為丈母娘手術的事情忙活。今天下午老婆打算回襄陽老家,親自操持這件事情。在送他去火車站的路上,老婆報怨我什麼都沒做,我感到有些冤枉。

首先,我的心意是有的,丈母娘做手術,需要用錢,我們支持;需要其它幫助,我們也都會儘力的去做。只是我老婆沖在了前面,顯得我什麼都沒做。但在這一刻,我更是領悟到「無為」的重要性。

拿這件事來說,如果說我「有為」,就是親自下場,在所有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孝順,爭著去做一些事情,會有幾個弊端:

一、小心地(敵)滑。孫子兵法說:「先奪其所愛,則聽矣。」你重視什麼,什麼就是你的軟肋。我越關心我的丈母娘,丈母娘可能會越危險。醫院裡的黑暗,我還是有所了解的!

二、關心則亂。家裡的內部關係有些複雜,如果我搶著去做事,可能不光沒有能把事情搞好,還可能會製造新的家庭矛盾。因為在前幾天家裡還因為看病的事情吵架,生病中的丈母娘還被氣哭了。這個時候不添亂,就是對家庭最大的幫忙。

三、越俎代庖。老婆對家裡的情況和丈母娘的病情比我更了解,她是處理這件事的更合適的人選,我配合她就可以。

四、不利於觀察。觀察的最好視角,就是置身事外,以第三視角去觀察,這樣可以便於觀察出各方的態度。我丈母娘現在是病了,誰做了有幫助的事情,事後我老婆都會跟我反饋;誰搗亂使壞,今後我也總會知道。

五、打亂現在的《帛書周易》研究進程。對《帛書周易》的研究,是我今年的一個重要工作。對此,有些人是十分忌諱和害怕的。因為《帛書周易》破解之後,這些牛鬼蛇神等於是在裸奔。別看我現在在這些人眼裡是透明的(思維透明化),《帛書周易》全部破解之後,這些人的不法行為就基本上會暴露無疑。保持專註,才是當下我應該去做的。

不能「有為」,那最好「無為」。什麼是無為?「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為,而是不違反規律去作為,順著規律而為。

再綜合以上五個原因的分析,我怎麼去「無為」呢?自己該做什麼做什麼,把武漢的家照顧好,讓老婆安心地去處理老家的事,並隨時提供智力支持;然後在這段時間多關注丈母娘的看病經歷,多觀少做。

觀我生,進退。——風地觀

關於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是指個體對權威、規則、制度或者其他形式的控制和限制產生的抗拒、抵抗或反抗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可能源自於對不公正、不合理、不自由或不符合個體利益的情況的不滿和抵觸。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反抗心理產生的原因:

1、權威壓力:個體感受到來自權威人士的強制、壓迫或限制,導致個體產生反抗心理。

2、不公正對待:個體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歧視或不公平的待遇,導致個體產生反抗心理。

3、自主性受限:個體感受到自主性受到限制、選擇權被剝奪或自由受到限制,導致個體產生反抗心理。

4、不滿和抵觸:個體對規則、制度或者其他形式的限制感到不滿意、抵觸或不認同,導致個體產生反抗心理。

5、自我認同:個體對自己的身份、價值觀念或信仰感到受到威脅或挑戰,導致個體產生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可能表現為言語、行為或情緒上的抵抗和反抗。在某些情況下,適度的反抗心理可以促使個體爭取權益、捍衛自己的權利,但過度的反抗心理可能導致衝突、矛盾和不良後果。因此,在處理反抗心理時,需要平衡權衡各方利益,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避免過度的對抗和衝突。有效的溝通、妥協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助於化解反抗心理,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

常見肢體語言解析

一、說話時腳抖動

說話時腳抖動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焦慮或緊張的肢體語言。這種行為可能表明說話者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情感時感到不安或緊張,腳抖動可以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對於一些人來說,腳抖動也可能是一種習慣性的動作,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腳抖動往往暗示著內心的不安情緒。如果頻繁出現這種情況,建議關注自己的情緒狀態,嘗試通過放鬆技巧或專業幫助來減輕焦慮和緊張情緒。

二、說話時雙手交叉胸前

當一個人說話時雙手交叉放在胸前通常被認為是一種防禦性的肢體語言。這種姿勢可能表明說話者感到緊張、不自信或者抵觸。雙手交叉在心理學上被解釋為一種自我保護的姿勢,可以幫助人們在面對壓力或不舒服的情境時感到更加安全和受保護。然而,這種姿勢也可能被認為是一種阻擋或關閉的姿勢,可能會給他人一種不開放或不友好的印象。因此,如果想要傳達更加開放和友好的態度,建議避免雙手交叉在胸前的姿勢。

三、雙腿交叉,雙手疊放於大腿上

雙腿交叉,雙手疊放於大腿上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自我保護和冷漠的肢體語言。這種坐姿可能表明說話者在情感上感到封閉或保守,不願意展現自己的真實情感或與他人建立親近的聯繫。雙腿交叉可能暗示一種防禦性的姿勢,而雙手疊放於大腿上則可能表示一種被動或消極的態度。這種姿勢可能會給他人一種不友好或不開放的印象,因此在與他人交流時,建議盡量避免採用這種坐姿,以免造成誤解或不良影響。

四、坐在凳子邊上,身體前傾

坐在凳子邊上,身體前傾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表現出興趣和專註的肢體語言。這種坐姿表明說話者對正在討論的話題或對話對象非常感興趣,展現出一種積极參与和專註的態度。身體前傾可以顯示出對話者的關注和投入,同時也傳達出一種開放和友好的姿態,有助於促進良好的溝通和互動。這種肢體語言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信號,可以增強對話的親近感和有效性。

五、正襟安坐,手扶座位

正襟安坐,手扶座位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專註和自律的肢體語言。這種坐姿表明說話者在傾聽或交流時非常專註和認真,展現出一種禮貌和尊重的態度。手扶座位可以顯示出一種自信和控制的形象,同時也表明說話者在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這種姿勢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肢體語言,可以增強說話者的自信和信任度,有助於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

——資料來源於ChatGPT人工智慧

20240312卜卦

早上在上班的路上,我有一個疑問:「如何和使用御狗之道的領導打交道?」我內心的第一反應就是——掄起拳頭打死打!這僅僅是我個人的想法,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問一下天。

還是採用搖銅錢法,分別得到:正反反、正正反、正反反、正反反、正正正、正正反;接著把正面算為數字3,反面算為數字2,分別得到7、8、7、7、9、8,最後得到本卦澤火勒,互卦天風狗,變卦雷火豐;五爻變。

本卦澤火勒的九五爻說:「大人虎便,未佔有復。」註解後的意思是:大人像安寧的猛虎(不傷害人),沒有占問就知道其有心歸復。對我的啟發是:內心保持平靜,繼續觀察並曝光他們的惡劣行為,不打人,這才是歸復正道。上天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可能到時候輪不到我掄拳頭,別人就先把他打死了!

後面的過程和結果這裡就不算了,因為可能不準。《周易》算的是自然的演化,如果人為干預或抗拒,結果會不準。如果說我總是在敲打他們,但是他們卻始終劣性不改,那事情也是達不到《周易》測算的演化結果。「豐」,我們都想,但是估計很難達到。

《孟子》三篇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振作)(徵兆;跡象)(臉上表現出的神氣、樣子)(流露感情)於聲,而後(知曉;明白)。入則無法家拂士(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註解:

舜成長於田間勞作之中,傅說從築牆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薦,管夷吾從獄官手裡被釋放並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的海濱被任用,百里奚從買賣奴隸場所被選拔用為大夫。

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臨到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飢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思想,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

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以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鬱結,殫思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徵兆顯現於臉上,感情流露於聲音,然後才能被人了解。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守護法度的大臣和能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國家常常會滅亡。由此可以知道,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丟棄,拋棄)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pàn,古同「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註解:

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不如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不如作戰中的人心團結。

方圓三里的內城,方圓七里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運,然而不能取勝(的原因),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的原因。

城牆並不是不高,護城河並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並不是不精良,糧食也並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棄城而逃,是對作戰有利的地理形勢不如作戰中的人心團結的原因。

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不能依靠劃定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夠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夠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屬都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憑藉天下人都歸順他的這一點,攻打被內外親屬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註解:

魚是我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歡吃的;如果不能兩樣都吃,我就捨棄魚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擁有的,正義也是我想擁有的;如果不能兩樣都擁有,我就捨棄生命而堅持正義。

生命是我想擁有的,但是還有比生命更使我想擁有的,所以我不願意苟且偷生;死亡是我厭惡的,但是還有比死亡更使我厭惡的,所以我不願意因為厭惡死亡而逃避某些禍患。如果讓人想擁有的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只要是可以活命,什麼事情干不出來呢?如果讓人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只要是可以逃避死亡的禍患,什麼事情干不出來呢?但也有些人,照此做就可以擁有生命,卻不照此做;照此做就可以逃避死亡的禍患,卻不照此做。由此可知,的確有比生命更使人想擁有的東西,也的確有比死亡更使人厭惡的東西。這種心原本不只是賢人才有,而是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夠保持它罷了。

一籃子飯,一碗湯,吃了便可以活下去,不吃就要餓死。如果吆喝著給人吃,過路的人雖然餓著肚子也不會接受;如果用腳踩踏後再給人吃,就是乞丐也不屑於接受。可是現在,萬鐘的傣祿卻有人不問合乎禮義與否就接受了。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奉養以及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嗎?過去寧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現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而接受了;過去寧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現在卻為了妻妾的奉養而接受了;過去寧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現在卻為了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而接受了。這些不是可以停止的嗎?這種做法叫做喪失了本性。

御狗之道

這二天發現一個規律,上級領導跟我發微信消息後,只要我一看,馬上心裡就會咯噔一下,心臟產生震顫。這可不是因為我膽子小,受了驚嚇;我可是那種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人。想來事情起因應該是因為前幾天上級領導安排我做某件事情,我提出了不同意見。

這樣說,大家可能聽不明白,請看看下面的心理學試驗案例就會明白髮生了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俄國伊萬·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試驗。說的是一條狗,在條件刺激(聲音)的環境下,讓它去做指定的動作,然後給它點甜頭(食物),重複幾次以後讓狗習得這一條件反應。往後只要狗聽到聲音,便會不由自主地條件反射地去做主人想要的事情。還有一個懲罰的習得試驗,說的還是一條狗,在條件刺激的條件下,如果狗做了某個動作,就給予電擊懲罰,重複幾次以後,狗也習得了這一條件反應,以後將不會再做出類似的動作。

領導的做法哪裡是「御人之道」,分明就是「御狗之道」。現在是萬物互聯、全程安全可控的時代,領導讓你做某件事,一般不會直接跟你傳達命令,他只需要在千里之外用腦機介面往你的腦袋裡輸入一個念頭就可以了。你照做了,會給你點甜頭;如果違抗,就會讓你受到懲罰,常見的比如讓你心臟震顫、心梗、頭疼、生病,或遙控你身邊的機器人整你……我曾經把遭遇過的事情專門做了總結並且寫了一篇文章——《也許下一個就是你!》,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面對當下普遍運用的這種御狗之道,我們首先要警惕自己被調教成了習得性無助,要積極地用智慧進行抗爭。畢竟我們是人,不是狗,人是有智慧的!狗只能通過順從主人而得以生存,而天無絕人之路,只要我們人肯動腦筋。

所以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認知和智慧,多洞察我們所處的現實環境。人只有先認知了真實的環境,才能去更好地適應環境。建議大學有時間多學習一下《孫子兵法》,學好了這個最基本的生存智慧,就可以讓我們不懼怕這些妖魔鬼怪。

文章寫到這裡的時候,窗外傳來隔壁大興路小學升國旗時播放的國歌: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噢?喔!原來國歌仍在傳唱……

生物晶元

生物晶元,又稱蛋白晶元或基因晶元,它們起源於DNA雜交探針技術與半導體工業技術相結合的結晶。該技術系指將大量探針分子固定於支持物上後與帶熒游標記的DNA或其他樣品分子(例如蛋白,因子或小分子)進行雜交,通過檢測每個探針分子的雜交信號強度進而獲取樣品分子的數量和序列信息。

生物晶元簡介

生物晶元技術起源於核酸分子雜交。所謂生物晶元一般指高密度固定在互相支持介質上的生物信息分子(如基因片段、DNA片段或多肽、蛋白質、糖分子、組織等)的微陣列雜交型晶元(micro-arrays),陣列中每個分子的序列及位置都是已知的,並且是預先設定好的序列點陣。微流控晶元(microfluidic chips)和液相生物晶元是比微陣列晶元後發展的生物晶元新技術,生物晶元技術是系統生物技術的基本內容。

生物晶元(biochip或bioarray)是根據生物分子間特異相互作用的原理,將生化分析過程集成於晶元表面,從而實現對DNA、RNA、多肽、蛋白質以及其他生物成分的高通量快速檢測。狹義的生物晶元概念是指通過不同方法將生物分子(寡核苷酸、cDNA、genomic DNA、多肽、抗體、抗原等)固著於矽片、玻璃片(珠)、塑料片(珠)、凝膠、尼龍膜等固相遞質上形成的生物分子點陣。因此生物晶元技術又稱微陳列(microarray)技術,含有大量生物信息的固相基質稱為微陣列,又稱生物晶元。生物晶元在此類晶元的基礎上又發展出微流體晶元(microfluidics chip),亦稱微電子晶元(microelectronic chip),也就是縮微實驗室晶元。

什麼是生物晶元呢?簡單說,生物晶元就是在一塊玻璃片、矽片、尼龍膜等材料上放上生物樣品,然後由一種儀器收集信號,用計算機分析數據結果。人們可能很容易把生物晶元與電子晶元聯繫起來。事實上,兩者確有一個最基本的共同點:在微小尺寸上具有海量的數據信息。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電子晶元上布列的是一個個半導體電子單元,而生物晶元上布列的是一個個生物探針分子。

晶元的概念取之於集成的概念,如電子晶元的意思就是把大的東西變成小的東西,集成在一起。生物晶元也是集成,不過是生物材料的集成。像實驗室檢測一樣,在生物晶元上檢查血糖、蛋白、酶活性等,是基於同樣的生物反應原理。所以生物晶元就是一個載體平台。這個平台的材料則有很多種,如硅,玻璃,膜(纖維素膜)等,還有一些三維結構的多聚體,平台上則密密麻麻地擺滿了各種生物材料。晶元只是一個載體。做什麼東西、檢測什麼,還是靠生物學家來完成。也就是說,原來要在很大的實驗室中需要很多個試管的反應,現在被移至一張晶元上同時發生了。

世界發展

進入21世紀,隨著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子技術和生物技術相結合誕生了半導體晶元的兄弟——生物晶元,這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這場革命對於全世界的可持續發展都會起到不可估量的貢獻。

生物晶元技術的發展最初得益於埃德溫·邁勒·薩瑟恩(Edwin Mellor Southern)提出的核酸雜交理論,即標記的核酸分子能夠與被固化的與之互補配對的核酸分子雜交。從這一角度而言,Southern雜交可以被看作是生物晶元的雛形。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 Sanger)和吉爾伯特(Walter Gilbert)發明了現在廣泛使用的DNA測序方法,並由此在1980年獲得了諾貝爾獎。另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卡里·穆利斯(Kary Mullis)在1983年首先發明了PCR,以及後來在此基礎上的一系列研究使得微量的DNA可以放大,並能用實驗方法進行檢測。

生物晶元這一名詞最早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提出的,當時主要指分子電子器件。它是生命科學領域中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主要是指通過微加工技術和微電子技術在固格體晶元表面構建的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以實現對細胞、蛋白質、DNA以及其他生物組分的準確、快速、大信息量的檢測。美國海軍實驗室研究員卡特(Carter) 等試圖把有機功能分子或生物活性分子進行組裝,想構建微功能單元,實現信息的獲取、貯存、處理和傳輸等功能。用以研製仿生信息處理系統和生物計算機,從而產生了”分子電子學”,同時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如分子開關、分子貯存器、分子導線和分子神經元等分子器件,更引起科學界關注的是建立了基於DNA或蛋白質等分子計算的實驗室模型。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HGP)和分子生物學相關學科的發展也為基因晶元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與此同時,另一類”生物晶元”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通過機器人自動列印或光引導化學合成技術在矽片、玻璃、凝膠或尼龍膜上製造的生物分子微陣列,實現對化合物、蛋白質、核酸、細胞或其它生物組分準確、快速、大信息量的篩選或檢測。


●1991年Affymatrix公司福德(Fodor)組織半導體專家和分子生物學專家共同研製出利用光蝕刻光導合成多肽;
●1992年運用半導體照相平板技術,對原位合成製備的DNA晶元作了首次報道,這是世界上第一塊基因晶元;
●1993年設計了一種寡核苷酸生物晶元;
●1994年又提出用光導合成的寡核苷酸晶元進行DNA序列快速分析;
●1996年靈活運用了照相平板印刷、計算機、半導體、激光共聚焦掃描、寡核苷酸合成及熒游標記探針雜交等多學科技術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塊商業化的生物晶元;
●1995年,斯坦福大學布朗(P.Brown)實驗室發明了第一塊以玻璃為載體的基因微矩陣晶元。
●2001年,全世界生物晶元市場已達170億美元,用生物晶元進行藥理遺傳學和藥理基因組學研究所涉及的世界藥物市場每年約1800億美元;
●2000-2004年的五年內,在應用生物晶元的市場銷售達到200億美元左右。
●2005年,僅美國用於基因組研究的晶元銷售額即達50億美元,2010年有可能上升為40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用於疾病預防及診治及其它領域中的基因晶元,部分預計比基因組研究用量還要大上百倍。因此,基因晶元及相關產品產業將取代微電子晶元產業,成為21世紀最大的產業。
●2004年3月,英國著名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ivan)公司出版了關於全球晶元市場的分析報告《世界DNA晶元市場的戰略分析》。報告認為,全球DNA生物晶元市場每年平均增長6.7%,2003年的市場總值是5.96億美元,2010年將達到93.7億美元。納儂市場(NanoMarkets)調研公司預測,以納米器械作為解決方案的醫療技術將在2009年達到13億美元,並在2012年增加到250億美元,而其中以晶元實驗室最具發展潛力,市場增長率最快。
●2012年12月,三位美國科學家獲得了美國專利與商標辦公室( US PTO)授予的一項關於量子級神經動態計算晶元專利,該晶元功能強大,能夠通過高速非標準運算模擬解決問題,將為未來量子計算領域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該電腦晶元是生物過程和物理過程的結合,通過模仿生物系統在介面界面運用突觸神經元連接並反饋學習,有潛力賦予計算機超強的運算能力和超快的速度,可廣泛運用于軍用和民用領域,而該專利則涉及生產該電腦晶元的幾種不同途徑。

中國近年發展成果

近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如下:
●「十五」期間,中國生物晶元研究共申請國內專利356項,國外專利62項。
●2005年4月,由科技部組織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功能基因組和生物晶元」在生物晶元產業取得階段成果,診斷檢測晶元產品、高密度基因晶元產品、食品安全檢測晶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晶元創新技術創建等一系列成果蜂擁而出。
●2005年,由南開大學王磊博士任首席科學家的國家「863」專項—「重要病原微生物檢測生物晶元」課題組經過兩年的潛心科研攻關,取得重大成果,「重要致病菌檢測晶元」第一代樣品研製成功,並且開始制定企業和產品的質量標準,這標誌著中國第一個具有世界水平的微生物晶元研究進入產業化階段,從而使天津市建設世界級微生物檢測生物晶元研發和產業化基地,搶佔全球生物晶元研發制高點邁出歷史性的一步。
●2005年4月26日,中國生物晶元產業的骨幹企業北京博奧生物晶元有限責任公司(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美國昂飛公司(Affymetrix)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並共同簽訂了《生物晶元相關產品的共同研發協議》和《DNA晶元服務平台協議》兩個重要的全面合作協議,對於中國生物晶元產業來說這是一個歷史的時刻,也標誌著以博奧生物為代表的中國生物晶元企業已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生物晶元產業中躋身領跑者的地位。
●2006年,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又成功研製了一種利用生物晶元對骨髓進行分析處理的技術,這在全球尚屬首次,可以大大提高骨髓分型的速度和準確度。這種用於骨髓分型的生物晶元,只有手指大小,僅一張就可以存儲上萬個人的白細胞抗原基因。過去在中國,這種技術長期依賴進口,價格很高。每進行一份骨髓分型,就要支付500元的費用,而這種晶元的造價只是國外的1/3,精密度可以超過99%,比國外高出好幾個百分點。
●2006年7月,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國家微重力實驗室靳剛課題組在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主持研究的「蛋白質晶元生物感測器系統」實現實驗室樣機,目前已實現乙肝五項指標同時檢測、腫瘤標誌物檢測、微量抗原抗體檢測、SARS抗體藥物鑒定、病毒檢測及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誌物檢測等多項應用實驗。全程只需40分鐘,采血只需幾十微升血液。該項研究成果有望為中國的生物晶元技術開闢新的途徑。
●2006年,由東北大學方肇倫院士領銜國內10家高校、科研單位共同打造的晶元實驗室「微流控生物化學分析系統」通過驗收,該項研究成果將使中國醫療臨床化驗發生革命性變革,徹底改變了中國在微流控分析領域的落後面貌。
●2006年,第四軍醫大學預防醫學系郭國禎採用輻射生物學效應原理,應用Mpmbe軟體設計探針篩選參與輻射生物學效應基因,成功研製出一款由143個基因組成的電離輻射相關低密度寡核苷酸基因晶元,該晶元為檢測不同輻射敏感性腫瘤細胞的差異表達基因提供了一個新的技術平台。
●2006年03月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醫院檢驗科何謙博士等成功研發出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片段抗體蛋白晶元檢測新技術。該技術的問世,為丙型肝炎患者的確診、獻血人員的篩選及治療藥物的研發等,提供了先進的檢測手段。
●此外,美國斯坦福大學華裔科學家王善祥及其研究團隊利用磁納米技術有望取代通常採用的熒光探測癌蛋白技術,更快更方便地獲得檢測結果;中國台北榮民總醫院和賽亞基因科技共同研發生物晶元,可快速找出遺傳疾病的異常基因,將可成為家族篩檢的利器。

存在問題

對於中國生物晶元工業來講。關鍵問題有3個:

(1)製作技術:晶元製作技術原理並不複雜,就製作涉及的每項技術而言,中國已具有實際能力,中國發展生物晶元的難點是如何實現各種相關技術的整合集成。

(2)基因、蛋白質等前沿研究:除去製作技術外,關鍵就是晶元上放置的基因和蛋白質等物質了。如果製作用於檢測核苷酸多態性以診斷某種遺傳病,或者用於基因測序,那麼晶元探針上一般放置的是有8個鹼基的寡核苷酸片段,基因晶元和蛋白質晶元則相應放置的是基因標誌性片段EST(表達序列標籤)、全長基因或蛋白質。因此製作生物晶元首先要解決的是DNA探針、基因以及蛋白質的儘可能全面和快速地收集問題。

(3)專利和產權:以生物晶元技術為核心的各相關產業正在全球崛起,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專利和產權的問題。專家指出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已開始有計劃、大投入、爭先恐後地對該領域知識產權進行跑馬圈地式的保護。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教授說:「就生物晶元領域而言,目前全世界都在『跑馬圈地』,專利和自主產權比什麼都重要。我們不能再像計算機晶元那樣受制於人。」現在,科學家、企業家和金融界已經聯起手來,組成了結構上更為合理、運作上更具可操作性的商業運行構架,通過全球定位布局,建立產權結構清晰的公司.為生物晶元在中國的產業化奠定良好基礎。

生物晶元雖然只有10多年的歷史,但包含的種類較多,分類方式和種類也沒有完全的統一。它的作用方式分類:

(1)主動式晶元:是指把生物實驗中的樣本處理純化、反應標記及檢測等多個實驗步驟集成,通過一步反應就可主動完成。其特點是快速、操作簡單,因此有人又將它稱為功能生物晶元。主要包括微流體晶元(microftuidic chip)和縮微晶元實驗室(lab on chip,也叫「晶元實驗室」,是生物晶元技術的高境界)。

(2)被動式晶元:即各種微陣列晶元,是指把生物實驗中的多個實驗集成,但操作步驟不變。其特點是高度的並行性,目前的大部分晶元屬於此類。由於這類晶元主要是獲得大量的生物大分子信息,最終通過生物信息學進行數據挖掘分析,因此這類晶元又稱為信息生物晶元。包括基因晶元、蛋白晶元、細胞晶元和組織晶元。

生物晶元成分分類

(1)基因晶元(gene chip):又稱DNA晶元(DNA chip)或DNA微陣列(DNA microarray),是將cDNA或寡核苷酸按微陣列方式固定在微型載體上製成。

(2)蛋白質晶元(protein chip或protein microarray):是將蛋白質或抗原等一些非核酸生命物質按微陣列方式固定在微型載體上獲得。晶元上的探針構成為蛋白質或晶元作用對象為蛋白質者統稱為蛋白質晶元。

(3)細胞晶元(cell chip):是將細胞按照特定的方式固定在載體上,用來檢測細胞間相互影響或相互作用。

(4)組織晶元(tissue chip):是將組織切片等按照特定的方式固定在載體上,用來進行免疫組織化學等組織內成分差異研究。

(5)其他:如晶元實驗室(Lab on chip),用於生命物質的分離、檢測的微型化晶元。現在,已經有不少的研究人員試圖將整個生化檢測分析過程縮微到晶元上,形成所謂的「晶元實驗室」(Lab on chip)。晶元實驗室是生物晶元技術發展的最終目標。它將樣品的製備、生化反應到檢測分析的整個過程集約化形成微型分析系統。由加熱器、微泵、微閥、微流量控制器、微電極、電子化學和電子發光探測器等組成的晶元實驗室已經問世,並出現了將生化反應、樣品製備、檢測和分析等部分集成的晶元)。「晶元實驗室」可以完成諸如樣品製備、試劑輸送、生化反應、結果檢測、信息處理和傳遞等一系列複雜工作。這些微型集成化分析系統攜帶方便,可用於緊急場合、野外操作甚至放在航天器上。例如可以將樣品的製備和PCR擴增反應同時完成於一塊小小的晶元之上。再如Gene Logic公司設計製造的生物晶元可以從待檢樣品中分離出DNA或RNA,並對其進行熒游標記,然後當樣品流過固定於柵欄狀微通道內的寡核苷酸探針時便可捕獲與之互補的靶核酸序列。應用其自己開發的檢測設備即可實現對雜交結果的檢測與分析。這種晶元由於寡核苷酸探針具有較大的吸附表面積,所以可以靈敏地檢測到稀有基因的變化。同時,由於該晶元設計的微通道具有濃縮和富集作用,所以可以加速雜交反應,縮短測試時間,從而降低了測試成本。

使用壽命

按照美國生物晶元製備標準,使用壽命約為10-15年。

本文轉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生物晶元/57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