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

今天看到今日頭條的新聞,說美中達成90天雙方關稅下調115%的協議後,現在很多生產廉價日用品的工廠突然接到來自大量來自美國的訂單,工廠日夜開工都生產不過來了。按照正常的思維,如果預期後面會有高關稅,影響進口,才需要搶生產訂單。這說明美國商界對後面的關稅持悲觀態度。

於是我決定卜卦預測一下未來的趨勢。卜問:「高關稅暫停90天以後,美國會繼續施行高關稅嗎?」

按照金錢卦起卦方法,分別得到:正反反、正反正、正正反、正反反、正反反、正正反,得到一個靜卦——奪為澤

按照解卦手冊中的規律:六爻皆不變者(無動爻,則為靜卦),只有本卦而無之卦,則參考本卦卦辭解卦。在這裡,我們直接取卦義。

靜卦代表確定的事情。奪,意思是爭奪。意思是關於關稅,中美雙方會有爭奪。

那麼該如何爭奪呢?我想到了去年2024年12月份卜的一次卦——請預測一下2025年的中國國運走勢?

那次卜出的卦中給了兩條建議:

奪卦九二爻:「,吉,悔亡。」翻譯為白話文為:在昏暗不明的局勢下堅守信用,吉祥,悔恨消失。

奪卦上六爻:「景奪。」翻譯為白話文為:光明地爭奪。

我想這兩條建議是非常中肯的思路,需要重視!

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又稱「自我實現的預言」「羅森塔爾效應」,是指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群體)抱有某種期望時,這種期望會無意識地影響被期望者的行為,最終使其表現朝著預期方向發展的現象。簡單來說,積極的期望會促使他人進步,消極的期望則可能導致其表現下滑


起源與實驗

  1. 神話背景
    名稱源自希臘神話。雕塑家皮格馬利翁愛上了自己雕刻的少女像,他的強烈願望最終感動女神,讓雕像變成真人。
  2. 心理學實驗
    1968年,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雅各布森(Lenore Jacobson)在一項經典實驗中發現:
  • 他們告訴小學教師,某些學生(隨機選出)經測試為「高潛力者」。
  • 儘管這些學生原本普通,但教師因對其抱有更高期望,無形中給予更多關注和鼓勵。
  • 學年結束後,這些學生的成績確實顯著提高。
    實驗證明,他人的期望能直接影響個體的表現

核心機制

  • 心理暗示:權威者(如老師、上司)的期望會通過態度、語言或行為傳遞給他者。
  • 正向反饋循環:被期望者感受到信任後,更可能提升自信、努力達成目標,進而驗證期望。
  • 標籤效應:消極標籤(如「能力不足」)也可能導致被期望者自我懷疑,表現變差。

應用場景

  1. 教育領域: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期待能提升學習效果。
  2. 職場管理:領導對員工的信任可激發其潛力(如「管理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3. 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的鼓勵比批評更能促進成長。
  4. 自我實現:個人對自身的積極心理暗示(如「我能做到」)也可能改善結果。

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 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他人期望影響個體表現。
  • 高爾頓效應(Galatea Effect):個體對自己的期望影響自身表現。
  • 格萊姆效應(Golem Effect):消極期望導致表現變差(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反面)。

啟示

  • 權威者的角色:教師、管理者或父母的言行對他人影響深遠。
  • 期望的力量:通過傳遞信任和支持,可能幫助他人突破局限。
  • 批判性思考:需警惕偏見或刻板印象帶來的消極期望。

簡而言之,皮格馬利翁效應揭示了人際關係中「信念」如何塑造現實,強調積極期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