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虎為患」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縱容敵人,最終給自己帶來嚴重的禍患。以下是關於該成語的詳細介紹:
1. 成語釋義
- 字面意思:餵養老虎,結果反而被老虎傷害。
- 引申義:意思是縱容敵人,留下後患,自己反受其害。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2. 成語出處
- 典故來源:
該成語的典故可追溯至《史記·項羽本紀》中「鴻門宴」的故事。范增勸項羽趁劉邦勢弱時除掉他,並警告說:「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如果現在放過他,就是養著老虎給自己留禍患。)但項羽未聽,最終劉邦壯大,項羽兵敗自刎。 - 文獻記載:
類似表述亦見於《後漢書·班超傳》:「今君性嚴急,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下和。宜盪佚簡易,寬小過,總大綱而已。」其中暗含對「縱容隱患」的警示。
3. 現實寓意
- 警示意義:
強調對惡勢力或潛在威脅需及時遏制,不可因一時心軟或短視而釀成大禍。 - 應用場景:
常用於政治、商業、人際交往等領域,提醒人們警惕長期風險。
4. 文化延伸
- 類似西方諺語:
「Feed a snake in your bosom, and it will sting you later.」(懷抱養蛇,終被其噬。) - 相關成語故事:
《東郭先生與狼》——救助忘恩負義的惡狼,反遭威脅,寓意相近。
通過「養虎為患」這一成語,漢語生動體現了古人以史為鑒的智慧,至今仍具深刻的現實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