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原文】陳司敗①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②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注釋】①陳,陳國。司敗,官名,即司寇。②巫馬期,孔子弟子。

【譯文】陳國的司寇問孔子:「貴國的先君昭公知禮嗎?」 孔子說:「知禮。」孔子離開後,陳司敗向巫馬期作了個揖,請他走近自己,對他說:「我聽說君子無所偏袒,難道像孔子這樣的君子也竟然有所偏袒嗎?魯君娶了一個吳國女子做夫人,吳國和魯國是同姓,便把她叫做吳孟子。如果魯君算是知禮,還有誰不知禮呢?」巫馬期將這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算是幸運,假如有過錯,人家一定會知道。」

【讀解】這段話很有意思。陳司敗問孔夫子:「魯昭公懂得禮嗎?」這個禮當然是指周禮。孔夫子回答說:「懂禮。」孔夫子走了以後,陳司敗向巫馬期做了個揖,然後說:「我聽說君子不會偏袒,但是孔夫子這樣的人難道也會偏袒嗎?」魯昭公對於孔夫子來說,即是尊者又是長者,孔夫子曾說過:「為尊者諱,為長者諱,為賢者諱。」這個隱諱其實也是一種偏袒。

陳司敗說:「魯昭公從吳國娶了一位夫人,可是吳和魯是同姓國家」,為什麼說吳和魯是同姓國家呢?因為吳國的開國君主是周文王父親王季的哥哥太伯,當年周文王的爺爺周太王有三個兒子,老大太伯,老二仲雍,老三就是周文王的父親王季。為了讓王季和周文王繼承王位,老大太伯和老二仲雍就出走了,流落到吳越之地,斷髮文身。而魯國的開國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的兒子伯禽,兩家都是姬姓。周朝有同姓不得通婚的禮法,那麼魯昭公從吳國娶了一位夫人,就犯了同姓不得通婚的禮法,那孔夫子怎麼能說魯昭公懂禮呢?所以陳司敗接著說:「如果魯昭公都懂禮了,那麼還有誰不懂得禮呢?」那外面的叫花子都懂得禮了,這就說得有些尖酸刻薄了。

巫馬期將這段話轉告給孔夫子,孔夫子的確是了不起,他聽了這些話後說到:「我的運氣真好!只要有了一點點錯誤,馬上就有人給我指出來。」一個人不能忌諱自己的過失,孔夫子自己是聞過則改,擇其善而從之的。我們能不能有這樣的胸襟?能不能聞過則改?但是聞過也是很難的,當別人發現了你的過錯,一般都不會給你說,寧肯捏著、藏著,甚至外面都傳了十萬八千里了,就是你不知道,都不會當面指出你的錯誤,這是中國人的一個壞習慣。如果是對頭,那馬上揭發檢舉,否則一般都是繞道而行,提都不提。當你犯了錯誤,會惹來麻煩,周邊的人們都不會給你指出來。孔夫子就是運氣好,剛剛犯了一個語言上的錯誤,馬上就有人提抗議。

轉自:https://m.sohu.com/a/404055039_120065771

地火明夷36+++

(受傷;創傷。後作「痍」):利(杜絕,根除)貞。

《明夷》象徵光明殞傷:利於杜絕固執己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涖,視也。考察,察看,審察)眾,用晦而明。

《象傳》說:光明隱入地中,象徵光明殞傷;君子因此考察眾人,採用自我晦藏明智的方式更能顯得道德光明。(用晦而明,是明藏在晦之中,表面上是晦,實際上是明。這是一條很重要的政治經驗。身值亂世,動輒遇到危機,才華和聲譽都足以招致禍端,所以庸碌的人得福,傑出的人被害,也是時勢使然。君子處在這樣的境遇,要時常凜然地知道畏懼,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懷著韜光匿彩的想法,有才能而不敢顯露,有德行而一定要深藏,或者看到風頭就早早隱退,明哲保身,才算「用晦而明」的君子。)

【初九】明夷於(同「飛」,指無根據的、無緣無故的)(伸,展)其左翼,君子於(做,從事),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議論,談論,非議)

光明殞傷於流言蜚語,展其左翼,君子於是加緊行事,多日顧不上進食;迅速前往,主人存在非議。

【六二】明夷,夷於左股;用(古同「拯」,拯救)(chuáng,牀,安身之坐也。字亦作床,引申為「躺」),吉。

光明殞傷,傷於左股;用拯救良馬躺平的方式,吉祥。

【九三】明夷,夷於南(通「狩」,shòu,打獵);得其大首,不可(厭惡;憎恨)貞。

光明殞傷,傷於南方的巡狩;(欲)得其大惡之首,不可憎恨固守正道。(南,前方,也是明方。狩,狩獵以除害。南狩,前進狩獵以除害。大首,暗方的魁首。九三處明體之上,是至明在下而為下之上,而上六處坤之上,暗之極,是至暗在上而為暗之首。九三與上六正相敵應,為至明克至暗之象,「不可疾貞」,謂克獲暗方的大首是首要的,至於整個社會和一般老百姓的問題,要有漸進的過程,不能遽革。這應是指武王伐紂事。)

【六四】明夷,夷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廷。

光明殞傷,傷於左腹;獲知光明殞傷的內情,於是跨出門庭。(這一爻講的商周之際微子去商適周的事。「於出門庭」,謂微子以紂王暴虐,覆亡在即,乃毅然行遯,離開自己的家族——商王朝而投奔周人。)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箕子在光明殞傷時的做法,利於固守正道。(明夷就是以上六為君,六五為臣。上六以陰居陰,居於陰暗傷明之極,是明夷的主,很像商紂王。六五切近陰暗傷明之主,有直接被傷害的危險,很像箕子。箕子的處境極艱難,猶如明夷六五之於上六,正之則勢不敵,救之則力不足,去之則義不可。箕子處理得很妥當,他既不正之,不救之,也不去之,他採取晦其明的辦法,佯狂為奴以免於害,而內心卻堅守正道不變。這就是「箕子之明夷」。「箕子之貞」的意義在於明是不可息的。箕子佯狂為奴,身體受辱,而明沒有息滅,明指箕子在萬難中未嘗間斷的希冀君心悔悟的耿耿一念。倘若箕子也像微子那樣行遯,或者像比干那樣死去,或者自己之明不晦,身不可保,那麼,明也就息了。)

【尚六】不明(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晦,昏暗),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不光明還黑暗,起初登臨天上,最終墜入地下。(「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紂王初為天子時居高而明,照及四方,還是不錯的。後來變得黑暗無道,終致入於地,這就是他「失道」了。上六之「失道」與六二之「順道」相對應。順道所以為文王,失道所以為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