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讀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名言的時候,就想到宋朝的范仲淹。我的記憶里,他的一段對話同樣讓我記憶深刻。
北宋仁宗年間,因官僚隊伍龐大,行政效率低下,人民生活困苦,社會積貧積弱加上遼國和西夏威脅著北方和西北邊疆等因素的影響,社會矛盾不斷激化,農民起義和兵變在各地相繼爆發,當時的形勢正如歐陽修所說「一年多於一年,一夥強於一夥」,嚴重的社會問題已威脅到北宋政權統治的根基。為了國泰民安,穩定局勢,革除陋習,確保北宋江山能夠世代相傳,以范仲淹、富弼、韓琦、歐陽修等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大聲疾呼,慷慨陳詞,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並進行改革,史稱「慶曆新政」。
在給宋仁宗《答手詔條陳十事疏》中,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項改革主張,史稱「條陳十事」。具體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澄清吏治,包括明黜涉、抑僥倖、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二是富國強兵,具體內容包括厚農桑、減徭役、修武備。三是厲行法制,內容包括重命令、推恩信等。其中「明黜陟」,就是改革官員的升遷罷黜制度,這是針對北宋王朝庸官冗官貪官數量太多的弊端而採取的措施。
抑僥倖,主要將矛頭直指造成冗官泛濫的「蔭官」制度。擇官長,其實是「明黜陟」的具體實施措施,選擇優秀的官員,淘汰庸官貪官和懶官。在實行「慶曆新政」的過程中,朝廷選派一批精明能幹、正直清廉的官吏巡察全國,檢視地方官吏的為政情況,並據實報告朝廷。受朝廷之命,范仲淹在巡察的過程中,根據每個人的政績、才能和品德,對不稱職者一律降黜,不徇私情;對精明能幹、政績卓著者加以遷賞。
有一天,范仲淹接到了各地按察使的報告,翻開各路官員的花名冊,看到缺德少才、害民敗政的轉運使,便秉筆直揮,把名字勾掉了,重新安排德才兼備的有為之士。同僚富弼平時對范仲淹十分尊敬,「素以丈事公」,這時見他毫不留情地罷免不稱職官吏,不免有點擔心,從旁勸止說:「您一筆勾掉很容易,但是這一筆之下可要使他一家人痛哭啊!」(富弼曰:十二丈則是一筆,焉知一家哭耶!)(「十二丈」即范仲淹),范仲淹回答說:「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路為宋代大行政區名;一路哭,指一個地區的人民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