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學者審慎關注「元宇宙」發展趨勢

10月28日,美國一家社交媒體企業宣布,將在歐盟僱傭1萬名員工建立「元宇宙」。何為元宇宙?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高度關注它?對此,一些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技術革命還是商業噱頭?

「元宇宙」一詞源於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於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組合詞,由「超越」(meta)和「宇宙」(-verse)組成,通常指人們可以使用虛擬現實技術(VR)和增強現實技術(AR)訪問並體驗的網路環境。這意味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通過虛擬現實設備,與世界各地的人們在網上見面、交談、互動。目前,對元宇宙尚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對當下互聯網潛在的繼承和發展,其特性更複雜、更先進。《元宇宙入門》作者馬修·鮑爾(Matthew Ball)表示,元宇宙是一個由實時渲染的三維世界和模擬場景組成的巨大網路,它支持身份、對象、歷史、支付和權利的連續性,無數用戶可以同步體驗。他認為,元宇宙與當今互聯網劃清了界限。將元宇宙作為一種獨立的存在進行描述,可以讓人們理解這種變化的巨大程度,進而理解技術革命的顛覆性發展,理解下一波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浪潮,讓人們更積極主動地思考未來,而非被動應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元宇宙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現實。美國東北大學傳播研究系副教授布魯克·福科·威爾斯(Brooke Foucault Welles)認為,元宇宙這個虛擬世界有其自身優點。在虛擬社交、工作和學習場景中的廣泛採用,可能會讓人們更容易地進入一個完全虛擬的世界,而過去所謂的虛擬世界只出現在大型在線遊戲或科幻小說中。但是,當一家吸引了如此多注意力的公司認真對待這件事時,情況就不同了。

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珍·戈德貝克(Jen Goldbeck)認為,一些擁有雄厚資金和大批有才華工程師的大型企業正在推動元宇宙的成型,而一些大型互聯網企業正在尋找下一個巨大的商機。

關注元宇宙的潛在風險

如今人們的生活與網路幾乎密不可分,而隨著當下眾多公司都想從元宇宙的商業趨勢中獲利,人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元宇宙存在哪些風險?

有學者認為,在元宇宙中,購買和出售虛擬土地變成了一種新趨勢,當其與現實世界的貨幣價值相結合時,就成為一種對抗現實世界不平等的力量。一些發達國家的現狀表明,結構性不平等的持續存在,促使人們尋找替代選擇。在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和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數字資產上也將呈現出類似趨勢——人們希望回報最大化,希望獲得任何可能的收益。

但是,在商業巨頭壟斷的情況下,元宇宙很可能會成為利用不斷增長的用戶數據實現盈利的又一契機,這就涉及對虛擬世界的監管和問責問題。同時,我們通過現有的數字鴻溝可以判斷,日益增長的不平等很可能在元宇宙中被放大。在進行沉浸式3D景觀體驗時,對相同工具和基礎設施的平等訪問可能不僅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還需要高速的互聯網接入。此外,廣告收入很可能是資助元宇宙運行的重要資金來源,誰能負擔得起一個無廣告版本的元宇宙,這些都將影響元宇宙的平等。

美國東北大學市場營銷學副教授雅科夫·巴特(Yakov Bart)表示,此次美國社交媒體企業高調進軍元宇宙領域的意圖,雖然可能會被認為是故意轉移人們對其社交媒體平台負面新聞的注意,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這些倡導元宇宙的公司期待開拓新的收入渠道。在社交媒體的二維空間里,投放廣告的空間是有限的,而在概念層面上,元宇宙描繪出這樣一個未來:社交媒體可以從三維角度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美國哈佛大學學者瓊·多諾萬(Joan Donovan)認為,元宇宙讓企業擺脫了與互聯網尤其是社交媒體相關的負麵包袱,將人們的注意力從受到越來越多監管的互聯網和社交網路,轉移到尚未建立規則的全虛擬空間,一些企業可能藉此灰色地帶牟利。有學者提出,通過加強監管,改善社會治理,人類可以開發出一個所有人都可以訪問、公平且有益的元宇宙。

轉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550023936177598

以東方的哲學來善用西方的科技

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認為「技術都是死的,我們才是製造者與使用者。所謂的 AI 道德,最後反映的是我們的道德,是我們的價值觀。」人工智慧再往前發展,不管進展怎樣、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它背後的原理永遠是「AI+HI」(人工智慧加人類智慧)。

微軟1998年提出了人工智慧的相關原則(「Responsible AI」),要求以負責任的方式設計人工智慧。其中,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合法與主權。對數據及人工智慧治理而言,今天很多規則性的內容都會變成將來的法律規範。微軟作為一家跨國公司,在任何國家或地區經營都要保證合法性、尊重其主權。第二是負責,任何技術和產品都有其設計製造者,要對技術和產品的部署和運營承擔責任,包括法律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責任。第三是透明,設計製造者要能夠解釋程序如何設計,尤其是數據的收集,更需要透明化。比如當攝像頭被安置在公共場所搜集數據的時候,需要提前告知數據被收集對象,進入數據收集區域其頭像信息可能會被採集。第四是包容,做任何東西都需要考慮到所有的人,也要求我們創造的技術能夠服務每個人,包括少數族群,殘障人士,所以開發這些人工智慧技術的時候需要考慮如何保證它的包容性。第五是隱私與保障,有些人利用互聯網或者 AI 在網路上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比如說「黑客」、「釣魚」,對於系統或平台而言,很重要的時要保障用戶不受網路騷擾、身份信息不被竊取,以及避免產生一些實質性的災難;第六是可靠和安全,任何 AI 系統都不可能萬無一失。例如一個 GPS 系統,即使只要有萬分之一的機會把司機引到懸崖,那也是不安全的。所以怎樣做到安全可靠在 AI 領域中非常重要。機器學習都會存在一定誤差。問題在於,存在誤差的時候如何預防風險,如何提供更進一層的安全保障。第七是公平,坦言之很難做到,因為沒有絕對的公平。在現實條件下存在很多偏差或偏見,這些偏見或偏差可能來自數據,可能來自我們的固有認知,可能屬於一種社會偏見,毫無疑問,每個人都存在偏見,問題在於怎樣不把偏見帶到我們所製造的東西里、怎麼樣避免這些偏見。

最後,技術都是死的,我們才是製造者與使用者。所謂的 AI 道德,最後反映的是我們的道德,是我們的價值觀。對於科技工作者而言,需要把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納入技術語言中進行表達,但即使這樣還不夠,還需要跨領域的合作,需要法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等都參與進來,才有可能把這個做得盡量完善。

以曾仕強說過的一句話來總結概括:以東方的哲學,來善用西方的科技。

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技術是模擬技術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模擬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介面技術、多媒體技術、感測技術、網路技術、等多種技術的集合。是一門富有挑戰性的交叉技術前沿學科和研究領域。虛擬現實技術(VR)主要包括模擬環境、感知、自然技能和感測設備等方面。模擬環境是由計算機生成的、實時動態的三維立體逼真圖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應該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計算機圖形技術所生成的視覺感知外,還有聽覺、觸覺、力覺、運動等感知,甚至還包括嗅覺和味覺等,也稱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頭部轉動,眼睛、手勢、或其他人體行為動作,由計算機來處理與參與者的動作相適應的數據,並對用戶的輸入作出實時響應,並分別反饋到用戶的五官。感測設備是指三維交互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