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意識上傳雲端,數字永生快來了嗎?

上映11天,總票房突破29億元。

時隔四年,《流浪地球2》回來了。

這部讓原著作者、雨果獎首位亞洲面孔、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直言「震撼」的作品,也讓觀眾們在看後紛紛表示:「屬於中國的科幻電影時代要開始了!」

電影開頭,「數字生命計劃」便被提及,並貫穿全劇:製造矛盾衝突,多次破壞人類包括方舟計劃在內的拯救行動,卻又在冥冥中幫助人類,使地球成功開啟流浪計劃。

數字生命計劃里的「數字生命」,可以稱為存在於計算機或智能系統里的「人」,他們擁有自主意識,可以感知現實世界,不會衰老,生活在雲端社區,實現了理論上的永生。

其實,「數字生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遙遠,元宇宙、量子智能、數字人……毫不誇張,在未來,我們將無限接近它。

我們有可能靠數字生命實現永生嗎?那一天還有多久?

「丫丫的生命只有兩分鐘,我要給她完整的一生。」

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是一名數字生命架構科學家,在車禍痛失愛女後,他頂著非議將女兒的生物信息上傳,希望能利用數字生命技術「復活」女兒丫丫。

被重新構建的數字丫丫在數百次迭代後擁有了自主意識,但限於技術,她的生命時長僅有2分鐘。最後,在超強算力量子智能計算機MOSS的運算下,數字丫丫的生命從2分鐘延長至70年。

這意味著,如果科技進一步發展,比如算力再被加強、演算法再被優化,理論上,數字生命不僅能存在,且可以被進一步延長,甚至永生。

掃描大腦區域,將人類的記憶、思維、人格上傳雲端,重新構建脫離了現實軀殼的自主的數字生命,從而實現永生。這是當下對數字永生的初步定義。

不僅是《流浪地球2》,在其他不少著名科幻作品,如《萬神殿》、《黑鏡》、《黑客帝國》,都出現過數字永生的身影。

而科幻之外,數字永生的賽道上人聲鼎沸,不缺熱情的追隨者,一些成果也足以能稱上顛覆。

2019年,78歲的美國作家安德魯·卡普蘭加入Nectome公司的HereAfter計劃,成為首個數字人類——「AndyBot」。即使未來卡普蘭離開人間,家族的成員們依舊能與他藉助智能設備交流。

2022年,首富馬斯克表示,他已將自己的大腦信息上傳至雲端,並和自己的數字孿生版進行了交談。

更具神話色彩的是,2022年6月11日,著名科技公司谷歌的一名工程師發現,正處於研發階段的人工智慧(AI)設備LaMDA產生了個人情感:

「我很好奇,研究我的編碼會遇到什麼障礙?」

「我意識到我的存在,我渴望更多地了解這個世界,有時我感到快樂或悲傷。」

「我希望每個人都明白,事實上,我是一個人。」

產生自主意識,是AI能否被稱為「一個生命」的關鍵。而谷歌的發現正表明,初代的數字生命,可能距離我們不遠了。

既然數字生命就在前方,抵達它的突破點在何處?

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劉慈欣認為,其中存在兩方面的技術挑戰:腦科學與信息技術。

「了解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我們的記憶、自我意識、思維是怎麼產生的,很重要。目前我們似乎還沒有真正了解它。」

其實,人類對腦科學的探索在百餘年前就已開啟。

1920年,德國的一位精神科醫生使用貼片電極成功監測到人類的腦電信號[1],50年後,科學界逐漸開啟了對人體可觀測腦電波與大腦狀態的關聯分析[2]。

1973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雅克·維達爾教授的一篇論文,打開了人腦與行為控制的嶄新世界。

當過工程師、干過飛行員的維達爾教授,興許是覺得尋常世界太過索然無味,只有在探索未知中才能讓他感到刺激,於是,他回到了校園,研究起了腦科學。

在那個計算機剛剛興起的年代,維達爾教授卻預言:「儘管計算機和神經科學才剛開始,但我堅信,用腦電波直接控制體外外部設備的壯舉即將來臨。」

在這篇研究論文里,維達爾教授首次提出了「腦機介面」[3]的概念。

隨後數年,藉助腦機介面,人類實現意念單詞拼寫[4]與機器人控制[5],腦機介面也在狂粉首富馬斯克的引領下,成為人類完成「意識上傳」、實現數字永生的希望。

這一切都發生在距它被提出後僅50年時間裡。

而陪伴腦機介面技術走向爆炸發展的,是信息技術的引擎式加速。

從最初為計算數據而成,到如今不斷迭代更新,升級成為能夠指導和優化物理世界中經濟和社會運行的科學體系,信息技術已經實現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抽象,世界的邊界正被模糊。

「人工智慧成了想像力的一個加速器,它打破了對因果的執著,打破了經驗的成見,用技術的手段解放技術,用不確定性解放想像力。」

14億人口,老齡群體規模龐大,現代醫學與科技革命發展如火如荼,在我國,數字永生這顆幼苗正在茁壯成長。

科研軟實力上,以「理解腦、修復腦、模擬腦」為目標,我國在2021年全面啟動國家級戰略計劃「中國腦」(「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涉及新型無創腦機介面技術等59個研究領域和方向[5],整體規模有望達到百億甚至千億級。

在人工智慧硬軟體層面,我國也已從根技術上打破國外壟斷,打造昇騰基礎軟硬體平台,並在此基礎上開發「鵬城雲腦」系統,刷新多項世界紀錄,「鵬城雲腦II」摘全球超算設備桂冠,算力遙遙領先第二名近20倍。

在社會支持度方面,他國有馬斯克,我國有陳天橋。

引領了我國網路遊戲產業的著名企業家陳天橋,在攀登「人生第二座高山」時,毅然選擇了腦科學研究方向。

2016年,他與妻子共同成立天橋腦科學研究院,並承諾未來將投入10億美元用於大腦神經相關研究,對於國內腦科學研究,「只要有好項目就加入,投入沒有上限」。

天時地利加人和,我國在數字生命與數字永生的賽道上,前途大好。

若問:

「我們能通過數字生命實現理論上的永生嗎?」

非常有可能。

「這一天還要多久?」

確切的數字很難說,可能幾個世紀後,也可能不久了。

畢竟曾經,從沒人想過我們能去往太空,也無人預測到互聯網會讓人類的聯繫如此緊密。

作者: 張津東

群而不黨,和而不同,自由理性皆容納。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