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已將自己的大腦上傳雲端

IT之家 7 月 19 日消息,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已將自己的大腦上傳到雲端,並且和虛擬版的自己交談過。

Dogecoin DOGE / USD 創始人比利-馬庫斯發推特稱,「如果你能夠將大腦上傳到雲端再和自己的虛擬版本交談,你們會成為朋友嗎?」對此馬斯克回復道,「我已經做過了」,但馬斯克並沒有給出詳細介紹。

IT之家了解到,馬斯克可能指的是他的神經技術公司 Neuralink,該公司正致力於開發一種腦機介面。該設備將允許計算機將一個人的想法轉化為行動,讓他們僅通過思考就能完成打字等動作。

今年早些時候,《財富》雜誌報道,根據馬斯克的說法,這些設備將允許信息從計算機傳回大腦。Neuralink 尚未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准,但馬斯克此前曾表示,該公司計劃在 2022 年之前開始在人腦中植入計算機晶元。馬斯克還表示,該設備對於人類弄清如何與先進的人工智慧共存非常重要。

轉自:https://www.ithome.com/0/630/310.htm

馮學榮總結的30條歷史規律

我讀了半輩子歷史,為您總結出30個歷史定律。

定律1:歷史既不是純粹由群眾百姓推動的,也不是純粹由單個歷史人物推動的,而是群眾、歷史人物、歷史條件、偶發事件、內力外力、天時地利等各種各樣的合力,共同推動的結果。

定律2:「打江山」和「守江山」到底哪個更難?這是一個偽命題。得看什麼時代,有的時代是打江山更難,有的時代是守江山更難。剝離了時代,單純問「打江山和守江山哪個更難」,等於撇開擁堵時段不論、直接問「汽車和電動車哪個更快」,沒有標準答案,問題沒有意義。

定律3:人類處於無政府狀態時,幾乎無一例外,都會自發形成「變相政府」。1900年沙俄入侵東北,東北地方清政府打烊,張作霖拉起一幫弟兄,組成「保險隊」,收取村民保護費,除暴安良,維持地方秩序,實際上扮演了「臨時政府」的角色。只要人性不變,所謂「無政府主義」,就是一句空話。

定律4:縱觀中國歷史,政治中心和軍事重心,最好要重疊,即使不能重疊,至少應當鄰近,或者有所交集,這樣才能便於控制,否則,軍事力量不受控制,壯大之後,可能會對政治中心構成威脅,唐朝時期的安史之亂、明朝時期的靖難之役,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定律5:在中華文明的早期,人口集中在西北和中原,但是後來人口逐步向東南沿海集中,這事表面上看,是戰爭和王朝更替所導致,但本質上的原因,是氣候變化導致不同地區降雨量的變化所導致的結果。人類總是誤以為自己在主宰歷史,但是說穿了,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歷史事件,都是太陽公公手中的玩物罷了。

定律6: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是由集市演化而成,而因為在古代,水路運輸成本最低,所以,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是在江河旁邊建起來的,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絕大多數的城市,市中心都有一條江,或者一條河。

定律7:工業革命和專利制度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這事告訴我們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怎樣才能促使地球上的聰明人和天才們勤奮幹活、努力創造、造福人類?答案是:讓他們發財。讓他們發財。讓他們發財。真理需要說三遍。

定律8:所有王朝的覆亡,都是因為反對派的實力,超過了王朝本身的實力,這個反對派,可以是王朝內部的造反力量,也可以是王朝外部的入侵力量。所以,一個王朝必須要跟蹤內部和外部勢力的增長以及和自己的力量對比,並想盡一切辦法減少彼此的勢差,否則自己就會處於危險的境地,這就是為什麼:閉關鎖國,是一條死路。

定律9:舊式軍隊經常會發生長官剋扣底層士兵工資(軍餉)的事情,所以在戰場上,士兵往往不願為長官賣命,到了關鍵時刻,能潰逃的,都盡量潰逃。旁人不知道內情,會誤以為這些兵源不行,都是怕死的孬種,但其實更貼近事實的答案是:不是兵源不行,而是軍事制度不行。我們說王朝體制的腐敗往往會反映到軍隊戰鬥力中來,這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定律10:說穿了,歷史上的土地兼并,就是優勝劣汰的結果。馬太效應。優秀的基因,必然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土地)。

定律11:歷史上所有的王朝,推行的啟蒙教育和民間教化,都是導人向善,無一例外。沒有教人作惡的皇帝。王朝之所以這樣做,不是因為君王善良,而是因為導人向善,能降低君王的統治成本。中國歷史上多數的皇帝(例如李世民)都接受佛教,甚至推崇佛教,就是這個原因。

定律12:歷史人物沒有認為自己壞的。每個歷史人物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正義的、正確的。

定律13:與很多人想像的不同,歷史上其實沒有哪一個皇帝是希望百姓遭殃的,事實上所有的皇帝都希望百姓安居樂業,那不是出於善良,那是因為百姓安居樂業,對皇帝是有利的。所以從主觀上說,所有的皇帝,都是愛民的,只不過愛民的程度不同,各自的施政能力不同,各自所處的歷史條件不同,所以導致了他們各自的治國行為不同。

定律14:中國歷史上頻繁出現的「風調雨順」、「盛世」,多數都是中國氣候變暖的結果。氣候變暖導致農業大幅增產。但是,當時的人們以及後來很長時間內的歷史學家,都沒有想到是這個原因,而把盛世歸功於當時的皇帝了。

定律15:反之也成立,中國歷史上的饑荒、戰爭、亡國,很多都和氣候變冷有關。氣候變冷導致農業大幅減產。但是,當時的人們以及後來很長時間內的歷史學家,都沒有想到是這個原因,而把饑荒、戰爭和亡國,都歸罪於當時的皇帝了。

定律16:「胡人無百年運」是假規律,清朝就有268年。「王朝不超300年」也是假規律,漢朝存續了400多年,周朝前後共有800年左右。

定律17:古人平均壽命低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醫療水平低下,在古代,以下疾病都能奪走人的生命:肺結核、流感、瘧疾、傷寒、鼠疫、天花、糖尿病(古稱消渴症)……這個名單很長,但是在今天,這些致命的疾病,都是可以治療的、可以控制的,有的疾病甚至消失了,例如:天花病於1961年在中國消失了。

定律18:從中國古代歷史上來看,如果為民伸冤和衙門的利益有衝突,那麼衙門通常不願為百姓主持正義,只有當上面的壓力下來了,衙門才會有所作為。所以,衙門也是自私的,偶爾出現父母官,只是因為還沒有發生利益衝突,或者還沒有發生足夠大的利益衝突。這個道理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史。

定律19:古代中國的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多妾制)確實很不公平,但有趣的是:它並非一無是處,因為它使優秀的基因,得到了最廣泛的傳播,使漢人這個種族,處在不斷改良的軌道當中。

定律20:從古代到近代,富人賺到了錢,滿足了美食、衣著、娛樂等各種慾望之後,最終的、最大的消費慾望,就是買一塊更大的地,給全家人蓋一套更大的房子、院子、府邸,這就是為什麼,古往今來,社會多數的財富,最終都是沉澱到「房地產」這個行業中來。這個道理到了現代中國,仍然沒有變:富人發了財,吃喝玩樂都膩了之後,還有很多錢花不完,實在沒地方花了,歸根結底,富人還是會想方設法,在城市的便利地段,換一套更大的房子,提高家庭的居住質量,這就是為什麼,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優質房子,是硬通貨,是最好的投資。

定律21:「錢」是歷史的隱線。中國歷史上很多王朝滅亡,核心原因是朝廷的財政出現危機,例如清朝、明朝、元朝,都是如此。大到王朝如此,小到個人,也是如此,很多歷史人物走上革命道路或者從軍,也是因為家庭財政出現了危機,隨手舉幾個例子:李自成、彭德懷、李秀成等等,這個名單很長很長,連蔣介石都是如此,蔣介石在上海做股票經紀生意,破產,欠一屁股債,在上海走投無路,恰好此時孫中山在廣州蒙難,向他呼救,他才咬牙南下廣州,重新投奔革命,假設蔣介石在上海做股票經紀發財、生意穩定,他未必會南下。

定律22:通讀中國歷史乃至世界史,發現有史以來,發動戰爭的那些國家和民族,沒有一個認為自己是不正義的一方,幾乎所有發動侵略戰爭的,都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一方。舉例說,當年後金侵擾明朝的邊境,不是打著「侵略」的旗號,而是打的「復仇」的旗號。同理,納粹德國侵略鄰國,也打著「復仇」、「復興德意志」的旗號。早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北美大陸屠殺印第安人,也不認為自己是惡棍,他們(西班牙人)反而認為印第安人是惡棍,他們當時說:這群不信上帝的野蠻人(指印第安人)都該下地獄,我們是上帝派來懲罰他們的。

定律23:智人都是同一個祖宗,所以,本無所謂哪個民族比哪個民族更聰明,但是,一個民族能否孕育出文明,取決於本地是否具有可供馴服的莊稼和牲畜、能否發展出高度發達的農業、社會分工和文明。而文明形成之後,反過來又能促進人的智力的發展。例如說,歐亞大陸在歷史上很早能形成文明,根本原因是因為歐亞大陸具有可供人類馴服的莊稼種子和牲畜,例如水稻和馬,但是,美洲和澳洲這些地方與世隔絕,他們運氣不好,沒有可供馴服的莊稼和牲畜,所以,他們無法發展成熟的農業,所以也就無法形成高度的文明。換句話說,不是因為古代的澳洲原住民笨,所以沒有發展出文明,而是因為沒有發展出文明,所以古代的澳洲原住民笨。

定律24:歷史告訴我們:命運要讓哪個帝國(或王朝)滅亡,時常會先讓它膨脹。同理,命運要讓哪個人滅亡,通常也會先讓TA膨脹。所以,當你開始目中無人,開始膨脹,開始飄,開始任性,開始不自省的時候,你可能離危險,已經不遠了。

定律25: 如果讓歷史重來一次,歷史上的侵略者,還會不會發動侵略戰爭?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所有的侵略戰爭,發動者本身都認為:此仗非打不可。沒有人拿戰爭當兒戲,侵略者也不例外。所有的戰爭,都是深思熟慮之後,不得不做出的抉擇,至少他們主觀上是這樣認為的。

定律26: 從歷史上看,一個國家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基本上決定了它的劇本。從個人看,一個人的基因,基本上決定了他(她)的人生劇本。倘若歷史重來一次,細節會有偏差,但是,大致的劇情不會變。

定律27: 其實在歷史上,西方人也迷信,他們燒死「女巫」,他們相信放血能治病,他們看到人被雷劈死,也曾經認為是上帝在懲罰那人。但是,西方人後來知道自己錯了,他們願意改。是否能做到「知錯就改」,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

定律28: 所有歷史都是合理的。如果你認為某一段歷史不合理,那麼只能說明:你還沒有徹底地審視它、研究它、總結它。

定律29: 在歷史上留名的人物,多數既有公心,也有私心。不能因為TA有私心,而否定TA的公心。反過來也成立:不能因為TA有公心,而否定TA的私心。不過,每個歷史人物公心私心的比例,不一樣,有的人相對更自私,有的人則更大公無私。

定律30:我們讀歷史所得到的最大教訓是:絕大多數的歷史人物,都沒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不過,反過來說,所謂「吸取歷史教訓」這事,也有它的局限性。就好比說:即使你總結了地球上70億人的戀愛故事和教訓,你就能做到保證你的戀愛百分百不分手?做不到。

轉自: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11900767014928932/

盡人事,聽天命

從易經的算卦方式來推算,我是「革」命。今天看了曾仕強老師的一篇文章,了解到「利不百,不變法; 功不十,不易器。」意思是沒有很多的利益,就不更改法令制度;沒有顯著的功效,就不改換工具。指沒有實際的利益不會改變舊制。另外,曾老師還說子鼠從革之路會尤其難,會有很多是非干擾。我想這些是非干擾我並不懼怕,我會把它們看成是磨練。我更看重的是時和位。

《彖傳》說:革卦,是水與火交相更革;就像兩個女子住在一起,但雙方心志不能投合,必將生變,這就稱為革。從這一點來看當今,現實存在著革生存的土壤。

《易經》中又說:「時可矣,位得矣,才足矣,處革之至善者也。」首先革要有天時,就是時代有現實的需要;再者要有位,要有能現行改革的大位;另外還需要有文韜武略、經世濟民之才。天、地、人三者合發,革命才能成功。

天之天時、地之大位我們都決定不了,唯一能決定的就是修自己的才德。所以順其自然,盡人事,聽天命。做好自己,把其它的交給老天。如果有一天時代選擇了我們出場,我們準備好了嗎?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引自孟子的《孟子》,原來說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後人改「兼善」為「兼濟」,且不失孟子原義。就是說: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窮,多指身處逆境,窮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養方面更高尚,所謂修身養性,如此而已。「窮則獨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處逆境不得志,就要銳意進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

達,即為顯達、發達。濟天下,按照現在的解釋,就是關心公益事業,捐助公益事業。若一個人在富貴之後,還能心懷天下,關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麼他就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士。

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及可持續的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核心立場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的概念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包括4個具體方面:

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二、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

三、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

四、創造人們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

基本要求

「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其中又包括以下要點:

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1、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發展,保持平穩較快的經濟發展勢頭;

3、要把加快經濟發展,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

二、堅持「五個統籌」:

1、統籌城鄉發展;

2、統籌區域發展;

3、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4、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5、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三、在中共十七大上,胡錦濤在其報告中又加上了第六個統籌要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增強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辯證思維能力。

1、正確認識和處理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係;

2、正確認識和處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係;

3、正確認識和處理髮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關係;

4、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1、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決策;

2、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贏得國際經濟競爭主動權的根本途徑,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3、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重大戰略;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是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

4、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5、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社會主義越發展,民主也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

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好、發展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3、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民主形式方面的偉大創造,是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真實性、廣泛性和包容性。

4、堅定不移地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政治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生活幸福安康,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也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1、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快建設與中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目標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

1、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2、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利的利益關係得到切實落實,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3、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4、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充分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6、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幾個方面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需要全面把握和體現。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中國共產黨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執政能力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的一項根本建設。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就是中國共產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採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保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永恆課題。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是歷史的具體的,既有一以貫之的,又有與時俱進的。

《商君書》之商鞅馭民五術

封建社會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才徹底推翻封建主義。2000多年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影響深遠。其中愚民政策一直是帝王將相的必備絕技。愚民術其實也沒什麼神秘的,其核心思想就是民愚易治。做過管理的人都知道愚笨的人比較好管理,因為他們沒有思想、沒有主見、沒有見過世面,甚至沒有文化、沒有技術,既聽話又好忽悠。缺點就是:能力不足。如果下面的人都能力突出,才華出眾,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想觀點,對於平庸的領導來說,確實不好管理。

下面講商鞅的「馭民五術」:

1、一民(統一思想,文化管制);統一思想,壟斷意識形態,實施愚民政策。

2、弱民(國強民弱,民眾無反抗之力);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3、疲民(讓人肉體上忙得沒空作精神追求);為民尋事,使之疲於奔命,不得消停,然後換來統治者的安穩;不停徵戰,更卒、正卒、戍卒,不停徭役,力役、雜役、軍役,使民無暇顧及他事。

4、辱民(剝奪民眾的自尊,讓民眾甘願當奴隸);使之匍匐於生計,毫無自尊自信,唆之相互檢舉揭發,終天生活於恐懼氛圍。

5、貧民(讓民眾出於貧困狀態,最多滿足基本生存,人窮志短就不會想要自由了)。除卻生存必須,剝奪餘糧余財,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只得依賴國家分給,否則便會餓死。

不過從客觀來說,當時的秦國,民風與中原六國相差極大,民風好私鬥,法令不行,民風粗陋,被中原六國譏諷至甚。國府無藏金,民眾無餘糧,兵甲不強盛,亟待改革變法以圖存。在當時實施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正如商鞅自己所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一切都應該以當時的形勢變化為轉移,商鞅用這種方式把人強行捏合在一起只能是暫時的,但是並不能長久有效。數百年後的秦始皇也推行這種方式,結果卻是土崩瓦解。商鞅的這種做法,違背了人性,所以不能持久。雖然秦國依靠商鞅而強大起來,但沒有仁義,最終還是土崩瓦解了。

中國曆來的制度都是「外儒內法而濟之以道」,表面上披上儒家的外衣,其本質依然是法家思想,讓人們當一些不開化的人,這也就導致中國千百年來最不缺的就是奴性和麻木不仁。當我們看到晚清時期中國人幫著英法聯軍運送後勤物資,看著中國人眼看著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竟然還趁火打劫,看著這裡面竟然有「華勇營」這個漢奸編隊的時候。我們要斥責的不是這些人的缺乏國家觀念,而是在這些人這些行為背後的可惡的制度。我們更應該咒罵的是千百年來坑害了中國無數人的「馭民五術」,只有破除了這些東西,中國才能走得更加長遠。

轉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93102126

塞利格曼的狗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我在思考一個深層的問題: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垃圾?垃圾在百度百科裡面的解釋是失去使用價值、 無法利用的廢棄物品。只有經歷過垃圾的產生過程,才能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垃圾。我這幾天突然明白一個道理:在你的的尊嚴被踐踏,反抗無力,感到絕望無助時,你就很可能變得跟塞利格曼的狗一樣,變得習得性無助。於是,你滿腹的憤怒只能發泄到遊戲、比你更弱的弱者身上,久而久之,你的人性被扭曲,就成了垃圾。

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正如實驗中那條絕望的狗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一項工作上失敗。他就會在這項工作上放棄努力。甚至還會因此對自身產生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無可救藥。而事實上,此時此刻的我們並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這種心理讓人們自設樊籬,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認為學習成績差是因為自己智力不好,失戀是因為自己本身就令人討厭等。所以要想讓自己遠離絕望,我們必須學會客觀理性地為我們的成功和失敗找到正確的歸因。

1975年塞里格曼用人當受試者,結果使人也產生了習得性無助。實驗是在大學生身上進行的,他們把學生分為三組: 讓第一組學生聽一種噪音,這組學生無論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組學生也聽這種噪音,不過他們通過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組是對照,不給受試者聽噪音。當受試者在各自的條件下進行一段實驗之後,即令受試者進行另外一種實驗: 實驗裝置是一隻 “手指穿梭箱”,當受試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側時,就會聽到一種強烈的噪音,放在另一側時,就聽不到這種噪音。實驗結果表明,在原來的實驗中,能通過努力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以及未聽噪音的對照組受試者,他們在 “穿梭箱” 的實驗中,學會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組受試者,也就是說在原來的實驗中無論怎樣努力,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他們的手指仍然停留在原處,聽任刺耳的噪音響下去,卻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為了證明 “習得性無助” 對以後的學習有消極影響,塞里格曼又做了另外一項實驗: 他要求學生把下列的字母排列成字,比如 ISOEN,DERRO,可以排成 NOISE 和 ORDER。學生要想完成這一任務,必須掌握 34251 這種排列的規律。實驗結果表明,原來實驗中產生了無助感的受試者,很難完成這一任務。隨後的很多實驗也證明了這種習得性無助在人身上也會發生。習得性無助指有機體經歷了某種學習後,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上表現出消極的特殊的心理狀態。習得無助感最常見的描述是:一個人消極地面對生活情況,經常沒有意志力去戰勝困境,而且相當依賴別人的意見和幫助。

問題來了,那如果你是那條狗,你如何破局?

智者的做法是:忍耐並示以柔順,積極查出做試驗的邪惡,找准機會趁它病要它命。勇者的做法是:保持強大的意志力和內驅力,積極反抗;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最優的辦法是保持初心,在複雜的環境中不迷失自我,在鬥智斗勇中磨鍊自己,讓自己既智又勇,逐漸地強大起來。某一天你無比強大了,那些邪惡自然俯首。

重建利比亞 「和解」當為先

今日的利比亞,沒有政治惡鬥的本錢。須知:首惡必辦,脅從不問,受蒙蔽無罪,反戈一擊有功。此中蘊含的政治大智慧,發人深省。

反對派大軍即將拿下首都的黎波里,和平曙光降臨利比亞。而反對派如何處置前卡扎菲政權人員,開始成為各方關注的話題。對此,反對派官員表示,不會成立革命法庭清算卡扎菲政權人員,原政府安全部隊人員可以留任。

勝利高興一天就好。政治舞台上,閃亮登場的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甫一接管政權,大小事項亟待處理。舉凡審判舊時高官、制定新憲、組織大選、召開國會、新簽石油開發合同,乃至經濟重振,可謂千頭萬緒。

重建利比亞,和解當為先。政權更迭後,人人過關式的政治清算,不分青紅皂白,政治後遺症不少,極不可取。曾記否?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巴列維國王倉皇出走,數千名舊政權高級軍政官員,遭到除惡務盡的無情處決。導致伊朗大批知識分子與社會精英出走,巨額資金流失海外。留下的歷史創傷,至今仍隱隱作痛。

反觀印尼,1997年金融危機後,強人蘇哈托被迫下台。風雨飄搖中,民主轉型倉促起步,國際社會多不看好。新政府審時度勢,推行「和為貴」政策,彌合政治鴻溝,緩和社會對立情緒。短短十年,締造民主鞏固奇蹟。正反兩方面經驗,值得同為伊斯蘭國家的利比亞,細細琢磨。

轉型期間,各方角力,暗潮湧動。複雜棘手的轉型正義問題,如何妥善處理,平衡好民憤與法治二者關係,最能考驗新政權與全民族的智慧與胸襟。主政者何妨高瞻遠矚,拿捏時機,放棄「一個也不放過,一個也不寬恕,只要正義實現,哪怕天塌下來」的高調,轉而務實追求「以德報怨,全民和解」。

1994年,擺脫種族隔離制度的新南非,超越復仇與遺忘兩極思維,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透過多場公共聽證會,還原歷史真相,推動民族和解,效果不俗。

反觀「後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一味強推「去伊斯蘭復興黨」政策,通過立法,全面清洗舊體制官員,解散共和國衛隊。殊不料,雖解一時之氣,反換來族群衝突加劇,社會撕裂對立。事與願違,令政策制定者後悔莫及。

今日的利比亞,沒有政治惡鬥的本錢。須知:首惡必辦,脅從不問,受蒙蔽無罪,反戈一擊有功。此中蘊含的政治大智慧,發人深省。

日前利比亞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高瞻遠矚,號召反對派武裝人員及利比亞平民,在對待卡扎菲政府俘虜時,務必抑制憤怒情緒,心懷憐憫,給予寬大處理。至於前軍警,重新宣誓後,一律歡迎棄暗投明,咸與維新。透露新政府立場開明,相忍為國,值得高度肯定。

風雲際會中,未來的利比亞新政府能否一展長才,成功克服眼前的重重挑戰,打破伊斯蘭國家民主轉型難上加難的魔咒,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乘民氣可用,收拾人心,凝聚全民共識,撫平戰爭創傷,邁向民族和解,正是當務之急。

轉自: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71_2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