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捭闔吉凶

陰含陽內,弗如相對。陰有正邪,陽分善惡。陰者隱匿秘謀,陽者顯明畫算。陰謀善正為德,陽謀惡邪為罪。再戰蚩猶魔獸遺禍而得其志者,可知陰謀合化之妙,此謂《陰符》。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內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觀人的七條途徑

一、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即從是非的判斷來考察其將來的志向,看看是否胸有大志。

二、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提出尖銳的問題對其詰難,看其觀點有什麼變化,能否隨機應變。

三、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即就某方面的問題諮詢其看法和對策,看其知識經驗如何,具不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即觀察其在困難面前的表現,看其有沒有知難而進的勇氣和處事不驚的良好心理素質。

五、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即以美酒款待,看其個人品德如何,是否二兩三刀,陽奉陰違。

六、臨之以利而觀其廉。即觀察其在金錢財富面前的表現,看其是否能經得住物質利益的誘惑,是否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

七、期之以事而觀其信。即託付其辦事以視其信用如何,是一諾千金,還是信口開河。

知雄守雌

趙簡子以襄子為後,董閼於曰:「無恤賤,今以為後,何也?」簡子曰:「是為人也,能為社稷忍羞。」異日,知伯與襄子飲而批襄子之首,大夫請殺之。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為社稷忍羞,豈曰能刺人哉!」處十月,知伯圍襄子於晉陽,襄子疏隊而擊之,大敗知伯,破其首以為飲器。故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其為天下谿。」

持勝甚難

趙襄子攻翟而勝之,取尤人、終人。使者來謁之,襄子方將食而有憂色。左右曰:「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憂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過三日。飄風暴雨,日中不須臾。今趙氏之德行無所積,今一朝兩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聞之曰:「趙氏其昌乎!」夫憂,所以為昌也;而喜,所以為亡也。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賢主以此持勝,故其福及後世。齊、楚、吳、越皆嘗勝矣,然而卒取亡焉,不通乎持勝也。唯有道之主能持勝。孔子勁杓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墨子為守攻,公輸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勝者,以強為弱。故老子曰:「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

驟戰而驟勝者亡

古之君民者,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身已終矣,而後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審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問於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驟戰而驟勝。」武侯曰:「驟戰而驟勝,國家之福也,其獨以亡,何故?」對曰:「驟戰則民罷,驟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然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驕則恣,恣則極物;罷則怨,怨則極慮。上下俱極,吳之亡猶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歿於干隧也。」

概率論在系統安全中的應用

今天和上安弱電蔣師傅的聊天,在聊天中擦出了思維的火花。在談到門禁卡安全的時候,蔣師傅說無法防止別人複製這個門禁卡,所以無法保證門禁系統的安全,在這點上我表示有異議。

根據8020原則,首先假定100個人裡面有80%的人不知道門禁卡可以複製,然後這80個人是可控是安全的。接著假設這剩下的20個人裡面又有80%人知道門卡複製,但是複製不了,然後這16個人可控是安全的。然後假定剩下的這4個裡面有80%人複製了卡,但是不會犯罪,然後這3個人是安全的。最後假定這最後的一個人既可以複製卡又想犯罪,然後這也是可控的,通過大數據分析,通過監控,通過打擊威懾,完全可以抑制這1個人的犯罪。

同樣的邏輯,根據8020原則,首先假定社會資訊高度發達,100個人裡面只有20%的人不知道門禁卡可以複製,然後這20個人是可控是安全的。接著假設這剩下的80個人裡面又有80%人知道門卡複製,但是複製不了,然後這64個人可控是安全的。然後假定剩下的這16個裡面有80%人複製了卡,但是不會犯罪,然後這11個人是安全的。最後假定這最後的4個人既可以複製卡又想犯罪,然後這也是可控的,通過大數據分析,通過監控,通過打擊威懾,完全可以抑制這3個人的犯罪。

顯而易見,預防犯罪的所有的重點都不應該放在最後那1-4個人那裡。解決思路:上醫治未病,預防為主,防消結合。在資訊日益發達、社會日益開放的今天,愚民政策或者阻止人們接受資訊,顯然困難重重(抑制)。所以重點應該在通過技術手段不讓他複製卡那個階段,即從卡上下功夫,不給他犯罪的機會——防(隔離)。其次的重點應該放在教育這方面,讓人們明是非,知對錯,通過知法和自省,自己阻止自己犯罪——消(冷卻)。在最後一階段的有犯罪的條件,又有犯罪的動機,這個自然也有專門的機構來處理——滅(窒息)。第一階段的方法行不通,那就把化解問題的重點放在後三階段。過程很重要,因為過程連接開始和結尾,從中間阻隔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這跟滅火的原理是一樣的——隔離、冷卻、窒息。

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很多,有時候我們要像水一樣思考問題。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這個方法不行就換一種方法,這個思路不行就換一種思路,不要一根筋不知變通才好。

《岳陽樓記》——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風林火山」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101首長曾經把自己的戰術總結為三句話,叫:一點兩面,三三制,四快一慢。

一點兩面說的是和敵人作戰的方法。集中優勢兵力,攻敵一點,古代戰爭以少勝多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戰爭是把敵人搞得少少的,要完成這個目標,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比敵人多得多的兵力消滅敵人,有目的的攻其一點,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一點兩面就是這種戰術。集結比敵人多得多的兵力,突擊一點,一點既破對方就會由點及面全面垮掉。打這種戰役,只攻一點,圍住兩面,所以叫一點兩面,要敞開兩面或者三面,不能四面都圍住。這大約也是一種心理戰,讓對方下意識以為兩面有生路,可以逃跑,這樣一旦敵方畏戰逃跑,就會整個垮掉。一點兩面還是一種戰鬥方法,點作突擊,撕開對方陣地的口子,面做掩護。

三三制是軍隊的組織方式。每個班分成三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三人組成,小組中必須有老兵新兵組長,新兵帶老兵。進攻時,兩名兵在前兩點,組長在後以小組為單位組成三角形往前沖。

四快一慢就是打有準備之戰,重點就是一個慢字。進攻之前要先偵查地形,勘探敵情,布置火力,做好戰前動員。這個階段務必要慢,準備的時間長點沒關係,知己知彼才能打勝仗。但是一旦進入戰鬥階段,一切就要加快了。一是準備要快,二是前進要快,三是一旦開戰要快速擴大戰果,四是追擊要快,窮寇必須要追,除惡務盡。其實這些軍事原則運用到商場一樣適用。商場如戰場,除了沒有硝煙,商場上的很多籌謀算計和戰場是一樣的。比如四快一慢的慢,就是提前去了解市場,了解消費者,發現市場的空白點,一旦確定某一個市場有商機,就要集中優質資源快速突破。

當年史玉柱東山再起,運用的就是這些軍事原則。他賣腦白金時,就是先在一個縣級市場搞實驗,發現市場需求極其旺盛時,快速把這個市場的經驗推向全國。這就是一點兩面四快一慢的打法,一點出擊,快速的以點帶面,把點發展成面,星星之火迅速成為燎原之勢。

《說虎》——明·劉基

虎之力,於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無之,又倍其力焉。則人之食於虎也,無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恆見,而虎之皮人常寢處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敵百,雖猛必不勝。

故人之為虎食者,有智與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與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類也。其為人獲而寢處其皮也,何足怪哉?

註解:

老虎的力氣,比人的力氣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鋒利的爪牙,但是人沒有,又使力氣比人大幾倍。那麼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

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見,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來做坐卧的物品,為什麼呢?老虎使用力氣,人運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子、牙齒,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氣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子、牙齒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憑藉一對抗一百,即使兇猛也不一定能取勝。

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氣卻不用智慧,和(只發揮)自己的作用而不藉助別人的人,都跟老虎一樣。他們像老虎被別人捕捉到(殺死)而坐卧在他們的皮上,有什麼值得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