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真相是什么?

这个世界有很未解之迷,其中最常见的有哲学三问: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来这里做什么?

从《易经》和玄学的角度来讲,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范围和边限,就像我们这个宇宙有多大,边界在哪里?宇宙是我们这些愚人修炼的地方,我们人类可能永远无法活着突破这个宇宙。

老子看透了这个宇宙的真像,他说:“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宇宙处在不断的扩张之中,但物极必返,宇宙最终坍缩,最终重归于无。他又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宇宙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这些愚人在这个虚拟的愚咒世界里体验和经历各种苦难和酸甜苦辣,以方便我们从而悟到人生的真谛,悟到智慧,提升心灵和道德。这是老子透过《帛书老子》给我们的启示。

讲到这里,建议大家关注两个热门的科技:人工智能和元宇宙。人的大脑神经元一般有120亿-140亿个,高通骁龙8+集成了160亿晶体管,从理论上讲,人工智能芯片已经有模拟人脑的可能性,或许一切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前段时间爆料的人工智能中的ChatGPT已经有了人的意识,也就是意识的觉醒。这意味着随着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增长,已经让人造人成为了可能。下一步就是模拟元宇宙。

讲到元宇宙,这里提到之前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些开悟者讲的一段话:或许我们这个世界都是计算机模拟下的虚拟世界,我们一个个人都是一段计算机中的一段代码。这也印证了老子的“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和“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观点。我们再来谈谈元宇宙的概念,我们设计这个元宇宙的初衷是什么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元宇宙来模拟我们这个社会,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现在战争,如果用实际的热战,恐怕我们人类迟早有一天灭亡。但如果我们戴上脑机接口在元宇宙中模拟争端,通过纯思想进行模拟问题的解决,就能实现和平和可持续发展。未来元宇宙的大量实际运用,也将会让更多普通的愚人悟到我们这个宇宙的终极意义。

在看到《海奥华预言》这本书之前,我脑子里有很多疑问:我们这个宇宙的运作机制是怎么样的?看了海奥华预言这本书之后,我突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海奥华预言》里讲,宇宙分九级文明,我们地球文明不到一级,也就是最低级的。宇宙文明等级越高,物质越丰富,里面的人越文明。一级宇宙文明的人类心灵修炼提升了,死后进入到二级宇宙文明,二级宇宙文明的心灵提升了,死后进入到三级宇宙文明……以此类推。或许我们这个宇宙只是二级宇宙文明里的智者制造的虚拟元宇宙(因为绝大部分人只有死了以后才能进入到其它宇宙),我们普通人说的“上天”、“神仙”、“上帝”、“老天爷”、“造物主”都只是更高等级文明宇宙里的决定我们这个宇宙命运的“人”。

人工智能让我们人类产生了危机感,人类如果不开悟,滥用科技,未来将来会被觉醒的机器人所取代。而元宇宙,给我们提供了模拟争端和解决争端的新渠道,让地球更多文明,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开头说的哲学三问: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来这里做什么?我这篇文章直接解释了后二个问题。至于我们从哪里来,我现在还没有悟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什么样子的?它无处不在,却又看不到,摸不着,它到底在哪里?它又有什么奥秘?这个问题留待今后来思考和探索。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天气已经由阴转晴,太阳逐渐出来了……

要学会显仁藏智

潜龙勿用就是后来老子所讲的深藏不露,深藏不露就是难的糊涂,难得糊涂就是显仁藏智,这都是一个东西。今天上班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显仁藏智。如果还没有学会,那一定要去修炼,然后让自己学会这个。

虽然打了疫苗之后人的思维被透明化了,但人的智慧是会进化的,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在思维透明化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做到“隐”与“藏”?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厚积薄发,即平时多学习多积累,少出手,而一出手就要求无懈可击、一击致命。

有人会问,那只不是空有理论而没有实践?是的!因为在当今这种环境中,你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去亲自实践,你需要有一个天才的脑袋,你需要做一个天才的思想家!你的所有思路要通过脑袋进行推演,在做到若有若无的同时又要做到算无遗漏,这也是我们学习智慧的目的。你天天生产出那么多的思路,接收你思维的人如果直接拿来用,估计也是够呛(前提是敢用)。但是如果你频繁地亲自出手和运用,对方就会全部摸清你的套路和规律,并且研究出你的破绽,这样你早晚会受制于人,这显然对自己是不利的。

尽管《鬼谷子》这本书里面的很多谋略已经被现代科技(脑科学)所破掉,但它里面的运用计谋的思路仍旧是百试不爽。这本书我今后会继续努力研习,以求把其中的智谋奥义烂熟于胸,并且在关键时刻能随时运用出来。但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克制自己,少用里面的计谋,务必做到显仁藏智。

《黄帝阴符经》里面说的那一句:“顺天有五善:武、治、神、慧、理,悟之者睿。五善在行,大同于天。”里面的“武”对应的是《孙子兵法》、“治”对应的是《论语》《帛书老子》、“神”对应的是《易经》、“慧”对应的是《鬼谷子》、“理”对应的是《素书》,只要把这几本书悟透了,就可以不枉此生,这也是我的一个人生目标。

总之,应对世事时要向“水”学习,学习它的“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把生活和工作当作道场,尽己所能去做到老子的“和其光,同其塵”。

自己不醒悟,他人如何度?

烂泥烂的好好的,你非要把他扶上墙;咸鱼躺得好好的,你非要给他翻个身;一块朽木,你非要把它雕成材。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成年人的世界里面,只有筛选,没有教育;只有选择没有改变。自己不醒悟,他人如何渡?

这是我无意中刷到了一个视频,当时觉得有点道理,就随手点了个赞。这几天经历了一些事情,让我越来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筛选没有教育,只有选择没有改变。在这个欲望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不由自主的沦为欲望的奴隶。有的图名,有的图利,有的图美色等等,最后全部沦为权力的棋子。

下棋最要紧的是用心揣度下棋者,而不要盯着棋子,这是下棋的基本规律。也不要试图和棋子交朋友,因为他时刻都会成为弃子。尤其要远离那些被用来打击你的、让你不快的棋子,因为这些棋子会影响你下棋的心情。

也难怪那些领导不把这些人当人,有些人的价值也就是个有名字的皮囊而已,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被权力摆弄来摆弄去,摇尾乞怜地巴望着主人能赏块骨头。所以,我们在人之下,一定要把自己当人,尽量不为名利所诱惑,否则就会沦为被权力所操控的机器人、傀儡,沦为被人任意摆弄来摆弄去的棋子。命由己造,福自己求,有些悲剧都是自己造成的,怪不了旁人。

古语曰: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这才是任何一个时代与人相处最根本的原则。以前我希望自己能有很多好朋友,但是我现在觉得朋友只要有若干就可以了,不需要很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被权力所操控的机器人太多了,很多人不值得你去用心付出。因为到最后你会发现,大多数人只是自己人生的一个过客。所以我们不如把有限的精力用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人生最要紧的就是修炼自己的品德,多看书学习,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但可以影响身边的小环境。

年度滚动学习法

掐指一算,学习国学已经有近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我主要学习了兵圣孙武的《孙子兵法》、鬼谷先生王诩的《鬼谷子》、至圣先师孔丘的《论语》、圯上老人黄石公的《素书》、太上老君李耳的《帛书老子》以及周文王姬昌的《周易》。从一开始的闲来无聊翻翻看,到后来的着迷,这中间的学习过程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是37岁开始学的国学,错过了学习的黄金年龄段,因此经常是学了忘,忘了又学。但我自始至终相信一句话: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勤能补拙总是可以的。

为了更快更好地把国学的精髓学到位,我决定采用滚动学习计划,“学而时习之”外加“温故而知新”。每年至少把《孙子兵法》、《鬼谷子》、《素书》、《论语》、《帛书老子》、《周易》滚动学习一遍。

大概的滚动学习计划如下:

今年3-5月:重点温习《鬼谷子》,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逐篇逐段地注解《鬼谷子》。

今年6-7月:重点温习《孙子兵法》,扩展孙子兵法的专家讲解视频,另外把宫玉振的《取胜之道》、《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再复习一篇。

今年8月:重点温习《素书》,对之前的注解进行优化。

今年9月:重点温习《论语》,对之前的注解进行补充和优化。

今年10月:重点温习《帛书老子》,到湖北省图书馆借几本关于帛书版老子的注解,参考别人的精华对自己的《帛书老子》注解版本进行优化。

今年11月-明年2月:重点学习《周易》,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逐篇逐段地注解《周易》。

没有夜班的早上,坚持六点起床,起来背诵这些国学,在计划科目内的月份,重点围绕相关的科目进行扩展阅读,进行思维延升。另外,坚持学以致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运用这些国学智慧。

希望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尽快地掌握这些国学的精华。

破界

一、破界来源于高浓度的文化跨界交流——人的交流。

在这个颠覆的时代,各行业、各领域通过不同的方式互相渗透融合。我们需要借助高浓度的跨界交流,来打破思维的边界。伟大人物如爱因斯坦、乔布斯、贝索斯等,他们能提出重要的新见解,往往是源于他们将自己置于极具活力的开放式交流网络中。通过和多样性的人群相互交流碰撞,不断产生伟大的洞见。企业和个人也应放下架子、放下外壳、拼命去学习、受冲击、吸收和互相鼓励,保持和优秀跨行业的人群交流,以此迭代自己的思维方式,扩展认知的边界。

二、联脑学习,升级底层思维——书本知识交流。

跨学科去学习经典,和人类最杰出的大脑联结在一起,是个体进步最快的方式。组织如果将自身看做一个由无数大脑连接的集合体,构建基于同一价值观的认知体系,则会更加高效,对外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强,这样容易打破独立大脑带来的认知边界。

三、敲碎思维边界,认知就是用来不断打破的——打破自我认知遮蔽。

世界是广阔的,所有的事物都只是万千可能性之一,所有的事物也都在时间的长河中变化发展进化消逝。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一切,边界在你面前就如一片薄纸,边界会变化!小边界内涵于大边界之中!不断提醒自己边界是否在形成,形成边界的同时就要找到突破它的方法!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维边界,这种边界源于我们的经验和认知,然而世界是广阔的,所有的事情只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打破已有的认知边界,基点下移,才能发现新世界。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去年一年花大量精力注解《帛书老子》,直至今日仍在不断地进行修改改进,以期能尽可能表达出老子他老人家的真实思想。注解中的话,都是我说的,能说出来,按理说应该都做到了吧?其实没有,还差得远。

感觉最难做到的就是《德经63篇》中的“报怨以德。”,以及《德经49篇》中的“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做不到“报怨以德”,你就做不到“为无为,事无事”;做不到“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你就做不到“以百省之心为心”。以我现在的修为,的确难以做到。

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论语-为政篇》中的一段话: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段古语翻译现代汉语是:子贡问怎么做才算君子,孔子说:“先实践所要说的话,然后再把话说出来。”

黄石公也说过:“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去要求别人做到?这些还得怪自己修德修得不到家。

于是这几天,我又开始学习《论语》,还是先从简单的“仁”做起吧。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总之,还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成为一个老子所说的“上士”——“上士闻道,堇能行之。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学《易经》有二个研究方向,一是义理。就是注重发掘《易经》的卦名、卦爻辞和卦爻象中所蕴涵的意义和道理;二是象数。就是注重对《易经》的卦象、卦变的研究,以其所理解的道理而推导人事吉凶的学术派别,为预测学方向。

在现在学习《易经》的阶段,我采用两头并重的方法,即平时注重弄清楚《易经》所蕴涵的意义和道理,并在遇到人生重大决定的时候使用占卜的方法进行预测。在这里谈一谈占卜预测的一些个人看法。

在我占卜起卦的时候,我心里默问的都是:“我该怎么办?”,然后让老天给出参考意见。几乎不问:“未来会怎么样?未来会发生什么?”为什么呢?因为我一直对先辈们说的“察见渊鱼者不祥”的警示持认可态度。在占卜起卦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我们都知道,占卜起卦得所到的卦为本卦,代表的是事物初始、开始阶段的信息,或目前的情况。根据变爻所得的变卦,为事情发展的结果。而中间还有一个互卦,为事情发展的中间过程。然后这里重点谈一下这个互卦。互卦的传统组合方法是:本卦的第二、三、四爻,拿出来作为互卦的下卦,本卦中的第三、四、五爻,拿出来作为互卦的上卦。上卦、下卦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互卦。

但我这里要推荐的是曾仕强的互卦组合法:第一组、本卦234爻为下卦,345为上卦;第二组、本卦345爻为下卦,456为上卦;第三组、本卦123爻为下卦,234为上卦;第四组、本卦234爻为下卦,456为上卦;第五组、本卦123爻为下卦,345为上卦。也就是说达到结果,至少有五条可以选择的路,这样就极大开阔了我们的人生视野,我觉得这是曾仕强最了不起的地方。

老子说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是我们走的路,是有规律和方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道。道,是我们这辈子一定要走的路,至于怎么走,由我们自己决定。老天给的,也只是参考意见,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多欣赏和享受人生的过程,少去计较人生的结果,或许这才是研究易经的象数预测给我们的一条重要的启示。

《北斗神拳》——健次郎

《北斗神拳》是我小时候喜欢看的动画片。北斗神拳看起来暴力血腥,但充满了正能量,遍地的恶棍横行,健次郎却能勇往直前,从不迷失,不受任何诱惑。拉奥,托奇,优利亚,雷伊每个角色有着鲜明的个性,很多男性角色都是真性情,在这样乱世里,更好的烘托出了人性的真善美!其实比喜洋洋灰太狼更有意义!

健次郎,是我最喜欢的《北斗神拳》里的人物。他是日本漫画《北斗神拳》的一号男主角,是以武术大师李小龙为原型设计的人物。他是最强拳法“北斗神拳”的第64任继承人,胸前有像北斗七星排列形状的七个伤疤,在文明几乎毁灭殆尽的世纪末,秉承着“北斗神拳”不灭的精神,以世纪末救世主的身份扫除邪恶与不公,同时也不断追寻着自己的爱人尤莉娅。是一个强大但不自持、坚韧并且善良、温情却不外露的男人,暴力只是他铲除世上罪恶的手段,真正重要的是他那颗永远不被这乱世所左右的心。

为什么说佛魔平等

有些佛教徒可能刚看到这个题目就开始有异议了。魔是佛的对立面,佛与魔怎么能平等呢?其实,佛与魔也是一不是二。

妙善在未开悟之前也和许多修佛人一样,认为自己是在修佛,凡是外界干扰障碍我的都是魔。甚至家庭亲属不支持自己修行的,也认为是魔,是外界的魔来帮自己磨性,开悟之后才知道是自己错了。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魔是从哪来的,魔由心生,魔与佛一样,都是宇宙本性里的自然显现。魔与佛也是同一事物的两面。我们每一个人既是佛又是魔,当你的心清静无为时,符合了佛性,此时你即是佛。当你的心烦恼、执着、偏执一方、瞋恨发怒时,此时你又是魔。因此,佛与魔都是你本性的显现,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既然魔与佛都来自你的心,是一体所生,当然是平等无分别的。如果从真我本性的角度来讲,佛魔都是心里生出的一种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都是虚妄假相,又有何分别呢?从这个角度上讲,佛魔也是平等的。

继而分析佛与魔的作用,当然他们也是相互衬托、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作用。

修行人常讲“小魔成小佛,大魔成大佛,无魔不成佛”。可见要想修成佛,必须魔来磨。每个修行人都可以回忆一下,如果没有病魔、灾魔、烦恼魔、生死魔来磨你,你能被迫走上修行之路吗?在你修行路上,哪一分清静的产生,哪一分定力的成就,不是魔来助你的?相反,在你修行路上,心魔逐渐被降伏,在减少,又何尝不是佛对魔的度化。魔与佛都是你的心在相互转化,当你中道行的时候,即显现为佛,偏左偏右的时候即显现为魔。当一个人修行到较高层次的时候,心如果稍偏一点,则会产生更大的魔力。因此,古大德所谓的“德高才能功高”,是非常有道理的。当你功高而又德不稳定的时候,心稍偏一点,造业极大,又抵消了你所修的功德,这正是修行中所谓的“火烧功德林”。所以说:“德高才能功高”。

《西游记》虽是描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实际上是在描述一个修行者的修行过程。修行路上九九八十一难,难难都有魔来挡道。你仔细想想,那些魔都是从哪来的?都来自于佛的身边,寓意着佛与魔同出一处,本心所现。后时又寓意着“无魔不成佛”的深奥之理。如能悟透此理,修行路上再遇魔时,就不会埋怨外境,明知魔由自心而生,心若平静魔自灭,心若执着魔自生,一切都是自心的变现。

另一方面,当外界有干扰时,心里很明白这是帮自己修定的助缘到了,不动心,不动念。如能把握好助缘之机,则未辜负魔的作用。此时,魔转为佛,在你眼里,他是佛菩萨来度化你,而不是魔来干扰你,还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修行路上,正是这一次次地由魔转佛的过程,才使你靠近了佛的本性。当你眼里看到人人都是佛,物物都是佛的时候,此时你就是佛。此时你心中无魔,魔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当你眼里看到人人、处处都是魔的时候,此时,你自己就是魔。当你心里达到无佛无魔、无分别的境界时,才能真正证到平等心。因为分别和平等本来就是互为存在的一对阴阳,是不是二。怎样才算达到平等心呢?当你再看到所谓的“好坏、是非、善恶、对错、丑美”等一切事物时,自心如同镜子,只反映事物的本象,而不再分别好坏、是非、善恶等。在你眼里,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正常的、自然的、无分别的。不仅要这样断掉分别心,而且还要在无分别的基础上,断掉取舍和捡择之念。如无取舍捡择之念,还有何求?如无所求,还动何念?果能如此,你的心自然就会清净下来。因此,只有修出平等心,才能真正修出清净心。才能真正证到清净法身佛和平等报身佛。

梦中,我败了,但败得有价值

这几天晚上一直都在做不好的梦,不管是自然的梦还是被脑机接口输入的梦,这几天晚上我都输了。从白天一直到晚上的较量中,白天我很少输,因为我是清醒的;但是在晚上的较量,我经常输,因为晚上我放松了警惕。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易经》中的乾卦里的一句话: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我也不例外。我们不应该掩饰自己的弱点,而应该积极的去修它,或许这也是我们来到这个宇宙的意义——我们来到宇宙中修炼自己的那一点缺陷。

对于一个到过地狱的人,我亲身体验到深处地狱时的那种绝望和煎熬,虽然最终我还是从地狱里面爬起来了,但是之前的那种经历仍然历历在目。应该感谢那些坏人,感谢他们把我带到地狱,使我对邪恶有了免疫力,我终于明白坏人也有他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观我生,进退。如果能选择,我会选择永远不会再去那种地方。那就要时刻警醒自己,避免重蹈覆辙。地狱是收留坏人的地方,天堂是好人的归宿,而普通人都会在这个有缺陷的娑婆世界中进行修炼。

《易经》观卦里面说过:

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说的是我们不要成为一个只知观仰他人的蒙童,要积极行动,多读书,多学习,积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最终提高抵抗邪恶的免疫力。

窥观,利女贞。说的是接受他人的监督,把他人的监督转化成促使自己自律和坚守正道的环境。

观我生,进退。透过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观察,以决定自己的人生选择。邪恶是深渊,积极自救是出路。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带着荣誉感与责任感,不忘初心,积极辅佐和成就他人,在自己周围创造一个清明的环境。

观我生,君子无咎。透过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省,找出瑕疵,积极改过,就不会有什么过失。

观其生,君子无咎。透过对他人人生经历的教训,以人为镜,时刻警醒自己,就不会有什么过失。

以上说的这些是观卦里面说的避免产生过失的方法,这是《易经》给我们的启示。只要我们坚守正义,不忘初心,积极提高免疫力,邪恶自然污染不上。